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毛卫霞  贾喆 《实用癌症杂志》2017,(11):1909-1910
肺部局限性病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极大程度上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 但是目前对肺部病灶良恶性的鉴别,特别是肺癌和肺良性肿物病灶的鉴别诊断,一直都是难点. 影像学是检查肺局限性病灶的首选方法[1-3].CT灌注成像,尤其是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直观地反映病灶的形态、病灶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于鉴别诊断肺部病灶、评价血管的生成等具有优势[4]. 本文探讨了肺癌、肺良性肿物的CT灌注特征及在其鉴别诊断里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肺团块/肺结节病灶的特征及病因,为临床判断此类病变的良恶性提供依据。方法在青岛5个研究中心收集获得肺团块/N结节病理学资料的病例646例,比较患者胸部CT检查在肺部良恶性疾病中的表现,并对其构成比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支气管充气征在肺良恶性病变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毛刺征和胸膜凹陷征在肺部恶性组的构成比高于肺部良性组,而支气管充气征在肺部良性组的构成比高于肺部恶性组。结论在肺团块/N结节病灶中,毛刺征和胸膜凹陷征提示肺恶性病变,而支气管充气征提示肺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螺旋CT影像的肺部毛玻璃结节(pulmonary ground glass opacity nodule,GGO)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肺部毛玻璃结节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良恶性分为2组.观察2组的病灶界面、病灶边缘、病灶的形态、病灶大小及GGO的邻近结构.结果 2组中病灶大小、病灶边缘、病灶形态、病灶界面例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组的胸膜凹陷者0例,胸膜增厚者27例;恶性病变组的胸膜凹陷者16例,胸膜增厚者15例,2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螺旋CT可作为肺部毛玻璃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孙鹏飞  肖湘生  李惠民  于红  刘士远 《癌症》2008,27(12):1293-1296
背景与目的:目前,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胸部影像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支气管改变是肺孤立性病灶、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形态学改变的基础,本研究拟通过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支气管改变的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来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评价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支气管改变的价值.方法:30例肺孤立性病灶患者进行MSCT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分析病灶的支气管改变,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30例患者中,CT支气管征阳性30例(100%),术后病理显示支气管及病变19例(63.3%)、未显示11例(36.7%).15例支气管截断、壁增厚者中,11例肺癌病理可见管壁有肿瘤侵犯;7例支气管壁无增厚者中,5例肺癌病理未见肿瘤侵犯支气管.5例肺癌显示支气管充气征,其中1例病理显示支气管在病灶内截断、管壁有肿瘤侵犯,1例支气管呈上皮增生性改变.3例支气管在病灶边缘走行者中,1例肺癌病理显示管壁有侵犯.结论:MSCT能够较准确地评价周围型肺孤立性病灶支气管的形态学改变,有助于肺孤立性病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MS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在中心型肺癌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为中心型肺癌的血供来源和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例中心型肺癌的病人行 MSCT 造影增强检查,采用实时螺旋薄层 CT 扫描,在独立工作站行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其中6例(33.33%)中心型肺癌的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出去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的路径(肺内段和纵隔段)和血管直径等情况。有肺动脉明显狭窄截断的病例支气管动脉显示率最高,且明显增粗,表明此类肺癌的血供来源主要以支气管动脉为主。三维成像中以容积显示技术(SVR 像)显示最佳。结论 MSCT 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特点,为中心型肺癌的血供研究与介入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在中心型肺癌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为中心型肺癌的血供来源和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例中心型肺癌的病人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采用实时螺旋薄层CT扫描,在独立工作站行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其中6例(33.33%)中心型肺癌的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出去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的路径(肺内段和纵隔段)和血管直径等情况。有肺动脉明显狭窄截断的病例支气管动脉显示率最高,且明显增粗,表明此类肺癌的血供来源主要以支气管动脉为主。兰维成像中以容积显示技术(SVR像)显示最佳。结论MS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特点,为中心型肺癌的血供研究与介入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癌的CT表现,探讨小细胞肺癌的CT特征.方法:140例患者经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小细胞肺癌组(35例)与非小细胞肺癌组(10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CT特征.结果:两组CT表现特征对比,在病灶长径与支气管关系、有无毛刺、是否存在胸膜凹陷、是否累及纵隔大血管、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是否累及叶、段支气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特点为病灶与支气管长径多平行,周边光滑、毛刺少见,常累及叶支气管、甚至累及段支气管,胸膜凹陷少见,常累及纵隔大血管等.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探讨肺内良、恶性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1例肺内pGGN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灶的影像学特点。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截断点。[结果] 51个pGGN中,良性19个,恶性32个。良、恶性pGGN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灶的位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征象中分叶、空泡、胸膜凹陷征在良、恶性pGGN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维比例、毛刺、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在良、恶性pGGN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的大小、质量在良、恶性pGGN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病灶大小、质量诊断恶性pGGN的最佳截断值分别是为10mm、0.16g。[结论] 结合病灶的大小、质量以及HRCT特征综合评价pGGN,有利于恶性pGGN的检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肺内占位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2016年5月到2018年6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肺内占位病变患者19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多层螺旋CT与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鉴别诊断良恶性的效果。结果:在194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100例(良性组),诊断为恶性病变94例(恶性组),恶性组与良性组CT常规特征中的分叶征、锯齿征、毛刺征、血管聚集征、空泡征等比例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不同重建方法显示肺部血管有高度一致性,重建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鉴别诊断肺内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90.5%、91.9%、91.5%和91.0%。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在肺内占位病变中的应用获取图像清晰,重建区域自由,能有效鉴别诊断良恶性状况。  相似文献   

10.
PET/CT 18F-FDG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部病灶18F-FD GPET/CT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病灶短径以及肺癌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以评估SUVmax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127例行18-FD GPET/CT显像的肺部占位患者,在PET/CT图像上测算肺部病灶的SUVmax值及最短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组和良性组的短径与SUVmax之间分别均呈正相关;肺癌组与良性组的SUVmax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2),但两组短径无统计学差异(P=0.0938);鳞癌组与腺癌组的短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59);非小细胞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之间的SUVmax及短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8932;P=0.6355).[结论]18F-FDG PET/CT SUVmax可以作为肺部病灶良恶性诊断的有效指标,有助于肺部病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肺癌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CT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Xiao XS  Yu H  Li HM  Liu SY  Li CZ  Liu J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4):302-305
目的利用CT血管造影(CTA)显示支气管动脉(BA)和肺动脉(PA)三维影像学特征,进一步探讨肺癌血供。方法收集原发性肺癌147例及正常对照46例,采用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进行CTA重建,观察和分析BA、PA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肺癌关系。结果肺癌组BA在VR中清晰显示136例,显示率为92.5%,平均2.3支/例;对照组BA清晰显示32例,显示率为69.6%,平均2.0支/例。肺癌组同侧BA管径较肺癌对侧和正常对照组BA明显增粗(P〈0.05);肺癌同侧总截面积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较肺癌对侧明显增加(P〈0.05);肺癌侧BA扩张扭曲呈蚓状走向肿瘤或进入肿瘤内,多分支网状吻合。肺癌组PA均清晰显示,54例PA穿过肿瘤或从瘤旁经过,未见异常变化;25例PA显影完整,受肿块推挤并从周围包绕肿块,形成手握球征;40例PA基本完整,肿块从外对PA环状包埋,PA管腔呈扁平状、偏心性或向心性缩窄或枯树枝征;28例PA受肿块包绕并残缺截断形成残根征。结论原发性肺癌BA明显扩张,总供血量明显增加;PA穿过肿瘤或狭窄截断。多重螺旋CTA同样证明肺癌主要为BA供血,未见PA供血证据。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using multi-slice CT (MSCT) perfusion imag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Methods: 38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masses proved by pathology including 25 case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and 13 cases of benign masses were studied prospectively with GE Lightspeed Qx/I plus 16-slice helical CT perfusion imaging, and 25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ere comparative studied with its MVD calculated using LSAB. With the CT perfusion 2-body tumor software, the parameters of CT perfusion including blood value (BV), blood flow (BF), mean transit time (MTT) and permeability surface (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four parameter values in lung cancer were all higher than that in pulmonary benign masses,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BV, MTT and PS (P〈0.05), especially in BV (P〈0.01). The MVD value of lung cance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ulmonary benign masses (P〈0.05), and the MVD of adenocarcinom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0.05). In 25 cases with lung cancer, there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only between BV and MVD value (r=0.852, P〈0.01). Conclusion: It is helpful to diagnose the peripheral lung cancer with MSCT perfusion imaging and to differentiate from pulmonary benign masses, its bases are MVD pathologicall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部肿瘤合并轻度肺心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80例肺部肿瘤合并轻度肺心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分析其临床数据。并观察同期60例正常人的右心室血流变化。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行高射频(RFA)和放化疗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性放化疗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巴酚丁胺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受试者3年的生存状况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在局部血流量(BF)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数据间无差异性(P>0.05),局部血容量(BV)与表面通透性(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BV≤4ml/100g为诊断良性肿瘤的标准,诊断准确率为92.5%,误诊率为7.5%;以PS≥9ml/100g为诊断恶性肿瘤的标准,诊断正确率为90.0%,误诊率为10.0%。80例肺部肿瘤合并轻度肺心病患者肺动脉血流加速度(ACC)、最大肺动脉血流速度值(Vm)和右心室射血力(F)较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生存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 灌注成像可提高肺部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合并轻度肺心病的患者肺动脉ACC、Vm和F值较正常人存在差异性。行RFA和放化疗综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高分辨率CT(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HRCT检查,并经针吸组织病理学或(和)手术切除后病理得到最终诊断。观察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多层螺旋CT和HR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观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HRCT检查的CT征象检出率。结果:243例患者检出周围型肺癌197例,炎性假瘤19例,炎性肉芽肿15例,结核球12例,肺癌的病理类型包括:腺癌114例,鳞癌47例,小细胞肺癌23例,其他类型13例。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178例,漏诊34例,误诊15例;HRCT诊断肺癌186例,漏诊19例,误诊8例;多层螺旋CT和HRCT阳性诊断肺癌157例,漏诊43例,误诊3例;多层螺旋CT或HRCT阳性诊断肺癌209例,漏诊6例,误诊18例。多层螺旋CT、HRCT、多层螺旋CT和HRCT、多层螺旋CT或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2.74%、90.36%、78.17%和96.95%,多层螺旋CT、HRCT、多层螺旋CT和HRCT、多层螺旋CT或HR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特异性分别为67.39%、82.61%、93.48%、60.87%。HRCT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棘突征、细支气管气相、短毛刺征、分叶征等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扫描(P<0.05)。197例肺癌患者CT值增加幅度18~84 HU,平均(35.82±13.74)HU,CT值增加幅度>20 HU的为189例(95.94%),增加幅度超过30 HU的为132例(67.01%),强化均匀的患者153例(77.66%),有21例处于静脉期的时候在边缘点或结节中间出现高密度条状影。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HRCT均是周围型肺癌有效诊断方法,HRCT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具有优势,依据影像学征象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AUC均高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但螺旋CT增强扫描后肺癌CT值增幅明显,对肺癌的确诊具有参考价值,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5.
Guo D  Lu W  Miao J  Guan Y  Hou C  Hu S 《中国肺癌杂志》2001,4(2):137-139
目的:探讨肺癌侵犯国脉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并评估T诊断价值。方法:C地20例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肺癌CICP)患者行右心导管术及CT检查。右心导管术测量肺动脉压力。用盲法判断患者的CT表现并与右心导管检查结果对照,评价CT诊断价值。结果:肺癌CICPA癌肿侵犯近端者中有3例例(15%)出现轻度肺动脉高压。CT表为主肺动脉扩张,主动脉与同层面降主动脉直径比值增大,CT诊断肺动脉高压准确性为90%(18/20)。结论:肺癌CICPA继发肺动脉高压少见。CT在肺癌CICPA继发肺动脉高压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肺癌伴大咯血的急诊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癌伴大咯血的适应症、并发症及疗效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我院收治的肺癌伴大咯血患者 3 8例。 3 8例患者均表现为急性大咯血 ,2 4h咯血量为 2 2 0~ 980ml ,平均 2 90ml。以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插管 ,再行患侧支气管动脉选择性插管造影 ,并栓塞出血血管。结果 栓塞后 ,所有病例咯血量明显减少 ,2 4h咯血量 <60ml ,并在 3~ 4天内停止咯血。1例患者栓塞后 2月症状复发 ,予再次栓塞后未再咯血。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癌伴大咯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按数字随机法将60例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静脉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支气管动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对患者损伤较小,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动脉灌注(BAI)治疗肺癌及经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的生存期随访,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及双介入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肺癌病人随机分为2组,34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34例行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对全部病人生存期随访.结果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病人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52%、35.5%;双介入病人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5%、54%、33%.两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药.4个月、23.8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病人生存期无明显差异,且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使局部用药部分分流、增加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