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郝敬铎  岑雪英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2):1348-1348,1350
目的探讨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144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采用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14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规处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并比较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肺癌根治术后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采用肺癌根治术后常规康复方法的对照组患者40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进行治疗的干预组患者4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及肺癌治疗状态评价量表(FACT-L)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7,P=0.016)。干预前后,干预组D-二聚体、APTT、PT及FIB均有所改善,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两组患者D-二聚体、APTT、PT及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D-二聚体,FIB均低于对照组,而APTT,P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件的关注状况评分及总分比较,...  相似文献   

3.
项雪芬 《大家健康》2013,(14):135-136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术后应用间歇性冲气加压泵(IP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剖宫产患者1183例,实验组583例患者术后行双下肢IPC治疗,对照组600例未使用IPC治疗,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2例患者经B超诊断发生下肢DVT,对照组9例患者发生下肢DVT。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PC在预防剖宫产术后DVT中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韦妙成 《微创医学》2014,(3):352-353
目的观察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1 735例妇科手术病人于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上、下午各1次,每次30 min,共3 d;如存在高危因素,使用时间为术后第1天持续到术后第10天。结果 1 735例妇科手术病人无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IPC)装置不同治疗压力对重症长期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以120例重症长期卧床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采取30 mmHg,试验1组采取45 mmHg,试验2组采取60 mmHg,比较3组病人15 d内DVT发生率、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D-D)水平、双下肢股静脉峰值血流量及气压治疗套筒内深部组织损伤发生率。结果:3组病人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组病人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发现3组病人D-二聚体降低幅度为试验2组>试验1组>对照组(P<0.05);治疗前3组病人双下肢股静脉血流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1组与试验2组的股静脉血流峰值较于对照组均明显增快(P<0.05和P<0.01);对照组深部组织损伤发生0例(0%),试验1组1例(2.5%),试验2组7例(17.5%),试验2组深部组织损伤发生率远高于对照组及试验1组(P<0.01和P<0.0...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的护理对胸腔镜肺癌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1月在我科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70例肺癌患者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35例)和观察组(常规护理+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35例),对比两组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情况和血流动力...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血栓(DVT)是下肢骨折患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而间歇充气加压(IPC)装置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机械性预防DVT的措施。IPC装置的作用机制及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在研究中。对IPC装置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预防DVT使用前的风险评估内容及工具、物品及患者准备,使用中的压力选择、时间和频次选择,以及健康教育等进行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泵(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及序贯加压袜(Graded compression elastic stocking,GCS)对开胸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有DVT高危险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式的差异性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30)及对照组(n=30),对照组进行基础干预,实验组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进行干预,比较深静脉血栓、D-二...  相似文献   

11.
间歇式冲气压力抗栓泵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歇式冲气压力抗栓泵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实验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抗凝、康复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间歇性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结果:我科自2007年6月以来共运用间歇式冲气压力抗栓泵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60例,在第7、10天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式冲气压力抗栓泵治疗深静脉血栓疗效明确,且副作用较小,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间歇气压治疗仪辅助下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评价间歇气压治疗仪在导管溶栓治疗中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 将5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成两组治疗。A组患者25例,行常规经导管溶栓治疗, B组患者25例,行间歇气压治疗辅助下经导管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所有患者溶栓前常规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结果 2组患者平均溶栓时间分别为120.96 26.36小时和108.48 23.10小时,相比有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尿激酶使用量分别为423.2 87.88万单位和381.6 77.01万单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血栓清除率、滤器处血栓捕获率、滤器回收率分别为:91.49 6.96%和92.34 6.72%、20%和24%、96%和9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间歇气压治疗仪可以显著缩短导管溶栓疗程,并减少溶栓药物使用量,同时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活血通脉胶囊联合周期性充气加压预防髋部骨折手术后静脉栓塞的效果。【方法】2005年以来髋部手术患者135例设为实验组,2000-2004年髋部手术患者131例设为对照组。实验组术后予以口服活血通脉胶囊、周期性充气加压治疗,两组均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静脉栓塞发生率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活血通脉胶囊联合周期性充气加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预防髋部骨折手术后静脉栓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空气波压力联合治疗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8例。所有患者术后8h开始给予利伐沙班10mg,每日1次,连续14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始接受空气波压力治疗,每日3次,每次持续1h,每次间隔6h,连续14d。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4、7、14天患肢肿胀程度;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DVT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第4、7、14天患肢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其DVT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94%vs.11.77%,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可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程度,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结合康复疗法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人发生血栓,对照组有7人发生血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物理方法预防骨盆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间歇充气压力泵( IPC)及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骨盆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0年10月该科45例骨盆肿瘤术后患者应用LMWH及IPC预防DVT发生的情况,其中LMWH组21例,IPC组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性质、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创腔引流量、D-二聚体阳性率及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C可有效地预防骨盆肿瘤术后患者DVT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过程中股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使用间歇梯度充气加压装置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下肢静脉血液淤滞效果.方法: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成使用间歇梯度充气加压装置组(IPC)和不使用间歇梯度充气加压装置组(NIPC),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测定3个不同时期(BL、PP & RT、PO)股静脉流速.结果:NIPC组PP & RT时与BL时比较,股静脉平均血流流速下降69%,差异有显著性(P<0.05).PO时与BL时比较股静脉平均血流流速差异无显著性(P>0.05).IPC组PP & RT时与BL时比较,股静脉平均血流流速无明显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PP & RT时,IPC组与NIP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由于气腹和30°头高脚低体位双重作用股静脉血流缓慢、淤滞.使用间歇梯度充气加压装置可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静脉血液淤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IPC)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科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80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护理及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加用间歇充气压力泵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指标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不同干预方法下两组间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组内在时间变化趋势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干预方法下两组间PT、APTT、Fib差异不明显,两组间PT、APTT、Fib在组内时间变化趋势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结论:IPC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长期卧床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舒血宁静脉输注,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总有效率为88.3%,与对照组(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血风险6.7%,与对照组(1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和低分子肝素钙均能有效预防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对低分子肝素钙,舒血宁注射液出血风险更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