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及再发心绞痛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3例,分为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n=88)与未接受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n=85),观察两组患者病史、临床特点、药物治疗情况以及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的发生。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两组之间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OR=0.54,P=0.021)及心绞痛(OR=0.33,P=0.027)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降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应激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心律失常与应激密切相关,不仅器质性心脏病个体应激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明显增加,健康个体应激时亦对室性心律失常敏感。应激时,心肌的电生理特性明显改变,心肌电不稳定性增加,早期后除极、触发活动易于发生。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右室心律失常包括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其余以下部分可起源于右室流入道、右室游离壁、或右室心尖部[1-6]。起源于右室间隔部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较为罕见[7-10]。目前,关于右室间隔部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分布、心电图特点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的研究均不完善。本研究观察射频消融术对右室间隔部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心脏手术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40例心脏手术后,使用1-2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频发室性心律失常和(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应用静脉并口服胺碘酮治疗,用心电监护,血压监测对其用药前后心率,PR间期、QRS波群、校正的QT间期以及血压变化进行对比。结果:97.5%的患心律失常得到控制,用药前后PR间期、QRS波群、校正的QT间期,血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手术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在去除了各种诱因后,静脉并口服胺碘酮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治疗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3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2004—06~2006—06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36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孟昭润  吕彦德 《临床荟萃》1997,12(19):888-889
临床上,AMI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心律失常多发生于梗塞后1~2周,24小时内最为多见,约占患者中的75~95%,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梗塞部位有一定关系,前壁心肌梗塞多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最为多见,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心肌梗塞如出现室性过早搏动,呈成对地出现或短阵的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落于前一个心搏的易损期(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88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口服稳心颗粒和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43例,口服比索洛尔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动态心电图疗效上优于单用比索洛尔组(P〈0.05),在临床症状改善上效果优于单用比索洛尔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能有效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叠壁瘤形成并持续性室速(SVT)的临床特征和抗心律失常药物(AAD)治疗。方法:对22例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并发SVT患者(室壁瘤组)与46例心肌梗死后SVT无室壁瘤患者(对照组)的化院资料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SVT均以单形性室速为主,各项临床指标、抗心律失常静脉用药总量及需电击复律差异有最著性。结论: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并SVT有一定的临床特征,AAD为其重要治疗部分。  相似文献   

9.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合并事性心律失常(VA),尤其是复杂性室性失常,其病死率明显增加,因此,在纠正心力衰竭的同时,能否有效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显得尤为重要。稳心颗粒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国家级中成药,以往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其抗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报道较少,为此作探讨该药对CHF患心功能和VA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的左室结构、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86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天口服缬沙坦80mg,对照组第天口服非洛地平5mg。平均12个月,观察用药后血压、左室结构、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变化。结果:用药后2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显著降低(P<0.01);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均变薄(P<0.01);左室重量指数(LVMI)明显沽少(P<0.01);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发作性ST段压低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无冠心病证据的原发性高血压左段肥厚的患者中,长期应用缬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同时还可逆转LVH,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现已明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发生猝死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ACS患者QT间期变异性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54例ACS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4h QT间期变异性。结果ACS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4h QT间期变异性明显减低。结论ACS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4h QT间期变异性较正常人明显减低,其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室性期前收缩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可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于健康人群,如何处理室性期前收缩,对临床医师提出挑战。室性期前收缩与大多数心律失常不同,常常无症状,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这些室性期前收缩与猝死危险增加有关。当临床遇到此类病人时在开始治疗前应当反复考虑治疗目标,目的是通过治疗控制症状使病人感觉更好,还是为了降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而延长寿命?抗心律失常药能减少室性期前收缩发作频率而缓解症状,但能增加一些类型心脏病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用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分析高血压病各期病人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有左室肥厚的Ⅱ,Ⅲ期病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单纯高血压组(Ⅰ期)显著增加;合并充血性心衰的Ⅲ期高血压病人高级别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Ⅰ,Ⅱ期病人显著增加(P<0.05~0.005)。提示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引起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观察分析81例AMI患者QTd,QTcd睾室性世箜失常竺苎至磊况:并写对照组比较。结果:AMI组的QTa、QTcd均较对照组延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MI早期QT离散度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预测AMI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对110例前壁心肌梗塞的患者应用体表心电图Wagner积分系统估算其心肌梗塞面积,根据其积分分成≤5分、6~9分和≥10分3组,用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测心室晚电位并作心电图监测。结果:小面积(≤5分)的心室晚电位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低。证实心肌梗塞面积与晚电位的产生及室性心律失常呈正相关。作者认为:体表心电图wagner积分判断前壁心肌梗塞面积方法简单,它有助于评价和判断患者的预后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治疗中颇为棘手的问题 ,由于室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衰加重或猝死 ,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尤为重要。但随着 1 989年美国CAST心律失常抑制试验报告后一系列研究表明 ,抗心律失常药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甚或增加死亡率 ,从而使心衰病人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极为慎重 ,本文作者从干预神经体液因素着手 ,选用卡托普利和螺内酯 ,观察其对心衰病人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本文中选 1 997年 2月至 2 0 0 0年1月本科住院患者共 60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NYHA标准 ,经动态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的5例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的临床资料,总结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超声诊断特点,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 5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有异常改变,4例有不同程度的右心扩大,3例右心室局限性膨出形成室壁瘤,5例均有右心室壁变薄、室壁运动减低等征象,而左心系统及肺动脉正常。结论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特异性超声心动图特点为右心扩大合并室壁瘤或室壁变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乙胺碘呋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效,临床应用曾因心外不良反应较严重而受限。90年代初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及近几年公布的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乙胺碘呋酮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不良反应相对较小,被认为是目前有效和安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参照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对口服乙胺碘呋酮治疗频发室/房件早搏的疗效及寄令件讲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老年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经心电图及Holter确诊的56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静脉加口服或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及药物安全性。【结果】10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电复律后使用静脉胺碘酮治疗7例有效,口服胺碘酮治疗6个月有效率达92.7%,29例患者治疗后发生轻度QTC延长,22例发生窦缓,1例发生甲状腺功能减低,6例静脉治疗者出现心功能恶化,所有患者用药后均未发现肝功能、外周血象、皮肤或周围神经异常。【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MI)常见的致命的心律失常之一,本文描述了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表现,并对我院收治的下壁AMI和前壁AMI的住院病例进行了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院收治的62例AMI病例(占同期收治的AMI病人81例的76.6%),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41~87岁,平均60.1岁。根据临床心电图表现分为:①单纯下壁心肌梗塞组30例;②单纯前壁心肌梗塞组28例;③下壁合并前壁心肌梗塞组4例。全体病例经用心电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