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小燕  陈永峰 《现代保健》2011,(17):195-196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T2DM的发生是多源性的,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研究证实,胰岛β细胞功能上的改变在发病初期起关键作用,由凋亡所致的β细胞数量减少及胰岛功能受损在整个病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雷婷  高燕  贾岢卿  程晓  朱琳  闻颖 《卫生研究》2020,(4):560-563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作用,及与胰岛β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联合小剂量(40 mg/kg)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250 mg/kg姜黄素组、10 mg/kg吡格列酮组和250 mg/kg姜黄素联合10 mg/kg吡格列酮组,经口干预连续10周。检测大鼠24 h饮水量、尿量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原位末端核苷酸标记法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饮水量和尿量明显增加,葡萄糖耐量降低(P<0.05),胰岛β细胞凋亡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大鼠血糖、饮水量和尿量减少,葡萄糖耐量增加(P<0.05),胰岛β细胞凋亡减少。结论姜黄素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缓解多饮多尿症状并且增加葡萄糖耐量,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氧化损伤及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57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5只,随机选择50只一次性向大鼠腹腔内注射液链脲佐菌素60mg/kg诱导大鼠糖尿病,选取其中其中44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给药组。选择同批次同种属大鼠15只作为对照组。给药组给予丹参酮ⅡA30mg/kg灌胃,每天1次;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三组大鼠均连续给药或生理盐水90天。喂养90天后测定三组大鼠的血糖水平、血中自由基含量、视网膜组织中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糖尿病组血糖水平、SOD活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全血中自由基含量、MDA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细胞溶解液A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大鼠视网膜细胞溶解液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损伤及抑制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β细胞凋亡是Ⅰ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胰岛β细胞凋亡增加、使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导致Ⅰ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免疫机制在Ⅰ型糖尿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IL)-Ⅰ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可活化多条凋亡途径,进一步促进β细胞凋亡。过度氧化在Ⅰ型糖尿病β细胞凋亡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芒果苷对肌醇依赖酶1介导的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芒果苷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g/kg),灌胃12周,糖尿病组与芒果苷组大鼠给予链脲佐菌素45 mg/kg 建立糖尿病模型;测定大鼠血糖,心功能;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肌醇依赖酶1(IRE1)、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糖[(25.52±2.82)mmol/L]明显升高(P <0.01),左心室收缩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均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升高(P <0.01),心肌细胞凋亡率[(25.63±1.41)%]增加(P <0.01),心肌细胞IRE1、ASK1、JNK 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 <0.01);与糖尿病组比较,高剂量芒果苷组大鼠血糖[(12.04±1.86)mmol/L]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13.22±1.71)%]下降(P <0.01),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细胞 IRE1、ASKl、JNK 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 <0.01).结论 芒果苷可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糖、内质网应激中IRE1介导的JNK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肠道菌群重构Ⅱ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6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造模组、益生组、去污组。采用髙糖髙脂喂养,亚致病剂量(30 mg/ml)链脲佐菌素腹腔一次性注射造模,在2周4、周测空腹血糖并处死大鼠取胰尾做电镜切片观察。结果:各组出现的血糖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益生组线粒体受损明显,去污组相对较轻。结论:肠道菌群改变后导致Ⅱ型糖尿病大鼠线粒体损伤超微病理改变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RFCA) 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选择频繁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7 例。经药物治疗无效,愿意接受射频消融术者,常规导管插管行电生理检查及标测靶点,进行射频消融。结果:67 例中男性42 例,女性25 例;左侧显性旁路和隐性旁路共39 例,成功率为94-9 % 。房室结双径路28 例,成功率为96-4 % 。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房室旁路及房室结双径路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胰岛细胞凋亡与胰腺组织多种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16只,诱发糖尿病模型,分为2组.正常组和糖尿病组大鼠各8只,各组凋亡检测为6只.统计分析各组大鼠血糖、C反应蛋白、多种细胞因子、以及胰腺组织多种细胞因子mRNA定量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分离胰岛细胞,进一步做细胞凋亡的半定量分析.Person 相关性分析胰岛细胞凋亡与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组胰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和mRNA显著升高(P<0.05);糖尿病组与正常组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2±9.95)% vs (8.45±2.01)%,P<0.05].糖尿病组胰腺组织TNF-α蛋白表达和mRNA含量与胰岛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45,P=0.02;r=0.44,P=0.00).结论 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胰腺组织TNF-α可能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的表达变化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 8周龄SD大鼠高热量饮食一月后 ,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 (STZ 3 0mg/kg) ,成模后分别于 12、2 4周宰杀动物 ,采用光镜、原位末端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Bax、Bcl -2表达水平。结果 糖尿病大鼠心肌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 ,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 ,Bax/Bcl-2比值增加 (P均 <0 0 1) ,Bcl -2蛋白表达有所下降 ,但无统计学意义。罗格列酮干预组凋亡率降低 (P <0 0 1) ,升高的Bax蛋白表达下调 ,降低的Bcl -2蛋白表达上调 ,但与糖尿病未治疗组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心肌细胞凋亡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进程中起一定作用 ,罗格列酮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但与Bax、Bcl -2的调控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胃平滑肌细胞细胞凋亡在糖尿病胃动力障碍中的作用.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造模成功10周后应用色素残留率检测胃排空和色素推进率检测小肠传输速率观测胃肠动力学指标.Annexin V-FITC和PI 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胃平滑肌细胞凋亡. [结果] ①模型组大鼠于造模后均出现糖尿病症状;平均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血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模型组大鼠胃内色素残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小肠传输速率显著慢于对照组(P<0.01).③模型组大鼠胃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造模10周后糖尿病大鼠出现胃轻瘫症状;糖尿病大鼠胃平滑肌细胞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可能是耱尿病胃轻瘫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指局部环境生理或病理性变化引起的、由自身内部机制调节的一种主动的、按一定程序进行的细胞自发性死亡方式。其形态学特点包括染色体浓集、胞膜皱缩和凋亡小体的形成。其生化特征是核酸内切酶活化,使染色质在核小体间断裂,从而在DNA电泳时形成特征性的梯形带。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摘要 患者xxx,女,39岁,因"机器损伤左手多指2小时入院".现病史:患者2小时前在工地工作时左手不慎被机器皮带轮绞轧,多指受损,疼痛剧烈,活动出血,现场简单包扎后急送我院急诊科,以"左手多指碾轧并套装撕脱伤"收入院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戚筠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1):1441-1443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大鼠血管内皮细胞DNA损伤与凋亡的关系。方法制作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大鼠组,分离血管内皮细胞。采用单细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DNA损伤,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凋亡。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DNA损伤积分分别为(29.5±6.7)分和(8.6±3.6)分,细胞凋亡率为(10.9±3.5)和(4.4±1.2)。2组之间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细胞凋亡率与DNA损伤程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2,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的DNA损伤和凋亡,且细胞凋亡与DNA损伤明显相关,但血管内皮细胞DNA损伤和凋亡在糖尿病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房室结双径路是常见的心电现象,双径路可伴不同程度传导障碍.现将1例房室结双径路伴快径路文氏型阻滞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0岁,因高血压、冠心病人院,常规行心电图检查.12导联心电图:标肢导及前胸V1、V2、V3导联定准电压为1 mV=0.5 mm,V4、Vs、V6为1 mV=0.25 mm,心率为82/min,P-R间期0.16~0.24 s,Ⅱ、Ⅲ、aVF呈rS型,I、aVL呈qR型,电轴-56℃(图1).  相似文献   

15.
患者xxx,女,39岁,因“机器损伤左手多指2小时入院”。现病史:患者2小时前在工地工作时左手不慎被机器皮带轮绞轧,多指受损,疼痛剧烈,活动出血,现场简单包扎后急送我院急诊科,以“左手多指碾轧并套装撕脱伤”收入院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程控刺激不能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慢径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且疑诊为AVNRT的患者(A组)。电生理检查有房室结双径(DAVNP)但不能诱发AVNRT,在基础状态和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索后有18例患者程控刺激可诱发出单个心房回波。4例患者程控刺激可诱发出2个心房回波,35例患者均进行射频消融慢径治疗。从同期接受射频消融的有自发心动过速且程控刺激可诱发AVNRT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5例作为对照组(B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征,术后均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射频消融慢径治疗后随访(32.2±13.9)个月,A组1例于术后4个月复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B组无一例复发,两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且心电图疑诊为AVNRT,电生理检查有DAVNP但不能诱发AVNRT者,射频消融慢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孟斌  张红霞  陈风 《现代保健》2010,(26):26-27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慢径治疗不典型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分A、B、C三组,A组,18例不能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B组,15例房室结前传及逆传均无跳跃现象;C组33例,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比较三组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放电能量、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及成功率及复发率,观察并发症,尤其房室阻滞的发生比例.结果 A组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放电能量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放电次数、放电时间与C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A、B两组间X线照射时间、手术时间与C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A、B两组与C组间消融成功率、发生房室传导阻滞(AVB)及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射频消融慢径治疗不典型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醛糖还原酶活性、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与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关系,探讨黄连素对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及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黄连素治疗组,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水平及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1)糖尿病组醛糖还原酶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黄连素治疗组醛糖还原酶活性较糖尿病组均明显降低(P〈0.01)。(2)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心肌MDA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SOD活性水平明显降低(P〈0.01);黄连素治疗组较糖尿病组MDA含量降低(P=0.000),SOD活性水平升高(P=0.000)。(3)糖尿病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连素治疗组较糖尿病组凋亡率降低(P〈0.01)。结论醛糖还原酶活性增高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参与了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发生发展,黄连素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9.
对7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行慢径消融治疗。结果显示即刻消融成功率为100%,3例(38%)复发,复发者均为慢径传导未消除者;术中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4例,其中3例发生前有快速交界性心速。提示慢径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保留慢径传导可能与复发有关,消融部位和快速交界心速与房室传导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生素D(VD)补充对糖尿病模型(ZDF)大鼠胰岛铁过载和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5~6w Zucker瘦型(ZL)大鼠为对照组(ZL+VD.Def),ZDF大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VD缺乏(ZDF+VD.Def)及模型VD补充(ZDF+VD,8μg/kg·bw)2组,喂养7w。应用HE染色、胰岛素免疫组化、TUNEL荧光观察胰岛损伤、β细胞数量及凋亡情况,用增强普鲁士蓝、蛋白质免疫印迹观察胰腺铁沉积及caspase3和铁代谢相关蛋白水平。结果与ZL+VD.Def组相比,ZDF+VD.Def组胰岛损伤严重,β细胞数量减少,凋亡增加,胰腺c-caspase3蛋白水平增加(P0.01);与ZDF+VD.Def组相比,ZDF+VD组胰岛损伤减轻,β细胞数量增加,凋亡减少,胰腺c-caspase3蛋白水平降低(P0.01);与ZL+VD.Def组比较,ZDF+VD.Def组胰岛存在明显铁沉积,胰腺铁蛋白轻链(ferritin light chain,FTL)、铁蛋白重链(ferritin heavy chain,FTH)、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ivalent metal ion transporter 1,DMT1)、锌铁调控转运蛋白14(zrt/IRT-like protein 14,ZIP14)蛋白水平分别增加至23(P0.001)、3.7(P0.01)、2.1(P0.01)、4.2(P0.001)倍,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 1,TfR1)蛋白水平降低38%(P0.05),转铁蛋白受体2(transferrin receptor 2,TfR2)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与ZDF+VD.Def组比较,ZDF+VD组胰岛铁沉积明显减轻,胰腺FTL、FTH、DMT1、ZIP14蛋白水平分别降低76%(P0.01)、54%(P0.05)、62%(P0.001)、71%(P0.001),TfR1和TfR2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 VD可能通过调节铁代谢相关蛋白,缓解ZDF大鼠胰岛铁过载,减少β细胞凋亡。[营养学报,2019,41(6):587-5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