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P型半导体探测器测量X刀4mm~41.2mm射野的输出因子Scp、体模散射因子Sp、百分深度剂量PDD和离轴比曲线OAR;用0.1cc电离室测量射野的输出因子、体模散射因子和组织最大剂量比(TMR)。通过两者的比较及与已发表文献比较,对结果给予评价。结果显示:用小型半导体探测器测量X刀,可获得准确的结果;测量百分深度剂量获得TMR比用电离室直接测量TMR更快捷更简便;0.1cc电离室测量射野输出因子,电离室直径要小于射野直径的一半,否则将引起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2.
用P型半导体探测器测量X刀φ4mm~41.2mm射野的输出因子Scp,体模散射因子Sp,百分深度剂量PDD和离轴比曲线OAR;用0.1cc电离室测量射野的输出因子,体模散射因子和组织最大剂量比(TMR)。通过两者的比较及与发表文献比较,对结果给予评价,结果显示:用小型半导体探测器测量X刀,可获得准确的结果,测量百分深度剂量获得TMR比用电离室直接测量TMR更快捷更简便,0.1cc电离室测量射野输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γ刀放疗鼻咽癌和γ刀放疗过的鼻咽癌再次放疗的可能性。方法共收集γ刀放疗过的鼻咽癌10例,治疗前病理确诊鼻咽癌4例,γ刀治疗后病理确诊6例。根据鼻咽肿瘤大小和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再给与化疗加放疗或单纯放疗。药物用顺铂30mg/m^2+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3d,共2~3个疗程。放射剂量60~70Gy,30~35分次,42—50d完成。颈淋巴结结55~60Gy。如肿瘤残余缩野加量500-750cGy。结果单纯γ刀放疗的2例鼻咽癌、5例被误诊颅底肿瘤和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无一治愈且鼻咽肿瘤未控或恶化,经再次给与γ刀放疗后确诊为鼻咽癌的6例加化放疗单纯放疗后分别生存6.0,2.5、2.0、1.0年;最先确诊的2例鼻咽癌单纯γ刀放疗后近1年内恶化,1例给予化疗未控和远处转移死亡,1例未再给予放疗死于远处转移。另2例鼻咽癌腔内和颅内复发病例经再次γ刀放疗后半年都死于肿瘤未控或远处转移。放射后遗症不职显。结论γ刀放疗不应作为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只适合鼻咽癌放疗后局灶性复发或小野加量照射,才有缩小肿瘤或减轻症状作用。γ刀治疗过的鼻咽癌仍可接受再次诱导化疗加放疗或单纯放疗,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拯救效果,治疗开始时间愈早愈好。  相似文献   

4.
全身γ刀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讨论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廷毅 《中国肿瘤》2006,15(8):500-502
全身γ刀是立体定向γ-射线全身治疗系统的简称。通过旋转锥面聚焦方式将30个钴源、8500Ci的能量聚焦于一点。治疗时30束射线源都随源体绕过焦点的公共轴线旋转,使每束射线变成一个动态的圆锥扫描面,焦点为圆锥的顶点,治疗时焦点处的病灶受到的是持续性的高剂量照射,而周围正常组织受到的是瞬时的低剂量照射。  相似文献   

5.
γ(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临床应用规范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γ(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是放疗诸多技术中的一类,有较好的剂量聚焦特性,在提高靶区剂量和降低正常组织损伤方面有较大优势,特别是我国独创的全身γ-刀所具有的独特剂量聚焦和剂量分布特点,在治疗实质器官肿瘤如肺、肝、胰腺等局限性肿瘤获得了高疗效、低损伤的效果,引起了国内外同道的高度关注,开创了中国模式的γ(X)-线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新局面。本文就γ(X)-线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规范、治疗进展以及存在问题和展望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国产微型~(192)Ir放射源剂量分布特性的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验证国产微型柱状1 92 Ir放射源剂量分布特性 ,比较其与点源剂量分布特性的偏差。方法 用电离室法与胶片法实测国产1 92 Ir放射源空间剂量角分布、点源的近似性与源强反平方定律的符合性以及水介质散射与衰减特性 ,并与点源剂量分布特性比较。结果  (1)空间剂量角分布在距源中心 <1cm处为近似圆形 ,距源中心较远时呈苹果剖面形 ,测量半径对剂量角分布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 ;(2 )源在空气中剂量衰减与源强反平方定律比较 ,在距源中心 <4cm范围内 ,其偏差值≤ 3 % ,但随着距离增大 ,偏差值增大 ;(3)水介质散射与衰减特性与Meisberger多项式计算值比较 ,距离源中心 <5cm范围偏差较小 ,最大偏差为 0 .6 2 % ,距离较远时偏差较大 ,最大偏差为 3.5 0 %。结论 1 92 Ir放射源在距离源中心较近范围 ,剂量分布特性较好 ,距离较远时有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照射与体部γ刀照射剂量学应用的特点.方法:分别选取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和体部γ刀照射计划各10例,比较两种计划在靶区高剂量分布、靶区剂量均匀度、正常组织受量和靶区周围剂量梯度变化情况.结果:三维适形照射靶区剂量分布均匀,靶区适形度好,受照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低剂量照射体积大;体部γ刀照射中心剂量高,靶区外有高剂量梯度变化,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结论:结合三维适形照射与体部γ刀照射的剂量学特点,对同一患者,采用三维适形与体部γ刀结合照射的方法,得到较好的高剂量靶区分布的同时,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最小,靶区局部控制率高.  相似文献   

8.
颅内肿瘤X—刀治疗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X-刀治疗颅内肿瘤的并发症情况及处理措施。方法X-刀治疗颅内肿瘤158例,随访25.3±9.2月。分析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行影像检查。结果X-刀治疗颅内肿瘤总有效率为81.65%,共有1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9例为急性反应,5例为迟发性并发症。结论急性并发症主要与病灶部位有关,一旦发生可采取激素及对症处理;而迟发性并发症则主要与病灶体积有关,尚无有效的处理方法,应通过选择适应症及适当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地避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身γ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139例患者采用OUR-QGD型立体定向γ射线全身治疗系统(全身γ刀)治疗原发性肝癌,50%剂量线覆盖计划靶体积100%,处方剂量3~5Gy/次,隔日1次,总照射剂量36~50Gy。结果完全缓解率(CR)20.9%,部分缓解率(PR)48.9%,无变化(NC)15.8%,进展(PD)14.4%,总有效率为69.8%。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3%、62.5%和45.8%,Ⅲ期1,2年总生存率为52%和30.7%,Ⅳ期1,2年总生存率为31.3%和18.8%。结论全身γ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对早期及Ⅲ期肝癌可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对部分晚期患者,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HT机器参数电子枪电流IC、电子枪电压IV和磁控管脉冲PFN的改变对射线质(D20/D10)及射野横截面剂量分布(Profile)的影响规律,以提高对剂量稳定性的QC。方法 改变IC 、IV 和PFN值,采用电离室和TomoDose分别测出各情况下的射线质和Profile,对射线质数据进行Pearson法相关分析,对Profile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于射线质:IV和PFN与射线质均无相关性(P>0.05),IC与射线质有强相关性(P=0.007)且随IC增大能量比降低。对于x方向上的Profile:(1)主射野区域(-200~200 mm),随IC增大Profile肩区明显呈规律性上升;IV从6.42 V增大到6.54 V时Profile无变化,IV=6.60 V时Profile肩区上升到最高点,之后Profile随IV增大而下降;随PFN增大Profile肩区明显呈规律性下降;(2)半影区(±200 mm以外的区域),IC、 IV和PFN对Profile都无影响。对于y方向上的Profile:(1)主射野区域(-20~20 mm),IC取5.40和5.46 V时在离轴距<16 mm区域内Profile才可见上升趋势,但整体上Profile肩区随IC增大而上升;IV和PFN对Profile无影响;(2)半影区(±20 mm以外区域),Profile随IV增大规律性下降,IC和PFN对Profile无影响。3个参数在主射野区域对Profile影响显著程度大小依次为IC、PFN和IV,半影区对Profile有影响的只有IV。结论 调节射线质时应以IC值为主,PFN作为辅助进行微调;调节Profile时主射野区域应以调节IC为主、IV为辅,半影区的调节只涉及到y方向 Profile,应调节IV。研究结果对射线质和Profile的QC具有指导性作用,能减少QC的盲目性,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级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190例患者采用超级γ刀SGS-I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单次3-7Gy,隔日1次,总照射剂量30-50Gy。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AFP和CT,完全缓解(CR)15.26%,部分缓解(PR)60.53%,无变化(NC)15.26%,进展(PD)8.95%;CR+PR为75.79%。结论:超级γ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体部γ-刀高分次剂量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评价体部γ-刀高分次剂量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对28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国产旋转式体部γ-刀治疗,治疗时用真空负压袋固定体位、CT定位扫描和三维计划。照射剂量肿瘤边缘(50%剂量线)5Gy/次,5次/周,肿瘤局部总剂量40~50Gy:结果:原发灶的完全缓解率(CR)67.9%(19/28),部分缓解率(PR)32.1%(9/28),总有效率100%。28例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放射反应较轻,放射性肺炎,Ⅰ级占25%(7/28),Ⅱ级占10.7%(3/28)。放射性食管反应在周围型肺癌几乎没有,中心型肺癌的7例中,Ⅰ级5例,Ⅱ级2例=1、2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2.3%、82.8%和85.7%、76.5%: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好,放射反应轻,能为所有患耐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其远期疗效和晚发性放射损伤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γ刀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远近期疗效和放疗不良反应。方法 37 例原发性小肝癌 患者采用体部γ刀放疗。50 %~60 %等剂量线包绕PTV ,60 %~70 %等剂量线包绕GTV ,GTV 生物等 效剂量达80 Gy 以上。27 例患者配合TACE 1~2 次。结果 完全消失9 例,部分缓解22 例,稳定4 例, 进展2 例。肿瘤局控率83. 78 % (31/ 37) , 1 ~5 年生存率分别为78. 38 % (29/ 37) , 62. 16 % ( 23/ 37 ) , 43. 24 %(16/ 37 ) , 32. 43 % ( 11/ 37) , 33. 3 % ( 5/ 15) 。平均生存期为31 月。单发病灶4 年生存率达 55. 56 %(11/ 20) ,疗效与根治手术生存情况相接近,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结论 对于拒绝手术或不能手 术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体部γ刀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根治治疗手段,但合适的总剂量和分次剂量尚 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您的亲人患了肿瘤的时候,大多数人第一时间内能想到的方法是手术、化疗、放疗、中医药。但很多患者往往在就诊时已经被确诊为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时机,在进行过各种的综合治疗,肿瘤仍然没有被控制后。这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去做"X刀"、"伽马刀"、"质子刀"、"中子刀"、"粒子刀"、"氩氦刀"、"超声聚焦刀"等。面对这些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您可能会很困惑:这些"刀"是怎么回事?跟做开刀做手术有什么区别?疗效怎么样?副作用大不大?哪种方法适合您患肿瘤的亲属?本期,我们邀请到国内该领域的权威专家,就这些问题给您和您的家人做一些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您做一些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病例 患者, 男, 67岁,因右肺下叶周围型肺癌,于2004年4月14日-2004年5月24日,在我科行γ-刀治疗,照射剂量:50%等剂量曲线4.5Gy×8f.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探讨体部γ刀配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3年12月收治原发性肝癌129例。56例体部γ刀配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73例单纯行体部γ刀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总的有效率为81.4%(105/129);单纯γ刀治疗组病人的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61.6%、32.88%,平均生存期16.49个月,中位生存期16个月;γ刀配合介入治疗组病人的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69.6%、44.6%,平均生存期为19.04个月,中位生存期20.0个月。随访期内未见严重放射性并发症。[结论]采用体部γ刀配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TACE)对原发性肝癌进行治疗是疗效较好的局部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头部γ刀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临床应用的头部γ刀有静态式和旋转式两种。静态式γ刀是将分布在半球上的201个钴60放射源所产生的γ射线聚焦于一点,形成一个围绕焦点的高剂量区,其剂量强度由中心向四周逐渐衰减,治疗时使靶区为高剂量,靶区周边为低剂量,靶外剂量递减十分陡峭。分别配置4mm、8mm、14mm和18mm4种不同型号的准直器头盔,通过变换不同准直器孔径调控照射范围的大小。旋转式γ刀与静态式γ刀原理基本相同,主要通过30个钴60放射源的旋转聚焦方式达到与201个放射源同样的剂量聚焦效果,并将静态式γ刀的4种孔径的准直器头盔集中于1个头盔内,治疗时根据需要自动转换准直器,使治疗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X刀治疗脑转移瘤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X刀治疗的61例脑转移瘤患者(79个病灶).脑转移瘤直径(2.07±1.7)cm,平均剂量22 Gy,肿瘤中心剂量(28±8)Gy,边缘剂量(16±4)Gy.原发病灶:肺脏34例,肾脏5例,乳腺9例,消化系统13例.平均随访12个月(1~23个月),平均生存时间44周.结果患者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68.9%和36.1%,Karnofsky评分≥70者平均生存时间46周,单一脑转移瘤体积≤8.2 cm3者平均生存时间58周.X刀治疗1年实际控制率83.0%.结论 Karnofsky评分、肿瘤体积、原发病灶的控制情况和有无颅外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病灶大小对局部控制有判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36例脑胶质瘤X刀治疗后的临床及影像学变化。方法 :自1997年 3月~ 1999年 7月利用JX 10 0X刀系统常规固定头环及立体定向头架 ,CT扫描 3mm层厚 ,将影像信息输入计算机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 ,采用单次或分次治疗。全组 36例获得 6~ 30个月的随访 ,中位 18个月。结果 :34例生存期超过 6个月占 94 .4 % ,6例超过 30个月占 16 7%。 2 2例CT或MRI复查病灶明显缩小占 61 1%。 3例病灶消失占 8 3%。 3例病灶增大占 8 3%。 4例无明显变化占11 1% ;2 6例症状减轻 ,3例症状消失 ,3例症状重 ,4例死亡。结论 :X刀治疗脑胶质瘤疗效是肯定的 ,它适合颅内各类胶质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常规放疗模式沿用多年,肿瘤治愈率难以得到大的突破.放疗总剂量与肿瘤预后直接相关,按照放射生物学推断的肿瘤治疗剂量明显高于目前常规放疗模式的放射总剂量.生物有效剂量与局控率和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其提高依赖于单次剂量的提高.短疗程高分次剂量的放射治疗模式主要通过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实现.目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单次放射剂量提高至4~8Gy,但是治疗精度无法进一步提高.射波刀在固定方式、实时位置验证、影像引导及动态追踪病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单次放射剂量能够提高至15~30Gy,成为短疗程单次高剂量放疗模式的最佳执行者,治疗效果更好.射波刀高分次剂量短疗程放疗模式本身在很多方面有待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