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通过眶上裂路径沟通颅眶的颅底脑膜瘤的特点、手术方式及术中处理要点.方法 总结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眶-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60例通过眶上裂沟通颅眶的颅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对该类肿瘤的特殊性及手术方式要点进行分析.结果 显微手术治疗60例肿瘤,全切56例,次全切3例,大部切除1例,肿瘤全切率为93%.结论 对于该类颅眶沟通性脑膜瘤行眶-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是较好的手术方式,术后结合放疗,明显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总结显微手术切除侵及海绵窦的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的经验,探讨沟通眶颅的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全切率及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眶-翼点入路硬脑膜外显微手术切除的侵及海绵窦的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2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神经内镜辅助手术5例,并对该类肿瘤的特点及手术要点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4例,肿瘤全切率为83.3%,无死亡病例。术后新出现10例眼球运动障碍;3个月后6例完全恢复,2例不全麻痹,2例无变化。1例病人术后2周出现溃疡性角膜炎,治疗后未愈。1例病人术后失明。4例次全切的患者术后2周行1刀治疗。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个月,复查MRI示全切病例无肿瘤复发,次全切病例未见残余肿瘤明显增大。结论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从眶内通过眶上裂侵犯眶尖区及海绵窦,经眶-翼点入路硬脑膜外手术全切率高,并发症少,效果满意,是对侵及海绵窦的眶颅沟通性神经鞘瘤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颅眶沟通性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 和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3月采用经眶-翼点入路和经眶-额下入路两种显微手术入路治疗颅眶沟通性肿瘤共40例,其中经眶-翼点入路显微手术26例,经眶-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入路14例.两种手术入路均先切除颅内肿瘤,再开眶切除眶内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34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肿瘤全切除率达到85%.结论 ①应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侵袭范围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在充分暴露和直视下广泛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②熟练的解剖知识及手术技巧、恰当的手术入路、成功的手术操作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③颅底缺损应给予修补和重建,硬脑膜的严密修复是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颅眶沟通性肿瘤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5例颅眶沟通性肿瘤病人中,采用额下硬膜外入路手术切除4例,额颞眶颧入路2例,眶上-翼点入路10例,改良翼点入路17例,翼点和颞下联合入路2例。先切除颅内肿瘤,再开眶切除眶内肿瘤。结果肿瘤全切29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全切率为82.9%(29/35)。结论对于颅眶沟通性肿瘤,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入路选择,细致的术中操作,耐心的颅底重建以及多科的协调合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额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经额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6例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1例;肿瘤全切除率为96.2%。无手术死亡病例及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搏动性突眼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新出现4例眼球运动障碍,3个月后1例完全恢复,3例不全麻痹。术后出现10例上睑下垂,3个月后7例病人不同程度恢复上睑抬举功能,3例无恢复。术后1月全切病例行视神经管周伽玛刀治疗,次全切病例行肿瘤残余部分伽玛刀治疗。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0.3月,MRI检查示全切病例无肿瘤复发,未全切患者未见残余肿瘤增大。结论 经额眶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全切率高,并发症少,结合术后辅助伽玛刀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颅眶沟通性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3月采用经眶-翼点入路和经眶-额下入路两种显微手术入路治疗颅眶沟通性肿瘤共40例,其中经眶-翼点入路显微手术26例,经眶-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入路14例。两种手术入路均先切除颅内肿瘤,再开眶切除眶内肿瘤。结果肿瘤全切34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肿瘤全切除率达到85%。结论①应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侵袭范围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在充分暴露和直视下广泛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②熟练的解剖知识及手术技巧、恰当的手术入路、成功的手术操作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③颅底缺损应给予修补和重建,硬脑膜的严密修复是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眶沟通性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相关技巧。方法 2000年5月至2011年5月对27例颅眶沟通性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对眼眶的累及情况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经额颞眶顶入路手术17例,眶上-翼点入路5例,改良翼点入路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全切除率为77.8%(21/27)。术后病理学检查示脑膜瘤19例,转移癌2例,视神经胶质瘤1例,视神经纤维瘤4例,泪腺混合瘤1例。术后随访6年,2例死亡,22例仍存活,3例随访半年后失去联系。结论颅眶沟通性肿瘤首选的治疗方法为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娴熟的显微手术操作对于全切除肿瘤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显微外科治疗颅眶沟通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眶沟通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过去5年采用显微手术治疗35例颅眶沟通肿瘤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4种经颅入路、4种经颅开眶入路及3种眶内入路。结果35例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13例,大部分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1)应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侵袭范围采用不同入路,在充分暴露和直视下广泛切除颅眶沟通肿瘤;(2)熟练的解剖知识及手术技巧、恰当的手术入路、成功的手术切除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等是治疗的关键;(3)颅底缺损应给予修补和重建,硬膜的严密修复是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眶沟通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颅眶沟通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多有病例均接受显微手术肿瘤切除,其中额颞眶颧入路2例,眶额颧入路1例结果2例肿瘤全切,1例肿瘤近全切除。术后患者眼球突出均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改善2例,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改善1例。术后未见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4~10个月,平均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眶沟通脑膜瘤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眶沟通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颅眶沟通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多有病例均接受显微手术肿瘤切除,其中额颞眶颧入路2例,眶额颧入路1例结果 2例肿瘤全切,1例肿瘤近全切除。术后患者眼球突出均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改善2例,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改善1例。术后未见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4~10个月,平均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眶沟通脑膜瘤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tal resection of cranio-orbital tumors without any major complications is still a challenge for neurosurgeons. Intraoperative electrophysiologic monitoring and neuronavigational system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microneurosurgery, but their effects during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of cranio-orbital tumors warrant further investigation.

Methods

Thirty-eight patients with cranio-orbital tumor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underwent microsurgery assisted by intraoperative electrophysiologic monitoring. We also simultaneously performed intraoperative neuronavigation in 20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clinical notes, operation records and prognoses of all patients was performed.

Results

Gross total resection was achieved in 29 patients (76%), near total resection in 5 (13%), subtotal resection in 3 (8%) and partial resection in 1 (3%). With the helps of electromyogram (EMG) monitoring of levator palpebrae superioris (LPS) muscle and navigation system, no surgical damages to the oculomotor nerve and other important structures occurred. A follow-up study showed that 31 patients (82%) resumed normal lives (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 score 5), 5 patients (13%) had independent lives (GOS score 4), and 2 patients (5%) were unable to live independently (GOS score 3).

Conclusion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assisted by intraoperative electrophysiologic monitoring and neuronavigation might be a useful method for resection of cranio-orbital tumors, especially better for protection of the important cranial nerve and structure in the kull base.  相似文献   

12.
颅眶交界区肿瘤的分型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眶交界区肿瘤的分型及手术方法。方法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和侵袭方向,将32例颅眶交界区肿瘤分为眶颅型(7例)、颅眶型(11例)、颅鼻眶型(8例)和眶尖-视神经管型(6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其中采用经额下硬膜外入路11例,眶-翼点入路15例,额颞眶颧入路6例;对8例颅鼻眶型肿瘤联合使用经鼻内镜、鼻侧切开入路。术后按颅底缺损位置和范围分别采用游离骨膜瓣、人工脑膜补片及带蒂膜瓣修补硬膜缺损,并用钛板修复颅底骨缺损。结果肿瘤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及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搏动性突眼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和侵袭方向进行肿瘤分型和选择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眶交界区肿瘤,同时修复颅底缺损,能提高手术疗效和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三脑室内肿瘤的手术适应证、优缺点,并对相应的显微解剖要点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进行讨论。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收治的经显微手术切除三脑室内肿瘤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讨论如何预防术中并发症和术后管理。 结果肿瘤全切除者37例,全切除率88.1%,近全切除和大部分切除者5例,无死亡病例。术后近期并发症主要为一过性尿崩症(23例)、电解质紊乱(17例)、中枢性高热(11例),经处理后1~2周消失;前额硬膜下积气(7例)、额顶部硬膜下积液(3例),均经保守治疗后自行吸收消失;术后短期内记忆力下降、空间分辨力下降者3例,均于3个月内恢复。术后远期并发症有脑积水1例,术后3个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全组患者均随访3~64个月,全切除的37例,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头颅MRI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未获全切除的5例术后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例肿瘤增大,接受再次伽玛刀治疗。 结论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处理第三脑室肿瘤,创伤小,能提供清晰、宽广的术野。肿瘤全切除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少,是显微手术切除三脑室内肿瘤的理想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43例岩斜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分析,探讨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提高岩斜区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手术效果。方法总结43例岩斜区肿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6例,死亡2例。全切率为65.1%,手术并发症率为51.2%。结论采用颅底手术人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可以提高岩斜区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大多数病人能达到治愈目的。  相似文献   

15.
经胼胝体-穹窿间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的方法及疗效,并对相应的显微解剖学基础加以讨论.方法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16例.结果 术前1例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行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终板造瘘术.16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3例.5例在处理完肿瘤后做终板造瘘术.结论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系通过胚胎组织残留的透明隔间隙进入第三脑室,损伤少,肿瘤全切除、次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岩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入路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巨大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等,结合文献加以分析讨论.结果 48例患者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11例,大部分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有46例患者随访4月~6年,除1例遗留永久性面瘫外,其他的颅神经障碍患者在3~6个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娴熟的手术技巧、正确的手术入路和充分术前准备可以提高岩斜坡区肿瘤的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下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6月显微手术切除的椎管内肿瘤57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肌电图(EMG)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MIOM)。结果肿瘤全切49例(86.0%),次全切除6例(10.5%),部分切除2例(3.5%),失访4例,53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神经功能改善45例(78.9%),无明显改善4例(12.3%),症状加重3例(7.0%),复发1例(1.8%)。结论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能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并预测和保护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椎管内先天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2002年1月至2006年4月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68例椎管内先天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随访54例。结果肿瘤全切18例,大部分切除40例,部分切除10例。表皮样囊肿22例,脂肪瘤20例,畸胎瘤14例,皮样囊肿8例,肠源性囊肿4例。随访2~6年,平均4.3年,症状明显改善42例,没有变化10例,恶化2例,无患者死亡。结论先天性肿瘤多为良性病变,好发于青少年。术前MRI及CT分析和显微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