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吕军影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186-187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以期发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特征。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03—12 Medline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外文库与类风湿关节炎及细胞凋亡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rheumatoid arthritis,apoptosis”,限定文章语种为英文。计算机检索1995—01/2003-12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检索词为“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舌象”。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②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③中医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2篇关于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研究的文章,1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9篇文章中,58篇为重复性研究,11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13篇文献中有11篇文献是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从关节滑膜、外周血检测中发现类风湿关节炎存在着细胞凋亡异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实质均与滑膜细胞凋亡有关。余2篇是其他疾病舌象的细胞凋亡研究,揭示舌象细胞凋亡与疾病的病理相关,目前未找到有关类风湿关节炎舌象与细胞凋亡的有关报道,说明中医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存在许多空白。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优越性,从文献资料显示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可能通过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中医证型与细胞凋亡的研究仅限于少数的一两个病种,而舌象为证的重要诊断部分,故类风湿关节炎证(或舌象)细胞凋亡的内在联系有待研究,以进一步揭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证的本质、舌象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学术背景: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主要与巨噬细胞活化功能有关,作为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上游细胞因子,在调控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应用,使体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蛋白分离、纯化和cDNA克隆得以实现。目的:阐述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特性和调控表达机制,深入认识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系。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75-01/2007-03的相关文献,检索词"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cytokines,rheumatoid arthrit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152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②重复研究。③Meta分析。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6篇文献中,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血清、滑膜和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内均可见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高表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可激活一系列致炎过程,直接或间接刺激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等炎症细胞因子,通过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刺激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异常增殖。相关研究已证实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抗体有望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学的新靶点。结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治疗及预后均密切相关,拮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可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与实验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出发,探讨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及防治方面的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5-01/2006-10相关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应用的文献,检索词“rheumatoid arthritis,arthritis、proteome、synovium”,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数据库1995-01/2006-10相关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应用的文献,检索词“类风湿关节炎,蛋白质组,滑膜”,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类风湿关节炎或实验性关节炎不同病变部位的蛋白质组研究水平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类风湿关节炎的蛋白质组研究。②实验性关节炎的蛋白质组研究。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②重复研究类文章。结果:共检索到20篇关于蛋白质组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应用的文献,最终纳入1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胜利完成,使得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热点逐渐发生了由结构基因组学向功能基因组学的转变。蛋白质组学的产生,使人们能够在分子水平上从动态的、整体的角度探讨生命现象本质和生命活动规律及药物作用机制。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多分子、多基因、多蛋白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本文叙述了近年来蛋白质组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揭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有利的线索。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今后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作用于机体,阻止类风湿关节炎病变发展,在防治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目前中医在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学的研究上尚存在较多分歧,证候分类种类繁多,难以统一,就其现状加以综述。资料来源:本资料通过查阅清华同方数据库经计算机检索方法收集(其中小部分经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料手工检索),查阅来自1991-10/2005-07期间相关资料及专著。检索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上述主题词的文献,然后筛除单纯中医证型研究及单纯西医临床研究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收集到178篇原始文献,有47篇与关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相关。再次排除10篇单纯中医证型研究及19篇单纯西医临床试验研究,共有18篇文献符合标准,进入综述。资料综合:①近年中医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及分期:其代表性的学说继承《内经》旨意,以虚实立论,强调肝肾气血亏虚在发病中的决定作用,制定了祛风胜湿,温经散寒,清热通痹,益气养血,调和营卫等治疗大法。其病机主要为正虚邪犯。分期主要为活动期、缓解期,再具体分析。②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论证: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阻络证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显著升高。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明显降低,而湿热阻络证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显著升高,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显著降低,对应中医辨证分型中,肝肾两虚证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的水平高于(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络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又有研究发现,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初诊时,辨证分型为:湿热阻络型、寒热错杂型、寒湿阻络型、痰瘀阻络型、肝肾阴虚(兼挟外感)型,其中湿热阻络型、寒热错杂型最为常见。③现代医学发现:一系列自身抗体如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Sa抗体、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等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出现,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成为中医证型病证结合研究的新着眼点。结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对中医证候进行规范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建立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应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指标相结合方法,分析本病病因病机、证候演变的规律,揭示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候本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回顾近年来B超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结果,介绍用凋亡作为超声安全性研究的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8-01/2004-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Ultrasound;Apoptosi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01/2004-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超声;细胞凋亡”,并限定语言类型为中文。资料选择:选择符合关键词的文章,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B超诱导细胞凋亡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的文章,共查得相关文献165篇,其中中文35篇,英文130篇。资料提炼:对检索到的B超诱导细胞凋亡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文献中相关信息进行综述,不排除非随机对照及非盲法的文献。资料综合:实验研究表明,超声的不同生物学效应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但在不同超声条件下,其细胞水平的生物学效应表现有差异。根据资料对超声诱导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B超可诱导细胞凋亡,其生物学效应取决于超声剂量;诊断剂量超声照射人体后是否引起凋亡及其是否对胚胎组织细胞构成损伤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就近几年来对原发性骨性关节炎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行总结。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1990-01/2005-09关于原发性骨性关节炎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Osteoarthritis,Estrogen,Polymorphism”,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5-09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性关节炎,雌激素,多态性”,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实验研究类文章。排除标准:综述类文献。对检索出的文献查找全文,删除不相关的文献和重复的文献,保留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53篇此类文章,符合纳入标准20篇,其中2篇关于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13篇是骨性关节炎与雌激素的关系,5篇是骨性关节炎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排除33篇,为重复和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骨性关节炎是以软骨退化为特征的关节疾病,与众多因素相关。目前虽无法明确影响骨性关节炎的主要原因,但是雌激素在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是肯定,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也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相关。结论:雌激素水平与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相关,且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XbaⅠ和BtgⅠ位点的多态性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病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免疫应答系统及其相关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9-01/2004-12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rheumatoidarthritis,pathogenesis,cytokines,chemokines,immuneresponsesystem”,限定文章语言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筛,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然后,对筛选出的文献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2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资料综合: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多重发病机制的自身免疫病,多种假说对其进行了解释,可以通过对多个阶段的综合分析来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原因。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可能发生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参与其中,通过Toll样受体家族活化。大量细胞因子、黏附分子、趋化因子的表达使免疫细胞持续进入滑膜,随后出现特异性免疫应答,再由于其遗传背景等因素影响,滑膜出现自身抗原的提呈,T细胞向Th1细胞转化。炎症进一步发展,破骨细胞活化介导骨降解,最终造成关节破坏。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是孤立的,相互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将其综合考虑分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预防、评估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作用于机体,阻止类风湿关节炎病变发展,在防治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目前中医在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学的研究上尚存在较多分歧,证候分类种类繁多,难以统一,就其现状加以综述。 资料来源:本资料通过查阅清华同方数据库经计算机检索方法收集(其中小部分经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料手工检索),查阅来自1991—10/2005—07期间相关资料及专著。检索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上述主题词的文献,然后筛除单纯中医证型研究及单纯西医临床研究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收集到178篇原始文献,有47篇与关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相关。再次排除10篇单纯中医证型研究及19篇单纯西医临床试验研究,共有18篇文献符合标准,进入综述。 资料综合:①近年中医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及分期:其代表性的学说继承《内经》旨意,以虚实立论,强调肝肾气血亏虚在发病中的决定作用,制定了祛风胜湿,温经散寒,清热通痹,益气养血,调和营卫等治疗大法。其病机主要为正虚邪犯。分期主要为活动期、缓解期,再具体分析。②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论证: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阻络证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显著升高。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明显降低,而湿热阻络证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显著升高,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显著降低,对应中医辨证分型中,肝肾两虚证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的水平高于(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络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又有研究发现,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初诊时,辨证分型为:湿热阻络型、寒热错杂型、寒湿阻络型、痰瘀阻络型、肝肾阴虚(兼挟外感)型,其中湿热阻络型、寒热错杂型最为常见。③现代医学发现:一系列自身抗体如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Sa抗体、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等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出现,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成为中医证型病证结合研究的新着眼点。 结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对中医证候进行规范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建立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应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指标相结合方法,分析本病病因病机、证候演变的规律,揭示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候本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一种可能的自身抗原人类软骨糖蛋白-39(human cartilage glycoprotein-39,HC gp-39)近年来成为国外风湿病学者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及其治疗的热点.探讨将对HC gp-39的来源、结构和生化意义及其在RA发病中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4-01期间的HCgp-39相关文章,检索词"HC gp-39",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选择与HC gp-39相关英文文献100篇.资料提炼按HC gp-39的最新进展对相关文献进行提炼.资料综合按HC gp-39的来源、结构及功能、HC gp-39与疾病的关系,尤其是HC gp-39与RA的关系进行综述.结论HC gp-39可以作为除传统的RA疾病活动性指标之外的又一可测量指标,建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于RA的早期诊断、判断RA患者的病情、改善预后和转归也具有一定意义.可考虑用于抗原特异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纳米骨材料的作用机制、生物学特性、形态成分等,对其现状及应用前景加以论述。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1966-01/2006-02关于纳米骨材料的作用机制、生物学特性、形态成分的文章,检索词“novelbioactivematerials,bonetissueengineer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同时检索清华全文数据库2001-01/2004-10关于纳米骨材料的作用机制、生物学特性、形态成分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纳米骨,临床应用。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的和重复性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24篇关于纳米骨材料的作用机制、生物学特性、形态成分的文章,27个实验或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纳米骨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同时其区别于传统人工骨材料之处在于具有类似人然骨的分级结构和多孔结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的生物可降解性。纳米骨材料在临床应用方面包括用于椎体融合、口腔外科领域和基因治疗骨生成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及恶性肿瘤。经过改进或技术处理的纳米骨材料不断出现并日趋完美。结论:纳米骨材料以其不可比拟的性能,克服了诸多不足并在临床试用阶段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诱发的脑血管痉挛是神经科学中棘手的难题。由于目前脑血管痉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至今此方面临床治疗与预防工作开展得不够理想。近年来随着新的实验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国内外在脑血管痉挛中钾离子通道的研究方面屡有重大突破。此领域相关机制的明确,将对临床防治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文章根据目前国内外在此项目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1-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Potassiumchannel,Cerebralvasospasm,Subarachnoidhemorrhage”,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1-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钾离子通道,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中有关钾离子通道的文献,排除关于钾离子通道生物化学、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英文文献45篇,17篇符合纳入标准,收集到中文文献2篇,1篇符合纳入标准,对18篇有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中有关钾离子通道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综合:研究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诱发的脑血管痉挛中血管壁细胞钾离子通道的生理状况出现异常变化,而运用钾离子通道激动剂和阻滞剂在动物实验中可以对脑血管痉挛的程度进行具有显著效果的干预。结论:钾离子通道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诱发的脑血管痉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钾离子通道的研究有可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背景:随着人工关节材料的改进和假体设计的不断完善、全膝关节置换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已能取得良好的结果。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尽早进行分阶段的循序渐进的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达到生活自理,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目的:阐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及其相关研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8-01/2005-08的相关文章,检索词“totalkneereplacement,Rehabilitation,therapy”,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0-01/2004-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项目、步骤、过程及注意事项。②对具体病例的回顾调查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37篇,排除22篇重复性研究。15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篇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及有关康复治疗的综述,8篇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4篇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另参阅了有关专著3本。资料综合:康复治疗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至关重要,是术后膝关节功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本体觉训练及行走步态训练是术后康复治疗最重要的内容。为最大限度的恢复膝关节功能,综合的康复训练必不可少:包括各种主动肌力训练增加膝关节伸、屈肌力;早期持续被动的膝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加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训练改善膝关节的运动控制能力、姿势校正及平衡维持能力;行走步态训练矫正异常行走步态。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尽早进行分阶段的循序渐进的康复治疗,即对患者进行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本体觉训练及行走步态训练,对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To provide primary care providers with guidelines on the evalua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DATA SOURCES: Research-based articles in the medical literature, review articles, and clinical practice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that affects mainly synovial joints. Diagnosis is based primarily on clinical examination. Clinical criteria developed by 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can help the primary care provider recognize this potentially devastating disease and facilitate early referral to a rheumatologist for treatment.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Patients with RA should be treated early and aggressively. Laboratory tests are not essential to confirm the diagnosis of RA. The clinical usefulness of the rheumatoid factor could be increased by restricting the test to patients who have a high probability of RA based on clinical symptoms.  相似文献   

16.
大豆异黄酮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雌激素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但其不良效应限制了雌激素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寻求更有效、安全的雌激素替代品已成为心血管药物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植物性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01/2001-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isoflavones,atherosclerosis,vasodil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2-02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异黄酮类,动脉硬化,血管舒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实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实验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1篇关于大豆异黄酮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随机和未随机实验文章,26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5篇实验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26个实验包括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分别给予大豆异黄酮后采用在体或离体两种实验方法,观察大豆异黄酮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并对此给予评价.以上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以离体实验进行观察的方法较常用.结论尚无充分证据证明大豆异黄酮防治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有肯定的效果,也无明确证明此方案的副作用.研究者应在如何掌握合适的量使异黄酮达到有效血浓度,在治疗效果有益无弊方面做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results of HLA-DR typing of 80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The patients showed accumulation of HIA-DR (51.25% versus 28.9% in the control), with the relative risk being 2.58. The interrelationship is demonstrated between the clinical picture of RA and HIA-DR antigen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ccumulation of HIA-DR4 in the seropositive patterns according to the RF of RA as compared with the seronegative pattern and primary demonstration of HIA-DR3 in RA with the systemic manifestations as compared with the articular pattern.  相似文献   

18.
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选择性侵犯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直未能完全明确,其研究多借助于动物模型,目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动物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其各自的特点、实用性及价值有所不同.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0-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应用题名检索,检索词"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model",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以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动物模型研究为主的文献,然后筛除应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动物模型进行药物疗效观察与发病机制研究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作为纳入标准.资料提炼共收集到96篇以"amyotrophiclateral sclerosis,model"为题名检索的文献,15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81篇试验中,75篇为应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模型药物疗效观察与发病机制的研究文献,6篇为重复性试验的研究,资料综合选入文献建立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疾病的神经毒性动物模型、免疫介导的动物模型、自然发病动物模型、转基因动物模型,并对模型建立机制、特点、实用性及其价值进行研究.结论上述文献中模拟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疾病症状或发病机制动物模型的建立,能够作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疾病研究的参考模型,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动物实验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Anakinra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safety data arising from clinical trials of anakinra, a human recombinant form of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IL-1Ra) developed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DATA SOURCES: Primary articles and abstracts identified through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s PubMed database (1982-2001) and secondary sources. STUDY SELECTION AND DATA EXTRACTION: All the articles and abstracts identified from the data sources were evaluated and all information deemed relevant was included in this review. DATA SYNTHESIS: Overall, anakinra was shown in 4 trials to be efficacious as monotherapy or combination therapy, compared with placebo, for the treatment of active RA. The magnitude of clinical improvement tended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doses of anakinra. In monotherapy trials, the primary adverse event was injection-site reactions, which usually were mild and transient. In com bination therapy (anakinra plus methotrexate), the 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adverse events were similar to those seen in the monotherapy trials. CONCLUSIONS: The use of anakinra in patients with RA inhibits disease activity with a favorable tolerability profile.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近10年来,我国的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在数量、科研的深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评估人工耳蜗效果的主要指标言语测听(speech audiometry)研究则相对滞后,或者说比较难以与欧美的结果互相比较.通过回顾英文言语测听的发展与应用,主要分析现有的主要英文测听材料的组成、测试方法、应用范围.并介绍目前美国专家委员会推荐的人工耳蜗评估的主要言语评估工具.在回顾汉语测试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的评估方法,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汉语评估工具的建议,以期能对国内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所启迪.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64-01/2004-04关于听力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cochlear implant,speech audiomet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或手工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1998-01/2004-04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人工耳蜗,言语评估,耳蜗植入".资料选择选择有关人工耳蜗评估的中外研究原著性文献39篇,排除非随机研究原著性文献,未排除非盲法研究原著的文献.资料提炼39篇关于人工耳蜗评估的文献,32篇符合标准.排除的7篇文献因是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32篇关于人工耳蜗评估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予以综述.资料综合人工耳蜗的发展特点就是近年来的言语辨别能力明显提高,随着适应证的放宽和植入年龄的降低,各种适合于临床应用的词表、句表得以问世.新的评估方法特点在于简单、难度加大(增加噪声干扰等)、有多个平衡的材料可以在不同时段应用.汉语普通话词表的问题在于没有统一的格式和没有随着技术的进步进一步修改测试材料.结论进行言语交流是患者选择人工耳蜗植入的主要目的和期望,而听懂言语是交流的第一步,因此言语评估是评估耳蜗植入以后效果如何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现有词表、应用的基础上,应该遵循言语测听、国际人工耳蜗评估的基本原则,同时符合汉语规律,尽量建立统一的言语主要词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