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用于内膜病变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谷春霞  何方方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12):720-723,T080
应用阴道超声测量281名妇女的子宫内膜厚度,共450次。分为生育期、绝经后无出血及阴道不规则出血三组。生育期组37例,共测量183次,并与血清雌、孕激素水平进行对照。内膜厚度为:卵泡期7.8±2.1mm,排卵日10.4±1.9mm,黄体期10.4±2.3mm。绝经后无出血组200例,共测量200次,内膜厚度范围为1~5mm,平均1.4±0.7mm。阴道不规则出血组44例,共测量67次,并与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萎缩性内膜6例,厚度2.2±2.0mm;宫腔积液8例,厚度14.5±6.1mm;子宫内膜息肉12例,内膜厚度16.7±7.7mm;子宫内膜增生10例,内膜厚度17.4±6.7mm;子宫内膜癌8例,内膜厚度24.4±11.9mm。绝经后内膜的正常厚度应<5.0mm。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中子宫内膜癌的检出。方法 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84例行经阴道超声检查(TVS),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后行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变多处活检,并以内膜厚度5mm为区分点,观察子宫内膜癌的检出情况。结果 84例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大于6mm中子宫内膜癌17例,占20.2%,通过TVS检出6例,检出率为75%。联合检查优于TVS及宫腔镜检查,其预测率分别为94.1%、97.0%、88.9%。结论 两种检查互为祢补,优于单一检查,是较准确的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诊断性刮宫前B超检测子宫内膜的价值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目的:评估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用B超检测子宫内膜,以减少不必要的诊断性刮宫术(诊刮术)的价值。方法:对19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于诊刮术前行B超检查,测量子宫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然后进行分段诊刮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77例内膜厚度≤4mm者中,74例(96.1%)子宫内膜属生理性改变,3例为内膜癌;115例子宫内膜厚度≥5mm者中,92例(80.0%)子宫内膜属病理性改变,其中59例(51.3%)为内膜癌。结论:高分辨阴道B超检测,可作为绝经后出血患者进行诊刮术前的一种筛选手段,当超声检测内膜厚度≤4mm时,可考虑避免诊刮术。  相似文献   

4.
老年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多数患者因恶病质死亡。我们分析了24例老年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子宫内膜癌24例,64~79y,平均71.5y。患者均有不规则的子宫出血,绝经至末次子宫出血平均间隔10.6年。全部病例均行子宫根除术,多数患者术后进行了化疗。按FIGO标准分期:Ia期6例,占25.0%;Ib期8例,占33.3%;Ic期9例,占37.5%;Ⅱ期1例,占4.2%。组织学类型:EC14例,占58.3%;非内膜样EC(NEEC)6例,占…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阴道超声检查形态设计评分方法,以利于临床筛选诊断性刮宫(诊刮)病例。方法:对182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行阴道超声检查并进行评分,其中135例施行诊刮术,将每例的超声评分与诊刮的组织病理检查(病检)结果相比较。结果:患者评分高低与内膜的病检结果明显相关。评分<3的72例中仅1例(1.4%)为子宫内膜癌,而评分≥3的63例中32例(50.8%)为子宫内膜癌。评分越高,内膜癌的真阳性率越高。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筛选诊刮的手段,根据子宫内膜形态评分高低决定是否行诊刮有临床参考价值,但需进一步结合行腹部超声或(及)宫腔超声检查验证,即便是良性子宫内膜,亦需结合患者的临床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行诊刮术。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绝经后阴道出血以子宫出血最常见。为探讨其病因,我们回顾性总结了近 5年来绝经后子宫出血 408例的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资料,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408例子宫内膜标本均取自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因绝经后子宫出血就诊和住院的患者,均有1年以上的停经史,除外引起子宫出血的其他原因,未服用性激素类药物。年龄平均 59. 69岁(42~ 87岁);平均绝经年限为 9. 06年(1~40年);平均出血时间为53.12d。2结果2.1病理检查结果  子宫内膜恶性肿瘤48例,占11.76%(48/40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增生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105例40—68岁因月经过多、不规则子宫出血和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诊刮或手术后病理切片证实内膜增生8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3例,子宫内膜癌8例,内膜息肉5例。所有病例经诊断性刮宫和手术后送病理检查。结论: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增生早期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病房收治的77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每例均行盆腔超声、宫腔镜检查及手术,且取得病理及确切诊断。结果:778例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所占比例最高49.23%(383例),其次是子宫内膜癌16.71%(130例),第三位是黏膜下肌瘤11.44%(8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在绝经5年内发病例数最多(311例),其中以子宫内膜息肉为主(175例),绝经≥21年发病例数最少(78例),其中以子宫内膜癌为主(44例);<49岁阴道出血例数最少(7例),55~59岁阴道出血例数最多(228例),两者均以子宫内膜息肉为主,≥75岁出血的71例中以子宫内膜癌为主(38例);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患者在子宫内膜厚度、体质量指数(BMI)及是否反复出血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患者与良性病变患者相比其子宫内膜更厚、BMI更高且更易发生反复出血。结论: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为子宫良性病变;随着绝经时间的增加,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及黏膜下肌瘤的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随着绝经后发生阴道出血年龄的增加,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及黏膜下肌瘤的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子宫内膜炎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Ⅳb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探讨与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Ⅳb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结果。结果: 11例子宫内膜癌Ⅳb期患者,平均 61. 1岁,绝经 9例,平均绝经 14.9年。临床症状主要是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或血性分泌物(9/11),其次为腹胀(4/11)、腹部包块(3/11),出现症状至就诊平均 15.1个月。 10例手术治疗, 1例拒绝手术,仅行内分泌治疗,8例行术中、术后化疗,3例术后放疗;平均随访 12.9个月,死亡 6例,2年生存率 28%,3年生存率 14%。盆腹腔复发 3例均死亡,平均存活 6.7个月,发生肺转移5例,3例死亡,平均存活14.7个月。术后残存病灶>2cm 4例,均因复发转移死亡,平均存活9个月,术后无残存病灶3例均存活。结论:Ⅳb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较大,就诊较晚,多表现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治疗以手术为主,尽可能切除所有病灶,并辅助放化疗,但预后较差,其相关因素主要有首次手术的彻底性,宫旁血管淋巴管受侵,病灶范围及复发转移部位等。  相似文献   

10.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Yang Y  Tan X  Li P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8):482-484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工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手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3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其中9例为子宫内膜切除、、16例为肌瘤及部分内膜切除、9例为肌瘤切除、2例为息肉及部分内膜切除。结果 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术后随访4~12月者32例,月经改善率82.4%,其中闭经5.9%,月经量减少58.8%,月经量正常17.6%,8例痛经中6例改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应用激素补充治疗子宫内膜变化与阴道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绝经后激素补充治疗(HRT)子宫内膜变化及阴道出血。方法:对85例绝经后妇女(对照组)和101例绝经后HRT妇女(HRT组)经阴道超声观察内膜厚度、吸管吸取内膜细胞学检查,并分析与HRT后阴道出血的关系。结果:HRT组较对照组内膜增厚(P<0.01),内膜细胞增殖期型比例增加(P<0.05)。HRT组内膜≤5mm与≥6mm的各型内膜细胞比例无显著性差异,HRT组与对照组最厚和最薄内膜的细胞类型不一致。连续联合用药的非计划性出血占36.2%,绝经≤10年出血率高于绝经>10年者(P<0.01)。间断联合用药的计划性出血占72.2%,内膜细胞萎缩型均无阴道出血(P<0.01)。结论:HRT妇女内膜增厚、增殖期型比例增加。内膜厚度不能完全反映其功能状态。HRT妇女的阴道出血与绝经时间、HRT用药方法、内膜细胞功能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息肉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病理诊断.约占无症状患者的30%,在更年期采用激素替代治疗(HRT)或乳腺癌用他莫昔芬作辅助治疗的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是导致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和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绝经10年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误诊为子宫内膜癌1例严建军谢军勤患者62岁,孕5产2,阴道间断排液7年,不规则阴道出血1月余,于1992年3月7日以“子宫内膜癌”入院。患者1982年闭经,既往月经规则,1987年底出现阴道间断少量排液,色淡红,无臭味。在...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子宫出血150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对15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性刮宫(诊刮)后的子宫内膜进行病理分析。结果功能性子宫出血130例(占86.67%),其中萎缩性子宫内膜60例(占46.15%),增生期子宫内膜53例(占40.77%),分泌期子宫内膜17例(占13.08%,)。子宫内膜癌12例(占8.00%.),子宫内膜炎8例(占5.33%)。结论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和绝经年龄的后延,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比例升高。  相似文献   

15.
阴道超声及子宫腔细胞学联合检查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评估阴道超声及宫腔细胞学联合检查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 应用阴道超声测量143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并于当日或次日行宫腔细胞学检查及分段诊断性刮宫(诊刮)术,将内膜测量及宫腔细胞学检查结果与诊刮组织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阴道超声检查施行率为100.0%,以5mm为临界值诊断绝经后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性为100.0%,假阳性率为56.9%;宫腔细胞学检查的施行率为97.9%,取材满意率为73.6%,特异性为96.3%,假阴性率为2.5%。两者联合应用后的假阳性率为43.2%(P<0.01),无一例内膜部中前病变漏诊。结论 阴道超声及宫腔细胞学联合检查,是一种较好的筛查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方法,可减少诊刮。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妇女阴道超声与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对预测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有重要的价值。正常萎缩的子宫内膜很薄,声像法测量为2~3mm。在未接受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妇女中,超声检查子宫内膜〈5mm,无行诊刮术必要。子宫内膜≥5mm应作诊刮术,进一步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绝经后妇女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建议子宫内膜〈8mm为阈值界限,在无症状的妇女中不需作进一步检查。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可作为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理变化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2~2004年479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析其子宫内膜病理特征。结果:479例患者中有97例表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单发肌瘤220例,多发肌瘤259例,子宫肌瘤变性70例,67例子宫肌瘤为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109例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42例(8.77%)、子宫内膜单纯增生41例(8.56%)、复杂增生12例(2.51%)、非典型增生3例(0.63%)、子宫内膜癌11例(2.30%)。结论:子宫肌瘤可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及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单发或多发、子宫肌瘤变性等情况与子宫内膜病变无关。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与子宫内膜病变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治疗子宫内膜癌除以手术为主并进行精确的手术-病理分期外,还应根据病情给予激素、放疗或化疗等辅助治疗[1]。孕激素因毒性低,可转化内膜而常用于子宫内膜癌的辅助治疗。对于组织分化好、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激素治疗效果较好[2]。现对子宫内膜癌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激素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作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子宫内膜癌24例,36-69岁,平均52.5岁,绝经后患者17例,占70.83%,病程3d-2年。主诉均为月经紊乱或阴道不规则流血、流液。所有病例均经电视宫腔镜检查及诊刮术确诊。其中…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子宫出血宫腔镜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为评价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对我院1990年7月-1994年7月收治的135例绝经后子中出血病例进行宫腔检查,部分行镜下手术治疗。结果:萎缩性子宫内膜62例、子宫内膜息肉25例、宫颈息肉13例、子宫内膜癌13例、子宫内膜增殖症11例、粘膜下肌瘤5例、宫内节育器6例。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100%、96%、100%、69%、73%及80%。135例中6例曾作诊断性刮宫检查无异常者  相似文献   

20.
阴道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鉴别绝经后子宫出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估附近超声测定予它内膜厚度能否作为筛检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指标。方法:对66例连续的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例用胡速超声测定其内膜厚度,并与相应的诊利病检结果比较。结果:阴道超声测得的子宫内膜癌的内膜厚度(19.88±8.77mm)明显大于萎缩性宫内膜(2.72±2.04mm)和增生性内膜改变(5.41±3.43mm,包括单纯增生期内膜,增生过长及不典型增生)者。若以内膜厚度smm为界鉴别有无内膜病变(包括内膜癌、内膜息肉、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腺癌型增生过长、腺囊型增生及不典型增生),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47%,76.19%和80.32%;若以4mm为界,则该三项指标分别为94.74%,69.25%和77.05%。结论:可以阴道超声测得宫内膜厚度5mm为界,作为筛选宫内膜异常的有效指标。对测得内膜厚度小于5mm者,可以考虑不行诊刮,但需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