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251例孕中期孕妇唐氏综合征阳性结果过行分析。方法利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孕中期孕妇血清中AFP、β-HCG及uE3水平结合相关各种影响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并对AFP、β-HCG及uE3分别与孕周、年龄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AFP@孕妇年龄具有相关性(P〈005)。AFP、β-HCG及uE3水平与孕周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孕妇年龄、孕周与唐氏综合征具有很大关系,唐氏筛查可减少唐氏儿及其它缺陷儿的出生,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标记物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Down,ssyndrome,DS)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孕15—20w孕妇血清AFP和Free-β-HCG的含量,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吸烟史等因素,通过唐氏综合征筛查软件进行风险率评估,对高风险率孕妇进行遗传咨询,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的检查及B超进行确诊。结果:6438例孕妇中,发现21-三体综合征2例,18-三体综合征3例,其他胎儿异常11例。结论:孕中期母体血清AFP、Free-β-HCG2项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胎儿先天缺陷尤其对于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有效可行,经产前诊断及时采取措施,能降低先天缺陷患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3.
巩敏红  王玉 《吉林医学》2014,(11):2392-2393
目的:比较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中三联筛查方式与二联筛查方式的筛查效率。方法:选取进行唐氏综合征(DS)产前筛查的孕妇3 568例,采取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β亚基(freeβ-HCG)、游离雌三醇(uE3)的浓度,结合孕妇的年龄、孕周、体重等信息,用配套软件采用二连筛查方式和三联筛查方式分别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唐氏综合征(DS)胎儿风险。比较三联筛查方式与二联筛查方式对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和假阳性率。结果:三联筛查方式的唐氏综合征(DS)胎儿检出率显著高于二连筛查方式。结论:孕中期孕妇血清AFP、freeβ-hCG、uE3三联筛查比AFP和freeβ-HCG二连筛查方式在评估唐氏综合征(DS)胎儿发生风险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清标记物检测对唐氏综合征(DS)筛查及产前诊断的实用价值.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及AFP、Frce-p-HCG药盒测定孕中期(15-2l周)妇女血清AFP、Free-β-HCG水平,并结合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等,用Multi-calc软件分析,得到该名孕妇怀DS风险率.对于筛查阳性的孕妇作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脐带血染色体检查及B超进行确诊.阳性孕妇追踪到出生.结果:产前筛查2 689例孕妇,发现DS 3例,其他胎儿异常6例.结论:孕中期血清AFP、Free-p-HCG标记物,是产前筛查异常胎儿的有效指标,再结合脐带血、B超产前诊断,对防止先天缺陷儿的出生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甲胎蛋白( AFP)两联生化指标对唐氏综合征( DS)和神经管缺陷( NTD)等先天缺陷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集孕周14~27周的孕中期孕妇1320例的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血清AFP、β-HCG的浓度,对DS、NTD的风险系数进行评估,对高危孕妇进行羊水细胞遗传学检查和/或B超检查,新生儿随访检查确认。结果1320例孕妇中,DS筛查高风险66例(5.0%),NTD高风险6例(0.45%)。产前诊断确诊DS 3例,NTD 1例。高风险孕妇中未做产前诊断者发现DS 1例,低风险孕妇追踪随访发现DS 2例。结论孕中期筛查孕妇血清AFP、β-HCG结合其他产前筛查技术可提高胎儿缺陷发现率。  相似文献   

6.
曹淑艳 《中外医疗》2013,32(5):145-145,148
目的探讨检测妊娠中期妇女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及其对严重先天性缺陷儿宫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对15~20周孕中期妇女进行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及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两项检测,通过风险计算,结果为高风险孕妇,经遗传学咨询在孕妇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选择产前诊断,对所有孕妇追踪随访至胎儿出生。结果 1581例唐氏筛查孕妇中呈高危者127例,阳性率8.01%其中确诊神经管缺陷4例,染色体异常2例,均接受建议并已终止妊娠,避免缺陷儿的出生。结论孕中期妇女唐氏筛查是筛查胎儿神经缺陷及染色体异常的有效方法之一。广泛开展唐氏筛查有利于本地人口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无创产前筛查对胎儿唐氏综合征的风险评估结果,对孕妇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引。方法对1066例妊娠14~20周接受产前筛查的孕妇,采用免疫发光分析仪检测其血清甲胎蛋白(AFP)、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游离雌三醇(uE3)的浓度,结合孕妇年龄、体重等影响因素,用分析软件进行唐氏综合征风险评估,对高风险者再进行有创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唐氏综合征筛选阈值1:380以上的孕妇30例,筛查阳性率2.81%,其中25例接受胎儿染色体检查,2例确诊为唐氏综合征,阳性率6.67%。高风险而未行产前诊断的5例和筛查结果阴性的孕妇中无唐氏患儿出生。结论对孕中期孕妇的血清标志物AFP、β-HCG、uE3可作为唐氏综合征筛查的有效指标,对减少唐氏儿出生有重要意义。护士应密切配合医生做好孕妇产前筛查的登记、核对、统计工作,给予孕妇正确的孕期指引。  相似文献   

8.
刘琳  安有芳  储诚瑞 《四川医学》2010,31(11):1661-1662
目的了解孕中期产前筛查干预胎儿唐氏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孕妇血清中AFP和Free-β-HCG的浓度,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等因素,配套软件分析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率,高风险孕妇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结果筛查931例孕妇,唐氏综合征高危52例,阳性率5.6%,开放性神经管缺陷高危4例,阳性率0.4%。结论孕中期母体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分析,对防止唐氏儿出生、降低出生缺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三醇(uE3)对孕中期妇女进行胎儿唐氏综合征(DS)为主的先天缺陷筛查的作用。方法用全自动微粒子发光酶免疫分析仪(ACCESS)对1310例孕(14—19W)孕妇血清AFP、β-HCG、和uE3三项指标进行检测,并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是否双胎、有无糖尿病等。采用仪器配套软件计算风险概率,对高风险孕妇进行B超及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进行确认。结果 在1310例孕妇中按ACCESS仪提供的中住数和本组孕妇的中位教计算。DS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13%、5.42%;18三体综合征筛查阳性率分别为2.06%、2.90%;神经管缺陷筛查阳性率均为2.98%。共检出先天缺陷9例。检出率为0.61%。结论 孕中期血清AFP、β-HCG和uE3三项标志物联合检测是预防先天缺陷患儿出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的血清筛查与产前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薇  王勇强  张蒂荣 《中国热带医学》2009,9(4):665-665,670
目的探讨孕妇中期唐氏综合征的血清筛查对检出胎儿神经管缺陷、染色体异常的实用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1680例孕中期(14~20周)孕妇进行血清标记物(AFP+free-β-HCG)二项指标检测,筛查结果应用Miulticalc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风险。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风险切割值为1/275,当≥1/275时为DS高危孕妇,经遗传咨询,在孕妇知情的情况下选择产前诊断。追踪胎儿和孕妇的情况。结果产前筛查1680例,筛查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124例,阳性率为7.4%。有109例自愿接受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脐血穿刺,检查结果发现染色体异常胎儿3例,其中2例唐氏综合征,1例18-三体。结论孕中期产前筛查是筛查胎儿神经管缺陷,染色体异常的有效方法之一,结合产前诊断对防止胎儿先天缺陷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孕中期(15~20+6周)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的β亚基(f-βHCG)和游离雌三醇(uE3)在胎儿唐氏综合征(DS)、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畸形( open neural tube malformation,NTD)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孕妇血清中AFP、F-βHCG和uE3的浓度(三联法),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是否双胎、有无糖尿病史、吸烟史等因素,采用评估软件计算胎儿患DS、18-三体综合征和NTD的风险概率。结果对15549例孕妇筛查结果进行分析,DS高危孕妇782例,阳性率5.03%;18-三体综合征高危孕妇59例,阳性率0.38%;开放性神经管缺陷高危孕妇84例,阳性率0.54%。经羊水穿刺细胞培养确诊DS 9例,18-三体综合征7例,其他染色体异常10例,经超声确诊NTD 6例。结论对孕中期孕妇进行AFP、f-βHCG和uE3联合筛查能够提高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患儿的检出率,显著降低需要进行创伤性产前诊断的孕妇比例,是预防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孕中期妇女(14-20周) 进行血清学三联(即甲胎蛋白(AFP) 、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和游离雌三醇(uE3))筛查,以筛查出高危的胎儿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畸形,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孕妇血清中AFP、f-βhCG 及uE3 的浓度,结合孕妇年龄、孕周,计算胎儿患 DS、18 三体综合征和 NTD 的风险概率.对120例孕妇筛查结果进行分析,DS 高危孕妇5例,阳性率4.17%; 18 三体综合征高危孕妇1例,阳性率0.83%; NTD 高危孕妇2例,阳性率1.67%.结论 产前筛查对于严重先天性缺陷儿的宫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孕妇血清中AFP、f -βhCG 及 uE3标志物检测可有效地筛查出 DS 高危孕妇,能显著降低需要进行创伤性产前诊断的孕妇比例,降低唐氏儿出生率.  相似文献   

13.
唐氏综合症孕中期母血筛查及羊水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检测孕中期母血清中AFP,β-HCG浓度对筛壹唐氏综合症胎儿的作用。方法 利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浓度,结合各种影响因素,利用分析软件进行风险评估,再经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结果 3617例孕中期孕妇接受筛查,唐氏综合症高危者219例。阳性率6.1%。219例高危者中的178例接受羊水染色体检查。共查出染色体异常6例,其中唐氏综合证3例。结论 孕中期母血清中AFP,β-HCG的测定是一种无创性检测手段,对筛查唐氏综合症胎儿,减少其出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联检孕中期妇女,筛查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及神经管缺陷等先天性缺陷病的概率,为优生优育提供可靠的鉴别手段。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中期孕妇血清中AFP、β-hCG、uE3的含量,用该仪器配套的唐氏筛查软件系统计算出胎儿患唐氏综合征(DS)、开放性神经管缺陷(NTDS)、18三体综合征(trisomy18)的风险,并对高危孕妇做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及B超检查给予确诊。结果筛查8021例孕妇中,高风险孕妇DS阳性277例,阳性率为3.5%;NTDS阳性20例,阳性率为0.25%;trisomy18阳性3例,阳性率为0.04%。30岁以上孕妇组胎儿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30以下组(P〈0.01)。结论孕中期孕妇血清AFP、uE3、β-HCG的联合检查对预防DS、NTDS、trisomy18胎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分析孕妇血清标记物甲胎球蛋白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对胎儿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作用。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15~20周6d孕妇血清AFP和F—β—HCG浓度,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利用计算机软件,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率。结果筛查1614例孕妇,检出DS高危82例,占受检人数的5.1%;开放型神经管缺陷高危8例,占受检人数0.5%;18-三体高危2例,占受检人数0.1%;假阳性率为5%。结论检测孕中期孕母血清AFP和β-HCG两项指标进行产前筛查,对发现胎儿先天缺陷、预防唐氏综合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三联筛查法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孕妇外周血三个血清学指标,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孕妇唐氏综合征风险率。高风险孕妇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实行羊水穿刺进行产前诊断。结果:4116例唐氏筛查标本中检出高风险216例,阳性率为5.25%,经羊水产前诊断为唐氏儿6例,唐氏儿发生率为0.17%,假阳性率为5.11%,假阴性为0.026%。结论:孕妇实行唐氏三联法血清学筛查是预防唐氏儿出生的有效方法,能显著降低唐氏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根据无创产前筛查对胎儿唐氏综合征的风险评估结果,对孕妇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引.方法 对1066例妊娠14~20周接受产前筛查的孕妇,采用免疫发光分析仪检测其血清甲胎蛋白(AFP)、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游离雌三醇(uE3的浓度,结合孕妇年龄、体重等影响因素,用分析软件进行唐氏综合征风险评估,对高风险者再进行有创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唐氏综合征筛选阈值1:380以上的孕妇30例,筛查阳性率2.81%,其中25例接受胎儿染色体检查,2例确诊为唐氏综合征,阳性率6.67%.高风险而未行产前诊断的5例和筛查结果阴性的孕妇中无唐氏惠儿出生.结论 对孕中期孕妇的血清标志物AFP、β-HCG、uE3可作为唐氏综合征筛查的有效指标,对减少唐氏儿出生有重要意义.护士应密切配合医生做好孕妇产前筛查的登记、核对、统计工作,给予孕妇正确的孕期指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中期妇女(15-20周)血清生化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及游离雌三醇(uE3)在胎儿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时间分辨免疫技术检测孕妇血清中AFP、F-βHCG和uE3浓度,结合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等因素,利用配套软件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对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得出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并随访追踪每例筛查孕妇至胎儿出生。结果筛查的3000例孕妇中,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孕妇138例,筛出率为4.60%,进行羊水染色体培养胎儿染色体异常3例,其中唐氏儿2例,18-三体综合征儿1例,检出率为2.17%,假阳性率为4.50%。神经管缺陷高风险45例,筛出率1.50%,确诊神经管畸形6例,检出率13.33%。结论孕中期母血清生化标志物是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和神经管缺陷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9.
孕中期妇女血清标志物测定筛查唐氏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中期妇女(14~20w)外周血中甲胎蛋白(AFP)和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在胎儿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孕妇血清AFP与F-βhCG浓度,结合孕妇年龄、孕周,利用配套软件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结果 筛查789例孕妇,筛出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26例,阳性率3.3%,筛出神经管缺损高危5例。结论 孕妇血清标记物筛查检测能显著降低需要进行创伤性产前诊断的孕妇比例,降低唐氏儿出生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淄博市孕中期胎儿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探讨孕中期血清学三联筛查策略仅仅针对唐氏儿的筛查效率,评价孕中期唐氏综合征三联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9061例孕中期妇女的血清AFP、Free-β-HCG、uE33项指标进行检测,结合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等因素,利用lifecycle 3.0软件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率,以1∶270作为高风险的切割值,并通过行无创产前检测、FISH或者羊水胎儿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技术对高风险孕妇给予确诊,对所有参与筛查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追访。结果①淄博市孕中期胎儿唐氏综合征发生率约为1/824,与文献报道活产新生儿唐氏儿发生率基本一致。②高龄孕妇(预产年龄≥35岁)怀有唐氏儿的机率较高约为1/172,不宜再进行产前筛查,应直接行无创产前检测或介入性产前诊断。③该筛查策略针对唐氏儿的检出率为72.7%,假阳性率为4.6%,筛查效率为1/53。结论该筛查策略在唐氏儿筛查方面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筛查软件中的参数适合淄博市孕中期妇女,但应结合增加筛查指标(NT、InhA)或者进行早中孕联合筛查的策略,进一步提高筛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