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4~8岁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注视性质、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的测量、眼轴长度的检查,探讨远视性弱视儿童注视性质与其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间的相关性;并进行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厚度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试验。将2018-09/12首次就诊且之前未进行过任何弱视训练的患儿共计44例57眼纳入该研究。选取屈光不正性远视性弱视儿童36眼作为远视性弱视组,视力正常儿童21眼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进行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测量;同时将入组患儿在直接眼底镜检查下分为黄斑中心注视组32眼,旁中心注视组25眼,进行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测量;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别分析两组间视网膜厚度及差异。结果:黄斑中心注视组在黄斑中心凹、黄斑内环鼻侧处视网膜厚度均小于旁中心注视组(P<0.05);而两组间余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对比均无差异(P>0.05)。远视性弱视组的黄斑中心凹、黄斑内环鼻侧、黄斑内环下方及黄斑外环上方处视网膜厚度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两组黄斑区内环颞侧、上方、外环鼻侧、外环颞侧、外环下方处视网膜厚度比较均无差异(P>0.05)。远视性弱视组眼轴长度较正常对照组短(P<0.05)。结论:黄斑中心注视儿童在黄斑区中心凹、内环鼻侧处视网膜厚度增加;远视性弱视儿童在黄斑区中心凹、内环鼻侧、内环下方、外环上方处视网膜厚度增加;远视性弱视儿童眼轴长度变短。  相似文献   

2.
张帅  蒋爱民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11):1925-1929
目的:探究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10/2021-06在我院眼科治疗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159例159眼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同年龄段于我院眼科检查视力正常的儿童159例159眼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在给予屈光矫正、遮盖健眼的基础上对弱视眼进行传统综合训练结合4D视觉训练。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RNFL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分析研究组治疗前RNFL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和治疗3mo后平均、上方、下方、鼻侧、颞侧RNFL厚度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前平均、上方、下方、鼻侧、颞侧RNFL厚度均高于治疗3mo后(P<0.05)。研究组治疗前黄斑区外环平均、下方、鼻侧、颞侧、内环鼻侧及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均高于治疗3mo后和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上方RNFL厚度与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呈负相关(r=-0.330,P<0.05),下方、鼻侧RNFL厚度与黄斑区外环和内环颞侧视网膜厚度呈正相关(均P<0.05),颞侧RNFL厚度与黄斑区外环鼻侧和颞侧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3.
李菲菲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979-1981
目的:分析眼轴长度与屈光度数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在儿童远视屈光参差弱视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01/2017-01在本院接受治疗被诊断为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103例,均为单眼发病,发病眼设为试验组(103眼),另一正常眼为对照组(103眼);检测患儿眼轴长度、屈光度数、黄斑中心凹厚度、矫正视力、屈光度和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的平均厚度.结果:两组对象在眼轴、屈光度和矫正视力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象在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矫正视力、眼轴与黄斑中心凹、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屈光度与黄斑中心凹、视盘周围的神经纤维层的厚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远视屈光参差弱视患儿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厚度比正常眼要厚,弱视眼视盘周围的神经纤维层厚度和对侧眼无显著差异,屈光度和眼轴与视盘的周围神经纤维层和黄斑的中心凹厚度没有显著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分析不同类型屈光参差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特征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78例156眼屈光参差儿童,其中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组28例56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组12例24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组16例32眼,近视性屈光参差无弱视组22例44眼,高屈光度眼为观察组,低屈光度眼为对照组。分析各组内双眼视网膜厚度差异及各组间高屈光度眼视网膜厚度差异。结果 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观察组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旁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318.32±14.40、306.39±12.45、309.11±13.94、318.89±14.01)μm较对照组(301.64±25.97、292.32±26.47、297.04±22.00、302.57±26.98)μm增厚(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观察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230.19±15.15μm)较对照组(221.63±14.12μm)增厚(P<0.05),旁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组中心凹和除SI的旁中心凹区双眼视网膜厚...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微血管系统的差异,探究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发病机制.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门诊就诊的4~14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41例及正常视力儿童22例,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弱视眼纳入为弱视眼组,非弱视眼纳入为...  相似文献   

6.
远视性单眼弱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金玲  陈洁  吕帆  方海珍  陈彬 《眼科研究》2009,27(7):596-600
目的通过检测远视性单眼弱视者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RT),研究弱视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的特征。方法远视性单眼弱视患者42例,正常组单眼远视但无弱视者20例。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弱视眼和正常眼的MRT。结果弱视眼黄斑中心凹厚度比正常眼厚(P=0.005),对于黄斑部位的分区测量,黄斑中心区厚度弱视眼比正常眼厚(P=0.010),而黄斑周围外环及内环各象限弱视眼和正常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弱视患者问黄斑中心凹及黄斑各分区的视网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视性单眼弱视眼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增厚,不同程度弱视眼间的视网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量远视性弱视眼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眼轴长度、屈光度以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与正常对照眼进行比较,探讨弱视发病的视网膜形态学改变以及可能的外周机制。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远视性弱视儿童48例(91眼)作为弱视眼组,其中单纯远视性弱视13眼,远视散光性弱视28眼,复性远视散光性弱视50眼。选择同期在眼科门诊健康查体,裸眼视力是该年龄正常值或以上的儿童48例(96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频域OCT检测2组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按照ETDRS分区记录(A1-A9,共9个分区);并利用IOLMaster测量所有儿童的眼轴长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不同区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眼轴长度、BCVA、屈光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各区中远视性弱视眼组与正常对照组A1区均为最薄,分别为(262±19)µm、(250±20)µ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5);2组内环区平均厚度(A2-A5)最厚,分别为(301±21)µm、(305±22)µ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2组外环区(A6-A9)的平均厚度分别为(272±25)µm、(269±17)µ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弱视眼组内环下方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BCVA呈正相关(r=0.29,P<0.05);外环鼻侧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等效球镜度呈正相关(r=0.40,P<0.01),与眼轴长度存在负相关(r=-0.40,P<0.01)。结论远视性弱视儿童黄斑部分区域视网膜厚度发生变化,该变化可能与弱视的发生机制有关;且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黄斑区视网膜参数的O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比较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弱视眼与非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MRT)、黄斑容积的差异,研究弱视眼视网膜黄斑参数的特征。

方法:选取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31例,利用OCT技术分别检测双眼黄斑视网膜厚度和容积,比较同一受检者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差异。并用A超测量眼轴长度,分析黄斑厚度、黄斑容积与眼轴的关系。

结果:弱视眼黄斑中心凹1mm区域及鼻侧内圈厚度比正常眼厚(P=0.0358,0.0003),而黄斑部位其它分区厚度及黄斑总容积弱视眼和正常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弱视患者间黄斑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及非弱视眼黄斑参数与眼轴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弱视眼黄斑的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屈光参差性弱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layer thickness,RNFLT)变化,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网膜是否存在组织学改变。方法:随机选取97例(194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作为实验组,90例(180眼)正视眼(屈光度≤±0.50D)人群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受试者按年龄将其分为3组:I组年龄<10岁,共32例;II组年龄在11~20岁,共36例;III组年龄≥21岁,共29例。对照组受试者也按年龄分为I、II、III组,每组30例,分组方法同前。采用OCT测量RNFLT,分别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各组受试者双眼RNFLT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中I组和III组受试者双眼中弱视眼与非弱视眼间RNFLT无差异;第II组受试者双眼中屈光参差性弱视眼RNFLT较非弱视眼变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各组受试者双眼间RNFLT没有差异。结论:OCT检查弱视眼的RNFLT的改变,为弱视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治疗前后黄斑微血管密度、黄斑厚度的变化及对治疗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取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43例(43眼)为弱视组,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52例(52眼)为对照组。弱视眼进行分视刺激联合遮盖治疗,采用OCTA测量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黄斑微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厚度和副中心凹内、外层厚度。结果 弱视组患者治疗前黄斑SCP微血管密度在颞侧、上侧、鼻侧、下侧四个象限均小于对照组,弱视组患者治疗后在四个象限的SCP血管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组患者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组患者治疗前副中心凹内层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副中心凹内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组患者治疗前黄斑SCP微血管密度和黄斑副中心凹内层厚度呈正相关(r=0.426,P=0.029),但对照组无此相关性(r=0.151,P=0.563)。弱视组、对照组受试者治疗前黄斑DCP微血管密度与副中...  相似文献   

11.
AIM:To compare the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 thickness and macular thickness in the amblyopic eye with that in the sound eye of children with hyperopic anisometropic amblyopia us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METHODS: A prospective, nonrandom, intraindividual comparative cohort study includes 72 children with hyperopic anisometropic amblyopia in a single center. Macular thickness, macular foveola thickness, and peripapillary RNFL thicknes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amblyopia eyes and the contralateral sound eyes.RESULTS:There were 38 male and 34 female patients, with a mean age as 9.7±1.9 years (range, 5–16 years). Hyperopic was +3.62±1.16D (range +2.00D to +6.50D) in the amblyopic eye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control eyes with +0.76±0.90D (range 0D to +2.00D) (P < 0.01). The mean peripapillary RNFL thickness was 113.9±7.2µm and 109.2±6.9µm in the amblyopic eye and the normal eye, respectively, reaching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2). The mean macular foveola thickness was significantly thicker in the amblyopic eyes than the contralateral sound eyes (181.4±14.2µm vs 175.2±13.3µm, P < 0.01), but the 1mm, 3mm or 6mm macular thickness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egree of anisometropia in the contralateral eyes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differences of peripapillary RNFL, macular foveola thickness or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ONCLUSION:Eyes with hyperopic anisometropic amblyopia are found thicker macular foveola and peripapillary RNFL than the contralateral eyes in children.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对儿童难治性弱视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及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进行测量,以了解难治性弱视视网膜形态学及其变化的规律,从而推断难治性弱视患儿外周发病机制。

方法:选择难治性弱视眼(A组)、非难治性弱视眼(B组)以及正常儿童眼(C组)各30眼,分别测量黄斑中心凹、中心区(直径范围≤1mm)及旁中心区(1mm<直径范围≤3mm环形区域)鼻、下、颞、上方的视网膜平均厚度值; 同时以视盘为中心,对直径在3.4mm内的RNFL进行环形断层扫描,测量鼻、下、颞、上方的RNFL平均厚度值,比较不同组不同区域视网膜厚度之间的差别。

结果:三组均发现:旁中心凹上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最厚,下方与鼻侧次之,而颞侧最薄; 黄斑中心凹以及黄斑中心区(1mm)处视网膜厚度比较发现:A组比B组厚、A组比C组厚,以及B组比C组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黄斑旁中心区鼻、上、颞、下方各象限平均视网膜厚度比较发现:A组与B组、A组与C组,以及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上方的RNFL最厚,其次为下方,再者为颞侧,鼻侧为最薄,但A组以及B组的上方和下方的RNFL厚度相差不大,而鼻侧和颞侧的RNFL厚度也相差不大但均要薄于上方和下方。而A组鼻侧和下方的RNFL比C组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侧和上方的RNFL厚度与C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虽然其平均RNFL厚度比C组厚,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A组和B组的上、下、鼻、颞侧以及平均厚度均相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黄斑中心凹以及中心区的发育异常,可能是难治性弱视的发病原因之一,而黄斑旁中心凹及以外的视网膜以及视盘周围RNFL并未受累,这说明这些区域可能没有参与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方法:随机抽取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69例138眼。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d; 1wk; 1,3,6mo的黄斑部视网膜进行检查,分别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0.5mm区域、直径1.5mm区域及直径3mm区域的上方、鼻侧、下方、颞侧9个区域的视网膜平均厚度及容积。

结果: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1.5mm内(A1,A2,A3,A4)术后1d; 1wk的视网膜厚度及容积均低于术前,术后1,3,6mo同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0.5mm内(A0)以及直径3mm内的区域(A5,A6,A7,A8)术后1d; 1wk; 1,3,6mo同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常规LASIK术后所出现的部分区域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是轻微可逆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探索弱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发育状况。方法: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OCT)检测弱视组17例20眼及正常对照组14例20眼黄斑中心区及黄斑周围区视网膜厚度。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视网膜平均厚度的差异。结果: 黄斑中心区厚度弱视组比正常对照组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周围区内环弱视组鼻侧视网膜厚度与正常对照组鼻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弱视组颞侧及上、下方视网膜厚度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黄斑周围外环各区视网膜厚度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眼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增加,OCT技术为非侵入性、结果可靠、安全。能否用于客观评估弱视预后及检测弱视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