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傣医学中至今尚无“心”“身”理论的专题研究,更缺少傣医心理学这门学科的相关探索。本文将从傣医“心”“身”理论的发展脉络,形成基础,基本特征,防治方法几方面来初步探讨傣医理论中的“心”“身”思想,为后期系统深入研究傣医“心”“身”理论做一些基础工作。傣医理论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心”“身”知识,对其深入研究,对促进傣医理论的完善,放宽目前比较局限的理论研究视野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傣医"雅解"学说和"雅解(解药)"是傣医药最具鲜明特色的理论和方药之一。文中系统地总结傣医雅解理论以及解药"雅解沙把"的理论、实验与临床研究,为临床运用傣医解药"雅解沙把"防治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傣医、中医"火"概念发生的思维背景、哲学背景、涵义分析,理清其渊源、传承的脉络,认识傣医、中医"火"之理论的"同"和"异"。以此提出在多维视域角度下,结合传统医学共同特征,借鉴中医理论的研究方法,结合傣医学文化背景,深入地对傣医"有理论轮廓,欠理论实体"的某些学科命题开始较为"彻底"、"详实"的思考和研究,同时促进傣医、中医两种传统医学理论的多方面、多层交流,完善各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傣医"四塔"理论与中医的"五脏"学说,在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和疾病的诊断治疗上,尽管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概念不同,分类不同,但有着相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从傣医"四塔"理论的分析,可以为我们更好地解读中医的"五脏"学说提供方法论的借鉴。1傣医的"四塔"理论"四塔"是"塔都档细"的简称。"塔"是音译,指界、元素、要  相似文献   

5.
对傣医学中"心"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傣医对于"心"的认识是丰富和深刻的,除了建立在动物的实体解剖上的解剖形态的认识,还有在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和借鉴佛教"心性论"等哲学思想基础上的功能上的认识。傣医对于心的认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对于心功能的认识和应用与中医学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中医与傣医属于不同民族的医学,二者均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但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又呈现出某些理论上的相似性,其中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单一的,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和医学涵养。将中医五神学说与傣医五蕴学说进行比较,旨在加深对傣医"四塔五蕴"学说的了解,以利于中医和傣医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嘎比迪沙迪巴尼》是傣医现存于世一本比较重要的古老典籍。该书较好地保存了傣医的"四塔五蕴"等理论,并涉及到许多有民族特色的诊疗方法。透过该书,我们可知,通过对中、傣医部分学说及诊疗方法的比较研究,可让中医对傣医的理论的构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亦可让傣医一些颇具民族医药特色的诊治方法,为中医学的进一步完善发挥作用。比较研究是中医和傣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心荡"在部分吴语地区方言中具有心悸心慌的含义,然而在吴地以外则知之者甚少。事实上,"心荡"一词古术语已有之,并非吴语独有。通过对"心荡"的含义及沿革进行考释,以还原其古今全貌。"心荡"一词始见于春秋之《左传》,约在六朝至宋代尚可见于医家、道家著作,而其含义有所不同;宋之后医著中少见,时至清代,方才作为症状术语见于多位吴语地区医家医案中。"心荡"为方言保留古语的典型现象,可作为中医症状名词术语"心悸"的别称。  相似文献   

9.
通过搜集傣医解"食物毒"单方、验方57首,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采用频数分析法,分析傣医解"食物毒"的方药及配伍规律。发现傣医解"食物毒"方药用药以解药类药物为主;药性凉,药味苦;多入风塔,擅治疗消化系统病症;配伍以复方为主,遵循寒热并用,调平"四塔"原则。得出傣医解"食物毒"的方药具有独特的用药特色及规律。  相似文献   

10.
傣医是祖国医学的组成部分,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基础上的传统医学,有其独特的医理和方药并自成体系。其理论及用药上既有民族特色,又有与中医学相似之处。从目前的医理及诊治上看仍有不完善之处,以傣医与中、西、印度医学等进行比较研究,无疑可促进傣医发展,笔者根据傣医重要理  相似文献   

11.
中医心理学是以"心主神明"、"形与神俱"为其指导思想的,因此"心"是中医心理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心主神明"中"心"的概念具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与源于西方的现代医学生理解剖学所说的心有着本质的差别。五行学说是古人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从"心"与五行的配属关系来看,也有助于对"心"的概念的认识。"心"的概念引入《内经》,成为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五脏之一,归纳其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主神明"和"主血脉"。  相似文献   

12.
综观历代医论,对于"心肾相交"仁智互现,各显其长。其中以水火升降观点来阐述心肾之生理、病理者为解释心肾关系的主流。"心肾相交"是心肾阴阳水火升降功能正常的概括,其病理改变"心肾不交"主要有上热下寒、阴虚阳亢、心肾两虚和火热伤阴4种证型,并分别列出治法、方药。如能尽快地制定出心肾不交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对于完善中医藏象理论体系,更加有效地指导教学和临床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心系疾病中,“心胀”“心掣”“心疟”“心劳”“心积”“脉极”等古代医籍中常出现的疾病名,在现代临床虽已不常用,但依然是临床常见的心系疾病。本文从中医心病名词术语本体的角度出发,对“心胀”进行梳理并加以考辨,以期对临床心病的诊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心脑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心、脑均为人体至关重要的器官,二者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若在治疗上只是单纯心病治心或脑病医脑则十分容易造成顾此失彼。中医学认为,人体心脑无论是在病理、生理上均存在重要联系,因而创立了"心脑同治"学说。"心脑同治"也不仅仅只围绕于"心""脑"二者之间,其中"肾"(肾系统)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中医"肾"理论认为肾精亏虚是导致心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在治疗上滋肾大法与"心脑同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傣医哦案(胆汁病)特色诊法技术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重点介绍了在傣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医、现代医学,开展了对傣医哦案(胆汁病)病因、病机、病证、诊法等研究。通过研究,制定了《傣医胆汁病特色诊法操作规范》、《傣医胆汁病诊断标准》,为制定其他病证标准提供参考,为傣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行医与持心的双重角度探讨孙思邈"医人文化",认为其内涵包括笃学心、慈爱心、敬事心、谦逊心、求索心、纯粹心、慷慨心、庄敬心、从容心九个方面。强调"医人文化"不仅是曾经的追求,也是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傣医护理是在傣医基础理论"天人合一"、"整体恒动观"、"体质相异观"指导下的辨证施护与整体护理的统一~([1]),继承了傣医药文化深厚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国家鼓励扶持傣医药的发展,但是傣医护理的发展存在较多难点,各种因素制约了傣医护理的发展。因此,通过傣医护理发展难点及对策分析,以求为傣医护理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四象医学之"心"与中医学"心藏象"之涵义同中有异,两者均主张心为一身之主宰及心身一元论观点。朝医学将"心"视为中央之太极,却没有把心列在四象脏局中,强调无形之"心"的重要作用,这与中医学"心藏象"之内涵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傣医对"拢牛"疾病的认识。方法采用文献调研与田间调查为主,结合临床诊治,梳理和总结傣医对帕雅拢牛的认知。结果傣医把帕雅拢牛分为拢牛沙巴(尿路感染)、拢牛亨牛晒(尿路结石),不包括拢泵(水肿病),并且把小儿(鲁旺拢牛)与产妇(格鲁了兵拢牛)尿路感染单列论治,区别用药。从文献中检索到方剂225首,傣药360味,经使用频次排序得到常用傣药7种;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的代表方剂与加减应用;民间常用防治方药与茶饮主料。结论傣医对帕雅拢牛认识系统,病因病机清晰,选方用药有特色和内涵,值得传承与挖掘。  相似文献   

20.
1 傣医理论体系中相关中医风湿痹证的理论基础 傣族传统医药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焕发青春的科学,是祖国医药学的绚丽瑰宝和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家列为全国"四大民族"(藏、蒙、维、傣)医药之一.傣族医药学自成体系,"四塔"(巴他维塔都-土;爹卓塔都-火;佤约塔都-风;啊波塔都好-水)和"五蕴"(形体蕴,知觉蕴,受觉蕴,心蕴,组织蕴)是整个傣医学术的重要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