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瘢痕组织是烧伤患者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自然产物,是创面愈合的表现。但如果瘢痕组织过度增生,则会产生增生性瘢痕,使患者感到瘙痒、疼痛,甚至导致局部功能障碍等,因此减少瘢痕增生是每位烧伤患者的愿望。如何防治瘢痕形成一直是创伤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在瘢痕防治方面尚无有效的方法,本组采用瘢痕贴联合弹力绷带治疗烧伤患者,并对治疗后瘢痕的瘙痒、色泽、厚度及硬度进行了跟踪,同时与单纯使用瘢痕贴组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与弹力绷带压力治疗防治皮肤移植术后供皮区瘢痕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自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对植皮术后供皮区瘢痕治疗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IPL治疗组和弹力绷带组,治疗完成后观察...  相似文献   

3.
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压力治疗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研究压力治疗的作用机制,探讨有效的压力治疗措施.方法 设计多组试验,分别探讨压力治疗的疗效与作用机制、智能压力衣的研制及应用效果.(1)压力治疗的疗效研究.将45例四肢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压力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9例,压力治疗组每日超过23 h穿着量身定做的压力衣(压力为10%缩率+局部9 mm厚压力垫),对照组不进行针对瘢痕的任何治疗.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颜色光学测试仪和软组织触诊超声系统评定瘢痕情况,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2)了解Fb在压力作用下生长速率的变化.从手术切取的瘢痕组织中提取Fb,分别施加1.1、2.8、5.6 mm Hg(1 mm Hg=0.133 kPa)压力及不施加压力,观察Fb的生长速率(数据进行Fisher LSD post-hoc分析).(3)压力作用下瘢痕厚度的研究.应用高频超声成像系统,评估不同时期(早期:1~6个月,中期:7~12个月,后期:大于12个月)增生性瘢痕组织在0、5、15、25、35 mm Hg压力作用下的厚度变化(数据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4)智能压力衣的应用研究.嘱曾经接受过传统压力衣治疗的36例患者穿着智能压力衣1个月,应用Pliance X系统进行压力测定并发放问卷调查患者使用情况,数据行Wilcoxon Sign-Ranks检验.结果 (1)治疗2个月压力治疗组瘢痕厚度、颜色及V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2个月压力治疗组VSS评分明显降低.(2)加压2 d,施加压力为5.6 mm Hg的Fb生长速率明显低于未施加压力者(均差=0.086、P=0.001);加压3 d,施加压力为2.8、5.6 mm Hg的Fb生长速率明显低于未施加压力者(均差分别为0.060、0.118,P值分别为0.003、小于0.001).(3)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厚度在压力作用下明显变薄,且厚度与压力大小呈负相关(r=-0.96,P<0.01).(4)使用智能压力衣1个月后,静态压力减少19.5%、动态压力减少11.9%,明显低于传统压力衣压力减少量(约为5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智能压力衣在舒适性、透气性、疗效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压力衣(P值均小于或等于0.001).结论 初步证明压力治疗能有效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但其确切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智能压力衣具有使用方便、省时、疗效好等特点,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增生性瘢痕常见于累及真皮层的皮肤烧创伤后,会导致疼痛、瘙痒、红斑和干燥等,靠近关节的瘢痕挛缩可导致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外形、肢体功能和心理。压力治疗是增生性瘢痕非手术治疗的一线方案,具有安全、简单、费用低廉、疗效肯定、复发率低等特点。本文对增生性瘢痕压力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长依从性对烧伤患儿增生性瘢痕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4年6月—2019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门诊就诊的49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儿符合入选标准,纳入本研究。随访9个月时,根据挂号单及针对家长的依从性问卷调查结果,将患儿分为依从性佳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  相似文献   

6.
胎儿创口中富含透明质酸(HA),为正常组织的再生提供了良好的局部环境,可使胎儿无瘢痕愈合.成人伤口愈合时,由于HA含量较低,引起瘢痕组织明显增生,有时甚至是肥厚性增生[1].本研究选用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期的增生性瘢痕组织,观察其HA含量的动态变化,旨在为今后用HA治疗瘢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众多研究表明,凋亡异常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he 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IRAIL)是继肿瘤坏死因子和FASL之后发现的第三个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的凋亡分子,它在体内行使重要的免疫监视功能,当其与受体结合后,能快速有效地诱导体内异常细胞的凋亡,而对大多数正常的组织细胞没有毒性.为此,我们探讨了TRAIL-TRAIL受体系统在烧伤后患者增生性瘢痕凋亡异常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积雪草甙对烧伤增生性瘢痕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5,自引:4,他引:51  
目的 研究积雪草甙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以及对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作用,以探讨积雪草甙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机制。方法采用光镜、电镜研究用药前后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的变化,以^3H脯氨酸掺入等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通过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观察积雪草甙在体局部注射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结果 积雪草甙能明显影响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并呈量效关系;在裸鼠体内局部注射积雪草甙可抑制瘢痕增生,而且大剂量使用未发现药物毒性作用。结论 积雪草甙治疗瘢痕增生的机理与其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烧伤后皮肤增生性瘢痕的生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患者增生性瘢痕 (HS)胶原构成及相关因素的变化 ,并探讨其规律。 方法 HS患者 30例 ,按年龄分为 1~ 19岁组和 2 0~ 5 0岁组 ,取患者对侧部位的正常皮肤(NS)作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链酶亲和素 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ABC)及图像分析法 ,观察胶原比例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酶 (MMP 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TIMP 1)的变化。结果  1~ 19岁HS组Ⅰ /Ⅲ型胶原比例平均为 6 .4 8,2 0~ 5 0岁HS组为 3.76 ,但两个年龄组各病程之间Ⅰ /Ⅲ型胶原比例均无明显差异。 1~ 19岁HS组TGFβ1呈高表达 ,与 2 0~ 5 0岁HS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TIMP 1mRNA表达各年龄组之间无明显差别 ,HS组的表达显著高于NS组 ,MMP 1的表达明显低于TIMP 1,与NS组MMP 1的表达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1)HS中TGFβ1的表达与年龄呈负相关 ,TGFβ1的高表达促使Ⅰ /Ⅲ型胶原比例增高甚至比例失调。 (2 )高表达的TIMP 1通过抑制MMP 1的表达促使HS形成 ,其表达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增生性瘢痕是皮肤结缔组织对创伤的反应超过正常范围的表现,常发生在外科手术、外伤及烧伤后,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可出现瘙痒、疼痛等症状,甚至可以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增生性瘢痕的发展可分为3个期,即增生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维芎瘢痕霜对增生性瘢痕内bFGF和FN的影响,探讨维芎瘢痕霜防治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维芎瘢痕霜治疗的32例患者增生性瘢痕内的bFGF和FN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3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连续应用维芎瘢痕霜30天和60天时,瘢痕内的bFGF和FN较未用药对照部位瘢痕内的bFGF和FN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维芎瘢痕霜可以明显抑制瘢痕内bFGF和FN的表达,对增生性瘢痕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维芎瘢痕霜对增生性瘢痕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维芎瘢痕霜对增生性瘢痕内bFGF和FN的影响,探讨维芎瘢痕霜防治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维芎瘢痕霜治疗的32例患者增生性瘢痕内的bFGF和FN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3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连续应用维芎瘢痕霜30天和60天时,瘢痕内的bFGF和FN较未用药对照部位瘢痕内的bFGF和FN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维芎瘢痕霜可以明显抑制瘢痕内bFGF和FN的表达。对增生性瘢痕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并分析外用硅酮凝胶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1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62),两组均对瘢痕清洁消毒并佩戴弹力套,观察组予以硅酮凝胶外敷,对照组予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外敷。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对瘢痕进行评分,采用李克特量表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血管分布评分低于治疗前,瘢痕色泽评分、疼痛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瘢痕色泽、血管分布、柔软度评分,瘙痒、疼痛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瘢痕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评分,瘙痒、疼痛、感觉异常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96.72%高于对照组满意率70.97%(P0.05)。结论:外用硅酮凝胶可以明显改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色泽、血管分布、厚度和柔软度等评分情况,减轻瘙痒、疼痛和感觉异常等临床症状,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弹力绷带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膝反张康复中的作用. 方法 本研究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首先将入选的16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84例.训练前对按Fugl-Myer评价法对两组患者进行下肢步行功能的评价,两组均采取运动疗法治疗,干预组另外给予膝关节弹力绷带包扎.第1、2、3个月后分别对其步行功能再次评价,并对两组间患者的步行功能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膝关节在1、2、3个月的评价中控制能力更强,步行功能更好,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极大的改善.两组间的t检验P<0.05有差异. 结论 用弹力绷带纠正膝反张,能有效地提高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社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脉冲染料激光(pulsedye lase,PDL)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治疗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122例,均采用PDL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瘢痕情况进行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对其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V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色泽(1.24±0.19)分vs.(2.13±0.06)分、血管分布(1.65±0.41)分vs.(2.31±0.50)分、疤痕柔软程度(1.62±0.54)分vs.(3.29±0.52)分、瘙痒(0.74±0.21)分vs.(1.55±0.11)分(P0.05);治疗后VAS评分(6.24±0.37)分,明显低于治疗前(4.15±0.08)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例出现轻度皮肤刺痛;4例出现紫癜,观察1周后缓解或消失,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6.56%。结论 PDL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治疗效果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除痒痛不适外 ,且明显影响外观及功能。笔者从 1 997年 7月至 2 0 0 0年 9月 ,针对不同类型的瘢痕分别采用局部注射、手术切除、综合治疗等方法 ,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 1 7例 ,其中女性 87例 ,男性 30例。年龄 8岁~ 39岁。瘢痕部位 :面部 36例 ,颈部 7例 ,前胸部 1 8例 ,后背部 1 5例 ,腹部 2 1例 ,会阴部 1例 ,前臂部 1 3例 ,膝部 6例。瘢痕病因 :外伤后瘢痕 49例 ,烫伤性瘢痕 31例 ,激光治疗后瘢痕 37例。2 治疗方法及结果2 .1 注射治疗 本组 43例。耳垂 1 4例 ,眉部 1 8…  相似文献   

19.
瘢痕是各种创伤所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必然的产物。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胶原的合成代谢与降解代谢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即可形成病理性瘢痕。而对瘢痕及瘢痕疙瘩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整形外科的重大难题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虽然经多年研究探索出的治疗方法较多,但至今仍无一个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现多倾向于采用综合治疗。而且由于无统一的瘢痕及瘢痕疙瘩的分类方法,临床上往往根据接诊医师的经验诊治,缺乏规范的流程。笔者根据国际瘢痕管理顾问组制定的瘢痕及瘢痕疙瘩分类,并综合国际上主流意见,针对每一种瘢痕及瘢痕疙瘩的治疗流程作一简述,旨为临床对瘢痕及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玉英  张燕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1824-1825
烧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意外损伤。临床上将瘢痕生长分为增生期、稳定期和萎缩期。其治疗的关键在增生期。烧伤创面愈合后1~3个月瘢痕开始进入增生期,逐渐增厚,高出周围正常皮肤,质地坚硬,充血逐渐加剧,呈鲜红色,伴有疼痛,瘙痒,灼热和紧缩感[1]。增生期的瘢痕不仅影响人体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