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涨[1],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193万例[2],预测到2035年将有250万新发病例,结直肠癌的防治成为关系全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健康议题之一。从结直肠癌前病变到结直肠癌需要5~10年[3],提示人类有充足的时间防治结直肠癌。癌细胞的增殖受宿主基因突变、遗传累积和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在结直肠道中的癌细胞增殖,可通过产生特殊炎症因子浸润正常细胞,这种持续的浸润状态受肠道菌群的影响极大[4]。  相似文献   

2.
2014年11月1日重庆引言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23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已跃居第35[1]。结直肠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多数早期结直肠癌可以治愈,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晚期则不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报道,2020年,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新发病例约193万例,死亡近93.5万例,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1]。肿瘤转移是CRC患者预后不良一个重要原因,约1/4 CRC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生转移,即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CRC最常见的转移是肝、肺和腹膜转移[2]。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世界第五大常见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非黑色素皮肤癌[1]。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关于2020年世界最新肿瘤负担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CRC的每年新发病例数高达193万,在肿瘤总发病人数中排第3位;每年死亡人数为94万,在死亡总人数中排第2位[2]。作为人口大国,我国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CRC的治疗逐渐形成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特别是免疫治疗的兴起,  相似文献   

5.
<正>老年性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the elderly,FCE)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肠道疾病。全球数据[1-2]显示,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平均发病率约为14.0%,而中国部分东部城市FCE患病率高达17.6%。有研究[3]指出,FCE与多种严重疾病相关,包括结直肠癌、肝性脑病、阿尔兹海默病等,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等,从而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FCE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与肠道动力学障碍、精神心理状态异常、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其特点是无器质性病变。近年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FCE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认为是FCE主要的病因之一[4]。本文旨在简要综述FCE与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具有免疫调节、参与糖类及蛋白质代谢、抵御感染等作用,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作为现阶段抗肿瘤治疗的补充手段,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CRC进展。本文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药治疗左右半结肠癌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中医药防治左右半结肠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脓毒症可以引发宿主反应失调,从而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和肠道菌群紊乱[1]。肠道菌群紊乱通过对代谢和能量平衡的影响,从而改变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息息相关[2]。同时,老年脓毒症患者存在胃肠道功能退行性改变,肠黏膜萎缩,出现胃肠功能障碍概率高,程度重[3]。常规治疗急性胃肠损伤的药物有限,且对于老年人群并发症多,临床使用受限[4]。本文使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老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脾胃气虚证患者,研究其对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包含缺血性以及出血性两种类别,在发病中,以前者最为常见,发病比例达到87%[1]。该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经济负担高的主要特点,目前已经变成中国成年人死亡以及残疾的不可忽视的一大原因[2]。近年来,肠道菌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也成为脑卒中领域研究的热点[3]。肠道菌群作为一种近年来研究发现的脑血管危险因子,该原因和该疾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4]。一些研究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9.
梁霜  张蕾  宋卿 《河北医学》2023,(12):2109-2112
<正>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三,病死率占第二位。仅2018年就有超过88.1万例新发死亡,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在世界范围内,超过一半以上CRC患者死于肿瘤远处转移,转移性CRC仍然是一种难以治愈的肿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最高能达到90%,但在晚期转移的情况下,这一比例降低到8%[2]。目前,我国的CRC患者逐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肥胖和超重、  相似文献   

10.
<正>肠道菌群是一个大型微生物群,具有增强肠道完整性、吸收能量、抵御病原体入侵等生理功能[1-2]。人类许多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肝病等均与肠道菌群存在相关性[3]。近年来,肠道菌群已成为研究疾病发生和进程的热点方向。中药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中药口服后对肠道菌群结构、丰度等起到调节作用,同时肠道菌群能产生各种代谢酶,特异性地参与中药有效成分的物质代谢与化学结构重塑,  相似文献   

11.
痤疮的病位在皮,肠腑损伤,腑病及肺,肺主皮毛,故肠道菌群失调会参与或加重痤疮的发病。皮生痤疮,内合于肺,肺病及肠,又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二者紧密联系,存在相关。本文基于 “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痤疮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以及肠道菌群在中医中药干预痤疮治疗中的作用,为痤疮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辛香中药临床应用广泛,在结肠病证的干预治疗中疗效明确,与其辛窜通络、芳香悦脾、激阳祛湿的功效特性有关,肠道菌是其效应的关键环节。研究证实,辛香中药及其他芳香物质干预炎症性肠病可有效延缓结肠炎癌演化进程,其机制与嗅觉受体在结肠上皮细胞内高表达密切相关。除中药口服与肠道直接接触外,"鼻-脑-肠"轴可能是辛香中药发挥效应的另一重要路径。鼻腔菌群、口腔菌群、肠道菌群间相互的微生物纠缠,应当是辛香中药干预结肠炎癌转化的共同效应部位。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参与人体复杂生态系统的构成,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药疾病治疗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与人体肠道菌群的联系紧密,肠道菌群参与中药有效成分的生物转化,中药有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数量的作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肠道菌群途径将为中医药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发病存在相关性.黄连素、葛根素、多糖类等中药单体及参苓白术散、苍附导痰丸等中药复方均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的生态结构,改善胰岛素抵抗或高雄激素血症,多方面、多机制干预PCOS,疗效独特,临床接受度高.而中医针灸具有扶正祛邪之功,可改变...  相似文献   

15.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以慢性炎性反应为特征的全身心身疾病,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中医的整体观和恒动观与肠道微生态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征相契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肠-脑-皮轴"学说,及已有有关中医药维持肠道微生态稳态的研究,为从肠道微生态角度探索银屑病的中医诊治机制提供了依据。将传统中医证候与客观的微生态学相结合,明确不同中医证型肠道微生态的特征性变化,探究可调节此类肠道微生态失调的中药复方制剂或单味药物,通过肠道菌群与中医"方"和"证"结合研究以寻找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新思路及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人肠内菌群的平衡是相当稳定的。肠内菌群平衡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菌群失调往往导致各种胃肠道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生。肠内菌微生物种类繁多,含酶丰富,对中药成分的转化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许多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平衡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药和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对于中药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和调节机体的免疫炎性反应和代谢过程,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在高血压疾病的研究中已成为焦点。本文总结了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关系,从炎症和免疫反应、脑-肠-骨髓轴、代谢物等方面阐明肠道菌群对高血压的影响及可能机制,重点从盐、益生菌、多酚类有机化合物三方面探讨饮食干预影响肠道菌群、改善血压的新型辅助降压途径,以期以肠道菌群为靶点,使通过饮食、中草药防治高血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18.
将近年中药单味药、单体、复方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做一综述,旨在揭示中草药治疗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又称之为结直肠癌,是全球比较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全球185个国家36种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估计》数据显示大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位居全球癌症发病谱、死亡谱的第三位、第二位[1]。同时,受老龄化速度加快、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促使大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大肠癌的西医治疗仍然是以手术、放化疗、靶向及免疫等综合治疗方式为主。而中医药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防治恶性肿瘤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了大肠癌患者带瘤高质量的生存。随着肿瘤免疫微环境、肠道菌群等为代表的新研究热点的逐步兴起,为大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将对大肠癌目前的中医、西医治疗的现状、新进展及面临的问题等作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