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及组织缺损修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和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1991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56例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组织缺损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采用原位缝合12例、皮片移植8例、局部皮瓣25例、邻位皮瓣9例和远位皮瓣2例修复。结果:本组56例,除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治疗伤口II期愈合外,其余皮瓣及植皮均成活,供区均I期愈合。38例患者获随访1~6年,1例复发;复发病例为植皮治疗的鳞状细胞癌患者于术后1年复发,经再次手术扩大切除后采用皮瓣移位修复,随访3年未再复发;随访患者均存活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彻底切除、及时修复、杜绝复发及取得良好的外观和功能效果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修复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头面部美学单位或亚单位原理遵循由简至繁的原则,尽可能兼顾缺损区域外形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及创面修复和重建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6年9月~2011年3月共收治的38例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创面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采用人工脱细胞异体真皮(MATRIDERM)移植10例、原位缝合8例、皮片和人工脱细胞异体真皮(MATRIDERM)联合移植4例,皮片移植2例、局部皮瓣6例、邻位皮瓣5例进行修复和重建。结果:本组38例,除1例人工脱细胞异体真皮(MATRIDER)M移植创面边缘感染经换药治疗伤口II期愈合外,其余皮瓣和值皮均成活,供区和人工脱细胞异体真皮(MATRIDER)M移植创面均I期愈合。32例患者获随访1~3年,1例复发,复发病例为植皮治疗的鳞状细胞癌患者于术后2年复发,经再次手术扩大切除后采用皮瓣移位修复,随访1年未再复发;随访患者均存活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彻底切除、及时修复,杜绝复发及取得良好的外观和功能效果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修复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头面部美学单位或亚单位原理遵循由简至繁的原则,尽可能兼顾缺损区域外形和功能的修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3.
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整形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报道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头面部肿瘤行扩大切除,采用原位缝合、皮片移植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缺损。结果:本组共36例,原位缝合7例,植皮12例,局部皮瓣转移17例,除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补充植皮外,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在头面部肿瘤的手术治疗中应兼顾外形的恢复,推荐使用局部皮瓣修复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4.
面部皮肤癌的皮瓣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面部皮肤癌术后缺损的不同皮瓣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46例面部恶性肿瘤,根据病灶的部位和范围,扩大切除后分别应用“风筝”皮下蒂皮瓣、鼻唇沟皮瓣、眼轮匝肌蒂颞部皮瓣、耳前窄蒂侧颌颈皮瓣等方法修复创面。结果:皮瓣全部Ⅰ期成活,切口愈合良好,外形满意,随访4个月~3年,除1例鳞癌4月后局部复发,经再次扩大切除,全厚皮片移植术后痊愈,余均未见复发,颜面部外观满意。结论:颜面部皮肤癌宜早期手术扩大切除,并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皮瓣修复创面,可取得较满意的外形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整形外科的原则和技术切除修复面部肿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37例面部肿瘤患者应用整形外科微创技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后,采用直接缝合、皮片或皮瓣移植等方法修复面部缺损。结果:修复皮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5年,所有患者面部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无明显瘢痕和器官移位。结论:整形外科的原则和技术治疗面部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局部皮瓣在头面部皮肤肿瘤及皮肤病切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头面部皮肤肿瘤及皮肤病术后缺损的多种局部皮瓣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 根据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及邻近皮肤情况,分别选择应用"风筝"皮下蒂皮瓣、双叶皮瓣、鼻唇沟皮瓣、眼轮匝肌蒂皮瓣、A-T皮瓣、双侧舌形皮瓣等方法修复创面.结果 76例术后皮瓣全部I期成活,随访50例2个月至3年,1例基底细胞癌于术后1年复发,行扩大切除后,其余均无复发,头面部的轮廓、形态及功能均满意.结论 应用局部皮瓣修复头面部较大范围的肿瘤或皮肤病术后缺损,是能获得功能与形态的双重良好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局部皮瓣在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中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局部任意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形成的继发性创面的应用体会.方法:本组8例体表恶性肿瘤中,基底细胞癌5例,鳞状细胞癌3例,切除范围在边缘外5~15mm.缺损全部采用局部任意皮瓣修复,皮瓣长宽比为1~3:1,面积大于缺损部位10%~30%,切取深度面部为SMAS浅面,头部为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斧头状皮瓣3例,其中改良菱形皮瓣2例,鼻唇沟皮瓣1例,易位皮瓣1例,上唇组织推进皮瓣1例.结果:全部皮瓣存活良好,创面得以Ⅰ期修复,供瓣区继发创面除1例巨大,使用中厚植皮封闭外,余均能拉拢缝合.经3~8个月随访,局部外形满意,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考虑到美观的因素,只要具备适应证,局部任意皮瓣是头面部浅表恶性肿瘤切除后形成的创面修复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脓性大汗腺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9月-2013年4月,笔者科室对6例8处化脓性大汗腺炎病变采用外科方法进行治疗,术前美蓝明确病变范围,切除标记范围内全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至深筋膜表面,术后直接缝合2处,游离植皮3处,皮瓣或肌皮瓣覆盖3处。结果:1处植皮区因皮片部分坏死行补充植皮,其余皮片、皮瓣均愈合良好。随访时间6~27个月,除1例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外,其余均未见复发。结论:手术彻底切除病变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是治疗进展期化脓性大汗腺炎的唯一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病灶切除后首选皮瓣或肌皮瓣修复,尤其对于外露或功能部位的创面。  相似文献   

9.
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其美学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面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与相关美学问题。方法:1991年3月-2001年4月,收治面部皮肤恶性肿瘤40例,分别采用病灶扩大切除后直接缝合,全厚皮片分区移植,局部皮瓣和带蒂皮瓣等方法修复创面,并辅以放疗或化疗。结果:39例患者的移植皮片与皮瓣均100%成活,术区外形与功能良好,3例未接受放疗的基底细胞癌患者于术后9个月-1年1个月局部复发。结论:彻底切除面部恶性肿瘤并辅以放疗或化疗是预防术后复发的关键,适宜的修复方式有助于容貌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表恶性溃疡扩大切除后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烧伤整形科2009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体表恶性溃疡患者46例,恶性肿瘤大小约(1.8 cm×2.0 cm)~(20.0 cm×14.0 cm),形成溃疡面积约(1.7 cm×2.0 cm)~(16.0 cm×13.0 cm),病灶扩大切除后创面约(4.5 cm×5.0 cm)~(21.0 cm×17.0 cm),术中标本送冰冻病理活检以明确切除范围,缺损区采用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改良皮瓣移植等方法修复。结果本组创面直接缝合11例,游离皮片移植14例,局部皮瓣修复12例,改良岛状皮瓣修复7例,皮瓣联合皮片修复2例。本组46例中创面一期愈合43例;1例头部基底细胞癌创面移植皮片约1/5坏死,再次植皮后痊愈;2例上肢瘢痕鳞状细胞癌创面经皮瓣修复后,皮瓣与瘢痕缝合处部分切口裂开,经换药后痊愈。随访6个月~5年,8例术后1~2年内出现局部肿瘤复发,其中5例同时发生远处转移,其余38例患者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采用游离植皮、改良皮瓣等多种方法修复体表恶性溃疡病灶扩大切除后创面,效果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皮肤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与美容修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皮肤恶性肿瘤病灶彻底切除后美容修复的可行性。方法:按照无瘤技术完整切除肿瘤病灶,根据创面部位、大小、深度,遵照"宁近勿远,宁简勿繁"的原则,选择适宜的皮瓣、肌皮瓣或皮片修复创面;创面位于功能部位者采用分区植皮技术。术后根据肿瘤性质,选择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或免疫治疗等辅助治疗;伤口局部给予康复治疗。结果: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仍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占本组198例患者的85.6%,共169例。实施皮片移植137例,其中全厚植皮62例,中厚植皮75例,111例实施分区植皮,皮片成活率均在95%以上;61例采用皮瓣或肌皮瓣修复创面,均100%成活;所有病例创面修复后外形均良好。160例患者得到6个月以上随访,15例死亡(6例死于其他疾病),16例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其余患者术区外形良好,局部无复发。结论:按照无肿瘤技术彻底切除皮肤恶性肿瘤后,采用美学理论和整形美容技术修复创面可以达到美容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修复面部病灶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4例面部皮肤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面部病灶切除术后根据患者面部损伤情况在邻近部位设计不同皮瓣修复。对不同皮瓣修复后的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4例患者面部缺损大小为1.2cm×1.0cm^4.8cm×2.1cm,采用A-T皮瓣修复1例,带蒂鼻唇沟皮瓣修复6例,带蒂颌下皮瓣修复3例,带筋膜蒂皮瓣修复4例。所有移植皮瓣完全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发现,皮瓣色泽正常,皮肤血运良好、有触感,面部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结论:不同皮瓣修复具有不同优势,应根据面部软组织缺损情况采取不同的皮瓣修复术;就近取材或采取多个局部皮瓣进行修复可提高皮瓣成活率,促进愈合,保证面部功能及外观的完整。  相似文献   

13.
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5):715-716
目的:探讨运用不同的面部局部皮瓣修复面部的各种缺损、病灶、畸形,以求取得最佳的美容效果。方法:根据面部病损切除后皮肤缺损面积的大小、位置,设计合适的随意型局部旋转、推进、易位等各型皮瓣Ⅰ期修复皮肤缺损创面。结果:48例面部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坏死及并发症。结论:在切除面部病损的同时,选用合适的随意型局部皮瓣Ⅰ期修复皮肤缺损创面,可避免直接缝合及皮片移植后出现的瘢痕、畸形、色素改变及皮片收缩等不良反应。术后瘢痕不明显,无收缩变形。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角皮瘤的整形外科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到2016年12月共收治22例血管角皮瘤患者,根据患者组织缺损情况分别采用原位缝合修复6例,游离皮片移植12例和局部皮瓣4例。结果:本组22例,16例患者移植皮片/皮瓣均存活,供区愈合良好,6例原位缝合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未见肿瘤复发,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血管角皮瘤病变数量少、面积较大者应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修复时需根据组织缺损区域的外形和功能的恢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美容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头面部肿物、瘢痕、外伤患者60例,根据面部软组织缺损部位、面积设计局部皮瓣美容修复,观察患者皮瓣修复效果、心理变化及患者满意度及复发情况。结果:皮瓣成活良好切口愈合,术后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58例患者的皮瓣与周边皮肤组织厚度、色泽无明显差异,无牵拉及不对称,外观与功能修复效果满意,满意度为96.67%;仅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33%。结论:局部皮瓣美容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修复皮瓣的性状与缺损处相似,瘢痕小,安全性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治疗头皮穿凿性毛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头皮穿凿性毛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灶具体部位、范围及侵犯程度, 选择直接切除缝合或以局部皮瓣修复、切开引流彻底清创后延期缝合、将侵犯毛囊已形成秃发畸形的病灶彻底切除后移植皮片、在头皮下方彻底切除病灶后拉拢缝合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头部创面愈合及复发情况。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18~30岁;头顶部3例, 枕部2例, 项部2例;病灶范围3.0 cm×5.0 cm~14.0 cm×7.0 cm;病程6个月至10年。7例患者创面术后1~2周均一期愈合。随访3个月至3年, 所有患者术区均无复发。其中1例行皮片移植的患者, 皮片成活良好, 愈合后出现秃发, 其他部位有散在再发病灶;1例可见局部瘢痕增生;其余患者创面愈合良好, 头发生长均尚可, 对外观均满意。结论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治疗头皮穿凿性毛囊炎, 周期较短,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蒂旋转皮瓣在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确诊头皮恶性肿瘤的患者行肿瘤扩大切除术,应用带蒂旋转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后创面,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游离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50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供瓣区愈合良好或植皮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个月~6年,1例肿瘤复发,余未见肿瘤复发,效果满意。结论:头皮恶性肿瘤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带蒂旋转皮瓣修复切除后创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Limberg皮瓣修复面部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9例面部肿物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设计Limberg皮瓣修复创面.其中肿瘤患者3例;色素痣患者6例.结果:9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未出现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色泽、质地较好;伤口Ⅰ期愈合,随访3~6月未见肿物或色素痣复发,瘢痕不明显,形态满意.结论:Limberg皮瓣修复面部中小缺损创面效果良好.设计原则包括:将旋转瓣设计在临近皮肤最松弛区域并且最好完整覆盖一个凸出的美学单位;如果局部旋转后发生猫耳畸形,可以使用皮下蒂皮瓣或者改良的Limberg皮瓣(DuFourmentel皮瓣);如缺损为圆形,用阅读者皮瓣(the reading man procedure)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一期修复头皮非黑素瘤性皮肤癌术后缺损,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科室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头皮癌患者48例(鳞状细胞癌34例、基底细胞癌14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缺损创面根据情况采用游离皮片移植、单侧或双侧带蒂旋转皮瓣、旋转皮瓣联合游离皮片移植不同方法进行修复,供瓣区直接缝合或中厚植皮修复,颅骨缺损暂不修补。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及皮片全部成活,患者对疗效均感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头皮非黑素瘤性皮肤癌扩大切除后,根据其缺损范围及深度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一期修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头面部是皮肤肿瘤的好发部位,若手术切除或修复不当会造成患者颜面部的变形而影响患者美观.如何在彻底切除病灶后采用较好的手术方法来修复组织缺损,以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是医患双方共同所追求的目标.我科至2004年2月-2009年12月,采用多种局部皮瓣联合修复21例老年头面部皮肤肿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56~91岁平均年龄为65岁.病史9个月~5年.基底细胞癌15例,鳞状细胞癌6例.鼻部9例,面部8例,头部4例,其中有4例伴有溃疡.病灶最小2.2cm×3.6cm,最大9cm×6cm.创面均采用2-4个局部皮瓣修复,其中局部皮瓣包括(鼻唇沟皮瓣、改良菱形皮瓣、“风筝”皮瓣、推进皮瓣、前额皮瓣、额鼻皮瓣),术前均经门诊活检确诊为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1.2结果:全部病例均应用2-4个局部皮瓣修复,术后均成活.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疤痕,外形美观.随访6月~24个月,除2例复发外需再次手术,其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