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桑叶有效部位对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测定HepG2细胞的生长曲线,成功复制HepG2细胞IR模型后,采用各降糖有效部位的提取液进行干预,并与常用的罗格列酮和参芪降糖胶囊进行对照,测定各组药液对HepG2细胞及IR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比较各给药组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结果:筛选出2.5-10μg/L的罗格列酮、5-100mg/L的参芪降糖胶囊、2-12mg/L的桑叶生物碱、5-100mg/L的桑叶黄酮、5-100mg/L的桑叶多糖、5-100mg/L的桑叶水提物对HepG2细胞及IRHepG2细胞增殖无影响,每组给予不同浓度的药物干预后,高、中、低剂量的生物碱、水提物组和高剂量的黄酮、多糖组可显著增加其葡萄糖消耗量(P<0.01)。结论:桑叶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改善模型细胞IR的作用,可能与其增加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和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及摄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桑叶有效部位(总多糖、总黄酮、总生物碱)影响核因子-κB(NF-κB)通路对高胰岛素诱导人肝癌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以人肝癌Hep G2细胞为研究对象,在含10 mg·L-1胰岛素的培养基中培养48 h,建立IR-HepG2模型;采用桑叶有效部位观察对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给药浓度。实验分为空白组,10mg·L-1胰岛素处理组(模型组),总多糖组,总黄酮组,总生物碱组,小白菊内酯组。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GODPOD)法检测培养液中残存葡萄糖含量,RT-q PCR法检测NF-κB,I-κβ激酶-β(IκKβ)及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NF-κB,IκKβ及IκBα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经桑叶有效部位改善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筛选得出各给药组最佳给药剂量分别为总多糖组、总黄酮组、总生物碱组、小白菊内酯组最佳给药质量浓度分别为200,100,10mg·L-1,20μmol·L-1。与空白组比较,高胰岛素刺激后,NF-κB,IκKβ含量明显升高(P0.01),NF-κB结合蛋白IκBα明显降低(P0.01),表明高胰岛素刺激后NF-κB通路已被部分激活;而桑叶有效部位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只有黄酮组NF-κB,IκKβ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抑制IκBα的降解(P0.05);多糖组和生物碱组影响作用不明显。结论:高胰岛素诱导人肝癌Hep G2细胞发生胰岛素抵抗后,NF-κB通路在一定程度上被激活,推测胰岛素抵抗与NF-κB炎症通路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而桑叶黄酮可影响NF-κB通路从而改善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芒果苷在体外的降糖效果及对胰岛素传导关键信号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Thr308)]、磷酸化糖原合成激酶3β[p-GSK-3β(Ser9)]、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HepG2细胞,用CCK-8法检测芒果苷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浓度为1×10^-6 mol/L的胰岛素刺激细胞36 h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用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检测芒果苷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芒果苷浓度在>125μg/mL浓度后对HepG2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故采用浓度为60、30、15μg/mL的芒果苷进行葡萄糖消耗实验,发现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增加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AKT(Thr308)、p-GSK-3β(Ser9)、AMPKα、GLUT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且高剂量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0.05),低剂量组除GLUT2蛋白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蛋白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芒果苷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AKT(Thr308)、p-GSK-3β(Ser9)、AMPKα及GLUT2等蛋白的表达来改善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白子菜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改善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白子菜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 用葡萄糖临床检测试剂盒检测白子菜对正常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并于葡萄糖消耗实验结束后用MTT法检测白子菜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将HepG2细胞置于10-8 mol·L-1胰岛素培养液中36h复制胰岛素抵抗模型;用葡萄糖临床检测试剂盒检测白子菜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结果 白子菜对HepG2细胞增殖无影响,并可促进正常HepG2细胞和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结论 白子菜可明显改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HepG2细胞为实验对象,探讨辅助降糖片的体外降糖效果及胰岛素传导关键信号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丙酮酸脱氢激酶-1(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1,PDK1)的影响。方法培养HepG2细胞,CCK-8法检测辅助降糖片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以确定其可作用于HepG2细胞的的浓度,采用高浓度胰岛素刺激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用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检测辅助降糖片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辅助降糖片浓度高于300μg/mL时对HepG2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00、150与模型组相比葡萄糖消耗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5)。Western Blot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DK1、Ins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PDK1、InsR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辅助降糖片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I3K/Akt通路来改善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肉桂多酚改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以HepG2细胞为模型,设立对照组和肉桂多酚实验组,肉桂多酚组设5,10,15 mg.L-13种不同质量浓度组。肉桂多酚作用细胞24 h后,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肉桂多酚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肉桂多酚作用细胞24 h后,降低了GLUT2 mRNA的表达(P<0.05);肉桂多酚能够明显降低PEPCK,G-6-Pase mRNA的表达(P<0.05,P<0.01),且随着浓度的升高,肉桂多酚对PEPCK和G-6-Pase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肉桂多酚对HepG2胰岛素抵抗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GLUT2,PEPCK和G-6-Pase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藤茶不同提取部位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活性。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藤茶不同提取部位对Hep G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藤茶不同提取部位对Hep G2细胞糖消耗的影响;用高糖(55 mmol·L-1)诱导Hep 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并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藤茶不同提取部位对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糖消耗的影响。结果:在有效浓度范围内,藤茶各提取部位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对Hep G2细胞的糖消耗无显著影响。藤茶总提物、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对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糖消耗影响显著,与模型组相比,均可使细胞糖消耗量增加50%以上。结论:藤茶不同提取部位对Hep G2细胞糖消耗无显著影响,除石油醚及乙酸乙酯高浓度组(25和50μg·m L-1)外,其余各部位均能提高胰岛素抵抗的Hep 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改善Hep 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桑叶含药血清对脂肪细胞株3T3-L1胰岛素抵抗(IR)模型葡萄糖消耗量及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出桑叶含药血清的最佳浓度,并检测其对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3T3-L1前脂肪细胞,10 mg·L~(-1)胰岛素(Ins),0. 25 mmol·L~(-1)地塞米松(DEX),0. 5 mmol·L~(-1)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诱导48 h后,10 mg·L~(-1)Ins再次诱导48 h,待其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后,1μmol·L~(-1)DEX诱导96 h以建立IR细胞模型。桑叶水提物含药血清培养12,24,36,72 h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桑叶含药血清培养后细胞葡萄糖的消耗量,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桑叶含药血清培养后IR模型的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桑叶含药血清对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桑叶含药血清对胰岛素信号通路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磷酸化IRS1(p-IRS1),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桑叶含药血清可显著提高IR细胞葡萄糖消耗量(P 0. 01),增强细胞活力(P 0. 01),降低炎症因子TNF-α的含量(P 0. 01),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下游蛋白的表达量(P 0. 05,P 0. 01)。结论:桑叶可明显改善3T3-L1细胞IR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表达、促进胰岛素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高浓度胰岛素体外诱导培养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观察齐墩果酸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用CCK-8法筛选齐墩果酸作用于HepG2细胞的实验浓度,然后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给予不同浓度的齐墩果酸(0.1、1、10、100μmol·L-1)、吡格列酮(10μmol·L-1)干预,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结果:1不同浓度齐墩果酸对HepG2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2与对照组比较,高浓度胰岛素作用24 h后,模型组葡萄糖消耗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齐墩果酸组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随浓度增加而增加,成一定的量效关系,浓度为10μmol·L-1和100μmol·L-1时葡萄糖消耗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结论:齐墩果酸能改善高浓度胰岛素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体外建立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模型,可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胰岛素抵抗活性筛选研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Hep G2细胞进行诱导后进行不同作用时间的筛选,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对Hep 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及CCK-8法对细胞活性评价,明确最优的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建立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结果用10~(-6) mol/L的胰岛素诱导处理36 h是Hep G2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最适条件。结论高胰岛素培养法可以建立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具有建模周期短、价格低、易于重复、可控性强的优点,可用于抗胰岛素抵抗中药成分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桑叶对L-谷氨酸钠(MSG)诱导的肥胖大鼠脂代谢作用的机制。方法:乳鼠连续7 d皮下注射4 g·kg-1·d-1L-谷氨酸钠,断乳后高脂喂养,复制MSG肥胖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5 mg·kg-1·d-1),非诺贝特组(100 mg·kg-1·d-1),桑叶总多糖高、低剂量组(625,312.5 mg·kg-1·d-1),总黄酮高、低剂量组(80,40 mg·kg-1·d-1),总生物碱高、低剂量组(5 000,2 500 mg·kg-1·d-1)共9组;另取正常组大鼠8只,雌雄各半,每日上午ig给药。连续给药8周后,分别检测MSG大鼠血清、肝脏和骨骼肌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血清中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和骨骼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Ⅰ)和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X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肝脏以及肌肉中脂质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和骨骼肌中PPARα,CPTⅠ和ACOX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调(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对MSG大鼠血清、肝脏和骨骼肌中TC和TG含量有一定调节作用(P0.01,P0.05);另外对血清中游离脂肪酸也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桑叶提取物对MSG大鼠肝脏和骨骼肌中PPARα,CPTⅠ和ACOX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有上调作用(P0.01,P0.05)。结论:桑叶可以通过激活PPARα受体,调节脂肪酸氧化过程来达到改善MSG肥胖大鼠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桑叶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反应体系的条件优化及酶动力学。方法采用酶-抑制剂模型法,优化底物浓度、酶用量和反应时间,确定最佳反应体系,研究桑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采用双倒数作图法研究桑叶提取物的酶抑制动力学特性。结果当蔗糖浓度为40 mg/mL,酶用量为0.2mL(约1.6 U/mL),反应时间为25 min时为最佳反应体系;酶抑制动力学实验表明,桑叶提取物的抑制类型为混合型竞争性抑制,阳性对照为非竞争性抑制。结论桑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桑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混合性竞争性抑制,可以用于开发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3.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桑叶中的有效成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建立测定桑叶中的有效成分槲皮素(Quercetin)、紫槲皮甙(Rutoside)、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的一种简便方法.方法在熔硅毛细管(58.2 cm×75 μm i.d.,有效长度50.6 cm)柱上,以0.01 mol/L磷酸盐与0.02 mol/L硼砂混合缓冲液(pH=8.60)作电解质,电压为20 kV,温度30℃,真空进样5 s,于254 nm处紫外检测.结果分离完全的色谱峰,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结论方法高效、快速.  相似文献   

14.
桑叶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之一。现已分离出的8种生物碱单体,其中已知1-脱氧野尻霉素(1-DNJ)具有高效的糖苷酶抑制作用,fagomine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和降低胰岛素抵抗,同时,桑叶总生物碱还具有抑制糖原分解的活性。本文主要对其单体结构、生物活性、提取纯化工艺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行归纳讨论,对近几年的桑叶生物碱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通过研究桑叶生物碱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并且总结分析其含量检测的各种方法和原理及适用范围,从而为生物碱检测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另外,桑叶生物碱在结构上以吡咯烷型生物碱、去甲莨菪烷型生物碱、亚氨型生物碱为主,分子中均具有2~5个羟基的多羟基生物碱,某些羟基与葡萄糖、半乳糖形成α,β糖苷。但是,目前桑叶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集中在对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研究上,对于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在1-DNJ含量测定的方法基础上,建立合适的桑叶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很有必要,也为充分开发桑叶药用价值提供了铺垫。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桑叶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主流桑树品种桑叶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品种对桑叶化学成分累积的影响。方法建立桑叶的HPLC指纹图谱,对16批样品共有峰峰面积进行聚类。结果不同品种桑叶相似度均大于0.90,但所含化学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相同基原不同品种的桑叶被聚类到了不同类别中。结论桑叶中化学成分的累积与品种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桑叶提取物对食源性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桑叶提取物对食源性肥胖(diet induced obesity,DIO)大鼠的减肥作用及初步作用机制。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制备DIO模型大鼠,造模8周后,连续13周灌胃给予桑叶提取物高、低剂量(10,5 mg·kg-1)。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体重、24h摄食量、饮水量、Lee's指数、肝体比、脂体比;酶联免疫法检测睾周脂肪脂蛋白脂肪酶(LPL)、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睾周脂肪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p-AMPKα),C/EBPα及PPARγ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睾周脂肪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表明桑叶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均能降低DIO大鼠体重、Lee's指数、肾脂体比及睾脂体比;其中高剂量组能降低总脂体比;2个剂量组对摄食量、饮水量均无明显作用;但可以减少脂肪LPL水平;降低C/EBPα,PPARγ蛋白表达;同时升高脂肪p-AMPKα蛋白表达,减小脂肪细胞体积。提示桑叶提取物对DIO大鼠有减肥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脂肪p-AMPKα表达,下调PPARγ,C/EBPα及LPL表达,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减小脂肪细胞体积。  相似文献   

17.
山东产桑叶及其近缘种叶的显微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庆梅  张新 《中药材》1999,22(12):622-624
对山东产桑、鸡桑和蒙桑的叶进行了显微鉴别。结果表明,依据叶表皮、表皮毛及叶肉组织等构造特征可将三者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桑叶总黄酮抗疲劳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桑叶总黄酮高、低剂量组(桑叶总黄酮1,0.4 g·kg-1)、肌酸给药组(肌酸3 g·kg-1)、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0.9%生理盐水),给药14 d后小鼠进行负重力竭游泳实验(除正常对照组外),采血分离血清,测定与疲劳有关的生化指标,应用体外自由基清除实验及小鼠肝组织脂质自氧化法测定桑叶总黄酮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小鼠给药桑叶总黄酮后负重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浓度降低,丙二醛的生成受到抑制(P<0.05或P<0.01).结论:桑叶总黄酮具有抗疲劳、清除自由基、抑制小鼠肝脏组织脂质自氧化的活性.其抗疲劳能力与其较强的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9.
HPLC-MS-MS分析桑叶总生物碱组成及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采用HPLC-MS-MS法,对桑叶总生物碱部位中的各生物碱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别,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UV测定生物碱部位中总生物碱的含量。 方法: 采用HiQ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9-氯甲酸芴甲酯(FMOC-Cl)为柱前衍生化试剂,流动相乙腈-0.1%醋酸(50:50),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检测模式,以1-脱氧野尻霉素(DNJ)为对照,外标法计算桑叶总生物碱含量。 结果: 鉴定了6个生物碱类成分分别为DNJ,fagomine,3-epi-fagomine,DAB,calystegine B2和2-O-β-Glc-DAB;测定3批供试品中总生物碱含量均达到75%以上。 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桑叶总生物碱及其制剂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UPLC-TQ-MS同时测定糖尿病模型大鼠和空白大鼠血浆中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山柰酚、槲皮素、绿原酸、隐绿原酸、新绿原酸、DNJ、fagomine 10种有效成分,并计算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以阐明桑叶黄酮类及生物碱类在正常和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高糖高脂饲料结合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的方法复制糖尿病模型,大鼠灌胃给予桑叶黄酮类及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浆,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以UPLC-TQ-MS测定血浆中桑叶10种成分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槲皮素和山柰酚灌胃0.333 h达到峰值,说明大鼠口服桑叶黄酮类成分后吸收和分布较为迅速;服药后4 h,两者第2次达到峰浓度,说明其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较长;DNJ和fagomine在胃肠道能较快地吸收入血,血药浓度在0.667 h达到峰值,提示两者进入大鼠体循环后可快速分布。在模型组大鼠体内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槲皮素、山柰酚、芦丁的Cmax和AUC0–t降低,新绿原酸、隐绿原酸t1/2缩短,而槲皮素、山柰酚、芦丁的t1/2延长;绿原酸、紫云英苷、异槲皮苷、fagomine在模型动物体内Cmax升高,紫云英苷、fagomine的t1/2延长,提示在正常生理状态与模型病理状态下机体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