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电图P波代表了心房的除极。P波时限的变化受心房电生理和心房形态学影响,它可能反映了临床症状明显或不明显的心房病理改变如心房炎症、纤维化以及心房内或心房间传导的变化。已有许多研究强调了P波时限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分析资料完整的8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的心电图。结果观察到5种特殊的心电图表现:8例(最长1例时间达12年)均出现双重窦性P波,貌似心房分离。食管导联心电图有助于显示受体P波,供体心房起搏或房性心律失常不影响受体窦性周长。受体心房颤动合并供体房室交接区性逸搏伴逆行P波,假性心房内不完全性传导阻滞,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结论认识这些心电图改变有助于同种心脏移植术后的心电图诊断。  相似文献   

3.
浅谈P波异常的鉴别诊断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波异常改变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较为常见。P波为心房除极波,正常P波是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右心房除极构成P波的前半部,左心房除极构成P波的后半部。心房肌较薄,又存在三条结间束和房间束,心房除极所产生的电位差并不大,整个除极过程也较短,平均0.10s完成。P波改变是指P波形态、时限、电压的改变,反映心房除极异常、房内传导或激动源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心电图中房室传导功能通常以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作为评价依据。当每个P波都能下传心室,且P-R间期正常时,判定为房室传导功能正常。每个P波都能下传心室,但P-R间期大于正常范围,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P波不能下传心室时,诊断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此时,如下传P-R间期逐次延长,诊断为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如间期固定,诊断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如房室传导比例大于3∶1,诊断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如为不完全性房室分离仅偶有夺获,诊断为几乎完全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完全性房室分离),且心房率大于心室率,心室为逸…  相似文献   

5.
心房间传导阻滞为右房至左房间的传导障碍,主要发生于Bachmann束。根据心电图P波的形态和宽度,可分为Ⅰ、Ⅱ、Ⅲ度3种,也可分为部分性和进展性两类。心房间传导阻滞的实际发生率高于既往研究,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心房间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心电图的P波增宽提示左房增大,并且与房性心律失常、收缩功能保留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心血管死亡风险等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6.
P波离散度   总被引:174,自引:10,他引:164  
严重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预测指标已有较多的研究,如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复极离散度、长短周期现象、T波电交替等。相比之下,房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预测指标的研究较少。最大P波时限(Pmax)常与房内和房间传导阻滞有关,近年来研究较多,是预测房颤价值比较肯定的指标。该指标认为正常时房内传导时间正向或逆向传导时间均在50ms左右(图1)。当有房内或房间传导阻滞时,体表心电图出现最大P波时限增加(>110ms)或P波双峰,峰间距离>40ms。有房内或房间传导阻滞时,激动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快速心房刺激对P波时限及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在74例射频消融术及82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中,用180ppm的S1S1刺激心房3min,在刺激前后立刻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通过心电图测出刺激前后的最大P波时限、最小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然后进行比较.结果射频消融组最大P波时限在心房刺激后比刺激前有显著性延长(p=0.002),最小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无显著性差异,食管心房调搏组最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在心房刺激后比刺激前有显著性增加(p=0.001),最小P波时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心房刺激能引起心房传导时间延长,非均质电活动的离散程度增加.最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是可以用来评价心房电重构的简便而无创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心房内和心房间电传导时间变化。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且术前行食管电生理检查、刺激并诱发PSVT的285例患者为PSVT组,同期同院行食管电生理检查且刺激未诱发心动过速的117例入院检查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前后径(LAD)]及心电图各项心房参数[包括P波离散度(PWDIS)、V1P波终末电势(PtfV1)、P波持续时间(PWD)、心房间电传导时间(IACT)]。PSVT患者根据心脏腔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又分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亚组152例,房室旁路作为逆传支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亚组133例;比较两亚组心电图各项心房参数。结果 PSVT组LVEF、LVEDd以及PWD、IA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对象LAD、PWDIS、Ptf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SVT患者两...  相似文献   

9.
一、概念 三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中,在一定条件下,房室交接区和室性期前收缩或逸搏,或人工心室起搏,部分可通过室一房或交一房逆传夺获心房产生逆行P波。此称单向性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0.
我们成功地记录了9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患者的同步体表心电图、心房上部心腔内电图(HRA)、希氏束电图(HBE)和窦房结电图(SNE),旨在研究在完全性房室分离条件下“P 前波”与QRS 波及其复极波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75岁。因突发神志不清3天入院,有原发性高血压史20年,冠心病史10余年。体检:浅昏迷,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BP180/120mmHg,心率6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神经系统未见明显阳性定位体征。颅脑磁共振确诊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心电图aVR导联可见两种形态的P波:①倒置的为窦性P波,其频率讨论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又称心房脱节。指心房肌的某一局限性区域与心房其他部分之间发生了双向性完全性传导阻滞犤1犦,即心房内存在两个独立的节律点。除主导节律(通常为窦性节律)以外,阻滞圈内的起搏点发放激动形成的房性P'…  相似文献   

12.
P波指数作为一种实用的心电学指标,反映心房电活动的状态.它主要包括P波时限、P波离散度、P波面积、P波电轴、V1导联P波终末电势等指标.本文主要综述P波指数对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断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P波与高血压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研究发现,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取决于心房表面积、形态、结构改变和非均一电生理性空间分布,P波时限延长表明心房内或心房间存在传导延迟,而P波离散度反映心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质电活动.本文重点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P波变化,探讨不同P波参数是否能预测阵发性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AF)是一种因心房不协调活动导致心房机械功能恶化为特征的心律失常,与心血管、血栓栓塞事件及较高的病死率密切相关.体表心电图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无创性辅助检查手段,利用心电图可获得的P波离散度、P波终末电势、P波电轴等传统P波心电参数对AF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P波峰值时限是新近提出心电参数概念,其在预测AF发生...  相似文献   

15.
起搏器起搏功能障碍的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搏器的起搏功能是指除了在心房和心室的绝对不应期外,起搏脉冲都应当夺获心房或心室,产生P波或宽大畸形的QRS波群。若不应期外脉冲不能夺获心房或心室,则有起搏功能障碍。心电图表现为A信号后未继以P波,或V信号后未继以QRS波群。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26例正常青年人作了常规导联、心房导联、S_5导联、MCL_1导联及A导联心电图描记,对各导联P波振幅和时间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A导联及S_5导联P波振幅明显高于Ⅱ导联(P<0.01),A导联P波时间亦明显长于Ⅱ导联。男性各导联P波振幅均大于女性。P波形态在Ⅱ导联及A导联直立,心房导联、S_5导联及MCL_1导联的P波可直立、双向或倒置。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导管消融术改变了心房解剖学及电生理学特性,反映在体表心电图上P波形态改变。肺静脉隔离可能造成P波振幅在部分导联增高,时限缩短。线性消融可导致左心耳激动延迟甚至隔离,P波双峰,出现假ε波。房颤导管消融术后三尖瓣环峡部依赖心房扑动的P波形态呈现多样化特点。消融损伤房间传导束时可造成左房隔离,P波变小。  相似文献   

18.
李忠杰  王慧 《心电学杂志》2010,29(2):170-174
房室旁道参与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最常见为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当伴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时是形成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部位、形成机制及电生理与心电图特征,可与其它部位形成的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相鉴别,还可根据OAVRT伴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时的R—P一间期或R—R间期变化对隐匿性房室旁道进行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19.
特殊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决定了心房存在非均质性电传导及电活动。当心房容量及压力增高导致心房扩张时 ,易发生兴奋性的离散。P波离散度( Pdisp)则是心电图反映心房电活动不均一的指标 [1、2 ]。本研究根据急性心肌梗死 ( AMI)时 P波终末电势 ( Ptf V1 )异常与左房压、左室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d)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纤颤的预测价值.方法 6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按是否伴有阵发性心房纤颤分为心房纤颤组(n=30)和无心房纤颤组(n=32),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波最小时限并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 心房纤颤组与无心房纤颤组患者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时限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心房纤颤组又高于无心房纤颤组;心房纤颤组P波离散度>40ms者23例(73.3%),而无心房纤颤组4例(1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P波离散度可作为预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是否发生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