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余小锋  吴晓敏 《新中医》2024,56(3):176-180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 例脑梗死 恢复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 例。观察组给予穴位贴敷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对 照组仅给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评估2 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0.67%,高于对照组78.67%(P<0.05)。治疗后,2 组洼田饮水试验(WST) 分级均改善(P<0.05),且观察 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电视X 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 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 量表(FOIS) 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 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 组(P<0.05);2 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 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穴位贴敷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摄食能力,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及评价。方法将113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吞咽功能治疗仪治疗,同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吞咽功能训练。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得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吞咽功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共65例,对照组用针刺疗法,观察组用针刺疗法结合吞咽治疗仪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3.16±0.88)分、VFSS评分(7.64±1.88)分,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7.48±1.92)分、VFSS评分(4.35±1.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3.84%、对照组7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球麻痹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录的70例急性脑卒中球麻痹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吞咽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组35例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吞咽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吞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吞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急性脑卒中球麻痹患者给予针灸与吞咽治疗仪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靳三针联合Vital 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2015年鹿寨县中医医院住院部及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所有入选病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靳三针组、B组为Vital Stim组及C组为综合治疗组(Vital Stim吞咽治疗仪合靳三针)各40例,A组给予Vital 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B组给予靳三针刺治疗,C组予Vital Stim吞咽治疗仪合靳三针治疗,治疗2月后,分别对其吞咽功能、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2.5%,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5%,C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及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组的吞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及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共发生0例不良反应,B组共发生1例不良反应,C组共发生不良反应1例,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Vital Stim吞咽治疗仪与靳三针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同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吞咽功能训练。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饮水测试结果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是一种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杜娟  李海松  田果 《新中医》2021,53(20):165-170
目的:观察中医冰火疗法理论指导下的吞咽康复护理联合常规疗法与吞咽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60 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与对照组各30 例。2 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实施常规护理与吞咽康复训练,中医组实施中医冰火疗法理论指导下的吞咽康复护理。2 组疗程均为1 个月。治疗前、治疗1 个月后,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 测评2 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应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测评生活质量,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行肌电图检查,记录患者吞咽肌群的吞咽时程及最大振幅。结果:治疗1 个月,中医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吞咽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吞咽能力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咬肌、口轮匝肌、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的吞咽时程均较治疗前缩短、吞咽最大振幅均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组4 个肌群的吞咽时程均短于对照组、吞咽最大振幅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 组SSA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SWAL-QOL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组SSA 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中医冰火疗法理论指导下的吞咽康复护理联合常规疗法与吞咽康复训练可增强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肌群的协调性,改善吞咽障碍,进而恢复吞咽功能,有效防止肌群萎缩不用。  相似文献   

8.
刘娜 《亚太传统医药》2014,(18):117-118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静脉滴注,观察组在血塞通治疗基础上联合服用通心络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1.31±3.6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87±4.54)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舌三针配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针刺组以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而治疗组患者给予舌三针配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评分、吸入性肺炎发生率、SWAL-QOL评分等。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吸入性肺炎发生率、SWAL-QOL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肺炎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钟杭科 《新中医》2018,50(3):53-56
目的:观察活血通窍饮Ⅰ号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加用活血通窍饮Ⅰ号方内服治疗,2组连续治疗2周。对比2组治疗后的效果,用洼田饮水试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2%,对照组总有效率76.5%,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窍饮Ⅰ号方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疗效肯定,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吞咽障碍,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凸显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并发症的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魏风  陈俭  朱晟  卢科  谢华 《中医药研究》2011,(2):179-180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疗程为28 d。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d、28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治疗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的测定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GCS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后28 d观察组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显效率为65.1%优于对照组的42.5%(P〈0.05);治疗后28 d观察组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受损脑组织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项针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项针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乙酰胺吡咯烷酮片(脑复康)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第2个疗程后,运用MoCA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治疗前后Mo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MoCA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MoC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项针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味可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长蛇灸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俞募配穴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星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疲劳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抑郁状态问卷(PSI)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脑力疲劳积分、疲劳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疲劳总分均有所降低(P<0.05),而脑力疲劳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脑力疲劳积分、疲劳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有所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DSI评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DSI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D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可提高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关节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30 min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5 d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0 d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是一种治疗膝关节腔积液的有效方法,能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6.
通心络胶囊配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配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通心络胶囊配合电针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通心络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配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血尿酸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血尿酸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血尿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十年来国内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用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作为资料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0软件,对2001年1月—2011年4月正式刊载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5篇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脑心通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脑梗死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心通胶囊治疗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RR=1.18,95%CI为[1.14,1.22];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RR=1.27,95%CI为[1.20,1.34];治疗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血脂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Meta分析,各研究间的异质性较低(I2=29.0%),但在心绞痛发作情况及血脂指标评价方面,各研究间的变异较大(I2〉45.0%)。脑心通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4,P〉0.10)。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已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观察其长期效应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自由基丙二醛(MDA)含量在不同时间段变化及脑心通胶囊的治疗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设立健康组60名。治疗组给予脑心通胶囊口服。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及比色法动态测定法于1d、3d、7d、14d检测患者血清VEGF及MDA含量,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脑梗死组各时间点血清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至病程第7天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至14d仍维持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发病24h内及第3天,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第7天及14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发病3d、14d随着梗死面积增大及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MDA水平只在发病第3天才与梗死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变化(P〈0.01)。应用脑心通胶囊干预治疗后血清VEGF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于3d、7d、14d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的MDA水平在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VEGF浓度明显增高,VEGF和MDA共同参与脑梗死急性期血管病理损伤过程,脑心通胶囊干预治疗可增加VEGF含量。VEGF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