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江阴居民中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 2007年11月~2008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江阴市3个镇(街道)、6个行政村(居委)537个住户中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实施入户调查及体检。结果样本人群BMI均值为(23.00±0.19),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9.8%和8.4%;城市和农村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3.9%、28.0%和6.0%、9.4%。男性超重比例高于女性,肥胖比例低于女性;15~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率最低,随着年龄增长,超重率和肥胖率均呈上升趋势,45~岁组超重率最高(44.9%),55~岁组肥胖率最高(13.8%);已婚组男子超重与未婚组无明显差异,已婚组男子肥胖率高于未婚组;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肥胖率差异不明显,文盲组的超重率高于其它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近年来江阴市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呈上升趋势,BMI与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成都市中老年市级机关干部1989年至1999年十年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超重率肥胖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分别于1989年和1999年,以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对成都市相同市级机关中50~79岁干部,用统一方法进行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再比较分析BMI和超重率肥胖率的十年变化趋势.结果 1989年调查2622例,1999年调查2659例.1998年组与1988年组比较,BMI(分别为2344±3.09kg/m2,22.51±3.20kg/m2)以及超重率和肥胖率(44.1%、11.9%与35.4%、8.3%)均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按性别或年龄分层分析,BMI增加的趋势不变.结论 10年间,成都市中老年市级机关干部的BMI和超重率肥胖率均呈上升趋势且普遍存在,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张敏  张俊婕  田庆丰 《河南医学研究》2009,18(4):346-348,351
目的:掌握上海徐汇区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策略及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2002~2007年徐汇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资料,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评价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结果:2007年营养不良率(以轻度为主)、肥胖率分别为19.85%、12.01%,营养不良呈下降趋势,肥胖呈上升趋势;贫血患病率为2.89%,贫血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视力低下率小学<初中<高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04%,男生明显高于女生;龋患率小学生为9.58%,中学生为8.04%,中学生低于小学生。结论:目前徐汇区中小学生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促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姬克  李颢  孟艳丽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9):1410-1412
目的 评价社区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汝南县社区内自愿报名参加高血压患者健康俱乐部的 2 4 0名会员进行健康教育 ,1年后总结干预效果。结果 经过干预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整体血压水平SBP下降了 11 9mmHg,DBP下降幅度为 3 6mmHg,基线血压异常者SBP下降了 17 4mmHg ,DBP下降幅度为 5 7mmHg。血压控制率从35 8%上升到 6 5 0 %。高血压判断标准知晓率由干预前 19 6 %上升到 6 5 8% ,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0 1)。其生活方式 (遵医行为、体育锻炼、低盐饮食、戒烟戒酒 )较合理。结论 规范定期的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改善高血压患者不良习惯 ,新型医患模式有利于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普及和取得治疗成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建设街小学生近几年的营养状况,并对所采取的干预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按照我国《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工作手册》中的规定,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采取干预措施。结果小学生营养状况有所改善,营养不良率呈下降趋势(P〈0.01),但超重率和肥胖率较高(2001年分别为13.4%和14.0%)。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指导和控制后,营养不良率、肥胖率和超重率明显下降(2005年分别为4.5%、1.0%和1.8%(P〈0.01),营养正常率达到90%以上。结论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可以采取干预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6.
背景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糖尿病相关指标流行率,对防治效果的评价和患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不足,且关于不同年龄段居民空腹血糖受损(IFG)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基于2011-2017年镇江市慢性病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IFG情况及其时间变化趋势、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方法 本研究实施时间为2011年6月-2017年12月。回顾性分析2011-2017年镇江市历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该监测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分析不同年龄段居民IFG率、标化IFG率时间变化趋势及IFG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9 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 408份,有效回收率为96.63%;共130名居民被置换,置换率为0.46%;2011-2017年分别抽取到3 953、3 482、4 259、4 270、4 203、4 039、4 202名居民。2011-2017年45~59岁男性居民IFG率呈下降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6.92,95%CI(-12.50,-1.00),P<0.05〕;2014-2017年≥60岁男性居民IFG率亦呈下降趋势〔APC=-15.71,95%CI(-26.50,-3.30),P<0.05〕。2011-2017年所有居民总体标化IFG率呈下降趋势〔APC=-3.18,95%CI(-5.90,-0.40),P<0.05〕,男性居民总体标化IFG率亦呈下降趋势〔APC=-5.26,95%CI(-9.50,-0.80),P<0.05〕;2014-2017年≥60岁男性居民标化IFG率呈下降趋势〔APC=-16.23,95%CI(-28.20,-2.30),P<0.05〕。2011-2017年所有居民吸烟、被动吸烟、蔬菜摄入频次≥4 d/周流行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早餐摄入频次≥5 d/周、水果摄入频次≥4 d/周、睡眠质量好及很好、近1年内体质量基本不变、超重、血压<130/85 mm Hg流行率呈上升趋势(P<0.05),静态行为时间<4 h/d、肥胖、中心性肥胖流行率呈下降趋势(P<0.05)。不同年龄段居民IFG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率呈现不同变化趋势。结论 2011-2017年镇江市居民IFG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均得到了一定控制,尤其是在2014-2017年≥60岁的男性居民中,社区IFG相关干预工作初显成效,今后应注意加大对中青年人群的干预力度,并根据年龄别IFG率时间变化趋势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适时调整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比较重庆主城某社区居民2003、2013年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情况,分析其流行趋势.方法 分别于2003、2013年对该社区人群进行现况调查,内容包括填写调查问卷、人体学测量、血糖及血脂检测等.结果 2003、2013年分别调查3 073、5 938人.年龄标化后,男性超重率由2003年的44.3%上升至2013年的45.5%,而女性超重率由28.3%下降至2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07、0.260);男性肥胖率由10.0%上升至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而女性肥胖率由8.3%下降至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男性中心性肥胖率由50.9%上升至53.9%,而女性由39.6%下降至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17).结论 该社区人群超重率、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均较高,男性中心性肥胖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成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探讨房山区成人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24个乡镇的常住居民4 835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的测量。结果北京市房山区成人的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0. 4%、20. 6%和66. 8%。男性的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女性。超重率、中心性肥胖率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肥胖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农村地区人群的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城镇人群。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升高、男性、文化程度升高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房山区成人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呈现较高的患病水平,提示应加强房山区肥胖干预,农村人群为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简短戒烟干预后吸烟者的戒烟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在戒烟门诊中开展戒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职业健康检查中497例男性吸烟者进行简短戒烟干预,根据戒烟干预后的电话随访内容,对戒烟者的基本情况、基线吸烟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吸烟者戒烟干预后第1、6个月的吸烟及戒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497个男性吸烟者中每天吸烟者占95.4%,现在想戒烟者占69.8%。戒烟干预第1、6个月后,点戒烟率、减烟率、戒烟率均较低。31~45岁吸烟者最近1周吸烟率高于其余两个年龄段(P0.05),17~30岁吸烟者在戒烟干预后1个月内的点戒烟率高于其余两个年龄段(P0.05),不同年龄段吸烟者在戒烟干预后第1、6个月的减烟率、戒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戒烟干预后6个月的点戒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戒烟干预后1个月,家庭月收入为2 500元以下吸烟者的点戒烟率高于其余两组(P0.05),最近1周吸烟率与家庭月收入水平呈线性趋势(P0.05),戒烟干预6个月后的减烟率与家庭月收入水平呈线性趋势(P0.05)。不同教育程度、不同职业吸烟者在戒烟干预后第1、6个月的最近1周吸烟率、点戒烟率、减烟率和戒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戒烟干预有一定的效果,建议将医生提供简短戒烟干预纳入医疗机构常规诊疗过程。  相似文献   

10.
社区高血压患者知晓、治疗和控制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契约式管理模式是否可行。方法 在玉林社区组织“高血压俱乐部” ,对这部分高血压病人实行契约式管理 ,半年后总结干预效果。结果 通过半年的强化干预 ,干预后高血压判定标准知晓率 (SBP≥ 140mmHg ,DBP≥ 90mmHg)由干预前的 5 8 0 6%上升到 74 19% (P <0 0 5 ) ,体育锻炼一项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 ,健康行为比率增加了 (P <0 .0 5 ) ;高血压治疗率由干预前的 87 10 %上升到 89 2 5 % ,总体血压控制率由干预前的 3 8 3 9%上升到 64 2 9% ,增长了 1倍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经过强化干预管理 ,干预后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控制率都呈上升趋势 ,说明干预管理有成效 ,该模式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宝安区1993~2000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萍 《中国热带医学》2004,4(5):857-858,860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方法 收集深圳市宝安区 1993~ 2 0 0 0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监测资料 ,按《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表说明及技术规范》和《广东省中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价表》的要求进行分析。 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生 1993~ 2 0 0 0年营养不良率平均 3 74% ,呈逐年下降趋势 ;肥胖率平均为11 19% ,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男生肥胖率显著高于女生 (P <0 .0 0 5 ) ,肥胖率高峰出现在高中阶段。 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问题不容忽视 ,应加强营养知识的普及及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西毛南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毛南族学生的营养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西毛南族1 467名中小学生,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进行生长发育状况调查。结果毛南族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0.75%,低体重率为13.36%,超重为7.91%,肥胖率为2.79%。营养不良率、低体重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556,31.788,P均<0.01);超重率、肥胖率男生高于女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143,0.02,P均>0.05)。结论毛南族中小学生低体重和超重肥胖现象并存,应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其营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青岛市城乡成人超重、肥胖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青岛市6个区(市南、市北、四方、即墨、黄岛、胶南)35岁以上常住居民6 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青岛市居民超重率42.61%,男性高于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78,P<0.01);肥胖率为25.06%,男性高于女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3.52,P>0.05);城市超重率41.96%,肥胖率23.45%,农村超重率43.49%,肥胖率26.61%.不同年龄组间比较,除农村的超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超重率及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3~118.930,P<0.01);超重率、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65岁之后均有所下降.乡村在45岁~、55岁~肥胖率均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5, P<0.01;χ2=5.86, 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居民教育程度对超重与肥胖有保护作用(OR=-0.439、-0.303,P<0.01),收入水平是危险因素(OR=0.091、0.119,P<0.01), 体力活动仅是超重的保护因素(OR=-0.195,P<0.01),农村的超重影响因素与城市相同.结论 青岛市城乡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2002年青岛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体力活动是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干预的重要因素,应增加体力活动,预防和控制超重与肥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0~3岁儿童体格发育情况,为儿童保健的指导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安庆市的开发区各社区内常住居民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按照不同月龄段以接近1:1的年龄别比例抽取2014-2016年出生的0~3岁儿童最后一次体检的健康档案数据,共收集有效资料2 793例。与《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标准进行对比,用WHO推荐的Z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男女童体质量、身长均高于WHO标准,且生长趋势与参考标准一致。各月龄体质量男童均大于女童(P < 0.05~P < 0.01);除9个月和30个月外,其他月龄身长(身高)男童均大于女童(P < 0.01);身高别体质量和年龄别体质量在中和中上所占比例女童高于男童(P < 0.01);0~3岁儿童消瘦率0.7%,低体质量率1.8%,发育迟缓率0.6%,超重率7.4%,肥胖率8.2%。肥胖率和超重率男童高于女童(P < 0.01)。结论总体儿童体格发育情况较好,女童较男童发育情况更合理。营养不良情况仍然存在。儿童肥胖和超重成为儿童保健工作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中年高校教师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照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流行病研究室设计的量表,通过体检抽取45-60岁高校教师进行调查,其项目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BMI以及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并对所有受检者进行心电图以及8超检查.结果 :受检人群超重率52.4%,肥胖率18.5%,其中男性超重率62.6%,肥胖率21.8%;女性超重率40.5%,肥胖率13.6%,男女超重率比较(P<0.01)肥胖率比较(P<0.05).通过分析受检者BMI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两者间具有明显的关联性,超重及肥胖组受检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超重组(P<0.01).结论 BM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有密切关系,中年高校教师应该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如皋市磨头镇成人体质指数的分布特征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10~2011年2年全镇21个行政村(居),体检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为分析对象。结果 32 987份居民健康档案中BMI均值为(23.11±2.71)kg/m2,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2.70%和10.10%,男性高于女性,超重和肥胖组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近几年我镇居民超重率呈上升趋势,BMI与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率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了解连续5年深圳地区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评价治疗和控制状况。方法2002-2006年对深圳地区人群进行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餐后2h血糖(OGTT2hPG)、血压(HP)、血脂测定的体检,计算体质指数(BMI),据此计算出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以及成分组合特点,评价治疗和控制状况,随机对代谢综合征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结果MS中最多见的表现形式是超重/肥胖 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46.0%),其次超重/肥胖 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高血糖(22.5%),再其次是超重/肥胖 胆固醇水平升高 高血压(19.3%)。5年间,糖尿病患病率波动在2.81%-6.30%之间;高血压患病率波动在2.62%-7.98%之间,近两年均呈上升趋势;血脂异常患病率从2002年的18.0%下降到2004年的7.95%;2005年至2006年血脂异常患病率出现上升趋势,达到20.61%;超重或肥胖患病率从2002年的23.0%下降到2004年的9.6%;2005年至2006年超重或肥胖患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分别达到25.8%和26.0%。调查还表明: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治疗1年以上的医从性差。结论代谢综合征控制和治疗形势不容乐观,对人群实施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09—2012年北京市社区无社会保障老年女性居民躯体健康指标变化趋势,为在该人群中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其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9—2012年在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街道选取60岁以上无社会保障老年女性居民,其中2009年为518名,2010年为455名,2011年为449名,2012年为504名。收集调查对象健康体检资料,躯体健康指标来自于北京市海淀区统一的“无社会保障老年人体检表”,包括年龄、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脂肪肝、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IFG)、超重、肥胖、肝囊肿、肾囊肿、胆囊结石、眼动脉硬化和代谢综合征等。结果 2009—2012年,无社会保障老年女性居民脂肪肝、糖尿病、超重、肝囊肿、肾囊肿、胆囊结石、眼动脉硬化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2年,无社会保障老年女性居民年龄、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IFG、肥胖、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呈下降趋势(P<0.05)。将调查对象按照年龄分为60~64岁,65~69岁,70~74岁和>74岁;2009—2012年,高血压发生率在60~64岁、65~69岁、70~74岁中呈下降趋势(P<0.05),IFG患病率在60~64岁、70~74岁、>74岁中呈下降趋势(P<0.05),肝囊肿患病率在70~74岁中呈下降趋势(P<0.05),胆囊结石患病率在>74岁中呈下降趋势(P<0.05),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在65~69岁、70~74岁中呈下降趋势(P<0.05)。将调查对象按照体质指数(BMI)分为体质量偏低、体质量正常、超重和肥胖;2009—2012年,脂肪肝患病率在体质量正常和超重人群中呈上升趋势(P<0.05),高血压患病率在体质量偏低和超重人群中呈下降趋势(P<0.05),IFG、眼动脉硬化患病率在体质量正常和超重人群中呈下降趋势(P<0.05),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在肥胖人群中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北京市无社会保障老年女性居民腰围呈现逐年增大趋势,中心性肥胖患病率逐年增高;但超重、肥胖、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IFG、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考虑可能与健康体检发现问题后采取一定的健康干预措施有关。但是,该人群慢性疾病防控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建议加强健康管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百色市壮族大学新生营养状况,为改善新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对4 286名2007~2011年5年的新生身高体重资料进行营养评价。结果新生5年营养不良率为7.82%,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42%、1.17%;营养不良率呈上升趋势;男生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女生,而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率低于女生;男生与女生营养状况存在差异(P<0.05);营养不良和肥胖率低于中南大学和南京高校学生。结论壮族新生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并存,营养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营养不良呈上升趋势,营养状况存在性别差异,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程臻  胡瑜  刘雨濛 《当代医学》2021,27(1):22-25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体重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系,为我市市民健康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体检的7004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检测体重指数、血压,对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及血糖和尿酸进行检测,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体重指数与其他体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接受体检的人群中,平均BMI(26.42±3.54)kg/m~2,其中男(26.36±2.76)kg/m~2,女(26.49±2.85)kg/m~2。受试者中无消瘦者,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1.29%和23.80%;超重和肥胖患者的BP、血脂、FPG及SUA异常率均高于BMI正常人群;超重率、肥胖率、血脂和血尿酸异常率在45~59岁达到峰值。此外,控制年龄因素的偏相关分析显示,BMI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与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呈正相关(P<0.01)。结论超重和肥胖与血压、血脂、血糖和血尿酸的异常密切相关,本市市民的超重率、肥胖率偏高,应加强体质量控制,降低由此引发的健康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