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谌登兵  欧造国 《重庆医学》1999,28(4):245-246
内皮损伤研究方兴未艾。为了探讨血管损伤与早发性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关系,分别随机抽取30只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和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测定其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清活力。结果显示:糖尿现鼠ACE高于对照ACE(980.02±132.18u/560.07±150.03u),糖尿病鼠CEC(2.52±0.67个/0.9ul)高于健康鼠CEC(0.72±0.2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据有关报道,1994~1995年全国部分省市对25岁以上的25万人口进行了一次普查,结果有2.5%的人群患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较15年前增长了3倍。糖尿病是一可以累及全身各个脏器的综合性疾病,最常果及的主要脏器是心、脑、肾血管病变。自胰岛素问世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死亡率明显下降,而慢性并发症的死亡率因糖尿病人寿命的延长而成为主因。这些并发症的发病率与糖尿病轻重程度无明显关系,而与糖尿病的病程长短、治疗迟早及控制好坏有平行关系,防治慢性并发症目前尚无满意疗效与预防措施,所以…  相似文献   

3.
董鹏  王玉环  张春虹 《医学综述》2009,15(23):3630-3633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变化是糖尿病形成的重要原因,EPC减少和功能障碍与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相关。EPC有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并且参与新血管形成的能力。EPC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变化包括:1、2型糖尿病患者的循环EPC比健康匹配者更少;糖尿病患者的EPC有功能的损害,如其增殖、黏附、迁移及形成管腔的能力减弱。糖尿病EPC减少的潜在机制包括骨髓动员能力减弱,增殖减少和外周血生存时间缩短。EPC和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有密切的关系。治疗的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生活习惯的改变及干细胞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4.
潘海林 《医学综述》2005,11(8):731-733
糖尿病微血管病并发症的确切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已证实有多种因素参与其发病和进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丝裂原,可能通过改变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合成、肾脏肥大等机制参与糖尿病肾病(DN)  相似文献   

5.
新生血管生成需要细胞细胞、细胞基质的相互作用,并有多种因子参与调节.参与调节血管生成的因子分为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两类.其中促血管生成因子主要包括bFGF、 PDGF、TNFα、TGFβ、IFGβ、EGF、HGF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又称为血管渗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1989年Leung等[1] 从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的体外培养液中首先纯化出来并命名的.VEGF能通过其受体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其增殖,形成新生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现已证实,VEGF是唯一对血管形成具有特异性的重要生长因子,是目前己知最强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且对血管内皮细胞有特殊的专一性[2] .  相似文献   

6.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继发于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促进血管新生和修复血管损伤,EPCs耗竭和功能障碍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本文就EPCs对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进行综述。EPCs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病的一种新手段。EPCs移植治疗目前已经在动物实验水平证实有效,但仍缺乏大样本临床试验来验证EPCs移植治疗对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适量饮酒、使用雌激素和他汀类药物、运动等,均可以刺激EPCs动员、增殖、迁移,并促血管新生,从而对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资料证实,早发而快速发展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糖尿病具有高致残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也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基础.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分子机制、发病环节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很多,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靶点。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目前发现的一种强有力的血管生成和血管渗透促进因子。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生发展中有关VEGF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携带抑制VEGF基因的载体有望成为治疗DR的新手段。1VECF的发现及其生物学的意义 1983年,Senger等[1]发现肿瘤细胞可分泌一种能引起小静脉对血液中大分子物质通透性增高的蛋白质,命名为血管通透因子(VPF)。1989年,David等[2]从正常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培养物中分离纯化到一种蛋白质,是一种糖基化多肽性分泌因子。它可以可溶性形式调节内皮细胞生长,促进血  相似文献   

9.
杜正光 《中原医刊》2006,33(22):60-62
血管内皮是众多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作用的靶器官,其功能失调又构成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因此,如何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对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血管内皮功能测定、血管内皮的保护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耗费高的特点,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及精神压力。脊髓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机体康复慢,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呼吸系统并发症、神经源性膀胱、痉挛、深静脉血栓、压疮等。虽然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西药、辅助器械等治疗相关并发症,但是中医药治疗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药治疗不仅经济、副作用小,而且可以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通过搜索查阅国内外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相关并发症的文献报道,从中医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痉挛、静脉栓塞、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压疮、呼吸系统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并发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损伤标记物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糖尿病患血浆中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凝血酶调节蛋白(TM)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以探讨sEPCR,TM,vWF在糖尿病肾病患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6例Ⅱ型糖尿病患及20例正常对照血浆中的sEPCR及TM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同一患及对照血浆中的vWF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浆sEPCR,TM,及vW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1及P<0.01),其中重型糖尿病肾病组中的sEPCR水平均显高于尿蛋白正常的糖尿病组(P<0.005),而与轻型糖尿病肾病组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轻型糖尿病肾病组与尿蛋白正常的糖尿病组亦无显性差异(P>0.05);重型糖尿病组中的TM,vWF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糖尿病肾病组(P<0.005)及尿蛋白正常的糖尿病组(P<0.001);轻型糖尿病肾病组的TM水平明显高于尿蛋白正常的糖尿病组(P<0.005),而两间vWF水平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sEPCR,TM,vWF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情况,血浆sEPCR水平对糖尿病患血管内皮损伤的早期判断以及血浆TM水平对Ⅱ型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上肢血管损伤修复与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四肢血管损伤修复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24例四肢血管损伤为主,施行血管重建术患者进行随访总结,分析并发症产生原因。结果 优良16例,占67%;发生各种并发症12例,占58%,共7种并发症.结论 施行血管重建术应确保生命安全;缺血超过6h可能发生肌肉坏死,肝肾功能损害;血管缺损过多的屈关节直接吻合会导致关节伸直困难;损伤局部处理不慎将发生淋巴漏、吻合口迟发出血、Volkmann挛缩。  相似文献   

13.
14.
刘继红  许宾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7-18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20名,分别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眼底血管检查分为大血管病变组(MA)和微血管病变组(MV)及MA+MV组,比较它们与无血管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以下指标上的异同:性别、空腹血糖水平(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脂(TG)、病程、血压、体质量指数、吸烟与否。结果 MA组、MV组、MA+MV组的FPG、HbA1C、LDL、TC、TG、病程、血压、吸烟人数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HDL则显著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5);而3组间的差异则并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MA与MV存在相关性(χ2=6.3,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了解以上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积极防治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当患者出现MA或MV其中之一时,应积极全面检查预防其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损伤在动脉硬化(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AS的始动因素、关键环节。探明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对于防治AS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名血管通透性因子,是1989年Ferrara等发现的一种糖蛋白,其后VEGF成为生长因子研究的重点之一,其结构和功能也逐渐被认识。在体表损伤修复中VEGF起的重要作用逐步认识,本文对VEGF在体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损伤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过程中最重要的病理环节。内皮细胞受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内皮损伤的持续存在促使不稳定斑块形成、破裂以及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痉挛,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出现心肌缺血。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了内皮的损伤,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充分认识血管内皮损伤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关系,采取有效药物保护血管内皮,以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是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贯穿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始终,目前对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研究普遍从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五个方面展开。中药通过多靶点影响血管舒缩功能,干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及抑制血管炎症反应为作用机制,以防治由于内皮功能紊乱引起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认为,有多种因素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合成增加,细胞内信号分子的激活,基因多态性等。在糖尿病状态下,高血糖,糖基化终末产物,各种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p(TGFJ3)、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紧张素2(Ang2)、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且较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或完全失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