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尾叶胆管结石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尾叶胆管为肝内结石的高发部位之一 ,各种传统检查方法几乎对其都不敏感 ,因而被忽略了。本文重点阐述对 4 7例尾叶胆管结石较为系统的临床研究情况。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986年 6月至 1998年 6月 ,共行肝内胆管结石手术 2 13例 ,其中合并尾叶结石 4 7例 ,占 2 2 1% (47/2 13)。男 2 1例 ,女 2 6例 ,年龄 2 1~ 6 8岁 ,平均 2 9 4 2岁。2 .检查方法 :包括全组病人行术前B超 (BUS)检查 ,部分病人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PTC)与CT检查 ;全组病人行术中B超 (IOUS)检查及触摸探查。取石完毕再复查一遍IOUS。部分病人尾叶管…  相似文献   

2.
钟红  林利  夏利 《消化外科》2003,2(4):303-303
肝内胆管结石为常见多发病,超声诊断不难,但术中经常发现尾叶胆管结石术前B超未能提示,或患术后仍反复腹痛及胆道感染,再次B超或术中B超确诊为肝尾叶胆管结石。本院近5年来注重加强对尾叶胆管结石的诊断,根据尾叶胆管结石的解剖学特点,在术中B超引导下对尾叶结石进行仔细稳妥的术中处治,提高了肝内胆管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合并尾状叶结石的肝内胆管结石的合适的诊治方法.方法 20例合并尾状叶结石的肝内胆管结石,采用肝尾状叶切除联合左外叶切除10例,采用左外叶切除联合尾状叶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5例,肝右叶切除联合尾状叶切除1例.肝左叶切除联合尾状叶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例,肝右后叶切除联合尾状叶切除2例.结果 并发胸腔积液12例,切口感染1例,胆漏2例,死亡1例.随访2年,2例联合尾状叶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患者仍有胆管结石复发,间断出现胆道感染症状.结论 联合尾状叶切除术可以达到良好的远期效果,是合并尾状叶结石的肝内胆管结石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结石为常见多发病 ,超声诊断不难 ,但术中经常发现尾叶胆管结石术前B超未能提示 ,或患者术后仍反复腹痛及胆道感染 ,再次B超或术中B超确诊为肝尾叶胆管结石。本院近 5年来注重加强对尾叶胆管结石的诊断 ,根据尾叶胆管结石的解剖学特点 ,在术中B超引导下对尾叶结石进行仔细稳妥的术中处治 ,提高了肝内胆管结石的术中净石率和手术成功率。1 资料与结果   1986年 8月 -1997年 5月 ,本院外科收治肝内胆管结石 187例 ,男性 72例 ,女性 115例 ,平均年龄 42 .5岁。其中 1990年 6月以前 69例为Ⅰ组 ,以后 118例为Ⅱ组。  Ⅰ组 :术前B…  相似文献   

5.
肝尾叶胆管结石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41例肝尾叶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尾叶胆管是肝内结石高发区之一。本组占肝内结石病人的22.52%(41/182例)。术前B超检查仅2例做出诊断,PTC仅2例确诊(2/12),40例是在手术时取净肝外胆管、左右肝内结石后再行术中B超检查确诊定位,因此常规的术中B超检查和监督对尾叶结石的显示和定位是非常必要的。作者对尾叶结石的诊断和手术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肝尾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肝尾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 1992~ 1998年收治的 5例肝尾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正确诊断 ,除 1例血管瘤不愿手术外 ,4例肝尾叶切除及术后恢复顺利。 3例恶性肿瘤患者经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后 ,1例术后 10月死于上消化道出血 ,另 2例术后 18及 4 5月仍键在。结论 肝尾叶肿瘤的定性诊断与其它部位的肝肿瘤基本相同 ,定位诊断则与影像学诊断技术设备及操作者的肝尾叶局部解剖学知识水平密切相关 ,剖腹探查是不能确定尾叶占位病变性质时明确诊断和避免误诊误治的最佳方法。积极治疗、慎重对待、合理术中处理治疗、综合治疗是肝尾叶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及我们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7.
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李春明许家我院自1990~1996年间采用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3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64岁,平均50.4岁。病程最长40年,最短1.5年。全部病例均有...  相似文献   

8.
尾叶肝管原发性胆固醇性结石的诊断和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叶肝管为肝内结石的好发部之一,各种常规检查方法几乎对其都不敏感,特别是原发性胆固醇性结石术前、术中更极易于漏诊,同时外科处理也极其复杂。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8例尾叶肝管原发性胆固醇结石的诊断和外科处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尾叶胆管结石的术中诊断与手术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19例尾叶胆管结石的诊疗经验。结果 全组均在术中明确诊断,右尾叶结石11例,左尾叶结石6例,双尾叶结石2例。合并左肝管结石2例,右肝管结石2例,左右肝管结石15例。10例合并尾叶胆管口狭窄者行尾叶胆管切开成形,肝胆管盆式Roux-en-Y吻合术;其余9例行左右肝管切开尾叶胆管取石,经胆总管T管或胆道气囊导管引流。无手术死亡,无并发症,术后15~18d经胆道造影,无结石残留,间歇夹管至术后21~28d后拔管。平均随访42.44(12~60)月,4例偶有腹痛,近远期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 尾叶胆管结石术前易漏诊。术中诊查是发现尾叶胆管结石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充分显露、谨慎切开尾叶胆管口狭窄、取尽结石、通畅引流,是防止尾叶胆管结石残留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重点介绍肝尾叶的解剖和尾叶切除的手术方法,可供临床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术中B超检测肝内结石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评估术中超声在肝内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0例肝内结石病人行术中B超检查(IOUS),以确定结石部位、分布,显示狭窄与扩张的部位,决定手术方式。待认为结石取净后,再行IOUS,如发现残石,再行B超引导下取石,直到结石取净或小残石无法取出。结果:本组行不同方式的肝叶切除99例,胆肠吻合82例,单纯“T”管引流98例,术毕残石率为20%,术后胆镜取净结石12例,自行排出6例,出院时残石率11%。结论:IOUS显示肝内结石清晰,定位准确,无损伤,术中可反复使用,可显示隐蔽结石、异位肝管内结石和易被忽视的尾叶结石。  相似文献   

12.
尾叶胆管残余结石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尾叶胆管残余结石的外科手术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尾叶胆管残余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残余结石分布于Ⅸ段12例,Ⅰ段10例,Ⅸ及Ⅰ段7例;Ⅸ段狭窄7例,Ⅰ段狭窄5例;右后叶胆管、Ⅸ段胆管共干8例,Ⅸ、Ⅰ段共干5例;Ⅸ段肥大5例,Ⅰ段肥大4例,Ⅸ及Ⅰ段肥大3例。5例行尾叶胆管切开、扩张、成形,7例行尾叶切除,17例行尾叶胆管取石。结果术后无胆漏、腹腔内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尾叶再次残余结石5例,残石率17.2%。平均随访2.5年(3月~4年),3例仍出现右上段腹胀痛不适,优良率89.7%(26/29)。结论术中仔细探查尾叶胆管是减少残石的关键,尾叶胆管残石处理原则为:充分取尽结石,解除狭窄,切除病肝,通畅胆汁引流。  相似文献   

13.
探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男58例,女14例,共72例,平均年龄58.3岁。上段占75%,中段11.1%,下段13.86%。本组病人均依靠临床表现及B超检查做出初步诊断,术中B超扫查明确肿瘤部位、范围、门脉通畅情况以指导手术。结果与结论:本组总切除率45.83%,其中上段为33.33%,中段62.5%,下段为100%。对不能切除者行胆肠内、外引流术,以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肝胆管结石合并高位胆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1993年1月至2002年l0月经手术治疗的21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高位胆管狭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6例中183例行择期手术;33例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单纯胆道探查引流术,其中30例行再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肝切除术,胆管狭窄切开、胆管原位整形,肝Ⅱ、Ⅲ级胆管切开盆式整形及自体组织补片修复胆管或胆肠吻合术。治愈206例(95.4%),好转8例(3.7%),死亡2例(O.9%)。结论 肝叶切除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中效果最好。肝Ⅱ、Ⅲ级胆管切开对解除肝胆管狭窄、清除结石及通畅引流提供了一条满意的途径。对肝外胆管和Oddi’s括约肌功能正常者,尽可能应用自体组织补片修复胆管,以保持胆道正常的生理状态和功能。术中胆道镜的应用对降低残石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左外区活体肝移植动脉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肝左区肝动脉解剖结构,模拟肝左外区活体肝移植动脉切取方法。方法 解剖非肝病死亡之成人甲醛固定尸体肝脏标本30例,观察新鲜成人尸体肝脏铸型标本30例,测量肝左及左外区动脉长度、管径及属支分布情况。结果 左半肝动脉的血供来自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肝中动脉,肝外迷走动脉支有左膈下动脉、胃左动脉和胃右动脉,并于不同部位发出后分别进入左外区上、下段。结论 左半肝动脉主要有5种类型,因此解剖变异较多,左外区活体取肝前应仔细研究其结构特点,设计合理的切取模式;移植前肝动脉需进行必要的整形,以便与受体动脉吻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复杂巨大肝肿瘤的精确切除经验。方法 2008年4月至2009年8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胰外科行复杂巨大肝肿瘤精准切除52例,术前仔细进行肝脏储备功能、肝脏影像学等评估,术中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血流阻断方式、断肝新技术、结合术中B超等方法。结果本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50 min(210~440 min),半肝血流阻断时间平均为43 min(8~57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70 ml(250~1 150 ml),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10 d(7~14 d),总胆红素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4.5 d(3~10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仅6例出现轻度漏胆,无肝功能衰竭等重大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精准肝切除治疗复杂巨大肝肿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中叶肺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叶病变多因肺部感染所致,中叶肺癌发生率低而易误诊。为探讨中叶肺癌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效果,总结11年间手术治疗39例中叶肺癌(占同期肺癌手术总例数的5.1%)。手术切除34例(87.18%),开胸探查5例。手术方式以中叶切除和双肺叶切除为多。23例术后辅以化疗或加免疫治疗。随访率为92.3%。23例术后化疗和免疫治疗者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95%、43.48%、30.43%。术后未作辅助治疗的13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3%、30.77%、15.38%。二组生存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本组中晚期肺癌占多数,病理类型以腺癌居多。影响生存率的因素为病理分期、组织学和纵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8.
肝外伤诊断和治疗的改进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为探讨钝性肝外伤时改进诊断和治疗对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影响,分析了1951~1996年间长海医院180例肝外伤的资料。全组有钝性伤152例和开放伤28例。结果显示:腹腔穿刺诊断钝性肝外伤的阳性率为92.9%(105/113),急症室超声检查的阳性率为96.2%(25/26)。治疗方法包括3例非手术治疗和177例手术治疗。总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和总死亡率分别为32.8%(59/180),85.6%(154/180)和14.4%(26/180)。比较前期(1951~1988年)与近期(1989~1996年)的资料,通过近年在诊断和治疗上的改进,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死亡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讨论了急症室超声检查对钝性肝外伤早期诊断的价值、非手术治疗的利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尾状叶良性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4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 12例肝尾状叶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部位、大小等选择采用左侧入路、右侧入路、双侧入路、中央前入路或逆行肝尾状叶切除术.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0月.结果 112例患者均具有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均完整切除肿瘤,其中行单纯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33例(22例双侧入路、11例左侧入路),左半肝+尾状叶切除术28例(左侧入路),肝中叶+尾状叶切除术21例(中央前入路),部分肝右叶+尾状叶切除术19例(右侧入路),右半肝+尾状叶切除术11例(9例右侧入路、2例逆行切除).术中单纯入肝血流阻断72例,入肝血流联合肝静脉阻断29例,全肝血流阻断6例,未行肝血流阻断5例.手术时间为(192±69) min,平均入肝血流阻断时间为28 min(0 ~94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590 mL(100~ 12 000 mL),术中输血例数为68例,平均输血量为600 mL(200 ~ 10 00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8.2±2.7)d.31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胆汁漏21例,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7例,术后出血2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肝衰竭1例,经保肝治疗后好转.无围术期死亡患者.11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6~24个月).随访期间,112例患者均健康生存,无一例患者肿瘤复发或因手术相关并发症死亡.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尾状叶良性肿瘤的有效手段,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疗效确切.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合理优化手术路径,术中采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精细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