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4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与30例正常人甲皱微循环进行了观察,发现前者均可见微循环障碍,以低血压休克期最为显著,依次为少尿期、发热期,至多尿期逐渐恢复正常。故甲皱微循环观察可作为本病的诊断、观察疗效、判断预后以及活血化瘀药治疗作用研究的一种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诊治流行性出血热积累临床资料。方法 对323例发生低血压休克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了临床及甲皱微循环观察,并对本组病人进行了分型。结果 WBC增多,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程度,肾脏损害和尿膜状物出现,在混合型及周围微循环障碍均重于其他两型。结论认为前述临床观察指标及甲皱微循环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治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12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及44例正常人进行红细胞变形能力和甲皱微循环观察分析发现,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红细胞变形能力和甲皱微循环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且二者的异常程度与临床病情轻重呈正相关。该两项检测对出血热的病情轻重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146例肺癌患者甲皱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微循环理论与临床研究颇为广泛,特别是甲皱微循环因其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患者乐于接受,故临床应用最多。本文报告了60例痔疮患者的甲皱微循环,并与20例健康人对照,以研究痔疮与微循环改变的关系。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观察了9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皱微循环的形态、动态。结果实验组在形态方面表现为毛细血管管袢数目减少,管袢长度缩短、异形管袢数目增加;动态异常表现为流态改变。袢顶郁血率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9.
10.
11.
观察45例流行性出血热脑电图,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异常率分别为80.77%、100%、85%、72.73%、50%;轻、中、重、危重四型的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62.5%、91.3%、100%、100%脑电图变化和流行性出血热各期、各型的病理变化程度有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2.
60例流行性血热(下称EHF)随机分成两组,环胞苷组30例除综合治疗外,加用环胞苷200~300mg/d,连用3天。对照组30例,采取综合性治疔。结果低血压休克期十少尿期和少尿期越期率环胞苷组分别为52. 4%和28%,对照组分别为38. 6%和13%。环胞苷组病死率6. 7%,对照组为13. 3%。经显著性检验无差异。该药对EHF 的肯定疗效尚须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64例发热期入院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人.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除综合治疗措施外,加用654-2(40mg/日,静滴).治疗结果表明,少尿期越期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尿蛋白消失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治疗组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全部治愈,对照组病死率为9.4%.说明654-2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有疗效.  相似文献   

14.
对老年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有如下临床特点;(1)患病早期特殊体征发生率低,表现不典型,致使误诊率高;(2)低血压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3)肾功能损害严重;(4)与非老年组相比,病情重越期率低(P<0.01),病程明显延长(P<0.05)。认识老年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点,早期应用特异性诊断方法,积极预防和治疗低血压休克和少尿,对提高老年流行性出血热早期正确诊断率、减轻病情、缩短病程,促使尽快痊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9个医疗单位的69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热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0例每日静滴强力宁60~100 ml,连用3天。其它综合治疗同对照组。结果强力宁组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低休期)持续时间均短(P<0.01~0.05),低休期、少尿期出现率均低(P<0.01)。尿蛋白消失、WBC、PC、BUN和SGPT复常时间明显提前(P<0.01)。并发症出现率明显减少(P<0.01)。病死率强力宁组(0.57%)亦低于对照组(1.75%)。八项免疫学指标变化两组无差异。研究表明,强力宁能缩短EHF病程,提高越期率,促进血液、肝、肾功能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亦有降低病死率作用,但其免疫调节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57例流行性出血热的心电图改变,异常者52例(91.2%)。异常改变分为五类:1.窦性或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异常(56.2%);2.心脏传导功能障碍(40.4%);3.QRS波群异常及房室肥大(42.2%);4.ST段及T波改变(65.0%);5.Q—T间期延长(3.5%)。并对各类异常进行了简要分析,讨论了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EHF患者尿中检出融合细胞,其数量随病程进展而变化。即发热后期量少,少尿期次之,多尿期较多;经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融合细胞有EHFV抗原。提示EHF患者尿中融合细胞形成与EHFV直接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免疫法对72例各病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血清铁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94.4%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高于正常最高值,且自发热期即明显升高,持续至多尿期后部分患者才恢复正常。血清铁蛋白含量改变与流行性出血热临床类型有关。研究结果提示,血清铁蛋白的测定可作为流行性出血热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同时对估计病情轻重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10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结果表明,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自发热期开始降低,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降至最低点,多尿期高于正常水平,恢复早期达最高峰,发病60病日恢复正常。中、重型患者降低较显著;重型患者恢复正常水平所需时间较其它两型为长。  相似文献   

20.
报告了105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观察结果,表明EHF在病程早期血液粘稠性增高,全病程血液粘稠性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晚期血液凝固性有所增加。提示血液粘度的异常可能是EHF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似可作判断EHF的病情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