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粘附分子LFA-1/ICAM-1是发育期T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TSC)表重面要的膜分子之一,不同T细胞亚群和不同部位或类型的TSC表面表达的水平各异,LFA-1与配基ICAM-1的结合在介导T细胞与T细胞、T细胞与TSC之间的相互作用(辅助信号传导)以及胸腺细胞克隆选择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G蛋白参与C1q/C1qR系统介导的信号转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gg-C1q可抑制人T细胞系Jurkat和Mψ系U937细胞受霍乱毒素刺激的(cAMP)i增高,而百日咳毒素能遏止人B细胞系Raji细胞agg-C1q诱导的(cAMP)i升高和C1qR交联所促成的磷脂酰肌醇水解。表明:G蛋白介入了C1q/C1qR系统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葡聚糖(Dex)为中间载体,通过碘酸氧化法制备阿霉素(ADM)与肝癌单抗JH11的交联物ADM-Dex-JH11,交联物中ADM与JH11的克分子比为71:1.经IFA测定交联物的抗体活性大部分保持。体外细胞毒试验显示,ADM-Dex-JH11对BEL-7402细胞的杀伤作用比游离的ADM强.其IC50分别为0.96μg/ml和1.52μg/ml,对非靶细胞MGc-803和L342的毒性很弱,它们的IC50>10μg/ml.集落形成抑制试验表明,ADM-Dex-JH11在低浓度时即对BEL-7402集落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IC50为0.063μg/ml,结果提示,ADM-Dex-JH11具有选择性细胞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LFA—1/ICAM—1与T细胞发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粘附分子LFA-1/ICAM-1是发育期T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TSC)表重面要的膜分子之一,不同T细胞亚群和不同部位或类型的TSC表面表达的水平各异,LFA-1与配基ICAM-1的结合在介导T细胞与T细胞、T细胞与TSC之间的相互作用(辅助信号传导)以及胸腺细胞克隆选择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细胞粘附及游走过程中LFA-1,ICAM-1.VLA-4及VCAM-1的作用[英]/GreenwoodJ…Immunol.一1995,86.一408~415淋巴组织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首先要穿过血管壁.内皮组织(EC)及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原位杂交和双McAb夹心ELISA方法,探讨了来自JMT细胞白血病细胞系产生的抑制因子(TLSF_(JM))对PMA诱导的Jurkat细胞IL-2Rα链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TLSF_(JM)可明显抑制PMA诱导的Jurkat细胞IL-2Rα链mRNA转录,并降低膜表面IL-2Rα链的表达和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溶性IL-2R(sIL-2R)水平。  相似文献   

7.
将J6-2细胞分别用分化诱导剂GM_3(50μmol/L)、DMSO(1.2%)处理6天、TPA(10ng/ml)处理3天,观察它们对11种凝集素结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经GM_3处理后,J6-2细胞对凝集素结合反应增强的只有UEA(-至+),变弱的只有BSA(++至-),其余的都无变化。经DMSO处理后,结合反应变强的有UEA(-至+)及PNA(-至++),变弱的有BSA(++至-)及PSA(++至+)。经TPA处理后,结合反应变弱的有BSA(++至+)、WGA(++至-)及RCA(++至+),变强的有UEA(-至+)、SBA(-至+)及SJA(-至++)。对3种分化诱导剂处理后都无变化的有DBA(-)、LCA(++)及ConA(++)。本文还观察到3种分化诱导剂都能抑制[ ̄125I]UdR向J6-2细胞的掺入。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LFA-1/ICAM-1单抗对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探 讨了LFA-1/ICAM-1分子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所起的共刺激作用。结果表明,单独应用LFA-1α链单抗(M17/4.4.11.9)或ICAM-1单抗(YN1/1.7.4)均不能引起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但在加入ConA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最初8小时内加入LFA-1单抗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脾淋巴细胞分泌IL-2、IPN-γ,而加入ICAM-1单抗却无此效应。说明LPA-1在ConA诱导的T细胞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共刺激作用,LPA-1通过与除ICAM-1以外的其它配体分子(如ICAM-3)相互识别,提供T细胞活化所必需的共刺激信号。  相似文献   

9.
M1与7TD1细胞中IL-6激活核因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6在不同靶细胞中引起不同生物学效应的分子基础。方法:检测IL-6对M1与7TD1细胞生长及分化的影响。通过凝胶阻滞电脉(EMSA)比较IL-6在M1与7TD1细胞中激活STAT3代表JAK-STATs通路)和NF-IL06(代表P21ras/MAPK/NFIL-6通路)的情况。结果:IL-6诱导M1细胞生长停止并向巨噬细胞方向分化,却促进7TD1细胞生长。在这两种细胞中,低剂量IL  相似文献   

10.
粘附分子CD54(ICAM-1)对淋巴细胞聚集和增殖的调节作用[英]/AlvarG…//Cell.-1993,147.-12~24文章研究了CD54的两个单抗(LB-2和G1B2)在淋巴细胞聚集和增殖中的作用。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PBMC,经间接免疫...  相似文献   

11.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4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含量。结果表明:①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在Ⅱ型糖尿病组及有、无微血管病变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0.01),有微血管病变组又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0.01);②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3,P<0.01)。提示:血清sICAM-1和sVCAM-1参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人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cDNA中获取了其编码细胞外氨基端功能区Ⅰ、Ⅱ185个氨基酸的DNA序列,构建了重组质粒pET/rsICAM-1。经转化宿主菌,通过SDS-PAGE,薄层扫描和Western blot,证明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3.
粘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它们在胚胎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炎症与免疫应答、伤口修复、凝血及肿瘤的进展与转移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属于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目前对于ICAM-1与疾病的关系报告较多。本文仅就ICAM-1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病毒性肝炎(VH)、糖尿病(DM)、多发性硬化症(MS)等疾病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研究文献资料作一简要概述。 一、ICAM—1的特性及RIA…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LFA-1/ICAM-1单抗对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了LFA-1/ICAM-1分子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所起的共刺激作用。结果表明,单独应用LFA-1α链单抗(M17/4.4.11.9)或ICAM-1单抗(YN1/1.7.4)均不能引起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但在加入ConA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最初8小时内加入LFA-1单抗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onA诱导  相似文献   

15.
B7/CD28和ICAM—1/LFA—1共刺激信号对T及B细胞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共刺激途径B7/CD28和ICAM-1/LFA-1对T细胞活化以及B细胞效应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建立APC:T:B细胞反应系统,用B7-1单抗和ICAM-1单抗分别阻断B7/CD28和ICAM-1/LFA-1共刺激途径,利用^3H-TdR法检测T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B细胞分泌的杭体,用RT-PCR法检测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结果 B7-1单抗和ICAM-1单坑均可抑制T细胞增殖及IL  相似文献   

16.
试验发现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单抗Pf18-3与新鲜胸腺细胞共育可诱发明显的细胞粘附聚集发生。细胞聚集约出现于共育10小时,约24小时细胞聚集达高峰,聚集率为68%。其达高峰时间比PMA诱发同样细胞聚集约晚8小时,但两者诱发细胞聚集的时间过程基本相同(PMA主要通过LFA-1/ICAM-1途径诱发细胞粘附)。在无二价离子(Ca++、Mg++)或有EDTA存在的培基中及4℃的条件下Pf18-3不能诱发细胞聚集,这与整合素家族粘附因子作用特征相似。抗LFA-1、ICAM-1的单抗具有明显的不同程度抑制Pf18-3单抗或PMA诱发的细胞聚集,抑制率分别为:Pf18-374%及43%;PMA62%及36%。在固相抗CD3的单抗诱导胸腺细胞增殖试验中,Pf18-3单抗同样诱发细胞聚集,但明显抑制CD3单抗诱导的胸腺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7.7%。实验结果提示LFA-1/ICAM-1参与了Pf18-3单抗诱导的新鲜胸腺细胞粘附聚集,其效应为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单克隆抗体对肝脏炎性损伤的抑制作用(文摘)[英/TanakaYo…//JImmunl1993;151(9):5088]细胞-细胞及细胞-细胞的基质(ECM)间的相互作用是调节众多免疫应答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虽然缺乏内源性蛋白酷氨酸激酶活性,但它却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磷脂酶C-磷酸肌醇途径、酶蛋白受体-Ras途径和JAK/STAT途径中多种信号分子,及其受体本身和粘着斑激酶等分子的酷氨酸磷酸化密切相关。蛋白酷迄酸磷酸化是细胞转导生长与分化信号的重要机制。本文叙述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心脏细胞在AngⅡ受体各信号转导途径中的蛋白酷氨酸磷酸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用ELISA检测正常人、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AsC)和CHB患者血清sICAM-1。结果:CHB患者血清sICAM-1明显高于正常人和AsC;CHB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其血清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均呈明显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呈明显负相关;重度CHB患者血清sI  相似文献   

20.
LPS诱导的人IL-1受体拮抗物的基因表达受到多重相互作用的启动子元件的控制(文摘)[英/SmithMF...//JImmunol.1994;153(8):3584]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经LPS处理后,可表达IL-1受体桔抗物(IL-1ra),但关于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