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早期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心脏骤停时间均在8min内,对照组心脏骤停时间均超过8min,对比各组复苏抢救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成功复苏10例,成功率为33.3%;对照组成功复苏1例,成功率为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复苏可显著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临床工作中对心脏骤停者尽可能地于早期实施规范的复苏抢救。  相似文献   

2.
3.
心脏骤停成功复苏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骤停的若干因素,提高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成功复苏且存活的心脏骤停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内者18例(占69.2%),发生在心电监护下者12例(占46.1%),复苏开始时间平均3.1±1.5min,电击除颤开始时间平均为3.8±1.2min,26例均成功复苏存活,无1例使用大剂量或超大剂量肾上腺素。结论:尽快、尽早及有效的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重点处理脑复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存活率,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毛菊琴 《河北医学》2000,6(7):612-613
1 临床资料1.1 心脏骤停判断依据:1突然神志丧失或抽搐;2大动脉搏动消失;3心音消失;4心电图出现心室停搏、心室颤动或慢而无效的室性自主节律。1.2 一般资料: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9岁。病因分类:冠心病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4例,慢支肺气肿2例、风心1例、脑血管意外1例、击伤1例、淹溺1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原因不明1例。1.3 抢救措施:急救顺序按心肺复苏ABC(Airwayreathing、Cirallation)步骤进行,进行初级生命支持,同时给予气管插管,心电监护、电击除颤及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等药物复苏。1.4 结果:13例…  相似文献   

5.
《右江医学》2019,(8):584-586
目的探讨萨勃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2018年1~12月需行心肺复苏抢救的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人工心肺复苏组52例(A组)和萨勃心肺复苏组48例(B组),将两组复苏成功所需时间、复苏成功率、复苏有效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和血乳酸值进行比较。结果 B组复苏成功时间短于A组,复苏成功率、复苏有效后的平均动脉压高于A组,复苏成功后的血乳酸值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用于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可缩短心肺复苏成功的时间,极大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分析该院2011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心搏骤停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10、20、30 min时的收缩压均比明显对照组患者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运动反应、角膜反射和疼痛躲避反应阳性率及存活率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面罩-气囊通气法复苏较常规心肺复苏抢救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刘继凤 《中外医疗》2010,29(35):146-146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急诊急救的护理对策。方法对心脏骤停患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法、加压给氧、根据医嘱给予升压药物以及对有室颤者立即进行电除颤等措施。结果本组心脏骤停患者36例,经过抢救与护理心肺复苏成功31例,成功率达86.11%。结论心脏骤停患者死亡率是很高的,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死亡率降至最低,是急诊急救医护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黄正斌 《右江医学》2013,41(1):91-92
<正>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由各种病因导致的生命最危急的临床情况,可迅速进展至不可逆的脑死亡。及时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在CA抢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近年来CPR逐步得到规范和推广,但国内CPR成功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如何提高CPR成功率成为急诊科医师面临的艰巨问题。本文对我院急诊科2006年3月~2010年4月救治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递增剂量(IDE)在心脏复苏时的作用。方法:将177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IDE(96例)和标准剂量组(SED组)(81例),分别按递增剂量及标准剂量肾上腺素静推,观察两组病例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存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IDE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SC)为30.2%,SDE组为12.3%,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率IDE组为5.2%,SDE组为4.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上腺素递增剂量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但不能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Utstein模式下心肺复苏仪对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心搏骤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Utstien模式下的机械胸外按压+辅助/控制(A/C)模式机械通气,对照组给予人工胸外按压+A/C模式机械通气.比较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除颤次数,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的血乳酸、血清B型钠尿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 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除颤次数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4 h两组血乳酸、血清BNP、cTnI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Utstein模式下采用心肺复苏仪进行复苏可有效改善心搏骤停患者的通气,减轻心肌损伤,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经CPR成功并存活≥12h的CA患者31例,测定外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及TT3、TT4、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按hs-CRP、PCT结果分为hs-CRP、PCT升高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并分析hs-CRP、PCT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对出现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与未出现NTIS进行累积生存率观察。结果hs-CRP升高组TT3、FT3、TSH均低于hs-CRP对照组(均P<0.05),但TT4、FT4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升高组TT3、FT3、TT4、FT4、TSH与PCT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T3、FT3、TSH与hs-CRP均呈负相关,与PCT无相关(P>0.05);未出现NTIS组累积生存率高于NTIS组(P<0.05)。结论CA患者CPR成功后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且炎症反应越严重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96-100
目的探讨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9年6月在ICU发生心脏骤停的106例患者,根据心肺复苏结果分为复苏成功组(n=76)和复苏失败组(n=30)。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通过χ2检验筛选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再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结果入组的ICU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71.69%,心肺复苏成功组和心肺复苏失败组在性别、吸烟、饮酒、心脏骤停前乳酸水平、心肺复苏时机、除颤时机、是否气管插管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于复苏成功组,复苏失败组患者年龄≥60岁比例更高(P=0.043),存在心血管并发症多(P=0.032),APACHEⅡ评分高(P=0.025),心脏骤停类型为不可电复律心律比例高(P=0.014),复苏时间≥30 min比例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合并心血管疾病(P=0.001,OR=9.252,95%CI=2.502~34.202)、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高(P=0.006,OR=3.931,95%CI=1.475~10.475),心脏骤停类型为不可除颤心律(P=0.020,OR=0.153,95%CI=0.031~0.745)是心肺复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心血管疾病、基础疾病严重以及心脏骤停类型为不可除颤心律是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92-95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2019 年9 月在我院ICU 收治的心脏停搏患者,其中心肺复苏失败的患者60 例为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60 例为对照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导致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失败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年龄、合并脑血管病变、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创伤性疾病、心肺复苏开始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脑血管病变、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创伤性疾病、心肺复苏开始时间是导致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心脏停搏患者受到合并脑血管病变、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创伤性疾病、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心肺复苏易失败,临床应根据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失败的危险因素制订针对性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患者院内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 CPR)抢救成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37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院内心脏骤停经CPR抢救的完整病例资料,分为成功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病因、各种抢救措施等因素与CPR成功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心脏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胺碘酮、低温脑保护和艾司洛尔的使用可提高CPR成功率(P<0.05),阿托品、机械通气、利多卡因、碳酸氢钠会增加CPR死亡率(P<0.05)。结论胺碘酮、低温脑保护和艾司洛尔是心血管病患者心脏骤停CPR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Thumper-1005型在心脏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CPR)时应用价值。【方法】101例患者行复苏前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分为两组,Thumper组运用心肺复苏机Thumper-1005型对急诊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行机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itation,机械CPR)。对照组采用徒手标准心肺复苏(standard cardiopulmonary,SCPR),简称SCPR组。两组使用复苏药物及电击除颤等抢救措施应用基本相同。【结果】Thumper组在复苏时心肺复苏有效率明显高于SCPR组。【结论】采用机械-CPR可使复苏的有效率得到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宋珈 《吉林医学》2012,33(25):5397-5398
目的:探讨Thumper心肺复苏仪在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诊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在常规抢救基础上,研究组采用Thumper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对照组采用传统徒手心肺复苏,观察复苏10 min时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及最终复苏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苏成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humper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但不能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救治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特点和心肺复苏术(CPR)后的预后情况,提高CPR成功率。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5月我院救治的22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CPR术后的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0例患者中,ROSC占20.5%,收住ICU占9.5%,存活出院率为2.3%。不明原因猝死,尤其是院前中所占比例最高,为32.7%,其次为创伤,共占25%,第三位是心血管疾病,占23.6%。存活出院率最高为电击伤,占25.0%。院内CPR患者在ROSC、收住ICU及存活出院率方面均显著高于院前(P〈0.05)。结论CPR的成功率低,加大全民急救知识普及力度,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83-87+封三
目的 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监测用于心脏骤停患者评估心肺复苏质量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6月~2020年1月丽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心脏骤停且年龄在18~75岁之间的患者54例,实施标准心肺复苏(CPR)并行动态PETCO_2监测。根据是否自主循环恢复(ROSC)分为ROSC组(35例)和非ROSC组(19例),比较两组复苏过程中PETCO_2连续监测的结果,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不同时间点PETCO_2预测CPR效果的效能。记录可除颤心律患者除颤前1 min内的PETCO_2,并在除颤成功与失败患者间比较PETCO_2除颤前1 min;同时按照是否ROSC、入住ICU 72 h生存和死亡、出院时存活和死亡分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平均PETCO_2。结果 ROSC组患者在CPR开始5 min、10 min、20 min PETCO_2及平均PETCO_2方面均高于非ROSC组(P0.05);但CPR开始1 min PETCO_2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除颤成功患者的除颤前1 min PETCO_2明显高于除颤失败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ROC曲线显示,PETCO_220 min预测复苏成功的曲线下面积(AUC)[AUC=0.930,95%可信区间(CI):0.819~1.000]大于平均PETCO_2(AUC=0.862,95%CI:0.761~0.964)、PETCO_210 min(AUC=0.852,95%CI 0.722~0.982)、PETCO_25 min(AUC=0.741,95%CI:0.594~0.888);PETCO_220 min预测CPR成功的最佳节点为20.5 mmHg,此时其特异性为94.7%、敏感性为66.7%。ROSC组、入住ICU 72 h存活组及存活出院组的平均PETCO_2值均高于无ROSC组、入住ICU 72 h死亡组及出院时死亡组(P0.05)。结论 动态监测PETCO_2可有效评估心脏骤停患者CPR的质量和预后,包括预测可除颤心律心脏骤停患者的除颤效果,其中CPR 20 min时的PETCO_2≤20.5 mmHg可作为预后不良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探讨体外循环心肺复苏(ECPR)抢救成年心脏手术后难治性心搏骤停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9月到2013年3月,应用ECPR救治28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59.4±11.5)岁.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时间(115.5±68.2)h.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3例(82.1%),瓣膜病3例(10.7%),先天性心脏病2例(7.1%).所有患者均为静脉-动脉(V-A) ECMO.结果 18例患者成功脱机(64.3%),10例生存出院(35.7%),18例院内死亡.25例患者在ECPR前安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89%).多器官衰竭(MSOF)是主要死亡原因(10例,35.7%).16例在ECMO期间发生细菌感染(57.1%).结论 ECPR用于抢救心脏术后心搏骤停是安全有效的.选择合适的患者非常重要.心肺复苏(CPR)期间尽早评估并进行ECPR是提高成功率和生存率的关键.改善ECPR患者预后需要多种方法合理运用及多科室相互协作,在心搏骤停发生前后注意器官保护,减少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