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菌群的变迁及细菌耐药的情况 ,为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以达到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方法 :对本院ICU 13 9例患者分离出的 3 10株细菌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革兰阳性 (G+)球菌 64株 ,占总数的 2 0 .6% ;革兰阴性 (G-)杆菌共 178株 ,占总数的 5 7.5 %。G-杆菌中列前三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 ( 2 1.6% ) ,肠杆菌 ( 6.8% ) ,大肠艾希菌( 6.5 % )。真菌共 61株 ,占总数的 19.7%。亚胺培南 西拉司丁钠、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对所有的G-杆菌保持着良好的抗菌活性 ,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逐年下降。院内感染的发生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常见。结论 :感染的细菌仍以G-杆菌为主。真菌的感染率始终较高 ,并且出现菌种的变异。菌种及细菌药敏的变化使经验性的选择抗生素变得越来越困难。临床医师应尽量减少用药的盲目性 ,以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任红梅  林琴娟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812-1813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我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510例患者行痰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306株,G-杆菌169株占58.68%,G+菌51株占17.70%,真菌68株占23.62%.G-菌以大肠埃希菌ESBLs阳性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ESBLs阳性菌为主;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MRSA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药敏结果:亚胺培南对G-杆菌作用最强,万古霉素对G+球菌作用最强.结论 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ESBLs阳性菌感染上升,真菌感染率上升,细菌多重耐药显著,应根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刘晓立  高维 《临床肺科杂志》2016,(10):1865-186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吸道致病菌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380例AECOPD患者进行呼吸道致病菌鉴定与药敏试验,以分析其菌群分布与耐药性。结果 380例患者中痰培养阳性者150例(39.47%),单一感染120例(80.00%)(细菌感染72例、真菌感染48例),混合感染30例(真菌混合感染2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21例、细菌混合感染7例)。检出病原菌178株,革兰阴性杆菌134株(75.28%),以铜绿假单胞菌(35株)与鲍曼不动杆菌(26株)最为多见;革兰阳性球菌32株(17.98%),以金黄色葡萄糖球菌(17株)最为多见;另见真菌12株(6.74%)。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敏感性较高,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较高;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药物耐药性较高,对第四代头孢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敏感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及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啦宁、利奈唑胺敏感性较高。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呼吸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细菌培养与耐药性检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现状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杆菌现状及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老年病房住院并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应用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K-B琼脂扩散法行药敏试验.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20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150株(72.1%),革兰阳性菌33株(14.9%),真菌25株(12.0%).150株G-杆菌中,大肠埃希菌41株、铜绿假单胞菌39株、不动杆菌属32株、肺炎克雷伯菌20株.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 19株,占31.1%.大多数G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G-菌中以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为主,致病菌呈多重耐药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李佳峰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6):1026-1027
目的观察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我院呼吸科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合格痰、支气管冲洗液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760株细菌中,G-杆菌占53.2%,G+球菌占27.1%,真菌占19.7%;其中G-菌以肺炎克雷伯氏菌(12.1%)、铜绿假单胞菌(7.9%)和大肠埃稀氏菌(7.1%)为主;G+球菌占27.1%,溶血葡萄球菌(8.7%)、黄色葡萄球菌(5.8%)、粪肠球菌(5.3%)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13.4%)为主;药敏结果提示亚安培南对G-杆菌作用最强,G+球菌对万古酶素表现为高度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以G-杆菌感染为主,真菌感染率上升,细菌多重耐药性显著,应根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高兴华 《内科》2010,5(2):163-165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分析120例住院肺癌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的临床资料。结果分离出病原菌312株,其中G-杆菌为主(占71.15%),其次是真菌(占15.70%)及G+球菌(占13.14%)。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19.23%),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5.06%)和大肠埃希菌(14.10%),G+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48例(占40%),其中G-杆菌合并真菌感染31例,占混合感染4.5%。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G-杆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G+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真菌对氟康唑或伏立康唑和二性霉素β或伏立康唑敏感。结论肺癌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混合感染及二重感染比例较高,细菌耐药性严重,且具有多重耐药性,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的诊断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515例住院的老年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患者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546株细菌进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结果 515例中,易感因素以留置尿管、尿路结石为主.546株致病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1.9%.其中大肠杆菌占43.6%,革兰阳性球菌占30.4%,真菌占7.7%.肠杆菌科细菌除对亚胺培南高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普遍较高,仅对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仍保持较高敏感,重症肠球菌感染可首选万古霉素.有尿路检查或插导尿管等操作者,真菌和变形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无尿路操作者. 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和肠球菌属细菌分别占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前2位,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由于病原菌耐药性增强,临床医师应结合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老年院内感染败血症危险因素与病原菌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院内感染败血症危险因素与病原菌特点.方法 对我院1998~2007年68例老年院内感染败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老年院内感染败血症中,危险因素包括基础疾病、侵袭性诊疗操作、激素应用及大剂量化疗、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情况等.68例分离出10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79株(75.24%);革兰阳性球菌19株(18.10%);真菌7株(占6.66%).细菌对绝大多数常用抗生素有严重耐药,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有多重耐药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菌产酶率较高,分别是89.2%、76.9%.结论 老年院内感染败血症危险因素多,病死率高.革兰阴性杆菌仍是老年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易出现多重耐药,防治老年院内感染败血症的关键是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加强医院内感染的控制以防止交叉感染,加强抗菌素的合理应用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对心外监护病房14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人工气道分泌物行病原学检测,并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220株,其中G-杆菌151株,G+球菌39株,真菌30株.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肺炎克雷伯杆菌;均显示多重耐药.G+球菌中金葡菌比例最高(11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5.4%;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认为VAP患者以G-杆菌感染为主,G+菌中MRsA所占比例较高,混合感染较常见,应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是预防VAP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国西南地区糖尿病足溃疡处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华西医院住院治疗合并足部感染的50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资料,对溃疡处分离出的532株细菌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纳入的共662例患者中,507例(76.6%)存在足部感染,358例(70.6%)患者足部溃疡处分离出532株细菌.糖尿病足部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G+菌)281株(52.8%),其次为革兰阴性菌(G-菌)206株(38.7%),真菌45株(8.5%).136例(26.6%)存在混合感染.G+菌中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89株,16.7%),粪肠球菌(48株,9.0%),表皮葡萄球菌(43株,8.1%),发现3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1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G+菌对氨曲南(87.7%)、红霉素(83.5%)、头孢曲松(83.2%)及青霉素(81.0%)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2.1%)和氟哌酸(15.3%)耐药率较低;G-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34株,6.4%),阴沟肠杆菌(23株,4.3%),普通变形杆菌(21株,3.9%)和肺炎克雷伯菌(21株,3.9%);G-菌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90.2%),其次为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75.3%)、利福平(72.5%)、青霉素(66.7%)和红霉素(60.8%);对亚胺培南(7.8%)、丁胺卡那霉素(12.4%)和头孢泊肟(15.7%)的耐药性较低.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13株,2.4%).结论糖尿病足溃疡处G+菌的感染率较G-菌高,万古霉素及亚胺培南具有较高抗菌活性.细菌耐药形势严峻,应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并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伴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菌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3次痰培养检测中,培养出病原菌182株,包括细菌139株和真菌43株。139株细菌中包括革兰阳性球菌48株(35.5%)和革兰阴性杆菌91株(65.5%)。1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根据经验治疗的有41例与药敏结果相吻合,感染控制差的68例患者根据痰培养结果更换或联合用抗生素后多数控制了感染,另有17例耐药明显,最终死于严重感染,住院病死率13.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生素有明显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药物滥用是预防细菌耐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真菌性肺炎的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伴有继发性真菌感染肺炎的患者的真菌感染情况。另选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分析影响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伴有继发性真菌感染肺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样本中共检出475株真菌,其中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占63.58%。5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不同,其中抗菌活性最好的是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高龄、机械通气、长时间入住ICU、长期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以及两种以上器官功能衰竭等是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真菌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伴有继发性真菌感染肺炎主要为感染白色念珠菌,抗真菌药物活性最好的是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对于此类患者应尽早发现病原性真菌、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同时减少影响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科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RICU病房178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性结果进行分析。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采用Kribry-Bauer(KB)纸片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结果178例患者共分离出菌株326株。培养结果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255株,78.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为主要革兰阴性病原菌。真菌占第二位,共54株,占16.6%,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第3位(17株,5.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同时获得2种以上细菌的107例,占42%。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性在70%以上的有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敏感性为100%。结论RICU患者年龄大,多有基础疾病;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真菌为机械通气患者主要致病菌;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是治疗RICU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抗生素;我院RICU患者混合病原菌感染较多,且存在多重耐药,应动态监测细菌的耐药性,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方法:对36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继发SMA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所收集的术后经气管插管吸出物培养分离出的36株SMA的药敏材料。结果:36例患者均存在呼吸机应用时间超过3d、应用了广谱抗生素;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83.3%)、混合感染(61.1%)、体外循环时间超过2h(58.3%)也是本病高危因素;该菌对常用抗生素广泛耐药,敏感率大于50%的抗生素依次为米诺环素(85.2%),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81.5%),复方磺胺甲唑(74.2%),加替沙星(68.8%),头孢哌酮 舒巴坦(64.9%),环丙沙星(63.5%),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63.0%),左氧氟沙星(56.9%)。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致病原菌之一,多发生在心功能差、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长、合并MODS、混合感染及术后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病人。感染后,可选用抗菌药物的范围较窄,治疗相对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抗生素的应用等临床资料。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基础疾病、误吸、留置胃管、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抑酸药物的应用、机械通气以及较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本组79例患者痰培养出致病菌11种共10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4株,占71.8%,对亚胺培菌及头孢他定较敏感,革兰阳性菌25株,占24.3%,对万古霉素敏感,真菌4株,占3.9%。经抗感染治疗,肺部感染痊愈36例,控制19例,因肺部感染导致死亡24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多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气道管理及营养支持,稳定内环境等对防治肺部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方法 经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 158例患者共分离出238株鲍曼不动杆菌,患者主要集中在老年科(27.8%)、呼吸内科(26.6%)、神经内科(24.1%)、ICU( 16.5%),基础疾病以肺部疾病(77.8%)、神经系统疾病(51.9%)、心血管疾病(43.0%)、糖尿病(32.9%)多见,与有创检查或治疗(64.6%)、使用广谱抗生素(86.1%)可能存在相关性.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66.4%)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逐年上升,由20.4%上升至40.2%.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逐年上升,可能与患者基础疾病、有创性检查或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藏族牧区家犬棘球绦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四川省甘孜县达通玛藏族牧区家犬感染细粒棘球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棘球绦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评价感染风险因素.方法 分别对甘孜县达通玛藏族牧区查龙、卡龙、大德和查扎等4乡的犬主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犬感染棘球绦虫的相关因素.剖检流浪犬,检测棘球绦虫感染率,并用此结果 评价粪抗原-ELISA方法 .用该方法 检测家犬感染棘球绦虫的阳性率,评价犬驱虫效果.用X2检验和方差分析对结果 进行统计. 结果 2000年流浪犬棘球绦虫感染率为60.9%(14/23),其中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为26.1%(6/23),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率为34.8%(8/23).粪抗原-EUSA特异性为80.0%,敏感性为9213%.家犬粪抗原-EUSA阳性率平均为50%(290/580).从2003年起,经每半年1次吡喹酮犬驱虫(5 mg/kg),2005年同一犬群粪抗原阳性率降为17.0%(99/580).犬感染风险因素调查发现敞放犬粪抗原阳性率[40.4%(65/161)]明显高于半栓养犬[白天拴养夜晚放养的犬32.3%(109,337);夜晚拴养白天放养的犬29.2%(21/72)]及一直栓养的犬[20%(2/10)1(P<0.01);主人缺乏防治相关知识的犬[38.1%(121/318)]和不进行驱虫的犬[47.7%(92/193)],阳性率明显高于主人具有相关知识[28.6%(75/262)]和驱虫犬120.4%(79/387)](P<0.05和P<0.01).粪抗原-ELISA阳性率与犬的年龄、性别和饲养家畜的种类无关.结论 四川省甘孜县达通玛藏族牧区是家犬两种棘球绦虫病流行区.粪抗原-EUSA法可用于检测犬棘球蚴病.犬敞放和不对犬驱虫,以及牧民缺乏相关知识是造成家犬棘球蚴病传播、流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成年患者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成人患者186例。采集患者痰标本检测致病菌;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例CAP患者中,60例患者检测出92株细菌,占32.26%;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9株(14例),革兰氏阴性菌73株(46例),分别占20.65%和79.35%。46革兰氏阴性菌CAP患者与186例CAP患者在年龄、入院前应用抗生素、合并基础疾病、白细胞异常、中性粒细胞、营养不良、总胆红素、CD+4和CD+4/CD+8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分析显示,入院前应用抗生素、合并基础疾病、白细胞异常、中性粒细胞、营养不良、总胆红素和CD+4/CD+8比值为CAP成年患者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入院前应用抗生素、合并基础疾病、白细胞异常、中性粒细胞、营养不良、总胆红素和CD+4/CD+8比值为CAP成年患者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宫颈癌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1991年临床分期标准为Ⅰ、Ⅱ期宫颈癌,并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同时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163例,按年龄分老年、中年、青年组,回顾性分析各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复发预后情况. 结果 老年宫颈癌的临床分期Ⅱ期病例居多,占78.7%(37/47),中年组为61.7%(58/94),青年组为59.1%(1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老年宫颈癌非鳞癌发生率占8.5%(4/47),高于中年组5.3%(5/94),低于青年组18.2%(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宫颈癌组织分化以中分化居多78.7%(37/47),低分化较少4.3%(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老年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低,占8.5%(4/47),中年组27.7%(26/94),青年组40.9%(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年龄组复发率相似,复发病例中老年组病死率高,占85.7%(12/14),中年组73.1%(19/26),青年组50.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老年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晚,非鳞癌发生率较高,组织分化以中分化居多低分化较少,淋巴结转移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