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移植桥血管严重狭窄和(或)闭塞患者原位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CABG术后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和移植桥血管造影,对其中移植桥血管严重狭窄和(或)闭塞的8例患者原位冠状动脉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结果28例均完成了冠状动脉和移植桥血管造影,移植血管共83支。其中8例有明显缺血症状,移植桥血管严重狭窄和(或)完全闭塞,共闭塞16支,其中左内乳(LIMA)闭塞1支,大隐静脉桥闭塞15支,对这8例患者的原发冠状动脉血管进行了介入治疗,共对15处靶血管病变(为B2及c型病变)进行PCI,成功率86.7%,均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DES)。术中血管出现慢血流3例,无复流1例,2处原位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未开通。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64个月,心绞痛复发l例,再次行PCI成功。术后22个月因心力衰竭死亡1例。结论对CABG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原位冠状动脉行PCI治疗成功率、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原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作为CABG术后移植桥血管病变再发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肌缺血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探讨心肌缺血与自体血管和移植血管的关系及治疗策略.方法对我院抢救中心2003年9月至2005年8月入院的CABG后不稳定心绞痛39例患者行冠脉及桥血管造影,结合心电图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CABG后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到复查造影的时间:1个月~1年为25.6%;1~3年为43.6%;3~10年为28.2%;10年以上为2.56%.39例患者共移植血管101支,其中左乳内动脉桥(LIMA)36支,大隐静脉桥54支,桡动脉桥11支.101支移植血管中,完全闭塞病变占25.7%,狭窄占17.8%.CABG后1个月~1年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移植桥血管病变,其中移植桥血管吻合口狭窄占70%,桥血管闭塞占20%;1~3年心肌缺血主要原因是移植桥血管的闭塞和自身血管病变加重,分别为38.8%、44.4%;而3年以后则绝大多数缘于静脉桥的闭塞,占45.5%.药物治疗11例,自身血管介入治疗19例,桥血管介入治疗7例,自身血管和桥血管同时介入治疗2例.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CABG后早期出现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移植桥血管吻合口狭窄,术后1年以后出现的心肌缺血多是移植桥血管的闭塞和自身血管病变加重.自身和移植血管介入治疗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2005年1~7月,对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病变(心外膜3支冠状动脉中2支以上存在≥50%直径狭窄)的患者,经反复劝说均拒绝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10例患者,对"犯罪血管"选择性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满意,现就初步体会做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单支血管病变2例,两支血管病变2例,三支17例(合并左主干狭窄1例)。采用大隐静脉(SV)及左内乳动脉(LIMA)作为移植物材料。结果术中共搭桥50根,应用LIMA10根,搭桥同期行主动脉瓣替换术1例,二尖瓣替换术1例,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1例,术中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例;手术后死亡3例;存活18例,病人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药物及介入治疗无效的冠心病病人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2 5例冠心病病人92 %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1 0例左室射血分数 ( EF)≤ 45 % ,其中 4例 <30 %。所有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 ,CCS ~ 级。 1 0例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 ,余为低温体外循环 ( CPB)下手术。 1 4例采用左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搭桥 ,余均为大隐静脉桥 ,人均搭桥 3.0 8支。同期行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 ( TMLR) 3例。结果 :2 5例 CABG临床效果良好 ,无手术死亡。术后 96%的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CABG是一种治疗冠心病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背景 ]浅谈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 .[病例报告 ]3例患者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为 5 6岁 ;其中 2例为 3支冠状动脉病变 ,1例为 4支冠状动脉病变 .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 3 6% ,65 % ,75 % ;心绞痛病史为 1个月~ 2年 .均在正中开胸 ,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移植血管全部用自身大隐静脉 .2例搭 3支桥 ,1例搭 4支桥 .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术后 3例心绞痛症状均完全消失 ,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病例 .[讨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 1996 - 0 6至 2 0 0 2 - 0 6共对 3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称 CABG) ,通过实践和探索 ,对 CABG手术围术期护理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1 资 料本组病例 32例 ,男 2 4例 ,女 8例 ,年龄 30 - 81岁 ,平均 5 5 .76± 12 .6 5岁。冠状动脉一支病变 5例 ,二支病变 6例 ,三支病变 18例 ,四支病变 3例。合并高血压 16例 ,糖尿病 6例 ,心脏瓣膜病 l例 ,室壁瘤 7例。EF值平均 5 1± 8.18%。2 术前护理2 .1 心理护理 本组大部分患者术前心绞痛反复发作 ,生活质量差 ,他们既希望通过手术解除痛苦 ,又担心经济负担重、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稳定型冠心病单纯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3种治疗方法的远期预后。方法将317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PCI组和CABG组,每组再按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2个亚组。平均随访(48±8)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血管重建、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再入院以及心绞痛缓解情况。结果无论单支病变或是多支病变,单纯药物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因ACS再入院与PC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多支病变患者,CABG组心绞痛缓解率高于药物治疗组和PCI组(P<0.05或P<0.01),全因死亡、血管重建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和PCI组(P<0.01或P<0.05),PCI组血管重建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强化药物治疗是稳定型冠心病治疗的基础;早期PCI可能并不改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对于多支病变稳定型冠心病患者,CABG预后可能优于PCI。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用于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患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76例介入治疗后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经验体会。方法:1999年8月至2002年4月共完成介入治疗后的CABG手术76例,占同期CABG手术的14.0%。单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39例,合并支架置人术37例,合并斑块旋切术2例,二次介入治疗史5例。介入治疗相关血管再狭窄46例,新产生的其他冠脉病变6例,介入治疗不成功者4例,介入治疗后残留严重血管病变11例,介入治疗急性并发症9例。介入治疗组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高于非介入治疗组,而三支病变患者的比例低于非介入治疗组。结果:介入治疗组急诊手术比例为27.6%,高于非介入治疗组的13.3%,而OPCAB实施率为91.3%,低于非介入治疗组的97.2%。介入治疗组远端吻合口数目少于非介入治疗组。介入治疗组手术死亡6例,其中3例死于泵衰竭,1例死于心室纤颤,1例死于脑部并发症,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其手术死亡率(7.9%)高于非介入治疗组(1.9%)。介入治疗组发生围术期心梗4例(5.3%),其发生率高于非介入治疗。随访远期死亡1例,复发心绞痛1例。结论:对于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不能达到完全再血管化和引起急性并发症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常常是最为有效而必要的治疗方法。及时合理地处理介入治疗急性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我院 1999~ 2 0 0 0年共完成PTCA 35例 ,其中 1例术后猝死 ,为总结经验及教训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35例患者 ,男 2 6例 ,女 9例 ,年龄 33~ 71(平均 5 5 .6 )岁。稳定性心绞痛 15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17例 ,心肌梗死型 3例。 35例患者单支血管病变 2 5例、多支血管病变 10例 ,其中左前降支病变 19例 ,左回旋支病变 11例 ,对角支2例 ,右冠状动脉病变 3例。按照ACC/AHAPT CA规定的病变特征分类 :A型病变 9处 ,B型病变2 0处 ,C型病变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影响冠心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管腔狭窄≥ 75 %的冠心病人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 ,以及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左室后壁厚度的关系。结果 在高血压组侧支循环为Ⅱ~Ⅲ级形式的占 70 .3% ,而在非高血压组占44 .35 % ,差异有显著性 ( R =0 .36 2 ,P <0 .0 1) ;右冠状动脉病变的Ⅱ~Ⅲ级形式占 6 1.91% ,而在左冠脉病变中仅占 40 .5 1% ,差异有显著性 ( R =0 .40 0 ,P <0 .0 1) ;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与左室后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开放数量在高血压和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明显增加 ,左心室后壁厚度与侧支循环开放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温云  曾文兵  李建蓉  王静  李翔 《西部医学》2019,31(8):1278-1282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 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2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AG和Revolution CT检查。以CAG为金标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5%为界,从冠状动脉血管和冠状动脉血管节段两个方面评价Revolution C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5%为界,从冠状动脉血管分析, Revolution CT与CAG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51、0.885(P<0.05), Revolution CT诊断的灵敏度为92.59%、92.91%,特异度为92.53%、95.56%,准确度为92.56%、94.27%,阳性预测值为93.26%、95.16%,阴性预测值为91.78%、93.48%;从冠状动脉血管节段分析, Revolution CT与CAG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28、0.826(P<0.05), Revolution CT诊断的灵敏度为93.47%、96.88%,特异度为93.97%、87.21%,准确度为93.59%、95.39%,阳性预测值为98.13%、97.67%,阴性预测值为80.96%、83.47%。结论 Revolution CT能较准确地诊断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与CAG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但 Revolution CT诊断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故目前临床中仍不能完全替代CAG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替代单纯常规冠状血管造影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7年6月16日-2008年6月17日在我院心内科行单纯CCA并最大狭窄处≤50%的患者共568例,其中1个月内曾在我院行CTCA检查的患者102人,对比CTCA与CCA的结果。结果80例为单纯CCA检查,19例为支架植入术后复查,3例为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复查;CTCA诊断8例偏差,诊断符合率为92.2%;其中19例支架植入术后复查患者,CTCA诊断3例偏差,诊断符合率为84.2%。结论CTCA可较准确的鉴别无需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包括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320排冠状动脉CT成像(CT angiography,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未确诊CAD的患者,在7 d内先后接受了320排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55例患者4个主要冠状动脉包括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共220支在检查中显影良好。CAG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者94例,显示无病变者126例。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共94例,显示无病变者126例。冠状动脉CTA与CAG均发现病变者68例,均未发现冠脉病变者100例。冠状动脉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2、0.79。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CTA是CAD患者无创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CAD患者诊断提供依据,虽然尚不能替代目前的金标准检查CAG,但由于CTA对于重度狭窄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对于那些拒绝CAG检查的患者(特别是存在严重狭窄的患者)是一个便捷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男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危险因素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男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差异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男性组 (63例 )和女性组 (2 6例 ) ,分析两组患者病变支数的特点并就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男女患病比例为 2 .4:1 ,男性组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分别为 33 .3 %、44 .4%和2 2 .2 % ,女性组分别为 1 5 .4%、30 .8%和 53 .8%。女性组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者高于男性组 ;吸烟、饮酒和低HDL者低于男性组 ,两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男性患者以单支、双支病变为多 ,女性患者以三支病变为多 ,两组危险因素相比女性组高血压和高胆固醇为主要危险因素 ,男性吸烟、饮酒、低HDL为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不同糖代谢状态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45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依据不同糖代谢状态分为3组,即A组154例为正常血糖患者,B组149例为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C组147例为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对其冠脉病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3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性别、年龄、吸烟情况、血脂水平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FB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 A1C)及体重指数(BMI),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A、B组(P<0.05),A、B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冠脉左主干狭窄及发生慢性闭塞性病变比例明显高于A、B 2组(P<0.05),A、B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冠脉弥漫性病变及小血管病变发生比例明显高于A、B 2组(P<0.05),A、B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非糖尿病患者更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围手术期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9月1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行冠脉搭桥术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搭桥血管数为2-4(2.96±0.51)根,监护室停留时间与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50.2±11.6)h和(14.5±6.9)h。术后2例患者因低心排而再次气管插管。平均随访6-39(24.5±16.7)月,均存活。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甲减患者的较好方法,早期适当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防止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治疗结果。方法:对85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心肌桥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桥检出率8%。多位于左冠脉前降支中段。单纯型心肌桥14例,复杂型心肌桥54例。表现为不同程度胸部不适症状。68例均接受药物治疗,14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支架治疗,经药物和(或)支架治疗胸部不适症状得到缓解。随访68例,随访期间无1例死亡,有3例复杂型心肌桥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行支架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药物和(或)支架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邹文淑  陈练 《西部医学》2006,18(4):404-40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冠心病(CHD)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将197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的SCA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非CHD组)31例、CHD无侧支循环组136例、CHD有侧支循环组30例,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非CHD组相比,CHD组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明显增高(P<0.05);与CHD无侧支组相比,CHD有侧支组病变以3支、多支及次全闭塞为主(P<0.05),右冠脉病变最多;无侧支组以单支、前降支病变为主。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不稳定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室壁瘤、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的发生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与CHD合并3支、多支病变及次全闭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徐利军 《西部医学》2020,32(3):456-459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对冠心病病变程度及部位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268例,分别行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金标准,对比CTA对冠心病病变程度及部位的诊断一致性,以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结果 CT血管成像对中、重度狭窄程度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718、0.803,诊断中、重度狭窄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70%、94.94%,81.82%、92.00%,94.23%、94.51%。对单支病变及多支病变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785、0.757,诊断单支、多支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04%、95.15%,83.33%、91.67%,9542%、9478%。对病变部位在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脉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25、0.718、0.846,诊断病变部位在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14%、94.74%、96.92%,87.50%、80.00%、90.91%,95.87%、92.54%、91.25%。 结论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的重度狭窄程度,单支病变、多支病变,病变部位在前降支及右冠脉诊断的一致性较好,对中度狭窄程度,病变部位在回旋支诊断的一致性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