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一起疑似葡萄球菌引发食物中毒进行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并结合检测出致病性葡萄球菌病原学分析,为下一步食物中毒处置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4789,对可疑食物及患者呕吐物、肛拭子等进行了几种常见致病原菌分离培养,并直接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E基因进行分型,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并做血浆凝固酶试验。结果 在食用剩余汉堡中分离出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名患者肛拭子中分离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名患者呕吐物中分离1株血浆凝固酶阴性路邓葡萄球菌,利用PCR方法分别对其进行了肠毒素基因分型,结果显示,食用剩余汉堡中1株和2株患者肛拭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均为SEA型,为同一型;1株患者呕吐物的路邓葡萄球菌的肠毒素为SEC型。 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SEA型肠毒素所导致,血浆凝固阴性路邓葡萄球菌跟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样,也能产生肠毒素同样具有致病性作用,提示路邓葡萄球菌不单纯只是人类皮肤共生菌,或许还跟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样具有侵袭性、产肠毒素等致病性,在进行公共卫生流行调查诊断时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窦清合剂对兔鼻窦炎上颌窦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行窦口不完全堵塞加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急慢性鼻窦炎动物模型后,予以鼻窦清合剂高、低剂量灌胃治疗,并设立空白组、模型组、鼻渊舒(鼻渊舒口服液灌胃)组作为对照;急性期用药1周,慢性期用药2周后,分别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各组兔上颌窦黏膜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鼻窦清合剂低剂量组黏膜形态最接近正常组,且急性各组优于慢性各组。结论鼻窦清合剂可改善兔上颌窦炎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兔急性上颌窦炎(AMS)窦粘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酶组织化学技术,以NADPH-d特异性测定NOS在正常组和AMS组兔上颌窦粘膜的分布及AMS组NOS活性变化。结果 正常和急性上颌窦炎粘膜酶组织化学染色均有反应,AMS组呈强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粘膜上皮,血管壁和腺体细胞。结论 正常兔上颌窦粘膜存在NOS,NOS与上颌窦急性炎症有关,活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在拔牙手术时和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材料屡有文献报道,兹不赘述。本文仅就拔牙与上颌窦的关系作初步讨论,以供参考。在上颌前磨牙根尖的上方,就是上颌窦底,这些牙根尖与上颌窦之间,一般隔有一薄层骨质和上颌窦粘膜,有的牙根尖及其上方的骨质,常向窦腔中形成相应的突出点,甚至在牙根尖与上颌窦之间缺乏骨质,而仅以一层粘膜相隔。尤其在上颌窦较大的患者,不但  相似文献   

5.
拔牙术中损伤上颌窦 ,致牙根进入上颌窦和上颌窦穿孔在临床上时有发生 ,现收集该类资料 2 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 本组患者 2 6例 ,男性 14例 ,女性 12例 ,年龄 2 2~ 6 0岁。其中牙根进入上颌窦 14例中 ,12例为死髓牙 ,2例为残根 ;X线牙片示 12例牙根完全位于上颌窦内 ,2例位于上颌窦粘膜与牙槽窝底之间。上颌窦穿孔 12例中 ,8例为根尖周病变牙 ,4例为死髓牙 ;X片示根尖部牙槽骨有破坏 ,牙槽窝底与上颌窦底之间无骨质相隔。1 2 临床表现1 2 1 牙根进入上颌窦可分两种情况 :①牙根完全在窦内 ,根未见拔出而牙槽窝内不见…  相似文献   

6.
PCR和RPLA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型别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朝阳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1975-1976
目的比较PCR和反相被动乳胶凝集(RPLA)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D型的效果。方法对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用PCR和RPLA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D型,并以标准株作对照质控。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4株检出肠毒素A型,均未检出肠毒素B、C和D型。结论PCR法较适合基层实验室应用于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鼻窦源性葡萄球菌肠毒素B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2例同时患有慢性鼻窦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另选10例没有患慢性鼻窦炎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作为对照,20例健康志愿者作正常对照组,所有病例进行病变程度计分(0~4分,0分为无症状,4分为疾病严重)。回收上颌窦冲洗液,进行鼻内镜手术,做血清葡萄球菌肠毒素B特异性IgEI、L-4I、L-5I、L-13和IFN-γ含量测定。结果经鼻内镜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29/32(90.6%)的病例慢性鼻窦炎临床症状计分降至0或1,21/32(65.6%)病例的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计分为0或1,鼻内镜手术后Th1/Th2失平衡状态逆转,血清IL-4I、L-5I、L-13和IFN-γ含量均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术前上颌窦冲洗液中均检测到较高浓度的葡萄球菌肠毒素B[(154.6±18.6)pg/ml],血清中也检测到葡萄球菌肠毒素B特异性抗体,术后上颌窦冲洗液中葡萄球菌肠毒素B和血清抗葡萄球菌肠毒素B抗体含量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鼻窦源性葡萄球菌肠毒素B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是发生于上凳窦 ,以出血坏死为特征的息肉或粘膜慢性炎症 ,可因一侧鼻塞、血性涕或窦壁骨质破坏吸收而被误诊为上颌窦恶性肿瘤。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减少误诊 ,现将我院自 1987年以来诊治的 2 3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验性慢性鼻窦炎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8只)、假手术组(8只)及对照组(4只),实验组采用窦口不完全堵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动物模型,术后4周取上颌窦及筛窦黏膜分别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组兔鼻窦都呈慢性炎症。结论:窦口不完全堵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可成功建立稳定可靠的兔慢性上颌窦炎模型。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检测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了解肠毒素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根据Genbank的序列设计合成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A-F的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随机收集的1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进行检测,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124株受检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116株检出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93.5%,其中SEA、SEB、SEC、SED和SEF的检出率分别为90.5%、6.9%、61.3%、5.2%和25.9%,未检测出SEE基因。同时检出2种及2种以上的肠毒素基因的菌株有78株(67.2%),以携带SEA+SEC、SEA+SEF和SEA+SEC+SEF基因为主,检出率分别为33.6%,7.8%,13.8%。序列分析显示所检出的肠毒素基因与Genbank上登陆的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97%~100%。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肠毒素基因携带率高,其中以携带SEA、SEC、SEF基因为主。  相似文献   

11.
采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在国内已开展多年 ,收效显著。但对单纯上颌窦病变或伴有上颌窦病变者 ,仅使用鼻窦内窥镜经中鼻道处理是不够的。我科 2 0 0 1年 3~ 9月 ,采用鼻内窥镜下柯—陆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患者 17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 17例 ,男性 10例 ,女性 7例 ,年龄 2 8~ 5 2岁。上颌窦息肉 10例 ( 14侧 ) ,其中 3例伴鼻腔息肉 ,霉菌性上颌窦炎 5例 ,上颌窦囊肿 1例 ,上颌窦粘膜下脓肿 1例。术前均行鼻窦 CT检查 ,显示上颌窦占位性病变 ,骨质无破坏。1.2 手术方法  3例伴鼻中隔偏…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2年 4月应用改制后的上颌窦穿刺针对 86人 15 4次慢性上颌窦炎进行上颌窦穿刺术。通过临床试用 ,效果满意。既安全可靠 ,又有利于初学者不损伤下鼻甲粘膜 ,又可保护穿刺针不易进入窦腔太深 ,故对于临床及教学有指导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5 4次慢性上颌窦炎中 ,男性 98次 ,占5 8 4% ,女性 5 6例 ,占 41 6 %。年龄 7~ 6 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2 2 5岁。慢性上颌窦炎双侧患者 6 1人次 ,占 79 3% ,单侧患者2 5人次 ,占 2 0 3%。1 2 临床表现 :慢性上颌炎用改制前的上颌窦穿刺针 ,易损伤鼻甲粘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致食物中毒葡萄球菌的生化特征以及产肠毒素与不产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性质上的差异。方法:将患者呕吐物和剩余食品分离培养、纯菌种生化特性试验和毒力试验。结果:在患者呕吐物、剩余食品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2个生化型),第1生化型对幼猫有强烈致病性,第2型则致病性较弱,且前者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而后者为阳性;分离出家畜葡萄球菌byicus亚种3株,有2株对幼猫有弱致病性。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家畜葡萄球菌能产生毒力不同的耐热肠毒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样品进行致病菌检测,准确分析食物中毒原因,为食物中毒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国家标准GB4789.10-2010、GB 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和WS/T80-1996《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方法对采集的12份食物中毒样品进行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肠毒素检测.结果 在12份样品中检出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来自患者呕吐物4份,砧板棉拭子1份,全部检出A型肠毒素,未检出其他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检出率为41.7%.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是此次食物中毒的病原体.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多克隆抗体并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株对其进行验证,为进一步研究SE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方法:PCR方法扩增肠毒素A基因(se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 30 a/sea,经PCR方法和测序鉴定后,阳性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表达宿主菌DH 5α,表达产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ing,WB)分析鉴定。蛋白经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得到抗血清并纯化,采用sea基因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株S8和S 23株的菌体蛋白进行鉴定。结果:pET 30 a/sea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目的蛋白在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中可实现高表达,纯化后得到高纯度的SEA蛋白,经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S 8和S 23株菌体蛋白验证,证实得到理想的兔抗SEA多克隆抗体。结论:通过基因重组技术,金黄色葡萄球菌SEA蛋白在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中得以成功表达,并获得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抗体的保护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HA-SA)和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CA-SA)所携带肠毒素、表皮剥脱性毒素(ETs)、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及杀白细胞素基因(PVL)的特点. 方法:应用PCR法检测肠毒素A、B、C、D、E基因,ETs A、B基因,TSST-1以及PVL. 结果:1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5株为HA-SA,检出肠毒素A基因6株,肠毒素C基因1株,肠毒素D基因1株,PVL2株;31株为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肠毒素A基因1株,肠毒素B基因1株,肠毒素D基因1株,PVL7株;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到肠毒素E、ETs A、B和TSST-1基因. CA-SA PVL检出率显著高于HA-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肠毒素、ETs和TSST-1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分泌多种毒素,在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时,应注意其毒素检测.  相似文献   

17.
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的动物模型,以供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的深入研究.[方法] 拔除 16只狗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行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提升高度为 2 mm、 4 mm,一侧植骨,一侧不植骨,分别于术后 3周、 6周、 12周、 24周处死动物各 4只,标本都经大体观察、放射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移植骨愈合良好,种植体牢固,窦底黏膜完整.上颌窦提升 2 mm时,种植体顶端可见骨质存在;提升 4 mm时,只见窦黏膜,不见新骨.上颌窦提升同期植骨并植入种植体,可见种植体顶端有新骨形成,覆盖种植体.[结论] 狗有理想的上颌窦提升解剖条件,窦底提升术时可将窦底黏膜提升并保持完整,移植骨能形成新骨与牙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可作为研究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牙种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上颌窦血管瘤临床上较少见,一般认为是由于上颌窦内慢性炎症、外伤致黏膜内出血而发生.上颌窦为血管瘤的首发部位,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反复难治性的鼻出血.柳端今等[1]报道的鼻-鼻窦的良性病变中,上颌窦血管瘤发病率居首位.手术切除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2],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手术疗效,减轻手术创伤.现将我科收治的17例上颌窦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上颌窦粘液囊肿7例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上颌窦粘液囊肿X线表现的认识及其X级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 1996 - 1999年间 ,本院X线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上颌窦粘液囊肿 7例。结果  7例共 8个窦腔含有 8个囊肿 ,双侧同时发生重例。所有囊肿均显示为向腔内突出的半圆形软组织阴影 ,其边缘光滑锐利 ,并上颌窦腔透光度降低 ;4例囊肿伴有窦腔扩大 ,局部窦壁骨质吸收变薄 ;3例 4个窦腔窦壁骨质及粘膜有增生 ;1例上颌窦息肉在术前误诊为上颌窦囊肿。结论X线检查为诊断上颌窦粘液囊肿的基本检查方法 ,且能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于 1995~ 1998年对 16例上颌窦根治术患者术腔应用鼻内窥镜及配套手术器械经对孔对窦腔粘膜修复全过程予以不定期连续观察 ,并依据观察结果对术腔作相应处置 ,使本组全部患者术腔实现粘膜化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2例 ,女 4例。年龄16~ 68岁。左侧 4例 ,右侧 12例。经CT及窦腔穿刺活检后诊断 :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8例 ,上颌窦血管瘤 4例 ,上颌窦出血性息肉 3例 ,上颌窦粘液囊肿 1例。均局麻下行上颌窦根治术。术中鉴于窦腔粘膜严重广泛损坏和防止原发病复发 ,将全部粘骨膜清除 ,自窦腔内侧壁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