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救治肾衰患者的主要手段是血液透析 (血透 ) ,血管通路的建立是血透的先决条件。动静脉内瘘 (内瘘 )是维持性血透最常用的血管通路 ,我院自 1994年开展血透以来 ,内瘘使用 5年以上 3例 ,3年以上 3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6例患者均为 1994年至 1999年在我院行血透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男 3例 ,女 3例 ,32~ 6 0岁。内瘘均为前臂近腕部的桡动脉 -头静脉端端吻合。1 2  6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 见表 1。表 1  6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病例性别年龄(岁 )血透时间(月 )穿刺次数血流量(ml/min) 定点 假 性动…  相似文献   

2.
钱永梅 《当代护士》2006,(12):27-28
动-静脉(A-V)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人造血管内瘘解决了自体动-静脉内瘘困难的难题,从而大大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2001年9月~2006年3月,我科共有12例使用人造血管内瘘行血透患者,1例因血压偏低致堵塞,其余11例至今未发生并发症均应用顺利,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12例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年龄42~67岁,平均年龄为60.1岁,透析2~3次/周,4.5h/次,血流量220~260ml/min。人造血管内瘘使用最少4个月,最长者超过4年,平均使用1.3年,其中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1.2材料和方法手术方式采用左前臂聚四氟乙烯(PTFE)血管与肘正中或贵要静脉、肱动脉U型端侧吻合[1],PTFE人造血管是生物医学材料,具有组织相容性好,通透率高,血流量大,易于穿刺等优点[2]。2护理2.1一般选择术后6~8周穿刺人造血管内瘘为宜。有报道研究,人造血管术后使用时间应在局部消肿后2~3周,故需6~8周才算成熟[3],过早使用易使移植物压缩、吻合口狭窄、出血、感染及血栓形成。2.2穿刺点原则上动脉离吻合口3~4cm,动脉与静脉间距3~4...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非常规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 顾性分析60例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非常规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特点和具体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60例建立非常规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血管通畅率100%,40例术后3月启用,11例术后5月启用,9例术后6~8月启用,使用时间2~3年以上,均未发生感染和阻塞.结论 非常规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永久性血管通路的另一补充方式,精心的护理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慢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理想的血管通路 ,具有创伤小、易穿刺、血流量充足、感染率低等优点[1] 。由于人体可供造瘘的血管较少 ,所以 ,保护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十分重要。 1998年 1月至2 0 0 2年 4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 ,2 2例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 ,除 1例在使用半年后发生内瘘栓塞外 ,2 1例均保持了内瘘血管的通畅 ,且无炎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现将保护动静脉内瘘的方法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2例中男 15例 ,女 7例 ,17~ 73岁。使用 >3年 5例 ,>2年 7例 ,≤ 2年 10例 ;栓塞 1例 ,通畅 2 1例 ;…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自身动静脉内瘘)腔内治疗时发生血管破裂情况及其处理。方法 2012年04月~2016年07月无锡市人民医院共对200名内瘘失功患者进行腔内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血管破裂7例。其中6例即刻发现破裂,1例为延迟破裂。其中4例血管破裂(包括2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2例自身动静脉内瘘)置入覆膜支架,2例破裂放弃治疗,1例局部压迫止血。结果所有4名患者均成功置入覆膜支架,造影明确完全封堵破口,术后患者均可立即进行血液透析。其中1例患者置入支架后6个月因人工血管增生致内瘘失功,余患者随访1、19、20个月,期间无再发血管破裂,内瘘通畅。结论动静脉内瘘破裂是腔内治疗过程中一种少见但危险的并发症,应用覆膜支架封闭破口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便携式超声引导在动静脉内瘘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的38例动静脉内瘘穿刺困难患者为本研究观察组,将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的38例动静脉内瘘穿刺困难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观察组38例动静脉内瘘穿刺困难患者采用便携式超声引导穿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穿刺,两组患者穿...  相似文献   

7.
钛轮钉动静脉内瘘的建立与护理168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血管通路已在临床中广泛建立。我科自 1993年 5月以来成功地于患者手腕鼻咽窝部用钛轮钉建立动静脉内瘘16 8例 ,并通过术后精心护理 ,充分保证了透析的进行 ,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我科 1993年 5月以来收治终末期肾功能不全患者 (ESRD) 16 8例 ,其中男 117例 ,女5 1例 ,年龄 2 1~ 73岁 ,平均年龄 5 3 5岁。手术部位均选手腕鼻咽窝部 ,血管选头静脉与桡动脉 ,手术均采用国产小血管吻合器 ,轮钉内径 2 .0mm4 0例 ,2 .5mm 12 8例。1 2 结果。 16 8例钛…  相似文献   

8.
谷禾  金领微 《护理研究》2005,19(7):623-623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病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一旦内瘘血栓形成而闭塞 ,将影响病人的治疗 ,须重新做动静脉内瘘 ,加重病人的痛苦。因此 ,治疗和预防血栓形成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我院 2 0 0 2年 11月— 2 0 0 4年 5月对 19例次内瘘血栓形成病人 ,应用尿激酶局部溶栓 ,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9例病人 ,男 13例 ,女 6例 ,年龄 3 8岁~ 70岁 ,平均年龄 5 5 .6岁。慢性肾小球肾炎 15例 ,糖尿病肾病 3例 ,间质性肾炎 1例。血液透析龄除 1例为内瘘术后 15d还未使用者 ,其余为 1个月至 16年不等。 19例病…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前 ,先要动静脉造瘘 ,建立血管通路。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 ,是血液透析充分的前提。因此 ,护理人员不仅要以精湛的技术保护这条“生命线” ,还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让患者学会自我保护。现将我们的教育方法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维持性血液透析 15 6例中男 86例 ,女 70例 ,16~ 84岁 ,靠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10年以上 14例 ,6~ 10年 47例 ,3~ 5年37例 ,3年以下 5 8例。1 2 方法1 2 1 动静脉内瘘使用前的教育 (1)与患者建立平等、信任和友好的医护关系 ,是继续健…  相似文献   

10.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及患者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1]。临床上常用的血管通路是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笔者从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及发生瘤样扩张的原因入手,讨论运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维护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3~84岁。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病22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性肾炎13例,多囊肾2例,其他3例。入选标准:使用自体动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原因,探索临床在该时期的干预治疗措施。方法:分析近3年我科22例行动静脉内瘘术早期失败患者的资料,总结出10个主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及肾性高血压、血压≤110/70mmHg、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红蛋白≥130g/L、高凝或高黏状态、动脉射血压低、静脉回流不良或静脉压高、动脉硬化或动脉壁分层、补漏缝合。将以上10个危险因素进行评分,每个因素评1分,总分1~3分为低危,4~5分为中危,超过6分为术后内瘘闭塞的高危患者。结果:22例中有高血压肾病2例,糖尿病肾病11例,其他病因导致的慢性肾衰9例;术前血压低于110/70mmHg者2例;血红蛋白高于130g/L者2例;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者16例;血液呈高凝状态者3例;术中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分层者12例;静脉回流不良者5例;动脉射血压力不足者3例;吻合口漏血行补漏缝合者4例。手术后血栓形成的时间为30min~19d,平均为术后(5.13±3.02)d。评分结果为低危者8例,中危者11例,高危者3例。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形成的原因中以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最为重要,其次是血管外科操作技术问题。术前纠正高凝状态等危险因素,术中提高操作技能,术后给予适当的抗凝治疗可以提高内瘘通畅率。  相似文献   

12.
动静脉内瘘(I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血管通道。但由于每年至少100次以上的反复穿刺,加之尿毒症患者自身存在的凝血、纤溶异常,所以,内瘘狭窄和闭塞难以避免。有资料表明,血栓形成是导致内瘘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1]。因此,治疗和预防血管的血栓形成,是延长血管通路使用寿命的关键。我院1999年11月~2000年7月对7例内瘘血栓形成患者,应用尿激酶局部溶栓,取得满意效果。1 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4~65岁。原发病慢性肾炎5例,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各1例。所有内瘘均为直接动静脉内瘘(DAVF)。血管…  相似文献   

13.
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分析及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静脉内瘘是指将患者一侧肢体的动脉与静脉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从而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最佳的血管通路,它有着方便、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不正确地使用内瘘会大大减少内瘘的使用寿命,血栓形成是造成内瘘闭塞的最主要原因。我科自2000年1月-2006年3月共有208例患者行血液透析,其中有38例次患者先后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5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00年3月~2008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55例,其中男性546例、女性309例;年龄16~86岁.855例患者均为非常规动静脉内瘘,其中人造血管移植内瘘256例、人尸血管移植内瘘78例、上臂头静脉内瘘185例、上臂贵要静脉浅置移位内瘘96例、前臂血管转位动静脉内瘘240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高位动静脉内瘘在前臂常规内瘘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优点。方法对40例前臂无法行常规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观察内瘘的使用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39例患者手术一次性成功,1例因静脉条件太差未获成功,予长期深静脉置管,内瘘在术后4~8周成熟后开始穿刺,血流量均可达230~300ml/min。并发症:4例在使用过程中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堵塞;5例出现内瘘侧远端肢体肿胀,不影响患者身体功能和透析治疗。结论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管条件差的透析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还可以保护患者血管资源,为移植血管作准备。  相似文献   

16.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临床资料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8例中男65例, 女33例,年龄20~65岁,每周透析4~12小时,血流量200~250ml/min.血内瘘使用1~2年71例,2~4年22例,4年以上者5例.其中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2例,取栓后应用良好.闭塞者3例,重新手术2例,改用其他血管通路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左腕部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经患肢肱动脉远端穿刺行置管溶栓治疗20例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患者,对存在血管狭窄并且狭窄程度超过50%的患者行球囊扩张治疗。结果 20例患者经置管溶栓联合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治疗后均成功开通,未发生出血、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16例动静脉内瘘维持通畅,4例动静脉内瘘再次闭塞,其中2例经再次溶栓及球囊扩张治疗后恢复通畅,2例动静脉内瘘未能开通。结论置管溶栓联合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是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成形术在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13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37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的患者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经肱动脉顺行穿刺,行前臂动脉造影检查及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段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结果 37例患者中34例成功进行了血管成形治疗,术后造影显示血管狭窄消失,术后透析血流量大于250ml/min,满足血液透析需求,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均为91.9%,术后平均随访12.3个月,3、6和12个月初始通畅率分别为94.2%、88.5%和78.3%,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甚至可作为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方法记录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月12月31日全年新入血液透析患者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原发病、血管通路的选择、变更次数、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年血液透析患者157例。新入患者36例,新入患者开始透析时血管通路分别为:临时导管26例(72.2%),长期管2例(5.6%),自体动静脉内瘘6例(16.7%);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1例,其中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109例(90.08%),长期管9例(7.4%),临时导管2例(1.65%),人造血管内瘘1例(0.83%)。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主要是血栓形成,肿胀手、肢体缺血,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9.7%。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主要为血流不足,深静脉血栓,感染;只有3例未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2.7%。本组患者原发病前三位依次为慢性肾炎(32.48%)、糖尿病肾病(28.66%)、慢性间质性肾炎(16.56%)。死亡前两位原因心血管疾病和脑出血,共占71.4%。结论研究资料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主,新入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率低,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明显高于内瘘,影响血管通路选择主要原因为糖尿病、高龄和透析时机过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的制作方法、通畅率、并发症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7年7月以来,对2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者在腕关节以远的解剖"鼻烟窝"部建立动静脉内瘘,采用头静脉与桡动脉的背侧支端侧吻合,6周后用于临床血液透析。结果 28例均为首次行内瘘术,术中即刻通畅率100%。3例术后近期内因血管闭塞,2例因流量不足在腕部行标准动静脉内瘘术。28例患者得到术后随访,随访时间2月至4年。透析后1年通畅率为75%,使用良好,并发症少。结论鼻烟窝动静脉内瘘扩大了可穿刺范围,保护了近端血管,可成为血管条件良好的长期血透患者的首选血液透析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