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核因子kB在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核因子kB(NF-kB)在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胃缺血再灌注(gu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 CI/R)模型(夹闭腹腔动脉30min后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0.5、1、3、24h取胃,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黏膜NF-kB p65。结果大鼠GUR后引起胃黏膜损伤,再灌注1h时损伤最明显,随后降低,24h接近正常。GI/R后胃黏膜NF—kB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量增多,与胃黏膜损伤变化规律一致。结论NF-kB在大鼠CI/R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与相关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是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主要机制与活性氧、中性粒细胞、Kupffer细胞、钙超载密切相关。核转录因子kappa-B(NF-k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细胞因子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其与相关细胞因子关系,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特点及在体内巨噬细胞中长期存活的机制、参与抗结核免疫反应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大鼠。肾上腺嗜络细胞瘤细胞(PC12)的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胞质Ca^2 浓度变化和NF-kB表达情况.方法:将传代培养的PC12细胞在特制装置中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建立研究所需要的细胞模型,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胞质的Ca^2 浓度;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对NF-kB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胞质Ca^2 浓度和NF-kB的表达均有升高,并于再灌注30min左右达到高峰(P<0.01)、结论:细胞胞质Ca^2 和NF-kB可能在PC12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甙心肌缺血-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PMN)内核因子-kB(NF-kB)活性变化,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兔124只随机分为以下3组;(1)缺血-再灌注组(IR);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45min后再开放;(2)三七总皂甙(PNS)预处理组(IR PNS):在心肌缺血前10min静脉注射PNS(100mg/kg);(3)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又分缺血前,再灌注后30、60、90、120、240、360min时相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ICAM-1的表达;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NF-kB的活性;用髓过氧化酶法(MPO)定量测定心肌组织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结果 在缺血-再灌注组中心肌再灌注30min后NF-kB活性开始增高,120min达到高峰,之后活性下降;中性粒细胞ICAM-1的表达在心肌再灌注120min开始增高,并与中性粒细胞的心肌浸润增加有相关性;在三七总皂甙预处理组,PNS能抑制NF-kB的活化及中性粒细胞ICAM-1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心肌浸润,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能刺激中性粒细胞内NF-kB的活化,活化的NF-kB启动中性粒细胞ICAM-1的表达而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三七总皂甙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内核因子-kB的活化,减少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而起到心肌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神经生长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理中的作用及对交感神经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2组,每组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本组以非缺血/再灌注损伤区为自身对照)。通过阻断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在体大鼠工作心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左心室缺血/再灌注损伤区、非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及假手术组左心室心肌中表达的差别。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神经生长因子在假手术组的大鼠心肌、非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心肌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心肌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4.34%、38.28%、51.05%,前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缺血/再灌注损伤区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量明显增高,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明显增高,神经生长因子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及交感神经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入IR+NS组、IR+SF组和C组.采用钳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肠组织核转录因子-kB(NF-kB)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和分布;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肠组织和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SF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小肠组织的病理损害(P<0.01).在IR+NS组,肠组织NF-kB活化和iNOS表达及TNF-α含量均较C组显著升高(P<0.01);在IR+SF组,肠组织NF-kB的活化和iNOS表达及TNF-α含量均低于IR组(P<0.01).结论SF可降低肠缺血再灌注时肠组织和血浆中TNF-α的含量及iNOS的表达,减轻肠粘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肠粘膜NF-kB的活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FR167653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造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尾静脉注射FR167653,测量其对肾功能及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肾功能损伤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加重;TNF—α和IL—1β含量也随之升高。应用FR167653可使肾功能明显改善,TNF—α和IL—1β含量下降。结论:FR167653可通过抑制致炎因子而明显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血管性疾病,由此可引起远端缺血组织的坏死、截肢及重要脏器
的梗死,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炎症因子通过多种途径诱发、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
炎症反应。二者的关系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炎症因子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作一
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kB(NF-kB)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大脑皮质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予乌司他丁治疗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法洲定脑组织海马CA1区NF-kB含量。石蜡切片胍染色光镜下观察该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果]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NF-kB表达均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NF-kB表达于再灌注6h达到高峰,异常神经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乌司他丁干预后,NF-kB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异常神经细胞数减少。[结论]①NF-kB参与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②在脑复苏救治过程中,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NF-kB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曲德海  刘冰 《医学综述》2014,(24):4433-4436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现象,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一种早期炎性因子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抗HMGB1治疗可以减轻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甘草甜素可以与HMBG1结合并抑制其炎性因子作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该文就HMGB1的结构、释放、受体及转导通路、功能及甘草甜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器官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和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器官缺血后的血液再灌注是必然的治疗措施,但再灌注的同时也会引起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再灌注损伤机制中氧自由基增加,中性粒细胞浸润等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抗氧化剂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经典的抗氧化剂,近年来许多国外实验室开始关注它对器官缺血再灌注(如脑、肝、肾、胃肠、后肢、睾丸及卵巢等)损伤的治疗作用,而且目前在国外DMSO已经应用于临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中。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缺血性疾病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由此产生的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是当务之急,希望通过本次综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一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刘洋  王钢 《辽宁医学杂志》2007,21(6):366-368,F0003
目的 观察创伤性休克复苏后大白鼠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学改变和特征.方法 Wistar大鼠用铁块从固定高度垂直落下砸击左侧大腿并同时放血来建立大白鼠创伤性休克模型,随后用自体血和生理盐水进行复苏,复苏前大鼠分成两组:对照组和休克组.结果 24小时后休克组中各脏器组织的病理变化明显:间质细胞增多,组织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微血管内可见微血栓形成,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病理损伤评分均显著重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创伤性休克复苏后组织脏器存在明显的病理变化,动物实验证实,创伤性休克复苏后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转变存在病理学特征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乃田  刘晋  屠伟峰 《医学综述》2007,13(18):1401-1403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体内损伤修复过程中病情反复及加重的重要病理机制。自1960年Jennings首次提出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概念以来,人们已经证实,在脑、肾、肝、胃肠道等多种组织器官都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现象。并且缺血再灌注不仅使再灌注器官本身的损伤加重,还可以累及远隔器官,严重时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就下肢缺血再灌注后对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损伤是多途径的,迄今为止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比较公认的有氧自由基学说、细胞内钙超载和活化的中性粒细胞的作用。研究氯胺酮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对组织器官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艳荣 《医学综述》2011,17(15):2263-2266
脂氧素(LX)是花生四烯酸的一类脂氧化酶产物,在多个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LX对多种炎性细胞的功能和多种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广泛的调节作用,能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聚集,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促进炎性反应的及时消退,抑制缺血性损伤向炎症性损伤的转变,减轻脑、心脏、肾脏、胃、肠、肺等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LX类似物及LX受体激动剂等也可起到降低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局部组织器官的血流供应被阻断,当血流再灌注时会发生相应的损伤加重的情况。以往人们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着重于氧自由基损伤、能量代谢、细胞内钙超载、白细胞黏附与内皮细胞损伤等理论,而目前细胞因子在IRI中的作用越来越被关注,其中最新研究表明Th17细胞所分泌的IL-17在IRI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现将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一旦发生在心脑等重要器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缺血后再灌注能明显减少组织器官梗死面积,但同时可能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量研究显示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强大的保护作用.预处理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包括: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抑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释放,抑制胞内钙离子超载,激活线粒体ATP依赖性钾离子通道,减轻炎性发应等来减少组织细胞死亡以实现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本文就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血红素加氧酶-1在肺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与供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进的套管吻合技术,建立同系大鼠左肺原位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采用HO-1的诱导剂钴原卟啉(CoPP)和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分别进行干预处理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HO-1蛋白在供肺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供肺中HO-1mRNA的表达;运用TUNEL技术检测供肺组织中细胞凋亡。结果肺组织发生缺血再灌注时可诱导HO-1蛋白的表达,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步增多,再灌注8 h后达到高峰;再灌注前使用CoPP进行预处理,可以诱导HO-1蛋白的表达上调。HO-1蛋白表达上调可以降低肺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发生率。结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HO-1表达上调,CoPP诱导的HO-1过表达可以抑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肺细胞凋亡,从而减轻供肺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SB202190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B202190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SB202190在脑缺血保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给药组及溶媒组.每组6只大鼠,给药组及溶媒组分别侧脑室注射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及1%DMSO.各组分别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的行为学评分:Nissl染色观察缺血区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阳性神经元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4 h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溶媒组神经功能评分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无统计学关差异(P>0.05).再灌注后24 h镜下可见大部分细胞萎缩,胞浆减少,胞核浓染,细胞间隙增大.给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再灌注后24 h细胞形态较好,坏死程度较轻.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空白对照绀及假手术组可见极少数Bcl-2、Bax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灌注后24 h可见大量Bax阳性细胞,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Bcl-2阳性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给药组再灌注后24 h Bax阳性细胞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Bcl-2阳性细胞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明显增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可以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冉灌注后产生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SB202190能改变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及Bax的表达,这可能是SB202190抗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