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模型大鼠血清PGE2及NOS水平的影响,探讨其胃黏膜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雄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蜥蜴散80目组、复方蜥蜴散100目组、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80目+100目)组及维酶素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取2%水杨酸、55℃热盐水经口灌胃,20mmoL/L脱氧胆酸钠自由饮用,配合饥饱失常造成CAG模型。治疗后4周,检测大鼠血清PGE2及NOS的水平。结果:复方蜥蜴散各不同微粒剂型治疗组大鼠PGE2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NOS水平则低于模型组(P<0.01);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组大鼠PGE2水平高于复方蜥蜴散80目组和100目组(P<0.01),NOS水平则低于复方蜥蜴散80目组和100目组(P<0.01);各治疗组胃黏膜病理表现明显好转。结论:复方蜥蜴散各不同微粒剂型均可改善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的病理情况,升高PGE2水平,降低NOS水平,发挥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其中以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枸橼酸铋钾组和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80+100目组,采用无水乙醇诱导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用比色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在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病理学改变。结果: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能提高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血清SOD活性,减少血清MDA含量,且复方蜥蜴散80+100目效果最显著;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损伤有明显改善。结论: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无水乙醇诱导的急性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方蜥蜴脱敏动力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由无水乙醇造成的胃动力障碍性大鼠模型大鼠血清P物质,血浆生长抑素(SS)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提高胃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沙比利治疗组,复方蜥蜴脱敏动力散80目治疗组,100目治疗组,(80+ 100)目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95%无水乙醇诱导胃动力障碍性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给予复方蜥蜴脱敏动力散不同微粒剂及西沙必利治疗10 d,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SP,血浆SS的水平,光镜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各治疗组大鼠SP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SS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复方蜥蜴脱敏动力散(80目+100目)组大鼠SP水平高于西沙必利组(P<0.05);复方蜥蜴脱敏动力散(80目+100目)组大鼠SS水平低于西沙必利组(P<0.05),且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损伤有明显改善.结论 复方蜥蜴脱敏动力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胃动力障碍型大鼠有治疗作用,能提高血清SP含量,降低血浆SS含量,可通过改善胃黏膜屏障功能,进而达到提高胃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胃癌前病变大鼠Stat3通路Stat3、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胃癌前病变抗凋亡蛋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80目治疗组、100目治疗组、80目和100目等量混合治疗组、胃癌前病变模型对照组、维酶素治疗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饥饱失常及情绪刺激综合因素8周制备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分别用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80目、100目、80目100目等量混合糊剂混悬液、生理盐水、维酶素治疗,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体组织Stat3、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通过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图像进行光密度的测算,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80目治疗组、100目治疗组、80目和100目等量混合治疗组Stat3、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维霉素治疗组(P0.05),其中以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等量混合治疗组差异最显著(P0.01)。结论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能部分逆转胃黏膜病理变化,降低Stat3、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过度增殖,恢复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揭示了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可能是通过对抗凋亡蛋白的调控实现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大鼠血清PGE2及胃黏膜组织NOS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保护胃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无水乙醇诱导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在造模前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及铝碳酸镁等不同药物干预,用ELISA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血清PGE2及胃黏膜组织NOS的水平。结果:预防治疗组大鼠血清PGE2及胃黏膜组织NOS的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且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损伤有明显改善。结论: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急性胃黏膜损伤有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治疗对胃癌前病变大鼠Wnt信号通路中Wnt2、β-catenin细胞增殖蛋白表达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其治疗PLGC的机制及其效果。方法将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80+100目混合组及维酶素组,除空白组外,余均采取MNNG配合饥饱失常及情绪刺激综合因素8周制备PLGC模型。病理检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组分别用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及维酶素混悬液治疗,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组织Wnt2、β-catenin蛋白表达,光镜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图像光密度的测算,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80+100目组细胞增殖基因Wnt2、β-caten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复方蜥蜴散80+100目等量混合组细胞增殖基因Wnt2、β-caten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维酶素组(P0.01)。结论胃黏膜细胞增殖基因Wnt2、β-catenin蛋白表达异常是PLGC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胃黏膜的损害具有保护作用,且能降低或抑制胃癌前病变组织中增殖蛋白Wnt2、β-catenin的表达,部分逆转胃黏膜病理变化,揭示了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治疗PLGC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黏膜增生、分化,抑制细胞过度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恢复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从而阻断胃癌前病变的。  相似文献   

7.
和胃汤对大鼠实验性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胃汤抗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吲哚美辛灌胃建立大鼠实验性胃黏膜损伤模型,观察和胃汤对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并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含量;测定胃黏膜前列腺素(PG)、生长抑素(SS)含量.结果:肉眼模型对照组可见散在胃黏膜浅麇烂;光镜下模型对照组大鼠胃黏膜有明显损伤,呈暗红色充血、水肿、大量散在出血点、条索状糜烂,以胃体部为主,整个黏膜层细胞有明显变性、坏死或脱落,固有膜有灶性出血及急性炎症反应.和胃汤组、丽珠得乐组胃黏膜可见少量出血点及糜烂,镜下胃黏膜表面有少量炎性渗出物,胃黏膜浅层细胞有变性、坏死.胃黏膜损伤指数模型对照组大鼠最高,和胃汤组、丽珠得乐组较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浆NO含量和胃汤组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丽珠得乐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ET-1含量和胃汤组与丽珠得乐组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胃黏膜内PG含量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显示胃黏膜有明显损伤.和胃汤组、丽珠得乐组胃黏膜内PG含量较高,与模型时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和胃汤组、丽珠得乐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胃黏膜内SS含量也明显升高(P<0.05),而和胃汤组、丽珠得乐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和胃汤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影响体内ET-1、NO、PG、S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胃癌前病变(PLCC)Stat3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其干预PLCC的机制及其效果。方法:将120只SPF级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复方蜥蜴散80目治疗组、100目治疗组、80目100目等量混合治疗组、胃癌前病变模型对照组、维酶素治疗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以0.017 mol/L的MNNG溶液,按0.5 ml/100 g体质量对大鼠灌胃,每日1次,连续24周,辅助采取2 d饱食、1 d饥饿的饥饱失常法,配合情绪刺激等制作PLC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A组大鼠仍然充足供食及清洁蒸馏水,B组、C组、D组大鼠分别给予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80目100目等量混合糊剂混悬液10 ml/kg·d灌胃,每日1次;E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 ml/kg·d灌胃,每日1次;F组大鼠给予0.1g/ml维酶素混悬液10 ml/kg·d(1.0 g/kg·d)灌胃,每日1次,连续治疗12周。观察复方蜥蜴散对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细胞Stat3、Bcl-2等抗凋亡蛋白的调控作用,探讨该方对PLGC的干预机制。结果:通过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图像的光密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治疗前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tat3、Bcl-2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Stat3、Bcl-2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与维酶素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以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等量混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间比较,80目治疗组与100目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80目100目等量混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PLCC模型大鼠胃黏膜的增生肠化具有修复逆转作用,且能降低Stat3、Bcl-2阳性表达,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Bcl-2蛋白的表达提高胃黏膜Bax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干预PLCC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简称:复方蜥蜴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一般生理状况、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及对UC的作用机制。方法:84只健康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片(SASP)治疗组、复方蜥蜴散80目治疗组、复方蜥蜴散100目治疗组、复方蜥蜴散80+100目等量混合治疗组,编号依次为A~F,每组14只,除A组用生理盐水代替造模药物灌肠外,其他组均以5%TNBS 100mg/kg+50%乙醇0.25ml混合液灌肠造模。造模成功后,除A、B两组用生理盐水(10mg/kg)代替治疗药物灌胃外,C~F组依次以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混悬液、复方蜥蜴散80目混悬液、复方蜥蜴散100目混悬液、复方蜥蜴散80+100目混悬液灌胃治疗,治疗第14d后麻醉全部大鼠,行腹主动脉取血,离心低温保存,取血后取结肠组织病变处包埋。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病理改变并按Dieleman等的标准对结肠组织学损伤进行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TNF-α、IL-10水平。结果: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与C组比较,复方蜥蜴散80+100目组治疗效果最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组与C组治疗效果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能抑制TNF-α的分泌,促进IL-10的分泌,提示可能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作用机理在调节细胞因子平衡,阻断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恢复肠道屏障,促进肠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模型大鼠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细胞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p65信号通路的调控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蛋白表达的影响,揭示其治疗CUC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片组、复方蜥蜴散80目组、复方蜥蜴散100目组、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等量混合组,每组14只。除空白组灌肠药物用0.9%氯化钠注射液0.85 m L代替,其余5组大鼠均用聚丙烯管插入大鼠肛门上段8 cm结肠内,注入5%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与50%乙醇混合液灌肠。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 m L/kg灌胃,柳氮磺吡啶片组予柳氮磺吡啶悬浊液,浓度按0.3 g/kg。复方蜥蜴散80目组、复方蜥蜴散100目组、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等量混合组大鼠分别予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80目+100目等量混合糊剂混悬液。第15 d后麻醉全部大鼠,取结肠组织病变处包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γ、NF-κBp65、i NOS在结肠组织蛋白的原位表达。结果 PPARγ、NFKBp65、i NOS蛋白在肠黏膜炎症组织表达均为阳性表达,模型组阳性表达OD值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柳氮磺吡啶片组、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阳性表达OD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阳性表达OD值与柳氮磺吡啶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蜥蜴散80目组、复方蜥蜴散100目组阳性表达OD值与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等量混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蜥蜴散80目组阳性表达OD值与复方蜥蜴散100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 NOS与NF-κBp65蛋白表达正相关,NF-κBp65与PPARγ蛋白表达负相关。结论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组治疗CUC均有效,其中以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等量混合组疗效最佳。提示了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肠黏膜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激活了PPARγ配体抑制调控PPARγ、NF-κBp65信号通路中i NOS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CUC炎症的发生发展,PPARγ、NF-κBp65、i NOS可能是治疗CUC的靶位。  相似文献   

11.
林莉  杜惠莲  李琦 《中医药学刊》2010,(6):1298-1300
目的:探讨返魂草提取物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冰醋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尼替丁组(西药组)、返魂草低剂量组(低剂量组)、返魂草中剂量组(中剂量组)和返魂草高剂量组(高剂量组),设立正常对照组(空白组)。在光镜下观察大鼠溃疡炎症细胞密度,应用EL-LISA法检测血清及胃黏膜EGF及TNF-α含量。结果返魂草提取物各剂量组均能使再生黏膜炎症细胞密度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返魂草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或P〈0.01)。模型组胃黏膜TNF-α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血清TNF-α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P〈0.05),返魂草提取物治疗组胃黏膜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血清及胃黏膜EGF含量较模型组及空白组升高(P〈0.05或P〈0.01)。结论:返魂草提取物能减轻炎症细胞的浸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促进胃溃疡的愈合,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健脾清热化瘀药对血清和胃黏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及其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中药治法对实验性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冰乙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尼替丁组(西药组)、健脾中药组(中药A组)、清热中药组(中药B组)、化瘀中药组(中药C组)和健脾清热化瘀中药组(中药D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空白组)。在光镜下观察溃疡指数(UI)、再生黏膜厚度及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及胃黏膜EGF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EGFR的表达。结果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及其合方都能使再生黏膜厚度增加,溃疡指数及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减少,与模型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D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或P〈0.01)。中药各组及西药组血清及胃黏膜EGF含量较模型组及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且可明显增强胃溃疡黏膜EGFR的表达(P〈0.05或P〈0.01),尤以中药D组疗效最为显著(P〈0.01)。结论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可通过增加EGF和EGFR水平,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及组织黏膜修复,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与胃肠激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90例,分为脾胃虚弱证30例、脾胃湿热证30例、胃络瘀血证30例。空腹经胃镜取CAG患者胃黏膜组织后,立即称重、均浆、离心取上清液,-70℃保存。同时抽取静脉血,制备血清和血浆,也于-70℃保存。同批运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胃黏膜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胃泌素(Gastria,GAS)、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及血清中EGF、GAS和血浆中MTL、SS含量,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中医不同证候间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脾胃虚弱证患者胃黏膜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脾胃湿热证患者和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虚弱证患者胃黏膜中SS、EGF水平显著高于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胃络瘀血证患者,而SS、EGF水平显著高于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虚弱证患者血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脾胃湿热证患者和胃络瘀血证患者,而SS、EGF水平显著高于脾胃湿热证患者和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脾胃湿热证患者血中GAS、MTL水平显著低于胃络瘀血证患者(P0.05)。结论:胃黏膜及血中GAS、MTL、SS、EGF的异常表达,及其调节关系可能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部分内在因素,是不同中医证候转化的部分客观物质基础,可以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候转化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和冲剂Ⅱ号对CAG(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大鼠胃黏膜EGF和EGFR表达的影响,探讨胃和冲剂Ⅱ号治疗CAG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造模组6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使用综合造模法成功复制CAG动物模型。然后将造模组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维酶素对照组,胃和冲剂Ⅱ号低、中、高剂量组。对各组大鼠施加相应治疗因素60 d后,取各大鼠相同部位全层胃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胃黏膜组织的EGF和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EGF在胃和冲剂Ⅱ号高剂量组中的表达值为(1.25±0.16),低于CAG大鼠模型组的表达值(2.98±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和冲剂Ⅱ号高剂量组EGFR的表达值为(1.636±0.809),低于模型组的表达值(3.300±1.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和冲剂Ⅱ号可能通过降低胃黏膜组织的EGF和EGFR的表达,加快胃黏膜细胞的修复和抑制过度增殖,从而对CAG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对大鼠胃溃疡愈合质量及胃黏膜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冰醋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尼替丁组(西药组)、健脾中药组(中药A组)、清热中药组(中药B组)、化瘀中药组(中药C组)和健脾清热化瘀中药组(中药D组),设立正常对照组(空白组)。在光镜下观察大鼠溃疡指数、再生黏膜厚度、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及炎症细胞密度,应用ELLISA法检测血清及胃黏膜EGF及TNF-α含量。结果: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及其合方都能使再生黏膜厚度增加,溃疡指数、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及炎症细胞密度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合方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或P〈0.01)。模型组胃黏膜TNF-α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血清TNF-α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P〈0.05),健脾清热化瘀中药治疗组胃黏膜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血清及胃黏膜EGF含量较模型组及空白组升高(P〈0.05或P〈0.01)。结论:健脾清热化瘀中药能减轻炎症细胞的浸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改善胃溃疡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和功能成熟度,从而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与分子生物学的相互关系。方法:将12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中医证候分布将患者分为气阴两亏证(45例)、脾肾阳虚证(38例)、气虚血瘀证(40例),选择同时期45例正常健康人群胃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患者胃黏膜组织样本和血清中EGF含量及EGFRmRNA的表达量,探讨中医证候与分子生物学表达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与其他3组中医证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亏组患者胃黏膜组织样本血清中EGF含量和EGFRmRNA水平的表达下调,其下调指数与脾肾阳虚证组、气虚血瘀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基本病因病机以气阴两亏为主,通过测定血清EGF含量及EGFRmRNA表达量可以判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不同证候,因此通过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可以进一步判定不同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7.
赵存方  张竟  董魁星  麻继臣  张岩岩  于荣屏 《河北中医》2012,34(6):907-909,F0003
目的探讨参灵方防治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药源性胃黏膜损伤及对前列腺素(PG)E2含量影响。方法从70只Wistar大鼠中随机取出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60只均制作AA大鼠模型,将出现二次反应的大鼠随机取出40只,并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雷尼替丁对照组及参灵方小、大剂量组,各10只。雷尼替丁对照组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30 mg/(kg.d)灌胃,参灵方小、大剂量组分别予参灵方3.5、7.0 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分别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灌胃时间均为28 d,于末次灌胃结束后模型对照组与各给药组均采用腹部皮下注射吲哚美辛进一步诱导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的复合模型,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损伤抑制率,测定胃黏膜组织及血清中PGE2含量。结果雷尼替丁对照组及参灵方大、小剂量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均较模型对照组减少(P<0.01);参灵方大、小剂量组胃黏膜损伤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胃黏膜色泽红润,未见损伤性改变;模型对照组大鼠胃黏膜表面可见点线状出血,少数呈斑片状;各用药组均仅见针尖样出血及点状糜烂,其中以雷尼替丁组及参灵方小剂量组较好,参灵方大剂量组次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胃黏膜组织及血清中PGE2含量均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雷尼替丁对照组及参灵方大、小剂量组胃黏膜组织及血清中PGE2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参灵方对AA大鼠药源性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