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腔T管窦道造影预防拔管后胆漏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63例患者实行胆道T管外引流,拔T管前经双腔T管窦道胆道造影(治疗组),62例患者采用常规置管.拔管前行非窦道胆道造影(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多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平均拔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拔管时间为36.2d。拔T管后发生胆漏6例,占9.68%;治疗组患者平均拔管时间为16.2d;拔管后2例发生胆漏,占3.17%;治疗组的拔管时间与胆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拔T管前经双腔T管窦道胆道造影可客观地反映窦道的形成情况,同时辅以合理的护理,可有效地防止拔管后胆漏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道结石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残余结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07例胆道探查手术患者术后常规使用胆道镜探查取石.结果 本组均应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取尽率为97.8%.结论 胆道探查术后常规应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应用纤维胆道镜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石.  相似文献   

3.
胆总管切开探查时放置T管对胆总管可取得良好的支撑引流作用,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多在术后2~3周且经T管逆行胆道造影证实胆道无狭窄、无残余结石、胆总管下端通畅并见T管窦道形成完全即可拔除T管。常规拔除T管后,仍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胆漏及胆汁性腹膜炎。2001—2008年本院治疗拔T管后胆漏患者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损伤修补术后再次胆道大出血(简称肝术后胆道出血)诊断要点及体会。方法对1982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1例肝术后胆道出血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1例全部为肝损伤修补手术后再次胆道出血患者,出血发作次数为4—10次,其中不能行血管造影的4例及1例合并肝脓肿与腹壁窦道者行手术治疗,3例经皮肝穿及保守治疗,3例行紧急行腹腔动脉及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进行栓塞治疗。结论严重肝损伤患者初次手术如果止血不充分、修补不完全或并发感染者,术后可出现胆道反复出血,选择性右肝动脉造影及栓塞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无其他并发症的前提下,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管引流导致窦道十二指肠瘘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29例患者经胆道镜和正确应用各种引流管治疗窦道十二指肠瘘.结果 29例患者全部治愈,无高位肠瘘经久不愈.结论 "T"管窦道十二指肠瘘并不少见,经胆道镜和造影及时发现并经正确的治疗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6.
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1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对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4年来126例胆道结石病人,在行胆道手术及胆总管T行管外引流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经T行管窦道取出残余结石。结果:126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石,结石取净率94.4%。结论: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有显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管拔除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型管窦道是一种增生性组织的非细菌性炎性反应,管壁周围形成异物肉芽肿,一般来说,2~3周的时间窦道形成完全,经胆道照影,无异常,可以拔管,拔管后不会出现胆汁性腹膜炎。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影响T型管窦道形成的因素,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我院近10a来大约200例的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管拔除体会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院1998-01~2005—03收治的急、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患者中有106例施行了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其中有36例为探查阴性,术后2周T管造影无残余结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取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分析自1999年3月至2006年11月期间应用纤维胆道镜经术后T管窦道取石治疗198例。结果198例患者,取石一次112例,取石二次50例,取石三次25例,取石四次9例,效果较好。结论纤维胆道镜经术后T管窦道取石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的优点。影响取石成功的因素包括T管窦道因素、结石因素、胆管因素以及操作技术水平因素。  相似文献   

10.
T管窦道的解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胆道术后不同时期T管窦道的解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病人。术中测量胆道压力及术后测量胆道压力和T管窦道的牢固性 ;检查拔T管后胆漏的位置 ;对术后行纤维胆道镜检查者 ,测T管窦道的长度和宽度 ,取部分窦道壁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对再次手术者 ,术中解剖窦道 ,术后对窦道壁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T管窦道的长度为 ( 6 3± 4 1)cm ,宽度为 ( 0 74± 0 0 9)cm ,厚度及牢固性术后不同时期各不相同 ,并受一些因素影响 ,窦道与胆总管和腹壁连接处较薄弱。结论 :T管窦道有其本身的解剖特点 ,了解T管窦道的解剖对术后胆汁漏的防治以及选择时期经T管窦道行胆道内的各种检查和治疗有意义目的 :了解胆道术后不同时期T管窦道的解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病人。术中测量胆道压力及术后测量胆道压力和T管窦道的牢固性 ;检查拔T管后胆漏的位置 ;对术后行纤维胆道镜检查者 ,测T管窦道的长度和宽度 ,取部分窦道壁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对再次手术者 ,术中解剖窦道 ,术后对窦道壁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T管窦道的长度为 ( 6 3± 4 1)cm ,宽度为 ( 0 74± 0 0 9)cm ,厚度及牢固性术后不同时期各不相同 ,并受一些因素影响 ,窦道与胆总管和腹壁连接处较  相似文献   

11.
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简称残石)是指胆石症取石术后半年之内,胆道再度出现结石。其中最常见的是肝内外胆管残留结石。胆道残石是胆道外科较难处理的问题,长期以来胆道术后残留结石一直困扰着医生和患者,是胆道术后症状复发、效果不良的主要原因,也是再次胆道手术的最常见原因。有"T"管引流的患者,经"T"管窦道碎石、取石,可有效降低再次胆道手术率。我们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例患者,采用了经“T”管窦道钬激光治疗残石,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纤维胆道镜的临床应用(附9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下称纤胆镜)在降低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率和治疗残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989-1999年纤胆镜治疗胆管结石96例,其中术中检查30例,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66例。结果:手术探查认为结石取净,术中行纤胆道检查后仍有16.7%(5/30)残留结石。术后66例中9例T管造影正常,行纤胆镜检查后仍有结石;8例造影有结石,行纤胆镜检查未见结石。经T管窦道取石58例,成功率96.6%。结论:术中及术后应用纤胆镜检查可降低残余结石的发生率。经T管窦道取石是治疗术后残余结石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胆道镜检查在肝胆管结石术后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术后胆道镜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3例肝胆管结石术后行T管引流患者行胆道镜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管胆道造影明确或怀疑胆管残余结石21例,经胆道镜检查证实18例;T管胆道造影阴性142例,胆道镜检查发现残余结石15例,胆管狭窄2例,胆管息肉1例;33例残余结石均在胆道镜下成功取石,胆管狭窄2例行胆道镜下球囊扩张术,胆管息肉1例行胆道镜下行息肉切除;未发生窦道破裂、胆道穿孔、大出血、胰腺炎、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胆道镜检查可发现T管胆道造影未发现的残余结石及其他病变并同时给予相应处理,检查和治疗同步进行,可最大程度降低残石率、复发率和再手术率,应作为肝胆管结石胆道外引流术后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4.
背景:胆道并发症是原位肝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目前导致肝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评价经T型管及其窦道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的可行性.方法:纳入原位肝移植后出现胆道狭窄的 16 例患者,共行胆道造影和气囊扩张成形术46次,其中1例行胆道支架置入.单例最多行胆道造影和气囊扩张成形术 11 次.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与结论:2 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患者和1例单纯吻合口狭窄患者,经气囊扩张和胆道引流后痊愈.5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患者,气囊反复扩张胆道狭窄段后,4例狭窄纠正而获得痊愈;1例气囊扩张治疗后出现肝内血肿,再次行肝移植.8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的患者,经反复球气扩张后,6例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1例置入胆道支架,后因支架管阻塞而再次肝移植;1 例治疗后狭窄仍存在,黄疸无缓解而再次肝移植.提示经T型管及其窦道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痛苦小、创伤轻以及可重复等优点,是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的有效方法.但部分患者狭窄及梗阻难以纠正,需要再次肝脏移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术前评估、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方法对3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后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结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结果该组36例均顺利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发生胆漏4例,经引流后愈合。32例术后40d左右拨除T管,顺利恢复。4例胆道造影发现或怀疑残余结石于术后2个月行经窦道胆道镜检查,3例残余结石胆道镜经窦道成功取石。无出血、胆管损伤、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与开腹胆总管探查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和不同营养状况下改良T管窦道形成的时间,并从根本上杜绝胆汁漏的发生。方法:应用改良T管对66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患者在术后第3、6、9、12、25天进行围T管窦道形成造影。结果:肝圆韧带或(和)大网膜包裹组T管窦道形成时间明显缩短(P<0.05),营养不良患者T管周围窦道形成时间明显处长(P<0.05),拔除T管后无胆汁漏发生。结论:用改良T管观察围T管窦道形成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拔除T管后胆汁漏的发生,用胆圆韧带或(和)大网膜包裹T管可促进围T管窦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中的应用体会和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48例腹腔镜下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140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93例放置T管,47例一期胆总管缝合;8例中转开腹。结果术后胆漏3例,经引流痊愈;2例胆总管残余结石,术后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平均住院时间(7.2±3.4)d。带T管的患者术后4~6周经T管胆道造影未见结石残留,胆道通畅,拔除T管。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创伤小、痛苦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胆道T管引流是治疗胆道疾病解除胆道梗阻的必要手段。胆道T管造影的目的是了解术后胆道的解剖位置、有无狭窄、扩张、梗阻、结石及胆道的排泄功能,其结果是决定能否拔管的重要依据。胆道T管造影有时会出现副反应,给患者造成痛苦。本科采用滴注法对患者进行胆道T管造影,同样  相似文献   

19.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的病人常有肝内外胆管残留结石。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简单易行,但对结石较大、较硬,取石篮即使套住也难以取出.强行取出会造成窦道断裂而形成胆汁漏或难以控制的胆道出血。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后取石,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本次研究总结15例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肝内外胆管难取性残留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5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腹腔镜及纤维胆道镜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或一期缝合。结果:5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术中应用胆道镜探查,胆总管结石40例,术中取净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14例,术中取净结石8例,6例肝内胆管残余结石,术后6周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获得治愈。全组无胆漏、出血、腹腔感染、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提高了术中结石取出率和取净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