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脑电图在手足口病各期及对重症早期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按指南的标准进行手足口病分期(Ⅰ、Ⅱ、Ⅲ、Ⅵ)诊断,据分期将患儿分为3组:Ⅰ期为轻症组、Ⅱ期为早期重症组、Ⅲ、Ⅵ期为危重症组。分别检测3组患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脑电波,并进行比较。结果该研究发现早期重症组患儿的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及联合检查的异常率均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显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脑电图检查可作为早期诊断重症手足口病的方法;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异常率在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做某一项检查各自没有优势,但联合检查与单做某一项比较,能明显提高异常的检查率(P 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脑电图联合使用有利于及时发现早期重症手足口病,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采用咪唑安定对患者麻醉手术前的身心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期间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咪唑安定以及鲁米那进行手术前用药,对患者血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血浆内皮素以及焦虑视觉模拟评分,评价咪唑安定对患者麻醉手术前的身心应激作用的影响。结果:用药前后两组患者HR、RR、SBP、SPO2、DBP未发生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血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血浆内皮素水平以及焦虑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用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用药前后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咪唑安定能够用于手术前用药,使用咪唑安定能够有效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紧张以及恐惧情绪,使患者有效镇定,降低了患者的基础代谢和神经反射的应激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脑电图及其在新生儿惊厥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的新生儿1000例,对进行常规a-EEG检查,按照新生儿在围产期是否出现高危因素将100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0例。其中观察组患儿为围产期出现高危因素,对照组患儿为围产期未出现高危因素。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中脑电图的异常率为30%(150/500),其惊厥率为14.00%(70/500);观察组新生儿中脑电图的异常率为4%(20/500),其惊厥率为2.00%(10/500)。比较两组患儿异常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儿惊厥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EEG可快速、有效的判断出新生儿出现的惊厥,对于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佐辛对全麻下气管插管患者脑电图波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气管插管下全麻手术患者69例,根据地佐辛不同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0.05 mg/kg)组21例、中剂量(0.1 mg/kg)组25例、高剂量(0.2 mg/kg)组23例,比较三组患者脑电图(EGoC)分级、脑电图αβ波相对功率值(αβ%)、Narcotrend麻醉深度指数(NT指数)、BIS指数的差异。结果高剂量组脑电图分级异常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0.05),但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 min,高剂量组患者αβ%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0.05),且较插管前和插管后2 min明显降低(P〈0.05);NT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大至小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且高、中剂量组患者较插管前和插管后2 min明显降低(P〈0.05);插管或用药后2 min,高剂量组BIS指数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且用药后2 min,全部患者BIS指数较插管前和插管后2 min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0.05~0.1 mg/kg地佐辛对气管插管下全麻手术患者脑电图波和BIS指数影响较小,高剂量对其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咪唑安定对术前患者身心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对8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患者手术前分别采用鲁米那和咪唑安定,对麻醉手术前使用咪唑安定患者身心受到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用药前后,白细胞介素-6、血清皮质醇以及血浆内皮素检验值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上述指标的模拟评分较用药前有较大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安定可以在手术前使用让患者镇定,同时也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神经反射的应激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临床特征及功能学检查、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于医院诊疗的396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将合并相关性脑病的脓毒症患儿分为SAE组(146例),将无脑病脓毒症患儿分为非SAE组(250例)。分析小儿SAE的临床特征、MRI影像学表现、脑电图检测结果、大脑动脉血流参数及主要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SAE组患儿发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长于非SAE组患儿,SAE组患儿血乳酸及28 d病死率均高于非SAE组患儿(P均<0.05),SAE组患儿小儿危重病(PCIS)评分低于非SAE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MRI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E组脑电图检测阳性率高于非SAE组患儿(P<0.05)。SAE组患儿Vd、Vm均低于非SAE组(P均<0.05),SAE组患儿PI、RI均高于非SAE组(P均<0.05)。SAE组患儿G+菌感染率高于非SAE组,其中G+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高于非SAE组(P均<0.05);两组患儿G-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脑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24例脑外伤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并分析探讨其特征。结果不同性别脑外伤患者脑电图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异常率高于女性。不同职业脑电图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学生最高。不同年龄脑电图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20岁组最高。不同民族脑电图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脑电图异常率以儿童学生或小于20岁组最高。脑电图应用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1-33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5例,对照组均为脑梗死无继发癫痫患者,实验组均为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比较两组动态脑电图监测异常情况、动态脑电图结果同病灶部位的关系,比较实验组常规、动态脑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动态脑电图监测异常率、癫痫样放电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深部白质区癫痫样波和脑叶皮质区癫痫样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率、异常率、癫痫样放电率与动态脑电图检查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脑电图检查非特异性异常放电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应用动态脑电图可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在预测癫痫发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和振坤  徐庆杰 《中原医刊》2007,34(20):55-56
目的 探讨非那根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110例患儿随机分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给予ORS液口服或静脉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口服思密达,促菌生,治疗组加用非那根1 mg/k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日1次,3 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3.2%)和总有效率(94.6%)均优于对照组(42.6%和72.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止泻时间(2.7±0.6)d短于对照组(4.3±1.9)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婴幼儿秋季腹泻治疗中加用非那根穴位注射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
黄先萍  余中红  刘可心 《西部医学》2017,29(10):1429-1432+1439
【摘要】目的 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的应用剂量及疗效。方法 随机数字法将150例癫痫患儿分为丙戊酸钠组、左乙拉西坦组与联合组(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比较3组临床疗效、脑电图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联合组临床疗效、脑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86.00%,较丙戊酸钠组的74.00%、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组脑电图总有效率80.0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较丙戊酸钠组的62.00%、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左乙拉西坦组治疗后P300潜伏期较治疗前、丙戊酸钠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总分较丙戊酸钠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P300潜伏期明显低于左乙拉西坦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相比两者单独用药治疗癫痫疗效更好,能明显改善患儿认知功能,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任新燕  葛永红 《医学综述》2014,20(18):3409-3410
目的探讨熄风胶囊治疗小儿良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良性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熄风胶囊治疗组(30例)采用熄风胶囊治疗,卡马西平治疗组(30例)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脑电图局灶放电情况以及脑电图痫样放电频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20,P>0.05),局灶性放电频数及局灶性放电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1.71,1.78,P<0.05);两组患儿清醒、快波睡眠以及慢波睡眠的脑电图痫样放电频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熄风胶囊治疗组较卡马西平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采用熄风胶囊治疗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对临床发作的控制程度与卡马西平相似,但脑电图痫样放电频度改善程度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效果。方法:用VBFB3000脑电生物反馈诊疗系统对213例ADHD患儿进行治疗,采用视听整合测试报告(IVA-TP)评估其疗效。结果:治愈85例(39.9%),显效80例(37.6%),好转37例(17.3%),总有效率达94.8%。训练1疗程与2疗程疗效比较,除混合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2疗程与3疗程疗效比较,除多动-冲动为主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型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用于儿童ADHD治疗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肥胖对哮喘(BA)患儿吸入布地奈德后的疗效、肺功能及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 1 月-2016 年5 月该院收治的120 例BA 患儿,按照体重指数(BMI)将其分为正常体重组(19 kg/m2 ≤ BMI ≤ 25 kg/m2,57 例)、超重组(25 kg/m230 kg/m2,21 例)。所有患儿 均采用布地奈德抗哮喘治疗。测定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γ- 干扰素(IFN-γ)、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及最高呼吸流量(PEF),观察其疗效、 不良反应。结果 ①疗效:正常体重组总有效率为94.74%,而超重组、肥胖组有效率分别为80.95%、76.19%, 3 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肺功能:3 组FEV1、FVC 治疗前后差值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0.05),3 组PEF 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肥胖组血清FEV1、FVC 治 疗前后差值均高于超重组、正常体重组(P <0.05),超重组血清FEV1、FVC 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正常体重组 (P <0.05);③血清因子:3 组血清NGF、IL-4、IgE、IFN-γ 治疗前后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肥胖组血清NGF、IL-4、IgE 及IFN-γ 治疗前后差值低于超重组、正常体重组(P <0.05),超重组血清NGF、 IL-4、IgE、IFN-γ 治疗前后差值高于正常体重组(P <0.05);④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正常体重组不良反 应发生率为7.02%,超重组、肥胖组的分别为7.14%、9.52%,3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肥胖BA 患儿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效果较非肥胖BA 患儿差,且肺功能和血清NGF、IL-4、IgE 及IFN-γ 改善程度也较弱。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照比较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PSE)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PSE患者随机分为奥卡西平组与卡马西平组,每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脑电图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奥卡西平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5%)显著高于卡马西平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脑电图有痫放电与累及导联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奥卡西平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7%)显著低于卡马西平组(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疗效满意,且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监测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预测价值。方法60例 CO 中毒患者接受急救治疗,于入院24 h 内首次检查 EEG 及头颅 CT,随后每隔7~14 d 复查直至出院。结果治疗后24例发生 DEACMP,设为 DEACMP 组,36例未出现精神症状,设为对照组。DEACMP 患者临床表现以精神和智能障碍、锥体外系表现为主。DEACMP 组和对照组首次 EEG 异常率分别为91.67%(22/24)和66.67%(24/36),中、重度 EEG 异常分别为70.83%(17/24)和36.11%(1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急性 CO 中毒期比较,DEACMP 组发病期 EEG 异常率增高至95.83%(23/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重度 EEG 异常的急性 CO 中毒患者更易发生 DEACMP,其 EEG 表现与临床病程发展平行,早期监测 EEG 对预测 DEACMP 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腰方肌阻滞在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喉罩全麻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为单纯喉罩全麻组(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阻滞组(R组)、复合药物阻滞组(RD组)。R组和RD组病人入室前30min于麻醉监护室中行术侧腰方肌阻滞,R组注射0.25%罗哌卡因20 mL,RD组注射含1 μg/kg右美托咪定的0.25%罗哌卡因20mL,3组病人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诱导前、置入喉罩时、切皮时、扩髓腔时、拔除喉罩时病人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所有病人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使用量、拔管时间;记录病人术后舒芬太尼镇痛使用量、帕瑞昔布补救性镇痛情况;记录病人术后不良反应;评估病人术后4、8、12、24、36、48h的静息VAS疼痛评分及术后24、36、48h的运动VAS疼痛评分;评估术后24、36、48 h髋关节的最大屈曲度及外展活动度。结果T0时,3组病人的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4时,3组病人的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和T3时,R组和RD组的MAP低于C组(P < 0.01),R组与R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R组和RD组的HR低于C组(P < 0.01),R组与R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丙泊酚使用量、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补救性镇痛例数,各时间点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C组> R组>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各时间点的髋关节最大屈曲度和髋关节外展活动度:C组 < R组 < 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恶心呕吐、补救镇痛发生率:R组、RD组均低于C组(P < 0.05~P < 0.01),RD组与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腰方肌阻滞在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围术期镇痛中效果理想,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ICU内脓毒症患儿体温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脓毒症患儿152例,根据入PICU前后24 h内的体温峰值分为超高热组(39.5~41℃),发热组(37.5~39.5℃),无热组(<37.5℃),比较各组危重症评分、病死率(总体和7 d)、炎性和免疫、器官功能状态等指标.根据入PICU7 d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于健  王兵 《中国医药导报》2014,(5):31-33,36
目的 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D)、轻度认知障碍(MCI)、健康老人脑电图(EEG)及神经心理学测试(MMSE)特点.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海军总医院海空勤体检中心进行检查的老年MCI患者115例为MCI组,选择同期AD患者共105例为AD组,健康体检老年人80名为对照组.三组均进行EEG检查和MMSE测试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①MCI组EEG总异常61例(53.0%),AD组EEG总异常98例(93.3%),对照组EEG总异常24例(30.0%),三组EEG总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87.87,P<0.01).②三组MMSE评分中,时间、地点定向,即刻记忆,计算、回忆、命名、复述、阅读、结构、书写能力,三步命令,总分等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两两比较中,MCI组地点定向,计算、回忆、结构、书写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而AD组时间、地点定向,即刻记忆,计算、回忆、命名、复述、阅读、结构、书写能力,三步命令等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而与M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和AD组MMSE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 EEG检查并结合MMSE量表评价可对MCI患者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是能够早期对MCI做出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我国北方地区汉族儿童GABAARG2 基因C588T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癫痫易感性的关 系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3 年3 月—2018 年6 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和/ 或住院治疗的189 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分为部分性发作组和全面性发作组,同时选择113 例非癫痫 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 扩增后基因测序鉴定 GABAARG2 基因C588T 多态性,测定该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 组 患儿平均病程、24 h 脑电图中度以上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患者CC、CT 和TT 基 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患者等位基因C、T 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相比与CC 基因型,CT 基因型引发癫痫的风险是其2.127 倍,TT 基因型则为3.926 倍;相比C 等位基因,T 等位基因引发癫痫的风险是其2.191 倍。结论 GABAARG2 基因C588T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癫痫的易感 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研究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摘取该院自2009年1月—2013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8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以上患儿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克林霉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统计对比。结果疗效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与显效率61.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8%、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方面来看,观察组6.8%对照组9.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林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显著,联合阿奇霉素应用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