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含轩 《大家健康》2016,(7):285-285
目的:探究社区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重要性。方法:以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未开展药学服务社区药房病例150例作为对照组,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开展药学服务社区药房病例150例作为实验组。对2组的用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例用药的准确性、处方不合理情况、药物质量问题、服药依从性等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在社区病房开展药学服务,可以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应用于社区药房的方式和可行性。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本社区医院药房尚未开展药学服务,选取前来就诊的20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本社区医院药房为患者提供了药学服务,选取其中200例患者组成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准确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出现药物质量问题、处方不合理现象的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药学服务引入社区医疗机构的药房,不仅有利于增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准确性,还有利于减少药物质量问题和处方不合理的情况,应在全国社区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药学服务措施在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未进行药学服务改革前医院门诊药房收治的112例患者,对其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并于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实施药学服务改革后医院门诊药房收治的112例患者,对其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比较改革前后患者的药房流程、药品完善以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结果进行药品服务改革后的药房流程、药品完善以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均优于未实施前,P0.05。结论在门诊药房中实施科学的药学服务,可以有效优化药房流程,提高药品完善度,患者对服务态度也有更高的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诊药房实施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安全性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5年8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236例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119例,对照组117例。对照组患者就诊后,直接取药,告知患者药物使用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药学服务。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用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2%,同对照组16.24%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率为94.96%,同对照组86.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药房对患者实施药学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及依从性,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门诊药房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2月门诊诊治的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药学服务理念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对比2组患者的服务满意度和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服务满意度为95.7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1%,服务满意度为73.9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药房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效果更佳,有利于提高门诊患者的服务满意度,同时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药物咨询在药学服务中的实践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开展药物咨询前后各2年间的各10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开展药物咨询前的1000名门诊患者设为对照组,开展药物咨询后的1000名患者设为试验组,对2组患者的用药差错情况及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共计发生用药差错22例次,用药差错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中共计发生用药差错87例次,用药差错发生率为8.7%,试验组用药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发现,试验组有967名患者对药学服务表示满意,满意率为96.7%;对照组有765名患者对药学服务表示满意,满意率为76.5%,试验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学服务中开展药物咨询能有效降低用药差错发生率,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社区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重要性。方法:以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未开展药学服务社区药房病例150例作为对照组,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开展药学服务社区药房病例150例作为实验组。对2组的用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例用药的准确性、处方不合理情况、药物质量问题、服药依从性等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社区病房开展药学服务,可以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医院的药房开设药学咨询服务的开展方式以及开展后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随机选出两组患者的数据,其中一组是开展药学咨询服务之前的患者的用药情况病历,作为对照组;而另外一组则是选取的是开展药学咨询服务之后的患者用药情况病历,作为服务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于服务的满意度的情况,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出结果。结果:经过分析后可以发现,服务组的患者在用药依从性方面的情况要好于对照组,患者大部分能够按照医嘱进行服药,且治疗效果比较突出。同时,服务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对于医院服务的满意度要比对照组高,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评价较高。结论:在医院的药房开展药学咨询相关的服务工作,有助于患者的正确服药,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恢复的几率,同时也可以增进医患关系,使得医院的整体形象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临床药师服务,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由门诊药房向患者提供一般用药知识宣教,接受患者用药咨询,观察组开展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对药品使用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全程药学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用药途径、用药剂量、用药时间、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的认知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对全程药学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服务能够使患者了解更多药品使用知识,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缓解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与探究门诊西药房药学服务满意度。方法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门诊患者设为研究对象,让患者在提升药房服务前后的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结果 122例门诊患者经过问卷调查结束后,提升药房服务后门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提升药房服务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西药房药学服务中,医师应该多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门诊西药房药学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升门诊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的研究对象为采用品管圈前的30例在购药患者及采用品管圈后的30例购药患者,将品管圈活动前的患者作为参照组,使用后的作为研究组,对比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门诊西药房的药学服务中,可以有效提高应用服务质量,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吴琼瑛 《中外医疗》2013,32(7):141-142
目的研究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两年间收治的1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中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并对记录数据进行观察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医院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加快患者肺功能能力恢复速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近年来我院药学服务出现的差错及纠纷,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方法:综合近年来我院门诊药房药学服务中出现的差错及纠纷实例,分析出现差错及纠纷的原因。结果:药学服务差错及纠纷发生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由药学服务人员业务不精和药房管理制度不完善引起。结论:医院药学服务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药学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将整体护理应用于基层医院骨科,对患者病情和心理的影响及对提高骨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试验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应用整体护理制度,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病情、心理状况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在病情、心理状况与患者满意度方面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制度有助于提升基层医院骨科服务质量的整体水平,作为一种创新护理模式值得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模式,落实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评价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入住我院的290例经过优质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011年1月之前入住我院上述科室的290例常规护理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自实施优质护理以来,全院的护理工作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患者满意度也由原来的95.2%提高至现在的100.0%;观察组SAS得分为(33.89±7.76)分,SDS得分为(32.55±8.98)分,对照组SAS得分为(46.81±11.89)分,SDS得分为(41.21±10.20)分,观察组的SAS和SD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院自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模式以来,患者的满意度与基础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心理状况有了明显地改善,焦虑、抑郁的情绪基本消失,说明大力开展与推广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大大提高医院护理的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消除低沉的心理状况,应在护理工作中加以推广和宣传。  相似文献   

16.
临床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服务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监护工作模式和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已成为新世纪医院药学工作的主要内容。药学教育发展滞后与临床药师缺乏严重制约了医院药学工作模式的转变。传统药学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医院药学工作(特别是临床药学工作和药学监护工作)发展的要求。药学教育应大胆改革创新,设立临床药学专业以适应新时期对临床应用型药师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张雪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9):2345-2346,2354
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急性创伤性患者的护理风险以及应对策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12月收治的老年骨科住院患者112例,按照患者的自愿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风险护理管理策略,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恢复时间、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症状的恢复时间分别为(89.4±3.5)d、(106.3±4.8)d,满意度分别为96.43%(54/56)、78.57%(44/5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3.26%、96.43%,护理风险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科住院的急性创伤性患者的护理中,应针对骨科护理特点以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总结预防及避免护理风险的方法,降低护理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妊娠结局及满意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待产的1 2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抑郁率、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无陪护护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我院开展和未开展无陪护护理模式的科室患者,各200例,分别将其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同时收集无陪护护理模式实施前后生活满意度、环境满意度、综合满意度及单因子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实施无陪护护理模式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患者满意度4项单因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无陪护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医院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运用人性化管理手段进行病房陪护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易静  汪丹  赵昭 《中外医疗》2013,(36):159-160
目的 探讨特需门诊患者对心理沟通的需求和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3年8月特需门诊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仅对患者进行常规就诊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制问卷调查,针对患者心理沟通需求予以相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调查发现,特需门诊患者对心理沟通的主要需求包括:保护个人隐私,就诊后康复指导,健康教育和准确分诊;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98/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9.0%(7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特需门诊患者对心理沟通的需求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