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原发性失眠患者(PI)与抑郁症伴发失眠患者(DI)觉醒水平的比较,探讨抑郁症伴发失眠的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该院睡眠门诊及住院原发性失眠与抑郁症伴发失眠患者52例,按照美国精神病学会制订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的相关标准分为DI组和PI组,比较两组24h尿游离氢化可的松、心率变异性、脑电频谱的差异。结果 DI组24h尿游离氢化可的松高于PI组,P<0.05。PI组的HF、SDNN、SDANN、rMSSD、pNN50指标均高于DI组(P<0.05)。DI组患者脑电频谱theta、alpha、sigma、beta、gamma相对功率值与P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伴发失眠患者躯体觉醒水平比原发性失眠患者高,脑皮质觉醒水平比原发性失眠患者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原发性失眠和抑郁症伴发失眠患者在觉醒水平方面的差异,为分析抑郁症伴发失眠患者的临床特点提供依据。方法:比较30例原发性失眠组患者和25例抑郁伴发失眠组患者的24 h游离氢化可的松水平、心率变异性指标和脑电频谱指标低频(LH)、高频(HF)、RR期间标准差(SDNN)、平均心率标准差(ADANN)、均方根值(r MSSD)、丁堡指数(p NN50)之间的差异。结果:抑郁症伴发失眠组患者24 h游离氢化可的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性失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伴发失眠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HF、SDNN、ADANN、r MSSD、p NN50显著低于原发性失眠组,LF/HF显著高于原发性失眠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伴发失眠组患者脑电频谱指标theta、alpha、sigma、beta、gamma相对功率值明显低于原发性失眠组,delta相对功率值明显高于原发性失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原发性失眠组患者相比,抑郁症伴发失眠组患者的躯体觉醒水平较高,而脑皮质觉醒水平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对人体各个系统均有慢性损害,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失眠症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机制是过度觉醒假说,微觉醒作为皮质觉醒,也参与过度觉醒机制的形成。本文对微觉醒的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焦虑障碍患者睡眠结构和觉醒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焦虑障碍患者睡眠结构和觉醒指标以及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52例焦虑障碍患者和33例正常人群的多导睡眠图,并与临床症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群相比,焦虑障碍患者表现为入睡潜伏期时间延长(P〈0.01),睡眠时间减少(P〈0.05),睡眠效率下降(P〈0.01);整夜中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增多(P〈0.01),觉醒比异常(P〈0.01);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第一期(S1)增多(P〈0.01),第三、四期睡眠(S3、S4)减少(P〈0.01);快速眼动期(REM)睡眠时间和周期减少(P〈0.01)。焦虑自评量表总分与觉醒次数成正相关(r=0.89,P〈0.01),与S4和REM睡眠时间成负相关(r=―0.64、―0.56,P〈0.05)。结论焦虑障碍患者的睡眠以睡眠维持障碍为主要特征,患者觉醒过度,并伴有入睡困难和睡眠效率下降;睡眠质量差,快速眼动期睡眠减少;焦虑程度越高,睡眠中觉醒次数越多,同时深睡眠S4期和REM期睡眠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5.
城市与农村焦虑症患者社会心理因素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焦虑症诊断为神经衰弱、癔症或概括为神经症者比比皆是。据华西医科大学统计 ,精神科咨询门诊中 ,焦虑症占 18.5 % ,而西方国家焦虑症发病率 5 % ,心脏科门诊占 10~ 14% [1 ] ,由此看来实际工作中焦虑症人数应该很多 ,但目前诊断较少 ,研究该症的社会心理问题与症状类型在农村低文化素质和城市病人中有无差别 ,其国内尚未见报告。为此 ,作者对 96~ 99年所见焦虑症 394例分农村和城市两组予以对比分析。资料和方法394例病人均为慢性焦虑症病人 ,男 16 4例 ,女 2 30例 ,男 :女 1:1.4,年龄在 17~ 38岁之间 ,平均年龄 2 2± …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将“五加一”助眠操与口服药物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剖析其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过度觉醒状态的作用。方法 将6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入睡前做“五加一”助眠操,不服用其他助眠类药物;对照组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10 mg,qn)。两组的连续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将两组治疗先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过度觉醒量表(hyperarousal scale,HAS)评分、睡前觉醒量表(pre-sleep arousal scale,PSAS)评分进行比较,并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1)两组经治疗PSQI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再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后HA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过度觉醒状态的疗效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7.
<正>焦虑症和癔症是引起通气过度的常见原因。通气过度是指呼吸频率加快(非呼吸困难),致使CO_2大量排出,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其时氧合血红蛋白不易解离,氧利用障碍引起组织缺氧,此种缺氧非吸氧所能改善。如对本症认识不足,易致误诊误治。本文报告7例,并讨论其诊断与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8.
9.
焦虑是一种从轻度紧张和微弱的不适感到恐惧、忧郁或惊慌内心体验.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称为焦虑症.焦虑症除有焦虑心情外,还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如头晕、心悸、胸闷、口干、尿频、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且紧张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临床上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  相似文献   

10.
焦虑症患者的定量感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虑症患者主诉繁多 ,以焦虑、失眠、多梦、心烦、潮热、肢体感觉异常、乏力为主要表现 ,其中肢体麻木、疼痛、蚁走感等躯体症状在临床上较多见 ,查体往往无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 ,神经传导速度等电生理检查也无异常发现 ,这些异样的感觉困扰着焦虑症患者。近来研究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早期的肢体麻木、疼痛等异样感觉是小神经纤维受损的结果[1~ 3 ] 。定量感觉检查是早期发现小的神经纤维受损的较敏感的方法[4] 。伴有主观感觉异常的焦虑症患者是否客观上也存在类似的躯体感觉功能障碍 ,作者使用定量感觉检查法对此进行了研究。对象与…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目的 了解到临床医疗机构就诊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为临床更有效地放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原发性头眠症患者(65例)和正常睡眠者(67例)。结果 患者组STAI的状态焦虑因子、特质焦虑因子和总分,SAS焦虑状态总分,SDS的精神情感症状,躯化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和总分与睡眠正常组比较,统计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乔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34-35,38
目的:探讨失眠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对睡眠状况主观感知和客观评价的差异,分析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感知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2006年3月~2010年12月神经内科就诊患者120例,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失眠组)及6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完成早晨问卷[用于评估睡眠知觉,睡眠知觉(%)=主观睡眠时间/客观睡眠时间×100%]。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R)、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等描述失眠程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受试者的睡眠自我评估参数对照组睡眠潜伏期(SL)(18.75±5.59)min、觉醒时间(WT)(27.00±6.08)min、睡眠效率(SE)为(90.40±6.07)%、总睡眠时间(TST)(438.00±41.75)min,失眠组SL(62.97±35.56)min、WT(174.22±93.90)min、SE为(54.78±17.36)%、TST(285.94±90.48)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ISR(1.69±2.19)分、SAS评分(27.91±3.37)分、SDS评分(0.29±0.03)分;失眠组ISR(20.59±6.14)分、SAS评分(46.62±11.64)分、SDS评分(0.53±0.10)分;失眠组受试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失眠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睡眠知觉紊乱,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曹非  张磊  夏远鹏  孙周  魏桂荣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681-1682,1711
目的:通过门诊和住院患者使用曲唑酮后睡眠情况的观察,评价曲唑酮治疗失眠、抑郁和焦虑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患有失眠、抑郁及焦虑的患者60例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阿米替林、曲唑酮50mg、曲唑酮100mg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和匹兹堡睡眠量表检测,睡眠日记记录睡眠质量,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停用艾司唑仑时间等方面B组和C组均优于A组。结论:曲唑酮治疗失眠、焦虑及抑郁并存患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侯俊霞  林秀孟 《中外医疗》2015,(4):80-81,84
目的:分析就诊于神经内科门诊的失眠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2013年7月—2014年5月来该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失眠评定,对符合失眠症诊断者行汉密顿焦虑和抑郁量表测定,并同时对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等进行分析。结果符合条件的失眠症患者共317例,伴发焦虑或抑郁者195例,发生率为61.5%;同时伴发焦虑和抑郁者72例,发生率为22.7%。女性、无业、低学历、低收入的失眠患者伴发焦虑或/和抑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在职、高学历、高收入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失眠患者伴发焦虑或/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在临床诊断及治疗时应予以重视,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普及睡眠相关知识,为失眠、焦虑及抑郁的发生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与继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岩  侯彦波  王红  陈嘉峰 《吉林医学》2009,30(19):2264-2267
目的:研究原发性与继发性失眠患者在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绪上有无差异以及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的失眠患者(17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原发性失眠组(119例)和继发性失眠组(54例)。采用AIS、HAD、HAMA、HAMD对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测评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失眠患者AIS总分均〉6分。继发性失眠组与原发性失眠组相比,其AIS总分及各因子分(对总体睡眠质量评价除外)得分较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继发性失眠组中焦虑抑郁情绪(HAMA、HAMD)测评得分高于原发性失眠组,这种差异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失眠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经χ^2验,继发性失眠组的焦虑情绪及焦虑抑郁情绪共存的发生率高于原发性失眠组(P〈0.05)。④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失眠患者AIS总分与HAD、HAD-A、HAD-D、HAMA、HAMD呈强正相关性,r值在0~1之间,P〈0.01。结论:①原发性与继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原发性与继发性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继发性失眠患者焦虑情绪及焦虑抑郁情绪共存的发生率高于原发性失眠患者。④原发性与继发性失眠患者的失眠程度与焦虑抑郁情绪呈正相关,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其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患者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量表,评分大于10分,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大于7分。23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18例单用黛力新治疗,治疗组120例使用黛力新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两周后评定疗效。结果两周后,治疗组在改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右佐匹克隆联合黛力新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焦虑共病性失眠患者、原发性失眠患者、健康者之间主客观睡眠参数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探讨焦虑共病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感知特点。方法 1)、对主诉失眠患者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确定焦虑共病性失眠组、原发性失眠组。2)、通过多导睡眠监测获取患者客观睡眠参数,通过睡眠日记获取主观睡眠参数。3)、对主客观睡眠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患者睡眠感知误差情况。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焦虑共病性失眠组、普通失眠组主观睡眠评估和多导睡眠监测均显示睡眠潜伏期、入睡后清醒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焦虑共病性失眠组较普通失眠组主观睡眠评估显示其睡眠潜伏期、入睡后清醒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下降,但这和两者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相矛盾。2)焦虑共病性失眠组、原发性失眠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主客观睡眠参数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焦虑共病性失眠组较普通失眠组更明显P < 0.01。3)焦虑共病性失眠组患者其焦虑程度与主观失眠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客观睡眠效率呈负相关。结论 焦虑共病性失眠组、原发性失眠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存在睡眠感知误差的情况,这种感知误差在焦虑共病性失眠组尤为明显,焦虑情绪可能与睡眠感知误差有关。  相似文献   

18.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探讨焦虑症、抑郁症和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有无差异。方法 使用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DAS)、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对 3 5例抑郁症、3 0例焦虑症及 3 0例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于治疗前后 ( 6~ 8周 )进行评定 ,并与 3 0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 1)治疗前后患者组DA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 ;( 2 )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组治疗前后的DAS总分值及大多数因子分明显高于焦虑症组及抑郁症组 (P <0 .0 5 ) ,而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 3 )患者组治疗前后的DAS减分值与各自相应的HAMD和 /或HAMA减分值均无相关性。结论 焦虑症、抑郁症及焦虑抑郁共病患者均存在明显的功能失调性认知 ,后者较前两者严重 (P <0 .0 5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知觉。方法:选取67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及57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完成早晨问卷[用于评估睡眠知觉,睡眠知觉(%)=主观睡眠时间/客观睡眠时间×100%]。结果:与健康对照组(99.19±12.54)%相比,原发性失眠组的睡眠知觉明显偏低(52.44±35.33)%(P〈0.001)。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睡眠知觉紊乱,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