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中大学生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为今后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所有无偿献血人群标本先采用2家抗-HIV(1+2)试剂,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首次呈反应性标本,再新留取血袋辫标本与原试管标本进行双孔复试;仍呈反应性者,标本送疾病控制中心,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诊试验。结果 2006年至2009年131425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有107例抗-HIV初筛试验呈反应性,WB确证HIV抗体阳性10例,其中5例为大学生。结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从2006年开始呈上升趋势,其中学生感染者(5例)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尤其值得关注,针对大学生开展性教育和性生殖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温晓燕  张耀翔  沈丹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63-1064
目的 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无偿献血人群中艾滋病(HIV)感染情况.方法 对240 412份无偿献血者的标本抗-HIV进行2次ELISA检测,对抗-HIV初筛阳性标本送往宁夏疾病控制中心进行确认.结果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无偿献血240 412份,抗-HIV初筛阳性率2010年为0.71‰,2011年为1.35‰,2012年为1.23‰,2013年为1.69‰.确证阳性率2010年为1.8/10万,2011年为10.8/10万,2012年为19.1/10万,2013年为11.8/10万.结论 宁夏献血者抗-HIV感染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并且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加强献血者抗-HIV的检测,降低HIV经输血传播,确保输血的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近5年来晋中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确认阳性者感染状况,探讨新形势下血液安全对策。方法对晋中市2009年—2013年111674名无偿献血者用两家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进行筛查,对HIV初筛阳性的标本送疾控中心HIV确认实验室做WB确认试验,并对HIV确认阳性献血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统计,结果111674名无偿献血者中HIV初筛有反应性156例,WB法确认阳性19例,男性大于女性,18岁~30岁的人群感染比例较高,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为主,男男同性恋者和吸毒者次之。结论晋中市无偿献血者2010年来确证HIV感染率有增长趋势,HIV感染人群呈现多元化趋势,表明HIV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影响了血液安全。建议血站加大对献血人群体检征询工作力度,稳定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检测方法,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枣庄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艾滋病感染率及流行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法对2006—2011年间145133名无偿献血者进行抗-HIV1/2检测,初检复检都呈阳性或单试剂双孔复试都呈阳性者,送疾控中心确认。结果:确证抗-HIV1/2抗体阳性7例,感染率为O.0048%,2008年开始在献血员中有感染个体被确认。结论:本地目前虽无输血传播HIV病例,但是HIV传播风险越来越大,需选择低危健康无偿献血者,提高血液检测水平,阻止HIV经输血传播。  相似文献   

5.
冯娟 《安徽医学》2018,39(2):170-173
目的 调查分析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及其中男男性行为(MSM)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阳市中心血站440474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进行抗-HIV初筛与确证试验,调查分析MSM感染HIV的献血者相关资料,分析HIV感染率及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人群感染情况.结果 440474例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抗-HIV阳性献血者33例,HIV感染率为0.0075%;其中,通过MSM感染HIV 7例,占21.21%;MSM感染 HIV人群结构特征:年龄18 ~29岁占85.71%,大学以上学历占57.14%,在校学生占42.86%,未婚占85.71%;与历年HIV感染率比较,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49,P>0.05);初次献血者MSM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5).结论 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总体呈平稳低流行趋势,初次献血者MSM人群HIV感染率高于重复献血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效防止HIV经血液途径传播。方法对2008至2014年469 085例无偿献血者的抗-HIV初筛阳性及确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69 085例无偿献血者中抗-HIV初筛阳性338例,WB法确证阳性70例,确证阳性率逐年小幅度下降。结论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加强宣传教育,重视健康征询、保密性弃血和开展血液核酸检测工作,进一步降低HIV通过血液途径传播的风险,确保临床用血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进口与国产酶联免疫(ELISA)试剂在筛查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的效果,分析ELISA试剂初筛阳性标本的S/CO比值与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的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本市无偿献血者常规ELISA抗-HIV初筛试验和WB确证试验的检测数据,比较第4代进口与第3代国产ELISA抗-HIV试剂初筛试验结果及与确证结果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123-126+130
目的?了解扬州市2015年2月~2017年12月无偿献血者抗-HIV抗体及HIV-RNA检测情况。 方法 针对扬州市2015年2月~2017年12月121 617例无偿献血者标本先进行2遍ELISA法检测抗-HIV抗体,然后对ELISA法结果两侧阴性或单侧阴性的116 500例核酸标本再用PCR法检测HIV-RNA。抗-HIV抗体阳性送扬州CDC确证,HIV-RNA阳性送江苏省血液中心进一步确证。 结果 2015年2月~2017年12月抗-HIV抗体检出阳性57例,占0.05%,确证阳性13例,占0.01%;确证阳性均为ELISA法双试剂阳性标本,ELISA法单试剂阳性经确证均为阴性;HIV-RNA阳性检出 4例,占0.003%,确证阳性2例,占0.002%。?结论?采、供血机构相关部门在献血前征询招募时,应充分考虑人群HIV感染分布特征,调整策略,相关部门应加强HIV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进一步确保血液安全。在血液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各具优势,两者互补,给予二者联合应用,提高血液病毒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邯郸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情况,保障血液安全,降低输血传播HIV的风险。方法对邯郸市2002-2013年672 866人次献血者样本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抗-HIV,对于1种或2种试剂有反应性的样本判为HIV初筛阳性,送邯郸市CDC实验室采用WB法进行确证实验。对初筛和确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邯郸市无偿献血人群抗-HIV初筛阳性率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V确证感染者24例,不确定者21例,年均感染率为0.36/万,年度感染率有增加的趋势;HIV感染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8~40岁占多数(79.2%);文化程度以初中和高中居多;外地户籍与本地户籍比例为9:15;职业中以其他和农民居多。大部分经性传播,MSM感染者占半数以上;感染者多数为初次献血。WB法确证阳性者均为HIV-1型感染,未发现HIV-2型感染。WB带型全带的占41.7%,gp160、gp120、p41、p24出现率为100.0%,其次分别是p66(87.5%)、p51(79.2%),单带p55和p39出现率分别为54.2%、50.0%。HIV不确定者WB带型出现最多的是p24(81.7%),其次分别是gp160(25.6%)、p17(9.5%)、gp41(4.8%)。结论邯郸市献血人群HIV感染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感染者具有男性多、年轻化、学历低、职业流动性大的特点,血液安全面临形势严峻,应加强固定献血队伍的建设,注重多方面采取措施降低经血传播HI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7年来南通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结果,制定有效的无偿献血招募措施,最大限度的防止经血传播HIV。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45万余无偿献血者抗-HIV进行筛查;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进行阳性确认,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年来南通地区抗-HIV检测有反应数为552例,阳性确认数为36例,阳性率为0.0079%(36/454378)。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年龄以21~30岁为主,涉及各学历层、各行业人群。合并感染以梅毒为高。结论:HIV感染阳性率在逐年增高;采供血机构应加强无偿献血健康征询工作;实现屏蔽献血者名单共享;提高检测水平,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分析省域内无偿献血人群HIV流行情况,以期为制定适宜的血液筛查策略和献血者归队方法提供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 选定有区域代表性的陕西省西安市、延安市与安康市3家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2种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HIV,将所有检测呈反应性的样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对290 341例无偿献血者进行HIV筛查,总计352例初检结果为不合格(含1例ELISA-/NAT+有反应性),筛查反应率0.12%;所有样本送至属地市疾控中心检测,最终确证阳性11例(含核酸检测阳性1例),确证阳性符合率3.79/10万。结论 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中HIV阳性符合率低,提示目前无偿献血者HIV的血液筛查策略有待改进,同时也为献血者归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对HBsAg和抗-HCV ELISA筛查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对HBsAg和抗-HCV ELISA筛查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试验分析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中和试验对ELISA检测HBsAg阳性献血者和重组免疫印记试验(RIBA)对抗-HCV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检测,并对确认试验阴性献血者进行NAT检测。结果38693份献血者中,ELISA筛查出HBsAg和抗-HCV阳性分别为381(0.98%)份和173(0.45%)份。在ELISA筛查出的381份HBsAg阳性献血者中,经中和试验确认HBsAg阳性352份,29份为阴性;173份抗-HCV阳性献血者中,RIBA试验确认79份阳性。59份阴性。35份为可疑;29份中和试验确认HBsAg阴性标本和94份RIBA确认抗-HCV阴性或可疑的标本.NAT检测HBV DNA和HCV RNA均为阴性。结论对献血者进行HBsAg和抗-HCV确认试验能够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发生,有利于保护献血者的利益和推动志愿无偿献血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献血人群抗-HCV反应性、HCV核酸检测结果及HCV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确证实验结果.方法 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2个不同厂家的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和1个进口核酸检测试剂及配套检测系统对HCV进行筛查,对抗-HCV呈反应性或/和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RIBA,将2种ELISA试剂检测反应性的结果与核酸检测结果、RIBA确证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共检测133 959例无偿献血者标本,其中覆盖核酸检测结果的标本113 380例,抗-HCV检测呈反应性标本比例0.19%(252/133 959),NAT检测阳性共27例,阳性检出的比例0.02%(27/113 380);HCV反应性标本经RIBA确证实验确证阳性的比例19.8%(50/252)、阴性的比例54.8%(138/252)、不确定的比例25.4%(64/252);27例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均为ELISA检测双试剂反应性和确证实验阳性;2家ELISA试剂检测结果、RIBA确证实验结果和核酸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2次ELISA+1次核酸检测的检测策略更为安全;针对较高比例的假阳性标本,应建立献血者跟踪随访制度,最大限度地保留献血人群.  相似文献   

14.
输血是HIV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报道对四川省十市县10422名献血员的11251份血清标本和各种血液制品150批进行了HIV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各种血液制品进行了4种HIV抗体试验方法的优选,表明检测丙种球蛋白用ELISA法和免疫荧光法易出现假阳性,建议对丙种球蛋白选用明胶颗粒凝集等法作初筛。蛋白印迹法是公认检测HIV抗体的最灵敏与最特异的方法,但操作费时及试剂昂贵,宜选作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试剂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不同试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献血者血浆标本进行抗-HCV检测,呈反应性标本采用HCV RNA RT—PCR荧光定量确证检测。结果ELISA再次检测抗HCV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初次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确证试验阳性率低于初次检测和再次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测定结果为HCV抗体阳性者应经HCVRNART—PCR荧光定量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6年江门市VCT门诊求询者、综合门诊就诊者和洗浴娱乐场所从业员HIV感染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年本中心VCT门诊求询者、综合门诊就诊者及常规体检的洗浴娱乐场所从业员采集血液标本,首先用一种酶联试剂筛查,阳性者再用原有试剂和另一种酶联试剂重复检测,其一为阳性或两者皆阳性定义为“筛查阳性”,并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B)法确证.结果 共检测1 072人,HIV抗体阳性26人(2.43%),男性20人(7.55%),女性6人(0.74%),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分布40岁以上组高发(P<0.01).VCT门诊求询者阳性率为10.23%,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50岁以上组高发(P< 0.05).综合门诊就诊者阳性率为2.50%,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分布40岁以上组高发(P<0.05).洗浴娱乐场所从业员未检出阳性.不同人群以VCT门诊求询者阳性率最高(P<0.01).结论 VCT门诊求询者HIV阳性率偏高,属于高度易感人群,应广泛、深入地在高危人群中开展高质量的VCT,这是今后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惠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为后续的献血者招募及HIV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惠州市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5年期间无偿献血者的HIV检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惠州市2013—2017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326 388份,HIV抗体筛查阳性待确证标本187例,其中HIV抗体确证结果阳性138例,确证阳性率为4.22/万,核酸检测阳性结果与确证结果符合率为99.28%;HIV抗体确证结果阴性33例,核酸阴性结果与确证结果符合率为100.00%;HIV抗体确证结果不确定者16例,占8.56%,其中核酸检测结果有反应者2例,4周后随访,HIV抗体确证结果转为阳性;男性平均确证阳性率为5.13/万,女性为1.48/万。26~35岁年龄段的确证阳性率最高,最低确证阳性率的年龄段为46~60岁。结论 对HIV抗体不确定结果人群应结合核酸和抗体确证的结果进行综合判定;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工作,将HIV感染者隔离于献血前,从而从源头上保障血液安全;5年间惠州市无偿献血普通人群HIV感染率一直处于稳定的低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同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2)采用血筛系统检测单人份 HBV DNA、HCV RNA、HIV RNA;(3)对 ELISA 检测阴性、NAT 检测阳性的标本定期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结果共筛查2011年3月-10月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14696例,其中 ELISA 检测阳性共152例(其中2份标本 HBsAg、抗-HCV 同时阳性):HBsAg 阳性率为0.52%(76/14696),抗-HCV 阳性率为0.37%(55/14696),抗-HIV 阳性率为0.16%(23/14696);NAT 检测阳性共71例:HBV DNA 阳性率为0.22%(32/14696),HCV RNA 阳性率为0.17%(25/14696),HIV RNA 阳性率为0.10%(14/14696);14544例 ELISA 阴性标本经 NAT 检测没有检出 HCV RNA、HIV RNA 阳性标本,检出2例 HBV DNA 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ELISA 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 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防止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传播;方法:采用酶联吸附试验(ELISA),抗-HIV阳性者再做蛋白印迹确认试验(Western Blot),除此之外,还要求做到10项规定条件:结果:对1998-2001 4年无偿献血者49925例进行了抗-HIVⅠ/Ⅱ检测,初检阳性为72例,复检均为阴性;结论:把关方法正确,效果满意,保证能让患者输上放心血。  相似文献   

20.
p24 antigen was estimated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sero-negative individuals attending various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 clinics and also in sero-negative voluntary blood donors. A total of 300 STD cases and 500 voluntary blood donors, who also acted as control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ntibody to HIV was detected by ELISA and was confirmed by western blot. In sero-negative individuals, p24 antigen detection was carried out by standard assay and immune-complex dissociation assay (ICD assay) using ELISA method and confirmation was done by neutralisation assay. In voluntary blood donors, 4 (0.8%) individuals were found to be HIV positive and no sero-negative individual was positive for p24 antigen. 41 out of 300 patients attending STD clinics were found to be positive for HIV and in 259 sero-negative patients, p24 antigen was detected in 6 (2.3%) cases by ICD assay whereas only 4 cases were detected by standard assay. By estimating p24 antigen an additional 2.3% HIV positive cases that were in window period were detected. Further, an ICD assay improves the detection of p24 positive individuals.Key Words: ICD assay, p24 antigen, STD, Window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