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PCOS卵泡液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水平与其促排后卵巢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测定90例非PCOS患者常规长方案COH患者取卵日卵泡液中sRAGE浓度;收集患者临床基础状态、激素水平、获卵数以及受精率等数据。采用SAS统计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卵泡液的sRAGE水平与基础FSH(P=0.0036)、Gn使用量(P< 0.0001)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卵泡液的sRAGE水平与AFC(P<0.0001)、获卵数(P<0.0001),受精率(P=0.0047)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按照获卵数分为3组:目标获卵数以下(<7个)、在目标标获卵数范围内(7-15),在目标获卵数目以上(>15个);单因素方差分析卵泡液sRAGE水平与获卵数呈正相关关系,与明显高于目标获卵数组和目标获卵数目以下组(P值分别为:P<0.0001 和 P=0.0012)。结论 卵泡液中sRAGE水平与非PCOS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相关,卵泡液中sRAGE水平可以反映COH后获卵数与受精率情况,可以预测在控制性超促排卵过程的卵巢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 PCOS )患者控制性超促排卵( 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过程中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和抑制素B(inhibin B,INHB)浓度的变化及其对COH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PCOS 组患者37例,对照组患者41例。检测患者月经周期第2/3天( D2/3)、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hin,Gn)刺激第5天(D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D-hCG)血清AMH及INHB浓度及取卵日卵泡液中AMH及INHB浓度,观察其动态变化及其对COH结局的影响。结果在COH过程中,血清AMH浓度逐渐降低,而血清INHB浓度逐渐升高。 PCOS组患者hCG日血清雌二醇( estrodiol,E2)浓度、获卵数、冷冻胚胎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01),而Gn用量、受精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MH和INHB浓度与Gn剂量、hCG日E 2浓度具有相关性(P<0.05,P<0.001),但是与获卵数、临床妊娠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 PCOS患者 AMH和INHB浓度在COH过程中呈现动态变化,可以预测COH中卵巢的反应性,但是对超促排卵结局的预测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缪勒管激素(AMH)与血清抑制素B(INHB)对卵巢储备功能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83例女性不孕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体外受精周期中控性促超排卵周期获卵数分为卵巢低反应组(获卵数≤5个,28例)与卵巢正常反应组(获卵数>5个,55例),2组均接受AMH、INHB、卵泡刺激素(FSH)以及窦卵泡计数(AFC)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卵巢低反应组AMH、INHB以及AFC值均低于卵巢正常反应组,FSH值高于卵巢正常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MH与INHB对女性卵巢储备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可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IVF-ET)过程中监测卵巢间质血流的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收缩期峰流速(stromal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的变化,探讨其与基础卵泡刺激素(basal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bFSH)正常的高龄不孕妇女卵巢储备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本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的46例bFSH正常的高龄不孕症妇女,测量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周期用药第l天(D1)卵巢间质血流的RI、PSV,结合阴道彩超监测基础窦卵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根据获卵总数将病人分成反应不良组和反应正常组,比较两组间卵巢间质血流的RI、PSV、卵巢基础窦卵泡数的差异。结果 RI、PSV、AFC在卵巢储备功能不同的高龄不孕妇女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间质血流RI、PSV、卵巢基础窦卵泡数与bFSH正常的高龄不孕妇女卵巢储备功能有密切关系,是有效预测卵巢储备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从注射促性腺激素(Gn)日至移植(ET)日接受电针治疗.检测患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取卵(OPU)日、ET日血清雌二醇(E2)、卵泡液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6(IL-6)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比较2组OHSS发生率及临床结局.结果 OPU日、ET日观察组E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CG日、ET日、OPU日血清及卵泡液VEGF、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AT-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HS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电针显著降低IVF-ET过程中OHSS发生率,且不降低IVF-ET优胚率及妊娠率,可能与改善患者血管通透性异常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方对卵巢低反应(POR)患者超促排卵(COH)结局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血清和卵泡液生长分化因子-9(GDF-9)、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POR患者COH共94个周期,按COH开始日期,单号日纳入对照组48个,双号日纳入治疗组46个。2组均采取微刺激方案进行COH,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从月经第2天开始加用益气养阴方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注射日。比较2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Gn刺激天数、获卵数、受精率、移植率、取卵周期妊娠率及周期取消率等临床数据。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和卵泡液GDF-9、BMP-15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Gn使用总量、周期取消率均显著降低;h CG日雌二醇(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取卵周期妊娠率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和卵泡液GDF-9、BMP-15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F-ET中,益气养阴中药能与外源性激素协同作用,改善卵巢反应性,提高POR患者获卵数和妊娠率,可能与调控卵巢GDF-9、BMP-1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周期中不孕妇女血清及卵泡液中的金属 蛋白酶3(MMP-3)、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了解MMP-3、VEGF 及 TNF 在其中的分布特点,分析其与卵巢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 年3 月-2015 年10 月行IVF-ET 治 疗的413 例超促排卵周期的患者,不孕原因均为输卵管因素,年龄22 ~ 38 岁,依据患者获卵数分为高反应组 (获卵数≥ 20 个)、正常反应组(获卵数6 ~ 19 个)及低反应组(获卵数≤ 5 个),分别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 各组在促性腺激素(Gn)起始注射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及卵泡液中VEGF、TNF 及 MMP-3 的水平,分析组间的差异。结果 在3 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① 3 组患者 hCG 日血清MMP-3 和VEGF 的表达均高于Gn 启动日(P <0.05);② 3 组患者hCG 日血清中TNF 的表达 低于Gn 启动日(P <0.05);③高反应组患者卵泡液中MMP-3 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反应组和低反应组(P <0.05); ④高反应组患者卵泡液中VEGF 和TNF 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反应组和低反应组。(P <0.05)。结论 ①随着促 排卵过程中卵泡的发育,血清中VEGF 和MMP-3 的表达增多,TNF 则随着卵泡的发育逐渐减少;②经超排 卵后患者卵泡液中MMP-3 表达与卵巢反应呈正相关,而VEGF 和TNF 与卵巢反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剔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对卵巢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ovarianhyperstimulation,COH)的反应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nvitrertilizationandembryotransfer,IVF-ET)助孕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对67例既往开腹或腹腔镜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育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COH和助孕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21例曾行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B组:16例曾行开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C组:30例为未行囊肿剔除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对COH中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促性腺激素用量及用药天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种手术组的窦卵泡数均少于非手术组(P〈0.05);FSH、E2均高于非手术组(P〈0.05),而两种手术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手术侧卵巢与未手术侧相比,卵巢虽小,但无显著性差异;窦卵泡数,HCG注射日直径≥14mm的卵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手术方式剔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对IVF-ET结局无明显影响,但可影响卵巢功能,减低卵巢储备能力。  相似文献   

9.
双输卵管切除术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立红 《柳州医学》2006,19(3):133-134
目的探讨双输卵管切除术后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双输卵管切除患者接受IVF-ET32个周期为观察组。选择25例输卵管阻塞、输卵管积水患者行IVF-ET30个周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卵巢大小、平均卵泡数、平均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结果观察组卵巢大小、平均卵泡数、平均获卵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受精率、卵裂率两组无差异性(P〉0.05)。种植率、临床妊娠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输卵管切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虽有影响,但对卵裂率、受精率无影响,对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有帮助。可改善IVF-ET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促排卵方案外周血及卵泡液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行IVF-ET治疗的不孕患者800例,随机将其分为应用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方案的A组与应用GnRH-ant(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的B组,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及卵泡液中AMH水平,并判断其与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A组与B组的临床妊娠率、获卵数、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基础血清、HCG血清、排卵日血清及卵泡液AMH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血清、HCG日血清及排卵日血清与卵泡液的AMH水平与获卵数、成熟卵数及优质胚胎率均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IVF-ET不孕患者外周血及卵泡液AMH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及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过程中血清及卵泡液中的白细胞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与卵泡发育、卵巢内分泌、激素反应类型、年龄、胚胎质量及妊娠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了 98例患者 (共 10 2周期 )卵泡早期、卵泡中期和取卵日血清中的IL -6、TNF -α水平及取卵日卵泡液中的IL -6、TNF -α水平。结果 :⑴在超促排卵周期中 ,血清中的IL -6水平及IL -6/TNF -α比值随着卵泡的逐渐发育成熟而逐渐升高 ,但血清TNF -α的水平则随着卵泡发育进程而逐渐降低 ,各组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0 1) ;⑵取卵日卵泡液中的IL -6、TNF -α水平显著高于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 (P <0 .0 0 1) ,⑶随着获卵数的增加 ,卵泡液中IL -6、TNF -α水平显著降低 (P均 <0 .0 0 1) ;而卵泡液IL -6/TNF -α比值则随着获卵数的增加显著升高 (P均<0 .0 5) ;⑷年龄≤ 3 0岁组卵泡液中的IL -6水平小于年龄 >3 1岁组 (P <0 .0 5) ,年龄 3 1~ 3 5岁组与年龄 >3 5岁组之间的卵泡液IL -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不同年龄组间卵泡液TNF -α水平及IL -6/TNF -α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⑸高质量胚胎比≥ 0 .5组的卵泡液IL -6、TNF -α浓度较 <0 .5组显著降低 (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卵泡液抑制素B(INHB)水平在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子发育和成熟中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INHB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疲吸附法检测 IVF 周期中86例患者取卵日卵泡液及血清中INHB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采卵日生殖激素水平,比较各组妊娠结局包括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促排卵周期中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以及VEGF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0HSS)患者中的表达特征及是否具有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不孕妇女分0HSS、高、中低反应组。收集各患者IVF周期中基础值、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hCG日)、取卵日(0PU日)、移植日(ET日)及中、晚黄体期6个时点的血清和卵泡液,检测VEGF水平。结果:血清VEGF在超排卵周期中,各组从基础状态至中黄体期呈逐渐增高的趋势,OHSS组中黄体期和晚黄体期显著升高,卵泡液VEGF水平亦明显高于另2组,中低反应组在各时点均显著低于另2组。结论:VEGF的表达与卵巢对超促排卵刺激的反应呈明显正相关,卵泡液VEGF水平可以预测0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接受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患者血清及卵泡液中AMH水平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53例接受ICSI治疗的患者分别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40例)长方案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拮抗剂,13例)联合方案促排卵。接受GnRH-a长方案治疗患者降调节后促性腺激素使用第2天检测血清AMH水平。53例患者卵泡穿刺(oocyte pick-up,OPU)当天检测血清及卵泡液中AMH水平。应用SPSS10.0软件分析血清及卵泡液中AMH水平与卵巢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GnRH-a长方案组和GnRH-拮抗剂联合方案组,OPU当天血清及卵泡液中AM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nRH-a长方案促性腺激素治疗第2天血清AMH水平,两组OPU当天血清及卵泡液中AMH水平与获卵数、成熟卵数成正相关,与患者年龄、促性腺激素使用剂量呈负相关,与受精率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控制性超排卵治疗周期血清及卵泡液中AMH水平能预测ICSI治疗后的卵巢反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益冲抗衰汤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模型大鼠血清内分泌及抗苗勒管激素(AMH)、抑制素B(INHB)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8周龄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补佳乐组、补肾益冲抗衰汤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雷公藤多苷片+相应药物制作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大鼠模型。通过阴道涂片观察各组大鼠动情周期,光镜下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血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AMH、INHB水平。结果补肾益冲抗衰汤能维持大鼠动情周期4~5天,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改善内分泌水平,与模型组比较,E2上升[(21.51±1.26)pg/m L比(9.81±1.18)pg/m L,P0.05],FSH下降[(6.57±1.88)m IU/m L比(9.59±2.17)m IU/m L,P0.05],FSH/LH降低[(2.27±0.44)比(3.36±0.82),P0.05];升高AMH[(114.45±11.11)ng/L比(100.27±9.17)ng/L,P0.05]和INHB[(56.91±1.74)ng/L比(26.28±6.19)ng/L,P0.05]水平。结论补肾益冲抗衰汤能够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大鼠性激素水平,升高AMH、INHB水平,并减少闭锁卵泡,改善大鼠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治疗后,取卵日血清及卵泡液中的抗
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与临床结果的关系。方法选取行IVF-ET患者共64例。分为两组,第1组为PCOS患者(共30例),
第2组为对照组患者(共34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口服避孕药预处理后的黄体期长方案行IVF-E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基
础窦状卵泡数、基础性激素水平、Gn的用量、获卵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继续妊娠率与取卵日血清
及卵泡液中AMH水平的关系。取卵日血清及卵泡液中AMH的测定采用美国DSL公司ELISA试剂盒。结果PCOS组与对照
组患者年龄、基础性激素水平、优质胚胎率、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继续妊娠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COS组基础窦状卵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Gn的用量少于对照组、获卵率低于对照组,卵泡液与血清中的AMH水平PCOS组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妊娠患者血清与卵泡液中的AMH水平显著增高,与未妊娠患者比较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取卵日血清及卵泡液AMH水平能预测PCOS患者的IVF周期超促排卵结果,但是不能预测PCOS
患者IVF-ET后的妊娠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抑制素B(INHB)及抗缪勒管激素(AMH)的检测对卵巢储备功能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化学发光法对108例不孕症患者(卵巢低反应组37例、卵巢正常反应组71例)于月经第3天检测血清AMH、INHB及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并采用彩色超声检查方式测量窦卵泡计数(AFC)。结果卵巢低反应组FSH水平[(9.89±1.01)mIU/mL]明显高于卵巢正常反应组[(6.68±0.96)mIU/mL],卵巢低反应组AMH水平[(0.39±0.09)ng/L]、INHB水平[(68.43±10.16)ng/L]及AFC[(5.98±0.96)个]明显低于卵巢正常反应组[(1.51±0.57)ng/L、(128.68±17.42)ng/L、(11.52±2.31)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卵巢低反应患者AFC与血清AMH、INHB水平呈正相关(r=0.62、0.43,均P〈0.05);AMH(ROCAUC=0.897,P〈0.05)及INHB(ROCAUC=0.886,P〈0.05)对卵巢储备功能的预测能力较强。结论血清中AMH及INHB水平检测对卵巢储备功能的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早期应用温阳健脾中药干预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107例接受体外受精(IVF)或单精子卵浆内注射(ICSI)治疗且具有OHSS高危风险的不孕妇女分为中药组、强的松组和联合组3组,分别在促排卵5~7d开始予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味、强的松、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味联合强的松不同措施进行干预,均用药至取卵后3d。动态监测启动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注射日、取卵日、胚胎移植日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雌二醇(E2)水平及卵泡液中VEGF。[结果]中药组HCG注射日E2、移植日E2水平低于强的松组;取卵日E2水平低于强的松组和联合组;中药组卵泡液VEGF水平低于强的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均未发生重度OHSS,总OHSS发生率及轻、中度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组中度OHSS发生率仅9.30%,相对联合组及强的松组有降低趋势。各组实验室及临床结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温阳健脾中药温阳行气、健脾利水早期预防,可降低HCG注射日、取卵日、移植日E2水平及卵泡液VEGF水平,避免重度OHSS的发生,并有降低总OHSS及中度OHSS发生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卵泡液和血清中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体外受精(IVF)妇女卵巢反应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60例因输卵管和(或)男性因素而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ELISA法检测取卵当日卵泡液中和取卵后第2天血清中EG-VEGF、VEGF和TGF-β1的水平,分析其与卵巢反应和IVF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卵泡液EG-VEGF、血清EG-VEGF、卵泡液VEGF浓度均与控制性超排卵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22, P<0.01; r=-0.511, P<0.01; r=-0.427, P<0.01),卵泡液EG-VEGF与卵泡液VEG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354, P<0.01)。60例不孕症患者中,妊娠31例,未妊娠29例。与非妊娠组比较,妊娠组hCG注射日血清E2浓度较低(P<0.05),而血清EG-VEGF浓度较高(P<0.01);而两组间卵泡液和血清VEGF、TGF-β1的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泡液和血清EG-VEGF及卵泡液VEGF水平均与卵巢反应呈显著负相关。黄体早期血清EG-VEGF水平与IVF妊娠结局相关,可能具有预测IVF妊娠结局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