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静 《吉林医学》2009,30(15):1626-1627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不同孕周的临床治疗及母婴结局。方法:对因未足月胎膜早破而早产的310例不同孕周患者的临床处理方式及母婴结局进行分析。结果:31—32^+6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保胎治疗,容易导致宫内感染,但能降低早产儿死亡率(P〈0.05);33—34^+6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组的宫内感染率和剖宫产率高于非保胎组(P〈0.05);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非保胎组(P〈0.05);35—36^+6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保胎除导致宫内感染率及剖宫产率增加外(P〈0.05);其余指标与前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孕周末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处理有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不同期待疗法实施时间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比较。方法本次共选择120例胎膜早破患者作研究对象,依据孕周不同分组,试验A组38例,为孕〈31^+6周,试验B组40例,为孕32-33^+6周,试验C组42例,为孕33-36^+6周,均应用期待疗法,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比较期待疗法延长时间,试验B组长于试验A组、C组(P〈0.05);母体感染率试验A组居最高水平,与试验B组、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C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A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率低于B组、C组,围生儿病死率高于B、C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述三项试验B、C组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孕32-33^+6周的患者,应用期待疗法,可使妊娠结局改善,帮需把握应用指征,以保障母婴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3.
未足月胎膜早破1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平  靳卓芳  陈光元 《当代医学》2011,17(18):86-87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儿影响及相关处理。方法对4年间收治的17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28周,28~33+6周,34~36+6周三组。分析围产儿预后及母体并发症。比较未足月胎膜早破在不同孕周之间的差异。结果胎儿窘迫发生率(63.4%),新生儿窒息发生率(51.2%),肺部并发症及感染发生率(58.5%)以28~33+6孕周高;〈28孕周者围生儿死亡率(57.1%)明显高于后二者,且随着孕龄的增长围生儿死亡率下降明显。172例中母体感染82例占47.7%,母体感染难产是未足月胎膜早破母体常见并发症。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可致母儿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孕龄越小围生儿死亡率越高。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结合孕周和相关监测给予合理的处理并在产褥期的适当应用抗生素,适时终止妊娠是避免孕产妇不良结局和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8—36^+6周胎膜早破孕妇96例,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分娩方式与分娩孕周有明显关系(P〈0.05),产后出血率与分娩方式无关(P〉0.05),两组〈32^+6孕周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2^+6孕周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确选择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5.
胎膜早破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静 《当代医学》2011,17(17):97-98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中孕周大小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70例,根据孕周情况分为三组:1组、2组和3组。1组患者孕周为25~27周,2组患者孕周为28~33周,3组孕周为34~36周。所选患者均采用期待疗法。结果 2组期待治疗时间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产后出血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1组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35)。结论孕周小于28周胎膜早破,采用期待疗法难以改善围生儿结局,孕周大于28周期待疗法能够降低产妇并发症,能够改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原因,临床处理及妊娠结果。方法对19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宫缩抑制剂抑制宫缩,抗生素预防感染,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适当保胎治疗可延长孕周2-28d,孕周〈34周围生儿并发症明显高于≥34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34周围生儿死亡率高于≥34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是引起早产和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未足月胎膜早破在严密监护下适当延长孕龄,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可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不同孕周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因PPROM而早产的558例不同孕周患者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28—31+6孕周PPROM保胎组的宫内感染率高于非保胎组,而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非保胎组(P〈0.05)。32~33+6孕周PPROM保胎组的宫内感染率、剖宫产率高于非保胎组(P〈0.05),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发生率低于非保胎组(P〈0.05)。34—36+6孕周PPROM患者保胎治疗可导致宫内感染率增加(P〈0.05)。与非保胎组相比,剖宫产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NRDS发生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儿的预后与胎膜早破的孕周密切相关。针对不同孕周的PPROM患者应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策略,34~36+6孕周PPROM患者建议在积极期待治疗期间及时分娩,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钱春枝 《安徽医学》2013,34(5):591-59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1月住院的73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按发病孕周分为两组:A组37例,28周≤孕周≤33+6周;B组36例,34周≤孕周〈37周,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A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发生率、围生儿病死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8~33+6周的胎膜早破患者,应在严密监护下采取期待治疗,可改善围生儿结局,并不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未足月胎膜早破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柳 《河北医学》2010,16(10):1213-1215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0例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患者按照孕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情况和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68例,对照组阴道分娩5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选择期待治疗可以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改善母儿预后,妊娠晚期节制性生活,预防感染,必要时适当使用宫缩抑制剂,同时加强产前诊惭,以便减少畸形儿出生。  相似文献   

10.
潘镏镏  张贵英  王宁霏 《浙江医学》2018,(13):1461-1464,1468
目的探讨抗生素使用时机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8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按破膜时孕周不同分为A组120例(孕28周~31周+6)、B组114例(孕32周~33周+6)和C组150例(孕34周~36周+6);同时按破膜至使用抗生素的时间不同,将各组孕妇进一步分为<6h、6~12h和>12h组。比较各组母亲发生产褥病率、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以及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败血症、死亡的比例。结果A组破膜后6h内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发生败血症的比例均最低(均P<0.017);破膜12h内使用抗生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破膜12h后使用抗生素(均P<0.017);不同时间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产褥病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死亡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破膜6h内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产褥病率、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的比例以及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的比例均最低(均P<0.017);破膜12h内使用抗生素,新生儿发生窒息、败血症的比例均低于破膜12h后使用抗生素(均P<0.017)。C组破膜12h内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产褥病率、绒毛膜羊膜炎以及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的比例均低于破膜12h后使用抗生素;不同时间使用抗生素,母亲发生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孕妇抗生素使用时机与破膜持续时间均无关(P>0.05)。结论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尽早使用抗生素能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孕周<34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使用抗生素的最佳时机是破膜6h内;≥34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使用抗生素的最佳时机是破膜12h内。  相似文献   

11.
周宏  陶珂  李星云 《海南医学》2016,(7):1105-1107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发生近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发生了近期呼吸系统疾病的晚期早产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112例未发生此类疾病的晚期早产儿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晚期早产儿发生近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晚期早产儿发生近期呼吸系统并发症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母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宫内窘迫以及出生时有窒息史、小于胎龄儿、剖宫产、多胎率、脓毒血症有关(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宫内窘迫、剖宫产、多胎率、有窒息史、脓毒血症,是晚期早产儿发生近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具有预警功能.结论 尽早对晚期早产儿近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监测与随访,可及时对患儿进行合理的干预,从而有效降低晚期早产儿近期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陈凯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33-35
目的探讨围生期危险因素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09年7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56例早产儿病例资料,根据床旁B超的检查结果诊断,分析颅内出血与围生期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156例出生体重≤2000g,胎龄≤36周的早产儿中发现92例(58.97%)颅内出血患儿。分析围生期危险因素中,分娩方式、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及母体异常、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阿氏评分、呼吸窘迫的发生及低体温对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有影响(P0.05);而保胎有无、羊水异常、胎盘异常、脐带异常、低血糖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围生期危险因素中,分娩方式、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及母体异常、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阿氏评分、呼吸窘迫的发生及低体温对颅内出血的发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未足月胎膜早破后羊水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婷  罗力冰 《西部医学》2014,(5):644-645,648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后羊水指数(AF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0年2月-2012年3月接受治疗的16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残余羊水量正常者(对照组)和羊水量异常患者(观察组)各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对照组患者剖宫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胎心监护情况、羊水污染情况、新生儿呼吸窘迫和宫内感染发生率均少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史(P<0.05).结论 未足月胎膜早破羊水过少不仅导致孕妇剖宫产率大大增加,而且还导致羊水污染、宫内感染和呼吸窘迫概率大大增加.胎膜早破羊水检测是观察胎儿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何春梅 《吉林医学》2014,(13):2767-2769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对未足胎膜早破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孕周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新生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随孕周的延长而降低,观察组产妇宫腔感染和产褥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采取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王燕 《湖南医学》2014,(2):352-353
【目的】探讨早产的常见危险因素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早产的临床资料,与同期足月分娩的138例相比较,分析引起早产的危险因素,并对不同孕周组的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胎膜早破、未作产前检查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造成早产的高危因素,与足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孕周早产组在低体质量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pgar评分<7分的比率及新生儿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对母亲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早产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胎龄越小、体质量越轻,其病死率和并发症越高;加强孕期保健,重视产前检查对新生儿结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晚期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之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母体高危因素差异。方法选择339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胎龄分为晚期早产儿组(184例)和足月儿组(155例),回顾性分析其母体高危因素差异。结果两组新生儿均以男性患儿居多,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盘因素、多胎妊娠在晚期早产儿组比例较高,而羊水混浊在足月儿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在孕母年龄、孕母糖尿病、脐带因素、剖宫产概率、分娩方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与足月儿之间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存在差异,对有新生儿呼吸窘迫征高危因素的孕妇和胎儿进行全方位评估,针对其对应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或提早干预,预防和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并胎盘早剥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方法胎盘早剥111例,按照孕周分为早产组43例和孕足月组68例。比较2组胎盘早剥相关诱因、临床表现和母婴结局。结果2组年龄和是否初产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瘢痕子宫和纵膈子宫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临床表现方面,早产组阴道流血、腹痛和超声检查异常率均高于孕足月组(P < 0.05~P < 0.01),血性羊水率低于孕足月组(P < 0.05);母婴结局方面,早产组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结论胎盘早剥影响因素和临床表现多样,需综合判断、及早识别和干预,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8.
罗笑卿 《当代医学》2010,16(13):72-73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病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76.67%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有易发因素,阴道炎和引产、流产史分别占26.67%和20.83%,经阴道分娩88例(占73.33%),剖宫产32例(占26.67%),孕周长的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孕周短的围生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做好孕前检查和指导,有效避免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因素,根据具体情况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引产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122例孕龄>37周、宫颈Bishop评分<6分的胎膜早破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40例,B组41例,C组41例,三组分别于破膜后6、12、24 h未临产时使用欣普贝生,比较三组临产时间、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及母婴结局.结果 A组总产程时间、子宫过度刺激、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9.33±2.12)h、15.00%、5.00%、10.00%、2.50%,与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产时间为(11.12±3.23)h,短于B、C组(P< 0.05、P< 0.01);A组剖宫产率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50%、5.00%,低于B、C组(P<0.05).结论 胎膜早破产妇应用欣普贝生越早,待产时间越短,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及产褥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资料,探讨引起晚期早产儿发生的母亲孕期风险因素,以期为降低晚期早产儿发生率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人住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的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母亲孕期状况进行调查问卷,加以总结分析,经多因素相关分析,得出相关因素。结果晚期早产儿以胎龄35周为多,与胎龄34周和36周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晚期早产儿发生密切相关的母亲孕期状况有12种,不同胎龄发生的风险因素不完全相同。胎龄34周者,主要与孕期无明显异常、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密切相关(P〈0.05)。胎龄35周者,主要与孕期无明显异常、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官内窘迫、胎盘早剥和羊水异常密切相关(P〈0.05)。胎龄36周者,除了以上6种外,还与感染性疾病、妊娠糖尿病、双胎及多胎妊娠和前置胎盘相关(P〈0.05)。结论影响晚期早产儿发生的母亲孕期状况主要有:孕期无明显异常、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宫内窘迫、羊水异常、双胎或多胎妊娠、感染性疾病、妊娠糖尿病、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和先兆流产史。不同胎龄的母亲孕期相关因素不完全相同,3个胎龄中都包括孕期无明显异常、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因素,相关性最强的前3位是孕期无明显异常、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