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45例给予一般药物治疗,干预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社区康复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定时、定点监测,同时进行家访,使用阴、阳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量表(QQL-100)、康复状态量表(MRSS)、简易智力量表(MMSE)、常识-记忆-注意测验量表(IMCT)及患者1年内疾病控制情况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PANSS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干预后的QQL-100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的MRSS、MMSE以及IMCT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1年内疾病总体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社会适用力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智力以及记忆力水平,应该在社区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社区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给予饮食、用药、运动以及心理等综合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理状况、遵医依从性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患者心理状况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遵医依从性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干预可降低患者血糖,改善消极心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的社区干预效果。方法对119例50岁以上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12个月的社区干预后与对照组(119例)比较,分析干预效果。结果社区干预后,119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评分分别为(3.87±1.62)分与(82.23±8.90)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干预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会康复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社区服务中心就诊的14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社区康复干预,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制定科学的服务计划,定期随访。结果: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健康干预以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营养状况、自我保健意识以及社交主动性都有明显改善,和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社区康复干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索综合性社区康复干预对治疗慢性精神疾病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对顺德地区140例慢性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研究组应用综合性社区康复措施进行12个月干预,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第3月末、第6月末、第12月末分别采用精神病人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缺损筛选表(SDS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采用综合性社区康复措施干预的病人,精神症状明显减少,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康复效果明显,且康复治疗时间与社会功能恢复呈直线正相关。结论社区康复干预治疗对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恢复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复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降低社区精神分裂症复发率,提高康复效果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10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和家庭主要照料进行三年的家访干预,并设104例干预对照。结果:干预组患的复发率和社会功能的残疾程度逐年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性。干预组家庭主要照料的CES-D总分和SAS总分逐年下降,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高度显性。结论:家庭干预是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社区对乳腺癌术后康复干预效果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社区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8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精神、患肢功能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上肢ROM测量标准为评估工具综合评价,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后再综合评价。结果社区综合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显著下降(P〈0.01),上肢功能达ROM正常范围。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有效的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精神、患肢功能症状,改善心理、精神健康状况,明显提高患侧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社区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目前医疗卫生条件 ,大多数精神病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 ,但经治疗出院后的患者绝大部分分散在社区家庭中 ,这类患者的病情不稳定 ,复发率极高。如何巩固疗效 ,防止病情复发 ,笔者根据几年来社区卫生工作的体会 ,分析社区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16例 ,均符合CCMD 2 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2 167岁 ,平均 3 9岁 ;文化程度 :大专 2例、中专 4例、高中 3例、小学 5例、文盲 2例 ;职业 :干部 6例、工人 8例、学生 2例。2 结果 本组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 ,通过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社区痴呆患者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家属照料者与非家属照料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家属照料者与常模相比,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强迫、敌对、精神病性有差异(P〈0.05或0.01),非家属照料者与常模相比,在焦虑、偏执、强迫、精神病性有差异(P〈0.05或0.01),家属照料者与非家属照料者相比在躯体化、抑郁、焦虑3个指标上存在差异(均P〈0.01),相关分析提示痴呆严重程度、病程、照料者自身因素与SCL-90各因子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痴呆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良,主要表现为情绪方面的问题,家属照料者心理状况比非家属照料者差,影响因素既有照料者自身因素又与患者病情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目的探讨住院的老年痴呆伴谵妄与非老年痴呆伴谵妄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谵妄评分的差异。方法对18例老年痴呆伴谵妄患者与17例非老年痴呆伴谵妄患者所患躯体疾病、导致谵妄的诱因进行比较分析;使用谵妄量表(DSS)评估谵妄的严重程度,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非老年痴呆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恶性肿瘤、慢性心功能不全患病人数高于痴呆组。痴呆组脑卒中患病人数高于非痴呆组。非痴呆组的感染、低氧血症、血压波动等诱因患病人数高于痴呆组。DSS评分24h病情波动非痴呆组低于痴呆组;而思维不连贯,语言清晰度,对环境的错觉及总分平均值痴呆组低于非痴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痴呆伴谵妄与非老年痴呆伴谵妄所患躯体疾病、导致谵妄的诱因及DSS的评分存在差异。老年痴呆患者对各种诱因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理申(盐酸多奈哌齐)联合赛乐特(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6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安理申口服;试验组给予安理申联合赛乐特口服,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明精神量表(BPR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MoCA、MMSE、ADL、BPR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MoCA、MMSE较治疗前明显升高;ADL、BPR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治疗后MoCA、MMSE、A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试验组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均为头晕、头痛、胃肠道反应等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未发生心脏功能障碍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安理申联合赛乐特在改善行为和心理症状上比单一的安理申明显,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无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故老年性痴呆患者如果伴发精神行为症状时使用安理申联合赛乐特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团体音乐治疗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法,将57例老年痴呆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患者在日常照护及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周进行一次团体音乐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日常照护及常规治疗。用MMSE量表及ADL量表评分测定并比较两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MSE及ADL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6月后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6月后的ADL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均<0.05)。结论:团体音乐治疗有助于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1)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n=35)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每周1次,16周为一疗程。于入组时、16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70.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行为干预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老年痴呆患者切实有效的整体康复措施。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法,将60例老年痴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进行患者、照料者、康复治疗师三方面互动的综合康复训练。用MMSE量表和ADL量表评分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有完整回访资料者试验组28例,对照组26例治疗前MMSE及ADL评分无显著差异。试验组治疗6个月的MMSE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MMSE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的MMSE评分(P均<0.05)。试验组治疗12个月的ADL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的ADL评分,也低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的ADL评分(P均<0.05)。结论康复训练能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照料者、康复治疗师三方面的互动是康复训练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聚焦服药依从性的主动式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12月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内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的病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门诊随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服药依从性的主动式干预,为期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以及服药依从性、复发等变化情况。结果实际完成研究组57例,对照组54例。干预24个月后,研究组PANSS、PSP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显示,患者PANSS、PSP量表评分以及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服药依从性的主动式干预模式,对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控制病情,提高服药依从性,恢复社会功能,减少复发具有积极作用,对疾病的远期疗效具有促进作用,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治疗老年期痴呆的疗效。方法将老年期痴呆患者81例按随机单盲法分成对照组41例,尼麦角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尼麦角林治疗。两组都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抗血小板以及降压降糖等基本治疗。两组用药12周前后均进行认知障碍程度检查和痴呆度评分。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症状改善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用药后MMsE评分从用药前的(17.75±3.52)提高到(21.82±4.13),P〈0.01:对照组从(17.84±3.69)升高到(20.14±4.26),P〈0.05。治疗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用药后ADL评分从用药前的(43.88±13.15)降低到(40.18±14.03),P〈0.01;对照组从用药前(44.03±14.61)降低到(41.54±14.17),P〈0.05。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麦角林能改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76-79+83
目的 探讨微信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浙江省宁波市精神病院和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精神科2017 年1~4 月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00 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常规治疗,临床痊愈出院后,对照组定期门诊随诊,研究组微信干预,时间为2 年。采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和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分别评定两组患者病情和社会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组的干预对PANSS 和PSP 评分有影响,呈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00),干预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P=0.000)且存在组间差异(P=0.000);在出院后第6、12、18、24 个月末,研究组PANSS 增分值和PSP 减分值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各时点累计复发率和复发次数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34、0.029、0.040 和0.044;P=0.034、0.000、0.002 和0.000)。结论 微信干预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保持病情和社会功能稳定,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搔抓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00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在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健康教育。采用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瘙痒症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VAS得分:(1.96±1.54)分,PSQI得分:(8.83±2.05)分,DLQI得分:(10.46±2.24)分]搔抓行为改变明显好于对照组[VAS得分:(4.68±1.48)分,PSQI得分:(12.89±2.02)分,DLQI得分:(14.62±2.12)分],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变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搔抓行为、缓解瘙痒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