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对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重型肝炎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联合大黄液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血小板(PLT)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PT、APTT、TT、PTA及PLT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1.5%,对照组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收治的7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40例,给常规内科治疗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B组36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煎荆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C组)比较.结果 治疗前A、B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高于C组(P<0.01);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下降,其中B组显著下降(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后与C组比较,LN、PCⅢ两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联合大黄灌肠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加血浆置换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PE次数与平均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7.113,P〈0.01);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PE次数及平均住院费用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重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7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综合内科治疗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显效、有效和无效率。结果 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0.6%,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5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661,p<0.05)。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可进一步提高重型肝炎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重型肝炎合并肝肾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76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4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B组36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尿量及血清总胆红素(TB)、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尿素氮(BUN)、肌酐(Cr)、血清钾离子(K+)浓度等指标的变化并与健康体检组30例(C组)肾功能、血清钾对比,同时比较治疗2周后的疗效。结果:B组治疗后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改善优于A组(P〈0.05或P〈0.01),肾功能、血清钾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比治疗前改善,B组总有效率为80.6%,A组总有效率为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1,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重型肝炎合并肝肾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型肝炎患者在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清IL-2,IL-6,TGFβ1,TNF-α,sFas及IFN-α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血浆置换技术治疗重型肝炎58例,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IL-2,IL-6,TGFβ1,TNF-α,sFas及IFN-α的水平,并与加例正常献血员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2,IFN-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6,TGFβ1,TNF-α及sF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IL-2,IFN-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IL-6,TGFβ1,TNF-α及sFa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浆置换对IL-6,TGFβ1,TNF-α及sFas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可使IL-2和IFN-α水平升高,能减轻重型肝炎时肝细胞的损伤,提高重型肝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应用血浆置换 (日产KM 880 0、KM 890 0 )对 36例重型肝炎进行了 93例次的治疗。结果 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重型肝炎存活率 5 8.33% ,血总胆红素、胆汁酸、血氨、内毒素等明显下降 ,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 ,不良反应在处理后均能好转。结论 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有效、较为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肝 (血浆置换 )治疗重型肝炎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12 4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采用国产HP -2 0 0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常规穿刺置管 ,每次血浆交换量 2 0 0 0~ 3 5 0 0ml,全血流速为 80~ 10 0ml/min ,血浆分离及输入速度为 2 0~ 3 0ml/min ,出入量严格保持平衡 ,术中酌情使用肝素抗凝。治疗间隔以 1~ 2日为宜。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的该组早、中期患者的临床好转率分别为 89.47%和 63 .97%,但晚期患者的病死率仍很高。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但总胆红素变化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凝血酶原时间 (PT)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对早、中期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确切 ,且进行的越早 ,疗效越好。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经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 ,表明其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戡  谢新生  应雅珍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5):331-331,336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对8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116次PE治疗,其中治疗1次的55例,2次的15例,3次的9例,4次的1例。治疗前后即刻用同一台血常规仪器进行外周血常规检测,对比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前后的变化。结果80例重型肝炎患者PE术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较术前降低(P<0.05),而白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E治疗重型肝炎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置换量(2000ml)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7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置换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同期45例未进行人工肝治疗的重型肝炎为对照组,观察二组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存活率的差异。结果低置换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存活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置换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重型肝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人选的82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治疗组(常规治疗+血浆置换),对比两组的疗效及肝肾功能各项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8%,明显高于对照组34.1%,且治疗后两组ALT、BUN、TBIL、门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从而促进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马俊清  杨丽  钟铭  聂姜  陈德君  曾韬 《北京医学》2010,32(3):197-199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时机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9年12月在简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重型肝炎165例,分为治疗组(内科药物治疗加血浆置换,n=89例),以及对照组(单纯内科治疗,n=76例),比较两组在治疗4周时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症状、精神、食欲、体力均有明显改善,血浆置换治疗结束时即刻TBIL、ALT、AST、PTA均明显好转(P〈0.01)。治疗4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早期、中期重型肝炎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1%,71.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16%,53.85%(P均〈0.01)。血浆置换治疗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是目前较为成熟的肝脏替代疗法,具有一定疗效,且早、中期的疗效较晚期好。  相似文献   

13.
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重型肝炎139例,设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重型肝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PE治疗,并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氨、血清HBV-DNA定量、肾功、电解质、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预后.结果:PE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氨下降由127.91±57.33(μmol/l)降至81.51±40.20(μmol/l)(P<0.001),血清HBV-DNA定量水平平均对数值(Log10 copy/ml)由5.72±1.39降至4.53±1.35(P<0.05).治疗组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7.03%(61/91)、50.0%(24/48)P<0.05,其中又以重型肝炎早期、中期组治愈好转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分别为95%(19/20)、72.27%(8/11)及82.05%(32/39)、57.14(12/21).结论:PE治疗可提高重型肝炎疗效,以早、中期最为适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3例,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内科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共186例次。观察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存活率及肝功能等方面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有所恢复,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3.58%vs46.94%,P<0.01)。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重症肝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8(IL-18)和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4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别在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12、IL-18和IL-10的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IL-12、IL-18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下降(均P〈0.01);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IL-12、IL-18水平较前显著下降,IL-10水平较前显著升高(均P〈0.01)。血浆置换治疗对肝功能的恢复及PTA的升高有明显疗效。结论:血浆置换可降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12、IL-18的水平,提升IL-10的水平,保护肝细胞,促进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2例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早、中、晚期有效率(治愈或好转)分别为88.2%、64.3%、23.5%。随着年龄的增加、治疗前血清胆红素及治疗后胆红素反弹率升高、治疗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血清白蛋白下降疗效逐渐下降。并发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预后差。治疗前无效组血清中LPS、TNF—α、IL-18、NO水平高于有效组;有效组治疗后病情好转时细胞因子水平下降,而无效组病情加重时无变化。结论年龄、临床分期、血清白蛋白、PTA、总胆红素、胆红素反弹率、细胞因子水平、并发症是影响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时的不良反应,探讨其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记录、分析我院2001年3月1日~2008年12月31日近8年间住院的137例各型重型肝炎患者208次应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资料,探讨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组208例次应用血浆置换疗法过程中,累计发生不良反应202例次(97.12%),其中过敏反应198例次(95.2%),最为常见,1例次发生过敏性休克(0.48%)。其余依次为低血钙样表现178例次(85.58%);血压下降21例次(10.1%);穿刺部位渗血19例次(9.14%),其中经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者为15例次(11.54%),78例次改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部位加8字型缝合后,仅4例次(5.13%)有局部轻微渗血;导管感染4例次(1.93%)。结论运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型肝炎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较高,但在操作过程中如能密切观察,妥加应对,可使治疗顺利完成,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临床疗效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