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段吉成   《中国医学工程》2012,(7):108+111-108,111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钴铵针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钴铵针剂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周;对照组单用甲钴铵针剂,用法及用量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腓神经、胫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两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且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钴铵针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0-31,36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5月住院或门诊治疗确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入组前所采用的糖尿病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方案不变,并根据血糖水平酌情调整降糖药物剂量;对照组加用甲钴胺0.5 mg肌肉注射,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应用4周评价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前后腓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腓神经传导速度提高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起到叠加和互补的作用,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改善,且安全性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蔡凤丙  周涓  吴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791-2792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予银杏达莫(杏丁)2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点滴,1次/d,同时予弥可保(甲钴胺)500μg肌肉注射,1次/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35例,单用甲钴胺500μg肌肉注射,1次/d,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测定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对照组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也有改善(P<0.05)。结论:银杏达莫与弥可保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单用弥可保疗效更好,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治疗两周后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胫、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2周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组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总有效率为82.93%,较对照组43.92%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疗效,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快,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和对照组(甲钴胺)各35例,连用14 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结果治疗14天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28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SN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2.433、2.393、2.627、3.129、2.853、3.174、2.573、3.239,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SNCV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t=3.519、2.643、2.783,3.139,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甲钴胺、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为优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方案提供借鉴。方法将9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依帕司他50 mg/次,3次/日,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情况,采用肌电图检测四肢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甲钴胺、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达到抑制醛糖还原酶,修复受损神经,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提供营养支持,多途径、标本兼治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末梢神经的代谢、传导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爱维治和弥可保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爱维治8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1中静脉滴注,1次/d,两周后改为200mg肌肉注射,1次/d,连用两周;同时应用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2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10μg加入生理盐水20m1中静脉推注,1次/d。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7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提高(P<0.05),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前列地尔与爱维治和弥可保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缓解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李军 《华夏医学》2006,19(2):202-20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654-2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D)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伴有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患者56例,随机分成2组各28例。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用银杏达莫20m l、654-2 10m g,各加入生理盐水250m 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m l加入生理盐水250m 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2周。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78.6%,较对照组总有效率53.6%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部分患者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银杏达莫、654-2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可保加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2型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弥可保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弥可保。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较治疗前则明显改善(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优于单纯应用弥可保的疗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艾新泉 《吉林医学》2012,33(6):1188-1189
目的:探究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和单用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治疗后研究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取得明显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常辰  李艳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5):792-795
目的 探讨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98例2015年6月-2016年2月间武警浙江省消防总队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木丹颗粒。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生化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全血高切粘度(HBV)、全血低切粘度(LBV)]、临床症状积分(肢体麻木和刺痛感、肢端温度感觉障碍、肢端反射灵敏度和肢体无力感)、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胫前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并统计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2组TC、TG、HBV及LBV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TC、TG、HBV及LBV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肢体麻木和刺痛感、肢端温度感觉障碍、肢端反射灵敏度、肢体无力感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肢体麻木和刺痛感、肢端温度感觉障碍、肢端反射灵敏度、肢体无力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前神经的MNCV和SNCV水平均较前明显加快(P<0.05),且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前神经的MNCV和SNCV水平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P<0.05)。 结论 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梁彩芯 《吉林医学》2014,(25):5727-572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甲钴胺肌注联合通心络胶囊口服治疗及护理干预,连续治疗21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差异有统计这意义(P<0.01),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甲钴胺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显著提高疗效,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对照组予甲钴胺,治疗组同时联合前列地尔,连用4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5%vs 70.0%,χ^2=6.34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MCV、SCV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MCV、SCV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除常规降糖治疗外辅助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的疗效确切,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评价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住院部治疗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2例,分别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和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 A组患者的显效人数为37例,有效人数为3例,有效率为95.2%。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好(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延缓病情发展,适合于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前列地尔和弥可保静注,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针静脉滴注,疗程均2周。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以及自觉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NCV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且较对照组明显(P<0.01或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弥可保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口服复方丹参滴丸与口服甲钴胺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2组均给予调控血糖、血脂、血压的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对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神经传导速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神经传导速度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则与对照组相同(P0.05)。【结论】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与口服甲钴胺片相同,但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作用则优于口服甲钴胺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血流及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5例DPN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无DPN的糖尿病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NCV、SNCV),从空腹血糖和病程入手,分析神经传导速度与空腹血糖和病程的相关性,并就其MNCV和SNCV在各神经的异常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上的MNCV及SNCV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以及SNCV上,空腹血糖在7mmol/L以上的患者与空腹血糖低于7mmol/L的患者相比并未见明显差异,而病程5年以上者与病程5年以下者存在明显差异.同时,观察组患者SNCV在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上异常率分别为60.00%、56.92%、69.23%,明显高于MNCV(分别为41.54%、38.46%、50.77%).结论:MNCV及SNCV与DPN患者的病程长短呈现正相关.在诊断DPN上,SNCV的敏感性优于MNCV,二者的测定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2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运动与感觉神经波幅和潜伏期及观察组治疗前后各神经的异常率.结果 观察组不同损害程度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慢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轻度损害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胫神经H反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度损害和重度损害患者组间比较,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中度损害和重度损害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胫神经H反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具有显著性(P<0.05).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MCV、SCV及F波异常率,尺神经MCV、SCV及F波异常率,腓总神经MCV 异常率、SCV 异常率、胫神经MCV异常率、F波异常率、H 反射异常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肌电图是评价神经和肌肉功能的一项重要手段之一,可有效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受损程度,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复元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0月~2014年1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复元活血汤内服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甲钴胺500 mg,1次/d,肌内注射,维生素B110 mg,3次/d,口服。两组同时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与HbA1c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正中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元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疗效好、安全性好、患者顺应性强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