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栓调节蛋白(PTM)水平,探讨HCY和PTM与脑梗死的关系,及HCY与PTM的相关性。方法:对75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血浆HCY和PTM水平,与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和PTM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浆HCY与PTM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715,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与纤溶系统的活化。高HCY血症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血浆PTM的异常表达表明脑梗死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纤溶系统的活化。联合检测血浆HCY和PTM水平,可有助于病情监测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监测97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在临床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3组病人入院时血Hcy水平比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1周及2周后血Hcy有降低趋势,但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8例因病情加重出院患者,第1周血Hcy有明显增高。结论高Hcy血症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经有效治疗后血清Hcy有降低趋势,提示血清Hcy水平变化可为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其预后的判断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Hcy水平,对脑梗死患者采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方法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分析患者血清Hcy水平与NIHS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Hcy(18.1±4.6)μmol/l,恢复期(11.3±2.5)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cy(7.9±1.4)μmol/l,显著低于脑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急性期NIHSS(7.9±1.1)分,恢复期(4.5±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与NIHSS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733,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显著升高,尤其在急性期,恢复期有所下降,Hcy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变化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96例ARDS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氧合指数(OI)分为轻度组(25例)、中度组(53例)和重度组(18例).根据患者28 d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46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 CD)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栓调节蛋白(sTM)及蛋白C( PC)水平改变和临床关联.方法 收集74 例CD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CD患者中Hcy、sTM和PC水平,进行临床关联分析.结果 CD患者中 Hcy 和 sTM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1),PC水平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CD患者的不同临床特征分组,非狭窄非穿透型组CD患者中PC水平高于狭窄型组( P<0. 05). CD患者中sTM与PC水平明显相关.结论 CD患者中Hcy、sT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有潜在的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280例和对照组200例的血浆Hcy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制订的标准(NIHSS评分)对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对血浆Hcy与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相关性进行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危险因素GLU,TG,TC,HDL,LDL,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30,P<0.01),Hcy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Hcy水平可反映脑卒中病情的严重程度,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 C Y)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分析H C Y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我院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将测定结果与同期85例健康对照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 C Y)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 C 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同型胱氨酸水平的升高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一种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2年5月入住我科的脑梗死患者,其中经TOAST分型后符合大动脉粥样硬化型(Ⅰ型)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两组均行Hcy水平检测,对脑梗死患者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进行评价,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Hcy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入院时NIHSS、MR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增高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发病后Hcy水平不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汪洪  陈丽  刘春燕  徐佳  王艳 《西部医学》2020,32(2):242-245
【摘要】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胱抑素C(CysC)、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sTM)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LN患者为LN组,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LN患者根据系统 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2000)情况分为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49例和非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31例。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TGF-β1、sTM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结果 LN组 血清TGF-β1.CysC.sT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组TGF-β1、CysC、sTM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组 (P<0. 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N患者血清TGF-β1、CysC、sTM水平与C反应蛋白、24h尿蛋白SLEDAI评分 呈正相关(P<0. 05)。难治性狼疮组血清TGF-β1、CysC、sTM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敏感组(P <0. 05)。ROC曲线分析 显示,TGF-β1、CysC、sTM水平判断治疗预后是否为难治性狼疮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74、0. 845、0. 837。结论 LN 患者血清TGF-β1、CysC、sTM水平表达增高,与疾病活动性及治疗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BNP、CRP和HCY水平的变化,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及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对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BNP、CRP和HCY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进行研究,同时对其中42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NP水平非常显著增高(P〈0.01),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BNP、CRP和HCY三项在PCI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BNP、CRP和HCY三因素均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并可预测患者的远期心功能恢复情况,且经过PCI治疗后三者均明显降低,可作为临床疗效观察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寻找急性脑梗死患者适宜的血压区间。方法 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入院第2天行动态血压监测,监测期间记录发生的脑缺血事件。根据血压监测前后NIHSS评分变化分为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组(加重组)和神经功能缺损无变化组。血压值分为五组:A:~120/~80mmHg,B:120~140/80~90mmHg,C:140~160/90~100mmHg,D:160~180/100~110mmHg,E:180~/110~mmHg。以收集的血压值及脑缺血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血压值主要分布区间及脑缺血事件发生较少的血压区间。结果 加重组血压主要分布在A、E组;无变化组主要集中在B、C、D组,两组血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组脑缺血事件在各血压组中分布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D组和舒张压C组发生脑缺血事件相对较少。无变化组脑缺血事件在各血压组中分布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有相关性,血压在160~180/90~100mmHg时脑缺血事件较少,该血压区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较适宜。  相似文献   

12.
叶心国  李景  李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462-146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228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的评估结果分为无认知障碍组和认知障碍组,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依据Hcy水平进行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对危险度评价。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接受高等教育、糖尿病和Hcy水平均是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94、1.21、1.86、2.35)。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为(14.87±5.85)μmol/L,明显高于无认知障碍组的(12.78±5.68)μmol/L(P<0.01);高Hcy血症患者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非高Hcy血症患者(P<0.05),相对危险度为1.92,95%CI为1.125~3.289。结论:Hcy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高Hcy血症患者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3.
金梅  丁蔚 《海南医学》2010,21(11):91-9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Hcy测定在急性脑梗死诊断、疗效观察以及早期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循环法测定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和60例体检正常的健康者(对照组)血浆Hcy浓度。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血浆Hcy含量显著下降(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以14d为1个疗程,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6%(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的AD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神经功能缺损得到一定的改善,而且日常生活能力能到有效改善,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王景景  陈华  王婉  张帆  郭倩 《西部医学》2019,31(6):889-893+899
【摘要】 目的 旨在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94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9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血液流变学、血脂、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白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生活质量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59%,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IB、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高切黏度、LDL、TC、HD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IB、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高切黏度、LDL、TC、HDL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变化,FIB、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高切黏度、LDL、TC明显下降,HDL水平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高切黏度、LDL、TC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HDL水平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IL 6、TNF α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RP、BP、MH、RE、VT、SF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浆FIB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和D-二聚体(D-D)与老年脑梗死(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2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CI患者为CI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18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浆BNP、D-D、血脂等生化指标水平。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CI组分为轻度组(n=34)、中度组(n=49)和重度组(n=35);并根据随访3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83)和预后良好组(n=35),比较不同神经损伤程度和预后时血浆BNP、D-D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NP、D-D对老年C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CI组吸烟比例、血浆BNP、D-D及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BNP、D-D与CI密切相关(P<0.05);血浆BNP、D-D水平中度组高于轻度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血浆BNP预测老年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6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24%、85.29%,血浆D-D预测老年C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值为0.80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90%、70.59%(均P<0.001)。结论 BNP、D-D在老年CI患者血浆中呈异常表达,并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关,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循环酶法测定9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ACI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ACI组中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血浆Hcy浓度显著高于中度狭窄者及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者(P〈0.01),中度狭窄者血浆Hcy浓度显著高于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者(P〈0.01)。结论 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e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2周后脑梗死组Hey、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ey为(16.43±3.88)μmol/L,hs—CRP为(4.28±0.27)mg/L,130名健康对照组患者的Hey为(7.32±1.21)μmol/L,hs—CRP为(1.12±0.34)mg/L,病例组的Hey、Hs—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入院时Hcy为(17.34_+3.89)umol/L,hs—CRP为(3.61±0.35)mg/L,治疗2周后,病例组Hcy为(11.96±4.02)μmol/L,hs—CRP为(1.24±0.52)mg/L,上述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与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流变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测定其血流变水平,根据血流变水平分为高血流变组54例与正常血流变组46例;从入院开始追踪观察6个月,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疗效。结果高血流变组全血黏度值、血浆黏度值、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正常血流变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红细胞沉降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SS及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正常血流变组两项评分均优于高血流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流变水平越高,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越差,控制血流变水平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8-11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5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以急性脑梗死为诊断的患者80 例,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0)与实验组(n=40),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实验组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SOD、MDA)、神经功能指标(NIHSS)、肢体运动功能及治疗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机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神经功能指标NIHSS、Barthe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机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均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SOD 反应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DA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NIHSS 评分明显降低,Barthel 评分明显升高,其中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5.00%,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机体内氧化应激指标,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