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和林M 30(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30/70)在新诊2型糖尿病人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80例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为重和林M 30组(试验组)与门冬胰岛素30组(对照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asting C peptide ,FCP)变化,评估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和性价比。结果两组患者FBG、PBG、HbA1c、FC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BG、BMI、HbA1c、FC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无明显差异( P>0.05 ),两组治疗后均未见严重的低血糖反应,试验组性价比较高。结论重和林M 30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新诊2型糖尿病整体降糖疗效无明显差异,重和林M 30性价比较高,在基层医院具有广泛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混合低血糖指数食物(三养胶麦)辅助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胰岛素治疗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分为混合低血糖指数食物配合胰岛素治疗组(治疗组),普通糖尿病饮食配合胰岛素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0、12周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BG),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剂量变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例次。结果:1治疗组FBG、2h PBG、HbA1c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2治疗组较对照组糖尿病血糖达标时间更短(P〈0.01)。3治疗组控制血糖达标同时所需胰岛素的剂量较单纯胰岛素组少(P〈0.01)。4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与单纯胰岛素组无差异(P〉0.05)。结论:混合低血糖指数食物(三养胶麦)食疗辅助胰岛素治疗能更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能显著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并缩短患者治疗时间,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6例使用门冬胰岛素血糖控制不
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6例,加用维格列汀50 mg,2次/d口服;对照组30例,加用阿卡波糖50 mg,3次/d
餐中嚼碎服。使用12 周后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 hC肽
(2 hC 肽)、体质量指数(BMI)、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2 hPG、HbA1c 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空腹及2 hC肽较治疗前升高(P<0.05),BMI、GFR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2 hPG、HbA1c较治疗前
下降(P<0.05),FBG、空腹C肽、2 hC肽、BMI、GFR与治疗前比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FBG显著降低(P<
0.05),空腹C肽、2 hC肽显著升高(P<0.05),2 hPG、HbA1c、BMI、GFR无明显差异(P>0.05)。低血糖:两组均无一次发生。结
论维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门冬胰岛素对降低2 hPG、HbA1c疗效相当,且无体重增加及GFR下降,无低血糖
发生。而且维格列汀联合胰岛素较对照组在降低FBG、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上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赖脯胰岛素75/25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4周的赖脯胰岛素75/25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FPG、2h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FC-P、2hC-P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赖脯胰岛素75/25治疗能显著改善初诊T2DM患者的血糖及胰岛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诺和锐30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胰岛功能恢复状况。方法59例初诊糖尿病,空腹血糖(FPG)高于10mmol/L患者单用诺和锐30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FPG、2hPG、HbA1c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诺和锐30治疗初诊T2DM患者能降低FPG2、hPG、HbA1c,明显改善受损的胰岛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余晓波 《右江医学》2013,(6):817-818,821
目的 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86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组44例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胰岛素注射组42例采用每天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以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经强化治疗后,两组患者FBG和2 hPBG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下降(P<0.01);与胰岛素治疗组比较,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更少(P<0.05或0.01).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平稳、快速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是初诊T2DM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甘精胰岛素和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治疗2组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P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HbA1C)、空腹C肽(FCP)、餐后C肽(PCP)含量变化和低血糖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3个月后患者的FBG、2hPG、HbA1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FCP、PCP均升高。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率低,治疗依从性好,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祥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5):19-19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初诊T2DM患者39例,给予甘精胰岛素每日1次皮下注射控制空腹血糖,同时三餐前服用瑞格列奈控制餐后血糖。治疗3个月后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以及空腹胰岛素、C肽、餐后两小时胰岛素及C肽。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较前明显下降P〈0.01,胰岛功能较前明显好转。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能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血糖改善β细胞功能,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9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6)。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及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BG、HbA1c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BG、2hP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何阳杰 《四川医学》2011,32(10):1617-1619
目的 评价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 收集初诊10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样本为50例.A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采用口服降糖药.观察治疗2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FBG、PBG和HbA1C均于强化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餐后2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加用甘精胰岛素或改用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停用磺脲类药物,改用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在继续原磺脲类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C肽等,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各时段C肽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空腹血糖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空腹C肽上升、30min C肽上升、120min C肽上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餐后2h血糖下降比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C肽峰值出现在餐后1h,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肽峰值出现在餐后3h,高于试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试验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磺脲类失效患者中,改用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降糖效果好,可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餐后2h血糖控制优于继续使用磺脲类药物加甘精胰岛素组患者,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单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未达标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安立泽(沙格列汀片)降血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未达标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安立泽联合二甲双胍(n=30);对照组,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n=30)。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低血糖发生率、肝功能、肾功能及其他不良事件。结果安立泽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均可有效降低血糖,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bA1c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立泽组未观测到低血糖事件,格列美脲组观察到11次低血糖事件,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立泽组治疗后BMI稍有下降,格列美脲组治疗后BMI稍升高,但两组间BMI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肝功能、肾功能损害及胰腺炎等不良事件。结论安立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效果好,不增加体质量,未观察到不良事件,患者医从性良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背景 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日益升高,胰岛素治疗是后期控制T2DM高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素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目前研究较少。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应用胰岛素(包括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的新诊断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在T2DM患者中合理使用胰岛素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于2019年5月,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628例新诊断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医生开具的治疗方案中是否包含胰岛素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不使用胰岛素组和使用胰岛素组。收集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肥胖病史、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血糖、C肽水平、糖化白蛋白(GA)、肝功能、肾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中女219例(34.9%),男409例(65.1%)。不使用胰岛素组的患者194例(30.9%),平均年龄(54.0±13.0)岁;使用胰岛素组的患者434例(69.1%),平均年龄(52.0±16.0)岁。不使用胰岛素组与使用胰岛素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肥胖患病率、腰围、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空腹C肽、餐后2 h C肽、GA、HbA1c、血肌酐(S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微量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腰臀比、血压、餐后2 h血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餐后2 h血糖升高、餐后2 h C肽水平降低,以及HbA1c水平升高是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的胰岛素使用比例较高,提示国内T2DM患者诊断晚,确诊时血糖高导致胰岛素使用比例较高。男性、血糖水平高、胰岛功能差是影响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使用胰岛素的独立因素,提示临床医生在制定新诊断T2DM患者降糖治疗方案时,应参考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胰岛素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的T2DM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各项指标(BMI、FPG、餐后2 h血糖、HbA1c及空腹C肽)、SAS及SDS评分、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所需时间。结果两组护理前后BMI、FPG、餐后2 h血糖、HbA1c及空腹C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护理后上述指标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上述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伤口拆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T2DM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陈林江 《河北医学》2012,18(3):285-288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瑞格列奈片及甘精胰岛素,对照组给予格列吡嗪片及甘精胰岛素,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应用胰岛素第1时相分泌和稳态模型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FPG、2hPG及HbA1C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FINS、空腹C肽、AIR 和HOMA-βF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能有效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保持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穗琛  钱万桥 《中外医疗》2016,(24):148-150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给予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治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低血糖发生率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FBG、2 h PBG HbAlc均明显降低,其中治疗后两组FBG,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 h PBG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例(6.0%)和10例(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较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王宏  叶丹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25-2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500 mg,3次/d,连用l2周;观察组同时给予吡格列酮30 mg,1次/d,早餐前15 min服用,连用12周。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内皮素(E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显效率达40.63%、总有效率达93.75%,对照组的显效率达31.25%、总有效率达71.88%,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FBG达(6.43±1.16)mmol/L,PBG达(9.24±1.38)mmol/L,HbA1c达(6.67±1.17)%。对照组治疗12周后FBG达(7.95±1.21)mmol/L,PBG达(10.89±1.52)mmol/L,HbA1c达(7.29±1.02)%,两组上述指标分别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BG、PBG、HbA1c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ET含量为(83.12±12.64)ng/L,HOMA-IR(为2.29±0.12),对照组患者的ET含量为(89.23±11.35)ng/L,HOMA-IR为(3.28±0.7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ET、HOMA-I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T2DM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东北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多重可控危险因素强化干预治疗后其大血管病变发生率的变化,建立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一级预防有效的、规范的、成本效益比良好的干预方案。方法:筛选新发或确诊1年以内无大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50)和强化干预组(n=150),采取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部分可控危险因素进行2年不同程度的干预,定期检测2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大血管病变即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率,并统计分析医疗费用。结果:干预随访2年后,常规治疗组患者DBP、FBG、2hPBG、HbA1c、TG、TC和H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干预随访2年后,强化干预组患者BMI、SBP、FBG、2hPBG、HbA1c、TG、TC、HDL-c和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干预随访2年后,强化干预组患者BMI、TC和IMT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干预随访2年后,常规治疗组患者IMT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于同期强化干预组(P<0.05)。干预随访2年后,强化干预组患者AS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患者医疗费用均逐年增加,强化治疗组患者2年总体医疗费用、治疗第1年和第2年的治疗费用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多重血管危险因素强化干预是防治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9.
马一汀  彭一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59-60,63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住院的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地特胰岛素(Det)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均治疗6个月,监测两组治疗前后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记录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计算胰岛B细胞功能(Homa-B)和胰岛素抵抗(Homa-IR)。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2 h PG、HbA1c、BMI及Homa-B和Homa-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 PG及HbA1c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相比,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更显著,低血糖发生率较低,能较好地控制患者体重,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