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目的: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53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31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2例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得到6~24个月的随访,采用Mazur踝关节功能系统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优22例,良8例,优良率96.77%;对照组优13例,良8例,优良率95.4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胫骨Pilon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76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通过影像检查,针对损伤情况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法,33例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患者为结合组,43例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为内固定组,所有患者均随访6~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结合组Muzur分值(83.49±3.81)分,优14例,良15例,优良率87.88%;内固定组Muzur分值(90.07±2.88)分,优24例,良16例,优良率93.02%,内固定组治疗效果及Muzur分值略高于结合组,但两组胫骨Pilon骨折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753,0.0592).结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方法均有适应者,术前结合检查资料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术中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该院骨科收治的68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行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24个月时踝关节的恢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0.05)。实验组术后24个月时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3.53%(<0.05)。结论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更为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概率,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疗效。方法:选取53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骨折情况,31例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组),22例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B组),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观察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36个月,比较治疗效果显示,A组优17例,良12例,优良率为93.55%;B组优9例,良10例,优良率为86.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各具特点,在临床使用时应该根据患者骨折部位操作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手术方法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的术前准备、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1997年1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Ⅲ型Pilon骨折患者23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6.8岁。其中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20例。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0~63个月,平均34个月。按Mazur评分标准,治疗效果优8例,良11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为83%。结论对Rü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应做详细的术前准备,对软组织损伤应作正确评估,正确选择手术时机,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的方法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有限切开复位治疗Pilon骨折,并探讨其治疗效果. 方法对26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 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8.6个月.根据Mazur 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分标准为:优:9,良:8,可:6,差:3.术后无一例局部皮肤坏死、深部感染、伤口裂开,无骨不连、关节挛缩及截肢.有4例浅表感染及钉道感染,经换药及口服抗生素后4周内愈合;骨折愈合后无成角、短缩、旋转等畸形. 结论采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手术创伤小、伤口感染率低,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两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因Pilon骨折而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两阶段治疗,先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再接受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1)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的比较:术后对患者随访6-15个月,比较2组患者早期和远期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生率,以患者踝关节最大肿胀部位的周径评价患者肢体的肿胀程度,并对患者生活质量(SF-36)和疼痛评分(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种类包括皮肤坏死、感染、创伤性关节炎、关节融合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种类包括感染、骨折再位移、关节僵硬等.观察组患者的早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能够降低Pilon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消除肢体肿胀情况,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疼痛程度也有显著疗效,建议在Pilon骨折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20例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行在切开骨折部位复位后进行内固定,观察组行在切开骨折部位复位后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术后1年后Mazur评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占8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占75%,2组比较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4例患者创面不愈合,占13.3%;对照组共有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占50%。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进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减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2009年3月~2010年1月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90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优良率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Pilon骨折是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的爆裂性骨折,常由高能量损伤所致,不仅胫骨下端粉碎、压缩使踝关节尤其是胫骨负重面产生不同程度碎裂,而且因周围软组织薄弱,易造成开放性损伤,是关节内骨折中较难治疗的一种创伤,其并发症发生率亦较高,预后不良,病残率高,是临床上的难题之一。2003年4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Pilon骨折患者42例,其中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加外固定支架治疗23例,经8~24个月(平均13.2个月)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Pion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4月~2007年4月间,应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或螺钉有限内固定治疗C型骨折18例,其中包括C1型11例,C2型4例,C3型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期11.5~31mo,平均22mo。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期9~22wk,平均14wk。有2例患者出现皮肤坏死,1例出现钉道感染。术后采用Burwell-Chamley标准作X线评价,优良卒为94.4%,术后患肢功能采用AOFAS标准评分,优良率为88.9%。结论应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Pilon骨折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外固定支架联合使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Ⅱ-Ⅲ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使用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5月至2006年11月采用此法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0~54岁,平均36.5岁.根据Rueeli、ALLgower分类,Ⅱ型3例,Ⅲ型14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临床疗效参照Hefet评分标准,优14例,良3例.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Ⅱ-Ⅲ型pilon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在高能量Pilon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72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骨折复位状况、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解剖复位率、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对照组相比较均有上升现象,而并发症则显著减少(P〈0.05),两组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效果明显,可以提高预后质量,有广泛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单侧胫骨Pilon骨折患者12例采用有限切开内固定并辅以外固定架外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结果:本组患者12例,优10例,良2例。术后并发症:创面不愈合2例,感染1例。结论:胫距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和恢复肢体长度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此术式可早期活动踝关节,是治疗Pi-lon骨折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三维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Ruedi和Allgower分型中Ⅱ、Ⅲ型有移位骨折57例。结果根据Pi-lon骨折复位的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准及踝关节主观评分结果示,优45例,良10例,差2例。术后并发症:4例感染,3例皮肤坏死,2例发生骨筋膜综合征,5例踝关节功能障碍但未见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结论根据Pilon骨折的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合理使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维持骨折复位和下肢力线,干骺端缺损区充分植骨,整复关节面,适当功能锻炼,晚负重,术后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负压引流封闭(VSD)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并评估其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负压引流封闭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16例。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按照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估,创面愈合良好,优9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1.25%。结论:应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负压引流封闭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疗效满意,可作为治疗Pilon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微创经皮内固定接骨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4月~2020年6月收治的190例Pilon骨折合并腓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行微创经皮内固定接骨术)95例和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9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总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年,依据Tornetta胫骨Pilon骨折临床治疗结果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使用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HSS)和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患者〖JP2〗Baird-Jackson评分和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上述差异存在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P<0.05);两组术后Baird-Jackson评分和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ED-5Q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 微创经皮内固定术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和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和质量,可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及切开复位钢板螺丝内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中的优劣势。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博乐市博州人民医院就诊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10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外、内固定组,每组各54例,分别给予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及闭合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近、中期疗效。结果外固定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0.7±5.4) min、(55.1±8.1) mL、(7.6±2.0) d和(82.8±9.5) d,均明显少于内固定组的(70.3±6.6) min、(80.2±9.3) mL、(12.5±2.7) d、(114.5±12.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3个月外固定组患肢活动时VAS评分(4.2±0.8)分显著高于内固定组的(3.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固定组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台阶三项指标分别为(12.8±1.5)°、(24.1±1.8)°、(2.2±0.4) mm,与外固定组[(9.3±2.0)°、(21.2±2.0)°、(3.0±0.5) 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年内固定组上述指标(13.5±1.6)°、(24.9±2.3)°、(0.8±0.4) mm也与外固定组[(11.2±2.1)°,(22.7±2.5)°,(1.4±0.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固定组主动屈伸、桡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及手握、捏力与健侧百分比[(77.7±5.5)%、(68.4±4.9)%、(80.6±5.0)%、(73.3±5.4)%、(79.5±5.9)%]均显著优于外固定组[(62.4±5.1)%、(59.5±5.3)%、(65.8±5.8)%、(57.8±6.1)%、(67.9±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外固定组优良率为62.96%(34/54),与内固定组的70.37%(38/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96%(7/54)、11.11%(6/54),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及切开复位钢板螺丝内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中各有优劣,需要根据患者基础情况、经济条件及具体伤情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