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内窘迫胎儿出生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有宫内窘迫史的106例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无窒息组30例、轻度窒息组46例、重度窒息组30例,另选无宫内窘迫史的正常足月新生儿30例作对照组,于生后24 h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析心率变异性。结果无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平均心率、最慢心率、最快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3项指标均低于无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及对照组(P〈0.05)。无窒息组全部窦性心率R-R间期标准差、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R-R间期标准的均值、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心搏数的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窒息组、轻度窒息组上述5项指标均高于重度窒息组(P〈0.05)。结论宫内窘迫胎儿出生后无窒息表现的新生儿HRV指标在正常范围内,而窒息新生儿HRV指标存在不同程度降低,且窒息程度越重HRV指标越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按血压晨峰定量标准将3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并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HRV参数。结果三组HRV各参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晨峰组24h内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24h相邻正常NN间期差值均方根、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个数占心跳总数百分比以及心率变异指数较非晨峰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HRV有关,晨峰程度越大,HRV参数降低越明显,提示患者有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对照原则,将100例COPD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分别观察给药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时域分析指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SDNN的平均数(SDNNIndex)、SDNNIndex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时域分析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可改善COPD病人的心率变异性和失衡的自主神经功能,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校正QT间期(QTc)、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与心率变异性变化,探讨室性心动过速与自主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5月于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5例(糖尿病组),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糖尿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组(糖尿病室速组,31例)和普通糖尿病组(54例),另选择同期健康者4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QTc、QTcd测定与心率变异性分析,并将所有糖尿病患者的QTc、QTcd分别与心率变异性及心率(H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室速组患者的心率、QTc、QTcd的值与普通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进行QTc、QTcd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QTc、QTcd与心率呈正相关(r=0.870、0.810,P〈0.05),与24 h内相邻正常窦性心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0.800、-0.818,P〈0.05)、每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r=-0.794、-0.901,P〈0.05)及每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r=-0.825、-0.735,P〈0.05)呈负相关。比较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可见,糖尿病患者随SDNN的降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且SDNN〈50 ms的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与100 ms≤SDNN≤50 ms及SDNN〉100 m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室速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明显损害,糖尿病患者行QTc、QTcd与心率变异性监测对防治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血管反射试验(CART)及心率变异性(HRV)诊断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2月至1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ART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析HRV指标,比较CART与HRV这2种方法诊断DCAN的差异。结果 154例T2DM患者中,采用CART诊断的DCAN组有101例、非DCAN组有53例,DCAN发病率为65.58%(101/154)。DCAN组与非DCAN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性别、高血压、烟酒嗜好、BMI、腰臀比、糖化白蛋白、脑钠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CAN组与非DCAN组患者的深呼吸心率差、立卧位心率变化、Valsalva动作指数、卧立位血压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CAN组与非DCAN组患者HRV指标所有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均值(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老年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 两组观察对象平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R-R间期总体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标准差的平均值、平方根和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分别为(86.1±2.8) ms、(86.1 ±4.1)ms、(19.2±2.9) ms、(13.9±3.1)ms和(3.6±1.8)%,均低于对照组的(127.6±3.1) ms、(128.1±4.7) ms、(59.2±2.6) ms、(35.4±3.5) ms和(13.8±2.2)%,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状态时的时域性相关指标平均值标准差、平方根和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分别为(86.3±4.1)ms、(14.1±2.4) ms和(3.7±1.2)%,与清醒状态时的(85.1±4.7) ms、(13.8±2.7) ms和(3.6±1.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对象睡眠状态时的时域相关性指标平均值标准差、平方根和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31.3±4.2) ms、(39.5±2.6) ms、(16.5-1.9)%,均高于清醒状态时的(95.2±3.9) ms、(27.1±2.2) ms和(10.6±±1.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率变异性可反映心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状况,可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损伤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率变异的昼夜变化。方法:选取冠心病组患者33例、糖尿病组患者32例、对照组研究对象34例。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3组研究对象心率的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的标准差(RMSSD)、R-R间期的平均值标准差(SDNN)、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结果:糖尿病组和冠心病组患者心率RMSSD、SDNN、PNN50、SDAN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和糖尿病组患者组内、组间昼夜心率变异性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较对照组降低,心率发生率明显增高,容易突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的昼夜节律性消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HRV),探讨肥胖、糖尿病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2型糖尿病组(52例)和非肥胖2型糖尿病组(76例),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技术检测HRV,与正常组对照并进行分析。结果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每5 min 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总频谱功率、低频段功率、低频段功率/高频段功率均显著低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P0.05,P0.01);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SDNN与病程、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结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下降,与肥胖、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探讨其与心脏功能及心室结构的关系。方法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58例CHF患者HRV指标: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h内每5min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24h内每5min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心搏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数(PNN50),并对每位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心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21例心功能正常者对照。结果CHF患者HRV各时域指标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SDNN、SDANN、SDNNI在心功能Ⅲ、Ⅳ级与心功能Ⅱ级比较;SDNN、SDANNI在LVEF≤35%与LVEF〉35%比较;SDANN在LVEDD〉60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CHF患者HRV下降,并与心脏功能及心室结构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分析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以探讨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35例、糖尿病患者34例,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33例作为对照组,对三个组的研究对象采取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观察组间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的标准差(RMSSD)、R-R间期的平均值标准差(SDNN)、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结果冠心病组和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以上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但冠心病组与糖尿病组组间的差异及昼夜心律变异性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及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较,心率变异明显降低,昼夜心率变异无差异,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李洪 《四川医学》2011,32(5):735-736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49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3例)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26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对患者心率变异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2.
陈序 《西部医学》2011,23(11):2210-2211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选择2005~2011年在我院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冠心病及糖尿病患者各30人,冠心病伴发2型糖尿病者30人,健康体检者40人,由计算机自动测出心率变异性时域各项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低于单一疾病者(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较重,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心率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建德分院单胎孕妇电子胎心监护中胎心率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者40例(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行电子胎心监护提示胎心率基线变异正常4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脐带异常及胎盘异常、NST类型、刮宫产、死胎、重度窒息、足月小样儿的情况,及两组不同NST类型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出现帆状胎盘、胎盘早剥、球拍状胎盘、脐带绕颈伴细长、脐带绕颈伴螺旋型、脐带先露、合并羊水污染Ⅱ度以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NST可疑型、NST无反应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34例(85.0%)]高于对照组[9例(22.5%)],而新生儿出现重度窒息[3例(7.5%)]、死亡[2例(5.0%)]、足月小样儿[3例(7.5%)]明显高于对照组[0例(0.0%),0例(0.0%),0例(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ST可疑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低于对照组(55.56%比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高于对照组(44.44%比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胎心率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提示发生胎儿宫内发生窘迫及缺氧,同时结合NST进行积极的处理,如及时终止妊娠,才能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病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心血管神经性晕厥的心率变异性。方法: 随机选择50例心血管神经性晕厥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从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中随机选择5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利用心电工作站记录分析系统,并进行编辑和校正,记录心率变异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总体标准差、均值标准差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差值均方的平方根和相邻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频域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率变异性是评价自主神经活动的可靠指标,可以作为心血管神经性晕厥的一个极有价值的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震荡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海军钓鱼台干休所卫生所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美国Space Lab分析系统对患者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震荡斜率(TS)、动态心率震荡(TD)等心率震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心率震荡各指标与年龄、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O、TS、TD、SDN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O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与TS、TD、SDNN呈负相关(P〈0.05);TS与TD、SDNN呈正相关(P〈0.05),与TO呈负相关(P〈0.05);TD与TS、SDNN呈正相关(P〈0.05),与TO、平均心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震荡指标明显减弱,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严重。心率震荡指标可以作为早期诊断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有效可靠无创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检测并记录124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与96例单纯性冠心病(对照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ST-T变化以及HRV时域4项指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缺血性ST-T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两组比较,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能引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加重,心率加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肺心病组)和80名同期健康体检对象(对照组)进行HRV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心病组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窦性心搏平均值的标准差、相邻窦性心搏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个数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1);肺心病组不同程度肺功能损害病人的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窦性心搏平均值的标准差、相邻窦性心搏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个数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RV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睡眠呼吸暂停相关心率变异与晨起血压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清  张劲农  向敏  付薇  彭毅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26):1815-1819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调节机制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关性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对104例OSAHS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至少7 h,睡前和晨起测量血压,采用Pearson检验和Speammn检验分析体重指数(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nSaO2%min)、SaO2<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DT90%)、呼吸暂停期心率变异幅度(DHR)与睡前及晨起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及其差值的相关性,并对晨起收缩期高血压及舒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因素的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 全组患者晨起收缩压、舒张压及MAP(mm Hg,1 mm Hg=0.133 kPa)分别为128.3±17.9、88.6±10.6和101.8±12.3,均较睡前(分别为123.5 4±17.8、82.0 4±9.6、95.8 4±11.5)升高(均P<0.01).血压满足高血压诊断者睡前为37例(35.6%),晨起为49例(47.1%).Spearman检验显示DHR与晨起舒张压相关(r=0.214,P<0.05).合并舒张期高血压患者的DHR大于不合并患者(P<0.05).排除年龄、BMI、AHI、nSaO2%min及DT90%的影响后,DHR是与晨起收缩期高血压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3,95%CI为1.057~1.486,P<0.01).结论 OSAHS患者呼吸暂停相关心率变异的程度与晨起舒张压相关,是晨起收缩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迷走神经调节可能参与OSAHS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