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其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外科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临床治疗相同,试验组同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分别于入院24 h内和治疗8周后对两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并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SCL-90各因子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6%,对照组为88%。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改善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2.
张文婷;程雨;李培培;甘霖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0):1318-1322
目的探究内分泌科患者的心理需求,为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近2年在内分泌科就诊的60名患者进行深度访谈。结果内分泌科患者心理需求包括四方面:自我掌控、家庭鼓励、社会支持、精神信念。结论内分泌患者心理需求虽然显示多样化,但是总体上指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实现个人自我价值、家庭地位维稳、社会存在感强烈以及坚定的信念。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是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应灵活掌握护理技巧,因患者个体需求给予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并将这种护理模式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张文行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2):128-129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一个月后,比较两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发生焦虑比例为7.5%,对照组为26.3%,两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抑郁比例为12.5%,对照组为3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更为明显.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自理能力,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疾病。银屑病的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病程逐渐加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往往与精神、神经因素有关。而报道本病的心理治疗及护理的文献不多。我们探讨了心理治理及护理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6年1月一2017年2月期间接诊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分析2组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心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沦优质护理可促进脑梗死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改善,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手术中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以120例急诊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生理、心理变化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手术后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均有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生理、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手术室中急诊手术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0):159-16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联合优质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河南医学研究》2018,(3)
目的探讨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9月西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护理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化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给予细节化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和护理依从性.结果:护理前2组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后2项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依从性分别为71.1%和9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给予细节化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患者接受护理的依从性也可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急诊诊断为胆囊结石的患者在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之后对患者心理及疼痛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间收治的120例急诊胆囊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名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在其基础上,予以优质的护理服务,比较、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疼痛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 HAMA 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耐受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也比对照组要好,且其差异均符合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改善急诊胆囊结石患者的负性情绪,调整其心理状态,缓解期疼痛度,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重视与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银屑病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Zhe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1):53-54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方法 对120例银屑病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综合生活质量问卷(GQOLI)的评定,12周后再次进行GQOLI评定。结果 (1)银屑病患者总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除人际关系敏感、敌对二因子外,其余各因子明显低于中国常模组(P<0.01或P<0.05)。(2)患者组飘GQOLI评分较低,除认知功能、工作、住房、生活环境因子外,其余维度及各因子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3)配合心理治疗12周后,GQOLI多项维度及因子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或P<0.05)。结论 提示银屑病患者存在心理状态的改变,且生活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161-16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活动能力、自理能力、工作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活动能力、自理能力、工作能力评分与干预前及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146-14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分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评分及干预组与对照组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心理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除均采用相同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外,还通过《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MCM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了解研究组心理状态,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患者发病后12周,采用MESSS评分表和WHOQOL-BREF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病后12周,研究组的MESSS和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心理护理对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先天性无阴道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问题及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先天性无阴道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在我院妇科接受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的60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试验组术前术后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指导。以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性生活满意率为84%,没有患者出现心理障碍;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性生活满意率为50%,有3例患者存在心理障碍。结论对先天性无阴道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能大大提高其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49-151+15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首发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60例首发高血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干预后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F-36各项评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改善首发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服药依从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矮小症儿童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本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就诊的矮小症儿童60例,将实施心理干预前3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心理干预后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对照组分别为(45.37±12.25)分、(45.96±12.52)分;观察组分别为(38.37±12.26)分、(37.65±12.34)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3.08,3.00,P0.01);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知、认知水平、躯体感觉、情感水平)比较,对照组无显著改善(P0.05),而观察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矮小症儿童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并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SCL-90评分中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婚娴状况、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和术后性生活开始时间均为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各组FACT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敌对等负性心理状态,通过对其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的改善。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结果:心理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方案实施后试验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能够保持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