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M iles术后骶前引流和会阴缝合切口的处理方法。探索M iles术后会阴切口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109例直肠癌M iles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57例,行经会阴切口旁骶前引流;B组52例,联合行经右髂部合并经会阴切口旁骶前引流。如术后发生会阴切口感染,A组拔除经会阴切口旁引流管行开放换药;B组除拔除经会阴切口旁引流管行开放换药外,同时保留经右髂部引流管进行主动引流。结果A组会阴切口感染率为19.3%(11/57),与B组的17.3%(9/5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会阴切口感染后,A组换药时间为35~50 d,平均(42.8±5.4)d;B组换药时间为21~35 d,平均为(27.8±4.9)d,A组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M iles术后联合经右髂部合并经会阴切口旁骶前引流有利于盆腔创面的愈合;一旦会阴切口发生感染,拔除经会阴切口旁引流管,保持经右髂部引流管进行主动引流,会阴切口经换药可较快愈合。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Miles术,对盆腔创伤较大,术后常有渗液、渗血,如引流不畅会诱发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骶前冲洗引流是否充分、彻底、有效,直接影响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的预后.鉴此,笔者自行设计会阴骶前冲洗引流器,有效提高了Miles术后患者会阴骶前冲洗引流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切口一期缝合不同引流方法对会阴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近3年来收治的100例行直肠癌Miles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Miles术后会阴切口一期缝合仅行骶前负压管经腹部切口引流,会阴部未置引流;观察组则除在骶前间隙采用经腹部切口引流外,还在会阴部行单管负压引流。比较两组的引流量、引流时间、一期愈合率、创口感染率、残腔消失时间以及皮肤切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引流量显著多于对照组,且引流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一期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创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残腔消失时间和皮肤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切口一期缝合采用骶前间隙单管引流和会阴部单管负压引流的方法对会阴部切口愈合效果优于仅行髋前负压管经腹部切口引流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患者Miles术后骶前持续灌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4例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行大剂量生理盐水(3 000 ml/24 h)骶前24 h持续灌洗5~7 d.结果 1例因会阴敷料持续渗湿中途停止骶前灌洗;2例出现骶前脓肿,行脓肿穿刺引流后出院;3例会阴切口感染,经积极换药后切口乙级愈合;38例灌洗顺利出院.提出保持引流管路通畅.观察灌洗液的颜色和性状,严格记录灌洗液出入量等是保障骶前持续灌洗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后会阴创腔内置入聚丙烯补片对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回顾分析137例低位直肠癌Miles术患者资料,其中69例患者Miles术毕先于会阴创腔内置入补片,将补片边缘与肛提肌、会阴肌群及肛尾韧带断端缝合固定,再行会阴部切口缝合(治疗组);68例患者直接行会阴切口缝合(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骶前弓引流总量、引流时间、骶前感染率、会阴切口裂开率、创口甲级愈合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会阴切口裂开率(1.4%,1/69)明显低于对照组(14.7%,10/68),P〈0.01;治疗组创口甲级愈合率(98.6%,68/69)显著高于对照组(82.4%,56/68),P〈0.01;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12±5)d]比对照组[(19±7)d]短,P〈0.01。结果表明,会阴创腔内置入聚丙烯补片是预防Miles术后会阴切口裂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研究经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术)后骶前腔隙的自然引流或持续灌洗对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10月至2009年8月实施Miles术的74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后3 d将患者随机分为骶前持续灌洗组和骶前自然引流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会阴部切口感染、积液、延迟愈合等情况.将会阴切口愈合情况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愈合三种.结果 共7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入组持续灌洗组37例(含术前放疗12例),入组自然引流组37例(含术前放疗10例).持续灌洗组会阴切口出现丙级愈合2例,乙级愈合3例,甲级愈合32例;自然引流组则分别为8例,3例,26例;两组间丙级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比21.6%,P=0.042).本研究中行术前放疗者22例,3例会阴切口丙级愈合,4例乙级愈合,15例甲级愈合;直接手术患者52例,7例会阴切口丙级愈合,2例乙级愈合,43例甲级愈合,两组间乙级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2%比3.9%,P=0.039).结论 持续骶前灌洗明显改善经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后会阴切口的愈合情况,术前50 Gy的长程放疗可明显提高会阴切口乙级愈合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理想的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处理方式及护理对策,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拟行Miles术治疗的10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术后会阴切口予以一期缝合,B组术后会阴切口开放填塞.比较2组患者术后会阴切口感染、出血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A组术后会阴切口感染发生率(1...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尾骨前横弧形切口在Miles术后骶前顽固窦道性感染清创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病人15例,取截石位,参考术前窦道造影结果根据需要在尾骨尖及左右坐骨结节內缘连线做横弧形切口,沿骶前间隙向上向两侧分离,切除窦道及窦壁瘢痕组织,必要时由腹部组医师经腹部切口沿骶岬向下游离至窦道顶部与会阴组医师会合,可将位置较深的窦道完整切除,根据需要可将大网膜游离后填塞至骶前促进愈合。结果 15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均随访至骶前切口完全愈合。所有病人平均手术用时109分钟,平均出血265 ml,术后会阴切口完全愈合平均27天。采用经尾骨前横弧形切口行清创术10例(66.7%),采用经腹联合尾骨前横弧形切口5例(33.3%)。2例男性病人术中出现骶前静脉丛破裂出血,分别经缝扎止血和纱垫填塞压迫止血后均确切止血。1例窦道顶端位于骶1水平的男性病人采用经腹联合经尾骨前横弧形切口入路行手术,术中见小肠经盆底腹膜裂孔疝入骶骨前与窦道顶端粘连,行部分小肠切除加侧侧吻合术,完整切除窦道后将大网膜填塞至骶前,术后未再出现感染。5例术前伴有会阴部坠胀或骶尾部疼痛的病人术后切口完全愈合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Miles术后会阴切口顽固性感染并窦道形成治愈的关键在于彻底清创,经尾骨前横弧形切口入路行清创术暴露良好,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中应用高频电刀对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及对策。方法:将Miles术患者分为4组:A组55例,会阴部以解剖刀操作;BⅠ组55例,会阴部以高频电刀操作;BⅡ组30例,会阴部以高频电刀操作+术中大网膜填塞骶前残腔,BⅢ组55例,会阴部以高频电刀操作+术后会阴部电磁波照射,每次60min,1次/日,连续照射10d,比较各组骶前引流总量,引流时间,骶前感染率,会阴切口裂开率,术后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的情况。结果:A,BI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0.01,<0.05,<0.01,<0.01),A组优于BI组,BI,BⅡ两组间除骶前引流总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5)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0.05,<0.05,<0.01,<0.01),BⅡ组优于BI组;BⅡ,B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50,>0.10,>0.50,>0.25,>0.05,>0.50)。结论:高频电刀的应用严重影响会阴切口的愈合,术中大网膜骶前填塞或术后会阴部电磁波照射是消除或降低高频电刀有害影响的有效措施,会阴部电磁波照射具有方便,安全,实用等优点,因此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耻骨上小切口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治疗直肠下段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比较经耻骨上小切口会阴联合直肠切除70例(A组)和传统Miles术71例(B组)的腹部切口平均长度、腹部切口至造口平均距离、切口感染率、术中清除淋巴结个数.结果 A、B两组腹部切口平均长度为(5.5±0.5)cm和(15.0±2.0)cm,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iles术后会阴部切口是否放置引流对会阴切口感染的影响,探索Miles术后会阴切口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34例Miles术后是否放置会阴部引流和如何放置会阴部引流对会阴部切口愈合的影响及会阴部切口感染愈合的影响因素。结果未置会阴部引流的切口感染率为60%(3/5)。会阴部放置合适引流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约20%左右(6/29)。一旦切口发生感染后,切口愈合的时间较长(40±5d)。结论 Miles术后放置会阴部尾骨前引流可明显降低会阴部切口感染及裂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骶前腔双套管引流在Miles手术病人中的应用:附136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2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行直肠癌Miles手术179例。其中136例于骶前腔置两根硅胶双套管引流。会阴切口Ⅰ期愈合率达94%。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2天。明显优于单腔和香烟凡士林纱条引流组。本文还就Miles手术会阴切口的不同处理方法和双套管的特点进行了讨论。认为盆底腹膜缝合,骶前腔硅胶双套管引流和Ⅰ期缝合会阴切口是预防Miles手术会阴部伤口感染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骶前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在骶前囊肿切除术后促进骶前残腔及会阴切口恢复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30例接受骶前囊肿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骶前引流方式不同,分为骶前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组(67例)和传统骶前引流组(63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骶前残腔、会阴部切口并发症及治疗效果,骶前残腔、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处理及效果等。结果 骶前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组会阴部切口感染、骶前积液并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骶前引流组[3例(4.5%)vs 10例(15.9%),1例(1.5% )vs 7例(11.9%);P均<0.05];骶前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组骶前残腔恢复时间及会阴部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传统骶前引流组[14(12,24)vs.16(14,40)d,12(10,28)vs. 14(12,48)d;P均<0.05]。两组共21例术后骶前残腔及会阴部感染,骶前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组切口拆开引流处理低于传统骶前引流组[0 vs.10例(58.8%),P<0.05];其骶前残腔及会阴部切口感染症状转归时间短于传统骶前引流组[(5.0±1.4)d vs.(7.2±2.6)d,P<0.05]。结论 骶前持续负压冲洗引流可降低骶前积液及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加速骶前囊肿切除术后骶前残腔及会阴部切口恢复,促进病人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中的三大难题(腹部无切口的前提下完成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缝合封闭盆底腹膜和预防术后会阴切口感染)及其解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择期腹腔镜APR手术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在完成淋巴结清扫及肿瘤切除后,以左下腹穿刺点为中心行腹腔镜下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并借鉴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独特的腔内缝合技术,使用TEM持针钳,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关闭盆底腹膜;对成功关闭盆底腹膜的患者于术后第3天开始行骶前间隙持续灌洗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结果计划实施腹腔镜APR的60例患者中,除1例(1.7%)中转开腹外,59例(98-3%)顺利完成腹部无切口的腹膜外乙状结肠造VI术,造口并发症发生率3.4%(2/59)。56例(94.9%)成功缝合关闭盆底腹膜,中位缝合耗时为15min,术后无一例出现会阴疝、腹内疝或粘连性肠梗阻。57例(包括中转开腹1例)成功关闭盆底腹膜后行骶前间隙持续灌洗者,骶前引流管留置的中位时间为7.8d;术后未并发粘连性肠梗阻:会阴切口甲、乙和丙级愈合率分别为87.7%(50/57)、8.8%(5/57)和3.5%(2/57)。盆底腹膜缝合失败、骶前间隙自然引流的3例患者术后1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例会阴切口丙级愈合。结论腹腔镜APR手术中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可行且安全;采用TEM腔内缝合技术关闭盆底腹膜便捷而有效;术后持续骶前灌洗对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封闭式高压负压吸引对直肠肿瘤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后会阴切口一期愈合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武汉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中心收治并行APR手术的120例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1例,行封闭式高压负压吸引)和对照组(59例,行骶前引流)。比较两组术后会阴切口引流量、一期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前3d会阴切口引流量分别为(448.1±142.9)ml和(548.3±190.6)ml,第3天引流量分别为(28.1±12.7)ml和(125.9±84.3)ml,一期愈合率分别为93.4%(57/61)和74.6%(44/59),愈合时间分别为(13.5±3.5)d和(20.1±5.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封闭式高压负压吸引能促进APR手术后会阴切口的一期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会阴人工肛门重建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2月期间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收治的102例超低位直肠癌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会阴人工肛门重建术的患者,其中腹腔镜手术58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44例(开腹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检出淋巴结数目、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经log-rank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一般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略长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检出淋巴结枚数明显多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结论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会阴人工肛门重建手术与开腹直肠癌手术能达到同样的疗效,且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位三管引流预防低位直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将1985年1月至2007年12月130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术后引流方式分为两组。低位三管引流组(822例)术中经肛门吻合口上放置肠腔内双管引流,经肛管旁放置一盆腔引流管。对照组(480例)仅经肛管旁放置一骶前腔引流管。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引流组分别为8.9%、2.2%;对照组分别为9.4%、8.1%。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三管引流可显著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