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毒性,即所谓的有毒无毒。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早在东汉时,《神农本草经》就把所收录的365种药物,按无毒、有毒和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品;其中下品就有125种,属于“多毒”不可久服的药物。古代医家针对中药的毒性大小分为大毒、常毒、小毒等三类,认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是说针对病体虚实,疾病深浅来适当选择药物和确定剂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治病收到相当效果后,就要停用,毒性…  相似文献   

2.
九儿 《家庭中医药》2006,13(12):1-1
早在公元前两世纪,《素问》就有如此记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不但表明我们的老祖宗对中药毒性及其用药原则早就有清醒认识,也反映了中医中庸和谐的思想。饭菜吃多都伤人,何况是药!  相似文献   

3.
中药毒副作用应引起重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达理 《光明中医》2000,15(3):31-32
大自然中一切草木根、皮、叶、茎、果、籽均可入药 ,五谷、五果、五虫、五金 ,乃至动物排泄物都可入药 ,因其各有不同性味、归经、功效 ,医者正是利用其不同的性味、归经、攻效针对不同的病人、疾病、证候等予以治疗。客观地说 ,药物的性味不同 ,内含着有不同的毒性。张子和说 :“凡药皆有毒也 ,非只大毒、小毒谓之毒。”张景岳说 :“药以治病 ,因毒为能 ,所谓毒药 ,足以气味之偏也。盖气味之正者 ,谷食之属是也 ,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 ,药饵之属是也 ,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 ,正以人之为病 ,病在阴阳偏胜尔……是凡可辟邪安正者 ,均可称为毒药 ,故曰毒药攻邪也。”其说甚是。《素问·五常政大论》说 :“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 ,十去其八 ,无毒治病 ,十去其九。谷肉果菜 ,食养尽之 ,无使过尔。”告诫人们 ,用药要考虑毒性 ,不使太过伤人之正气。仔细体会 ,真辩证法也。不役使毒性 ,不能愈病 ;太过又伤正气 ,妙在“适度”尔  相似文献   

4.
"以毒攻毒、以偏纠偏,中医对中药的毒性早有认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科首席专家周平安说,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中七十二毒",在《黄帝内经》中也有"大毒治病,十去其五;小毒治病,十去其六;无毒治病,十去其八"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中病即止”是告诫医者治病不可孟浪从事。中医治病是利用药物的偏性,来调整脏腑阴阳的偏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药物都具有毒性,治病就是借助其毒性,以攻致病之邪气,病邪败退用药要适可而止。《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明训毒药治病不可过量,无毒之品亦不能尽  相似文献   

6.
浅议中药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毒性的有无及大小 ,在临床用药中有重要的意义。因而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在本草书籍中常在药物的性味之下 ,注明“有毒”或“无毒”字样。“毒药”一词 ,古今有不同的含义。在古代医药文献中常是药物的总称。如《淮南子·修务训》云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一日而遇七十毒。”《周礼·天宫篇》云 :“医师掌医之政令 ,聚毒药以供医事。”亦有指药物的偏性 ,这种偏性就是“毒”。如张景岳云 :“药以治病 ,因毒为能 ,所谓毒药 ,是以气味之有偏也。”在《素问》中有这样的记述 :“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 ,十去…  相似文献   

7.
药能治病,妇孺皆知;但若用之不当,药亦能致病,这就非尽人皆知了。中医学把与药物运用失当直接相关的致病因素称作“药邪”。《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提出了要严格控制有毒药物的使用时  相似文献   

8.
素问异法方宜论原文:西方者,金玉之城,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在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考订:内经多言毒药,如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所谓毒药者,乃性味猛烈浓厚之药,故有大毒、常毒、小毒之分,如附子、细辛、干姜之类,其性多温,黄连、黄芩、黄柏之类,其性多寒,用之当则可治病,用之不当则可杀人,故谓之大毒之药亦可,非必皆如砒石巴豆等类之药也。考说文云:“毒,厚也。”  相似文献   

9.
食物疗法,又称食治、饮食疗法,是指以谷、肉、果、蔬等食物治疗疾病。最早的食疗是以酒为主,故古之“医”字又写作“臀”。食疗历史悠久,《周礼·天官》载周朝的医事制度就设有食医。《黄帝内经》明确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知,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相似文献   

10.
从文献学角度,理清中医学有毒中药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思路,以及"大毒""毒"和"小毒"的分级标准和渊源,同时结合现代中药毒性分级方法,揭示了古今中药毒性分级各自的利弊。  相似文献   

11.
从《内经》"有故无殒"思想看中药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内经》“有故无殒”的思想出发,阐明了“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有病则病当之”等中药毒性理论,突出了在中药毒性研究中“药”和“证”密切联系的特点。指出了我国目前中药毒性研究中离开证去孤立研究中药毒性的错误,分析了由此导致的新药研发中有效新药被淘汰,临床上合理用药受到限制,中药安全性在国际上受到质疑的现况。进一步提出将“有故无殒”、“药以治病,因毒为能”等中医思想的现代科学研究作为中药毒性研究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及采用证候动物模型进行中药毒性研究等举措,以建立新的中药毒性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今本草、中药著作中。常见到某些药物性味项下标明“有毒”、“大毒”等字样,几千年来相依为习。然而,人们对中药的毒性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中药是草根树皮,没有什么毒,服量多少关系不大,而忽视了中药的毒性。也有人对中药书籍记载有毒的药物,就不敢应用。分析其原因是对中药学中“毒”的认识不清所致。今作者  相似文献   

13.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中药是天然物质,无毒、无副作用,这是对中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事实上中药的毒性是其药性的组成部分。中药的“毒”是古人最早认识药物的特性(属性)。“毒”与中药治疗作用密切相关,“毒”与“药”相通,因为“毒”反映了中药的偏性和治病功能,所以古人将“毒”作为药物的代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关于中药不良反应 ( ADR)的事件屡见报道 ,有学者检索了国内医药学期刊 [1] ,其中报道中药 ADR个案的文献有条不紊 2 83篇 ,共 937例 ,涉及中药 1 58种 ;另外 ,还提出了“中草药肾病”、“中草药致癌”等概念。本文就引起中药 ADR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供同道参考。1 对中药毒性认识不足 我国民间早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 ,金元时期的名医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亦称 :“凡药有毒也 ,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 ,甘草、人参不可不谓之毒 ,久服必有偏胜。”但由于中医药的客观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低等事实 ,在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当…  相似文献   

15.
中药毒副反应的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病用药与之同理,药能治病,亦能致病,中西药物概莫能外。我国历代医学家体“药毒”早有一定认识,并告诫人们:“凡药三分毒。”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药源性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中药应用中所出现的毒副反应,也引起了重视。1药材品种1.1品种混乱中药来源复杂,一些药物其基源往往有多种甚至数十种,药物基源品种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毒性也不同,中药因品种混乱或误服伪品而引起的毒副反应者甚为多见。如五加科植物细往五加和萝摩科植物杠柳之根皮均称五加皮(前…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古今本草、中药著作中,常见到某些药物后记载有“有毒”、“有大毒”、“有小毒”,几千年以来相依为习。然则其毒力达到什么程度为大毒?什么程度为小毒?确定大毒、小毒、有毒、无毒的标准是什么?各种毒力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却鲜见有人论及。今作者收集部分资料,试对中药毒力问题作以探讨。一、“毒”字宜细辨,古今义不同“毒药”一词,其意义古今不同,广狭有别。在秦汉时代的医药文献中,“毒药”即指治病的药物或药物的偏性。《内经》中所谓的  相似文献   

17.
中药是我国的国宝,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毒副作用不够重视,在思想上存在“纯中药制剂,安全可靠,绝无毒副作用”的误区。祖国医学认为,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不良反应。广义的毒含义有以下3个方面[1]:一是“毒”为药物的总称,药即“毒”,“毒”即是药。二是“毒”指药物的偏性,亦即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三指“毒”指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对人危害较大,多因过用而致。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药物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对人体危害轻微,停药后消失。判断药物有无毒副作用的依据[2],是通过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得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含不含有毒成分。一般不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无毒,如芦根、麦芽、蜂蜜、茯苓等;而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有害,如马钱子有大毒,是因其含番木鳖碱;巴豆有大毒,是因其含巴豆素;乌头有大毒,是因其含有乌头碱等等。②整体是否有毒。中药大多是多成分的天然药物,这些成分相互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如人参皂甙B、C有溶血作用,但人参皂甙A则有抗溶血作用,故人参总体并不显示溶...  相似文献   

18.
醋制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醋制是一种重要的中药炮制方法,早在<雷公炮制论>中就有记载.药物经醋制后,增强疗效,并可缓和药性,降低毒性.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1.1]"芫花有小毒……用时以好醋煮十数沸,去醋,以水浸一宿,晒干用则毒灭也.或以醋炒者次之."  相似文献   

19.
秦丽莉 《光明中医》2008,23(3):378-378
毒性中药是指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对人体可以造成明显的伤害,在中药药性上属于有毒的一类中药。中医常利用这些中药的毒性“以毒攻毒”,其毒性物质也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如何很好地发挥“毒药”的治疗作用,又能严格控制其毒性反应,是中医利用“毒药”治病时的原则。本文就此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0.
有毒中药浅谈李杰兴和县中医院(013650)张拴珍内蒙古中蒙医医院(010020)古今医家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是不同的。古代医家认为:凡药皆有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将所有的药物统称为“毒药”。张子和云:“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又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