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2组常规治疗的原则及内容相同,治疗组另加氟西汀20mgqd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分别给予汉密尔顿评分和神终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8周后2组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氟西汀对于脑卒中后抑郁有疗效,同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2组常规治疗的原则及内容相同,治疗组另加氟西汀20mgqd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分别给予汉密尔顿评分和神终功能缺损评分。结果8周后2组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氟西汀对于脑卒中后抑郁有疗效,同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64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氟西汀+尼莫地平口服,对照组给予氟西汀+安慰剂口服,其他治疗相同。于治疗后8周评定疗效,以及抑郁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治疗组(10.50±3.20)分,对照组(19.28±3.15)分。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治疗组(10.4±4.7)分,对照组(15.4±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尼莫地平能增强抗抑郁效果,且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对86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盐酸氟西汀)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3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L)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量表进行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不仅对抑郁有明显效果,且可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丹栀逍遥散联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联用氟西汀与单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抑郁症患者中医辨证为郁症(肝气郁结型),用丹栀逍遥散联用氟西汀治疗20~30mg/d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氟西汀40~80 mg/d治疗。共治疗8周为1个疗程。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8周用量表评分,总体印象量表(CG I)观察两组疗效,以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HAMD评分及CG I~SI评分两组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联用氟西汀与单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相当,且安全,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抗抑郁药物氟西汀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118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均给支持性心理治疗;治疗组同时予以氟西汀(百忧解)20~40 mg/d,早餐后服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定其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HAMD分值无差异,治疗8周后,两组的HAMD、C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抑郁总有效率、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分别为93.2%和9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6%和79.66%(P〈0.01).结论 氟西汀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有良好的抗抑郁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疗效优于单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尤其是精力减退、愉快感缺乏、思维语言行动迟滞等抑郁症的低动力症状改善明显,使抑郁症状改善更彻底,康复动力激活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不同内科疾病的卒中后抑郁发病率及临床特点。评价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耐受性。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期间神经内科病房脑卒中患者226例,将226例病人按照合并的内科疾病的不同分为4组。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筛选卒中后抑郁病人。将筛选出的76例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2组:西酞普兰治疗组38例,谷维素对照组38例,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谷维素治疗8周。结合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NFD)及Barthel(BI)指数判定疗效。结果合并内科疾病组与不合并内科疾病组抑郁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西酞普兰治疗组前后HAMD变化值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值及BI变化值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合并内科疾病的卒中病人抑郁发生率高于不合并内科疾病的卒中病人,合并的内科疾病数目越多,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越高。西酞普兰能减轻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残疾水平。  相似文献   

8.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昕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3):491-493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院2009年1月-2010年8月住院治疗的恢复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和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20 mg/d,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帕罗西汀20 mg/d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疗程均为8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以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S-QOL)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和SS-QOL评分均降低,并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焦虑对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以及舍曲林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对2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状态评定,其中患者有卒中后抑郁并发焦虑的60名,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单用舍曲林,舍曲林联合心理治疗以及不干预.采用斯堪·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并焦虑患病率为29.63%.抑郁与焦虑共病率为63.76%;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Ⅱ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较治疗组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焦虑障碍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对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单用药物舍曲林或舍曲林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均能提高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而且舍曲林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10.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凯  陈雯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856-3858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雌激素、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2例有抑郁症状的更年期妇女,治疗组33例给予雌激素(利维爱)、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雌激素(利维爱)治疗,结合抑郁自评量表(Zung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症状的诊断和6周后的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Zung量表、HAMD评分治疗后均减分明显,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正规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初发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分为康复组(56例)和对照组(34例L康复组在发病3个月内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发病3个月后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级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runnstrom偏瘫分级标准评分无统计学意义(x:=0.074,PXL05)。:治疗1个月、2个月后康复组的Brunnstrom偏瘫分级标准评分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9.32,P〈0.01)。结论:在发病早期对患者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短肽型肠内营养(EN)制剂对老年脑卒中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 方法:将60例出现吞咽障碍需营养支持治疗的老年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n =30,入院48 h内鼻饲给予短肽型EN制剂)和对照组(n=30,入院48 h内鼻饲给予匀浆膳).观察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30 d的营养支持,试验组病人较对照组能更好地维持前清蛋白、清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对照组病人前清蛋白、清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比入院时有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病人不良反应(腹胀、腹泻、呕吐、胃潴留、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36.67%)显著低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短肽型EN制剂对老年脑卒中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匀浆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香花桥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特点,为制订本社区有效的健康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香花桥社区102例脑卒中患者,按年龄分为<60岁组(n=32)和≥60岁组(n=70),以问卷方式由经统一培训的医师入户调查,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60岁组的脑卒中患者,其吸烟、饮酒、从事中、重体力劳动的比例以及高脂血症患病率均高于≥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组高血压病患者的规则用药比例明显低于≥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社区中、青年人群慢性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18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肺部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与年龄、卒中类型、患者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卧床时间、接受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以及肺部感染前应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合并基础疾病、卒中类型、有侵入性操作是影响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组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减少(13.82±1.62)%,无肺部感染组减少(58.26±2.72)%;并发肺部感染组病死率为24.1%,无肺部感染组病死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并基础疾病、卒中类型、有侵入性操作治疗是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肺部感染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状况与需求。方法对103例居住在某社区的2~24刷内初次发病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人户问卷调查。结果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能自理者占6.8%,部分自理者占58.3%。完全不能自理者占35.0%。对康复状况满意的占41.7%,不满意的占41.7%。只有6例进入社区慢病管理。全部患者愿意接受社区康复和管理。结论应提高对脑卒中社区康复重要性的认识,并尽快将其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