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脉压分析 ,探讨脉压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近 10年来住院治疗的5 0 7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出血性脑卒中组和缺血性脑卒中组 ,并随机选取健康体检人员 5 0 0例作为对照组 ,分析三组人员的脉压差。结果 ( 1)脉压的增大与脑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 ,三组同年龄的分组比较 ,脑卒中组的脉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 2 )脑卒中组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各组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比较 ,脑卒中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脉压的增大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 ,是引起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脉压与脑卒中发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脉压分析,了解脉压增大是否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方法将我院5年来住院治疗的907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来我院的体检人员1 000例为对照组,分析三组人员的脉压差.结果脉压的增大与脑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在缺血性脑卒中组,脉压最大的分布区域在70~79 mmHg,占27.7 %;出血性脑卒中组脉压最大的分布区域在70~79 mmHg ,占25.7 %;对照组脉压最大的分布区域在50~59 mmHg,占28.5%.显示脉压大于70 mmHg脑卒中发生的频率较高.年龄的增大与脉压有一定的关系,但三组的同年龄分组比较,脑卒中组的脉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直线回归系数有显著差异.三组人员中的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组的脉压值为 77±12.4 mmHg;出血性脑卒中组的脉压值为76±17.6 mmHg;对照组的脉压值为59±13.5 mmHg.与对照组比较不论是缺血性脑卒中组还是出血性脑卒中组P值均<0.05.结论脉压的增大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是引起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5.
中老年人脉压与脑卒中危险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回顾性研究中、老年人脉压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及差异.方法 对15 752例年龄≥40岁的高血压普查人群进行血压测量和登记,统计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 752例人群中,检出脑卒中患者282例(1.8%),非脑卒中患者15470例(98.2%).脉压平均为(47.5±11.1)mm Hg.脉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70岁左右达到最高峰,此后女性脉压较为平稳,男性脉压则略有下降.调整血压以外的其他因素(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冠心病史、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后,随PP水平的增高,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也随之增加.调整血压以外的其他因素后,脉压每增加10 mm Hg,中、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分别增加76.0%、44.8%.校正收缩压后,脉压与中年人脑卒中呈显著负相关(B=-0.482,OR=0.618,P<0.01),与老年人脑卒中则无显著相关性;校正舒张压后,中老年人脉压与脑卒中仍显著正相关.结论 中老年人群脑卒中的患病率随脉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中年人应首先重视舒张压的控制;老年人应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尽量降低脉压水平. 相似文献
6.
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脉压特点及治疗后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脉压变化的特点和降压治疗的影响以及对预防脑卒中再发的作用。方法将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培哚普利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或安慰剂治疗4年,观察血压、血钠、血钾、血肌酐及脑卒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老年脑卒中患者舒张压随着增龄并未继续上升,但脉压则显著增高(P〈0.05),并与血钠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安慰剂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脉压下降,血钠浓度降低,脑卒中和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均P〈0.05)。结论老年患者,尤其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后,应密切注重对脉压的控制,以达到最大限度改善预后的目的,培哚普利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是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研究中、老年人脉压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及差异。方法对15752例年龄≥40岁的高血压普查人群进行血压测量和登记,统计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752例人群中,检出脑卒中患者282例(1.8%),非脑卒中患者15470例(98.2%)。脉压平均为(47.5±11.1)mmHg。脉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70岁左右达到最高峰,此后女性脉压较为平稳,男性脉压则略有下降。调整血压以外的其他因素(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冠心病史、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后,随PP水平的增高,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也随之增加。调整血压以外的其他因素后,脉压每增加10mmHg,中、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分别增加76.0%、44.8%。校正收缩压后,脉压与中年人脑卒中呈显著负相关(B=-0.482,OR=0.618,P<0.01),与老年人脑卒中则无显著相关性;校正舒张压后,中老年人脉压与脑卒中仍显著正相关。结论中老年人群脑卒中的患病率随脉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中年人应首先重视舒张压的控制;老年人应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尽量降低脉压水平。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动态脉压和脉压指数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动态脉压 (PP)和脉压指数 (PPI)的变化及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动态血压监测 (ABPM )手段 ,测定 76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 2 4hABPM变化 ,与 45例健康人ABPM值做对比 ,并在患者入院第 1 5天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 2 4h平均PP(2 4hPP)、2 4h平均PPI(2 4hPPI)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其中 ,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者 2 4hPP、2 4hPPI均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 (P <0 0 5)。中度患者 2 4hPPI高于轻度患者 (P <0 0 5) ,2 4hPP差异无显著 (P >0 0 5)。 2 4hPP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呈弱的正相关(P <0 0 5) ,2 4hPPI与评分间呈强的正相关 (P <0 0 1 )。结论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PP和PPI发生异常 ,并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病患者脉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降压治疗预防脑卒中再发研究协作组 《中国循环杂志》2003,18(4):284-287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基础脉压和随访 4年中脉压水平与脑血管病患者脑卒中再发事件的关系。 方法 :入选 15 2 0例 5年内曾发生过脑卒中 (包括脑出血和梗死 )和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平均年龄 (63 9± 7 6)岁。每半年至少随访 1次 ,随访 4~ 5年。随访中测量血压和收集脑卒中事件证据材料。终点事件评估委员会根据脑卒中证据材料评估脑卒中事件。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脉压分 4级 ,即 <45 ,45~ 5 4,5 5~ 64 ,≥ 65mmHg (1mmHg=0 13 3kPa) ,分析不同级别脉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事件的关系。 结果 :入选患者基础脉压 <45 ,45~ 5 4,5 5~ 64 ,≥ 65mmHg者的脑卒中再发率分别为 9 7% ,12 7% ,16 1%和16 4% ;随访 4年中脉压平均水平 4个级别的脑卒中再发率分别为 8 6% ,14 7% ,17 5 %和 2 7 5 %。 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基础脉压或随访 4年中平均脉压与脑卒中再发密切相关 ,脉压越大 ,脑卒中再发危险越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脉压(PP)与心脏血管疾病关系的流行病调查和临床随访结果表明,PP增大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增高的标志之一,且24小时平均PP较偶测脉压估测心血管事件更为可靠。2002年8月至2003年2月,我们研究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P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辽宁省彰武县农村人群脉压等血压相关指标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辽宁省彰武县5 208人进行一般情况、血压、脑卒中患病情况的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卒中组与非卒中组按照脉压水平分级后,其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脑卒中组男女脉压分布趋势一致.30岁后各年龄组按照脉压水平分级后,脑卒中组与非卒中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随脉压的增大,脑卒中OR值增加.结论 此地区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与脉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患病危险性随脉压增高而增加.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5)
目的探讨药物强化治疗对脉压的影响以及降低脉压是否会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方法对辽宁省阜新市农村常住居民采用集中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按照整群随机的方法分为非强化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非强化治疗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强化治疗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按预定方案给予双氢克尿噻、尼群地平、卡托普利治疗,调查其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基线调查共完成41 242人。脑卒中患病率校正了收缩压后与40~49 mm Hg组相比仅在60~69 mm Hg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治疗后脉压平均下降8.18 mm Hg;非强化治疗组治疗后脉压平均升高1.11 mm Hg。强化治疗组脉压≥60 mm Hg患者脉压下降更明显,与非强化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强化治疗组脉压<60 mm Hg患者治疗后脉压上升更明显,与强化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发生脑卒中26例,非强化治疗组5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脉压≥60 mm Hg患者发生脑卒中20例,非强化治疗组3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脉压<60 mm Hg患者发生脑卒中6例,非强化治疗组1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压在60~69 mm Hg脑卒中的患病率显著增高。氢氯噻嗪、尼群地平和卡托普利联合降压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脉压。对于低脉压人群不论治疗与否,脉压均有随着年龄增加的趋势,而氢氯噻嗪、尼群地平和卡托普利联合降压治疗可使这种趋势下降。氢氯噻嗪、尼群地平和卡托普利联合降压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高脉压人群从上述治疗中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5)
目的研究内蒙古准格尔旗中老年人群脉压、脉压指数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统一体检调查。结果 1该项研究的入选人数为72 350人,应答率为88.7%,其中脑卒中2 588人,患病率为3.58%。2随着脉压的增大,脑卒中及其亚型的患病风险均有增高。脑梗死的患病风险在脉压达到51~60 mm Hg时出现显著增高,脑出血的患病风险在脉压达到42~50 mm Hg时出现显著增高。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脑卒中亚型,脉压可能对脑出血的影响更大。3随着脉压指数的增大,脑卒中的患病率有所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压值增大可致脑卒中,脉压与脑梗死、脑出血均有关,但不支持脉压指数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方农村脉压分布特点及其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脉压在农村人群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2004年辽宁省阜新市农村自然人群高血压普查资料(≥35岁),共41 676人,分析脉压在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血压水平分布频率,以及不同脉压水平脑卒中分布特点。结果(1)不同性别脉压分布最高频度均为40~49 mmHg;(2)随着血压的增高脉压的分布频率也在增高,血压正常人群,脉压为40~49 mmHg分布频度最高,在血压Ⅰ级人群中脉压为50~59mmHg分布频率最高,在血压Ⅱ级人群中脉压为70~79 mmHg分布频率最高,在血压Ⅲ级人群中脉压为80~89 mm-Hg分布频率最高,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3)随着年龄的增加脉压分布频率逐渐增加。(4)校正其他因素后脉压为60~69 mmHg者脑卒中患病率增加,且独立于收缩压。结论脉压随着年龄和血压的增加而升高,脉压为60~69mmHg者脑卒中的患病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PP)及脉压指数( PPI)与肾脏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测定62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体重、血肌酐等指标,同时根据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计算PP和PPI,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分别按着PP(≤60 mmHg与>60 mmHg)和PPI(≤0.4与>0.4)进行分组,观察不同PP组和PPI组Ccr的变化,以及Ccr与PP和PPI的相关性.分析不同PP和PPI分组时肾功能不全的患病率以及PP >60 mmHg和PPI> 0.4在肾功能不全中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PP> 60 mmHg组和PPI> 0.4组Ccr值均明显低于PP≤60 mmHg组和PPI≤0.4组(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cr与PP(r=-0.175,P<0.01)和PPI(r=-0.260,P<0.01)均呈负相关.PP>60 mmHg组和PPI>0.4组肾功能不全的患病率分别为78.4%,80.4%,均较其相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OR值分别为1.65(95%CI1.15~2.37),2.15(95% CI 1.50 ~ 3.09).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PP和PPI的增加肌酐清除率Ccr呈显著下降趋势,而肾功能不全患病率则明显上升.提示PP> 60 mmHg和PPI> 0.4可能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罹患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脉压 (PP)及脉压指数 (PPI)与蛋白尿的关系 ,并进一步评价各自在反映蛋白尿严重程度上的优劣和 (或 )一致性。方法 将所有研究对象按SBP≥ 180mmHg(6 8例 )、16 0~ 179mmHg(81例 )、14 0~ 15 9mmHg(5 7例 )分为 3组 ;按DBP≥110mmHg(5 9例 )、10 0~ 10 9mmHg(79例 )、90~ 99mmHg(6 7例 )分为 3组 ;按PP≤ 4 0mmHg(39例 )、4 1~ 6 0mmHg(6 1例 )、6 1~ 80mmHg(5 6例 )和大于 80mmHg(4 3例 )分为 4组 ;按PPI≤ 0 4 0 0(5 0例 )、0 4 0 1~ 0 5 0 0 (70例 )、0 5 0 1~ 0 6 0 0 (6 2例 )和大于 0 6 0 0 (17例 )分为 4组。采用全自动散射比浊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尿蛋白和血脂水平 ,比较各组蛋白尿的发生率。结果 各组间性别、年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脉压指数的增加 ,蛋白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和脉压指数与蛋白尿的发生密切相关 ,且 4者在反映蛋白尿的发生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监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 ,偶测血压(CBP)及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ECG)中的左房肥大、ST -TU改变、室性心律失常 ,以了解脉压 (PP)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2 98例均为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3月间住院的EH患者。男 167例 ,女 13 1例 ,年龄 3 5~ 87(5 9 3 7± 11 48)岁 ,EH病史 1~ 3 5年 (平均 7年 )。其中收缩压 (SBP) 140~ 160mmHg的 111例 (3 7 2 % ) ,SBP≥ 160mmHg的 187例 (62 8% )。经病史、体检、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列入…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脉压和脉压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脉压和脉压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对拟诊冠心病(CHD)的 4 32例高血压病患者 (观察组 )及 2 92例血压正常者 (对照组 )以标准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 (QCA)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其冠状动脉病变积分 (CAS)。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测定外周肱动脉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并计算脉压 (PP)及脉压指数 (PPI)。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的CAS、PP、PPI及升主动脉内径 (Ao)等指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病患者 ;两组患者的CAS均与性别、SBP、PP、PPI及Ao等因素相关 ,而高血压病患者的HDL_C、非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指数也分别与其CAS相关 ;多因素Lo 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患者CHD的发生与其PPI( β =0 0 31,P =0 0 0 1,EXP(β) =1 0 32 )和Ao( β =0 183,P =0 0 0 0 ,EXP(β) =1 2 0 1)的相关性最为显著 ,而非高血压病患者CHD的发生只与其PPI( β=0 10 3,P =0 0 0 0 ,EXP(β) =1 10 9)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结论 PPI和Ao是高血压病患者CHD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预测指标 ,同时PPI对于血压正常者是否发生CHD也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白大衣高血压(WCH)患者动态脉压(APP)及动态脉压指数(APPI)的特征,探讨WCH对血管硬化的影响.方法 WCH患者60例、高血压I级患者60例(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者50名(对照组)入选本研究,测量其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对各组APP及APPI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WCH组和高血压组患者的诊室脉压及脉压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且WCH组高于高血压组(P<0.01);高血压组患者24 h APP大于WCH组和对照组(P<0.01),WCH组患者的白天动态脉压(dAPP)大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患者24 h APPI、白天APPI(dAPPI)和夜间APPI(nAPPI)均大于WCH组和对照组(P<0.01),WCH组24 h APPI、dAPPI和nAPPI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WCH不同于正常人群,会对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引起血管硬化,但其危害程度小于高血压,造成的损伤作用白天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与蛋白尿的关系,并进一步评价各自在反映蛋白尿严重程度上的优劣和(或)一致性.方法将所有研究对象按SBP≥180 mm Hg(68例)、160~179 mm Hg(81例)、140~159 mm Hg(57例)分为3组;按DBP≥110 mm Hg(59例)、100~109 mm Hg(79例)、90~99 mm Hg(67例)分为3组;按PP≤40 mm Hg(39例)、41~60 mm Hg(61例)、61~80 mm Hg(56例)和大于80 mm Hg(43例)分为4组;按PPI≤0.400(50例)、0.401~0.500(70例)、0.501~0.600(62例)和大于0.600(17例)分为4组.采用全自动散射比浊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尿蛋白和血脂水平,比较各组蛋白尿的发生率.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脉压指数的增加,蛋白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和脉压指数与蛋白尿的发生密切相关,且4者在反映蛋白尿的发生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