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囊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并与病理相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微囊型脑膜瘤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额叶6例(左4例,右2例),颞叶2例,顶叶大脑镰旁2例,右侧桥脑小脑角区1例,鞍区1例;12例中9例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平扫时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2例病变中5例可见脑膜尾征;10例可见中、重度瘤周水肿;镜下组织中见瘤细胞排列疏松,呈微囊状。结论微囊型脑膜瘤是颅内少见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点: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亮高信号,瘤周水肿明显,增强后呈明显强化,MRI有助于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特征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血管瘤型脑膜瘤的影像资料,对其MRI特点及病理基础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于大脑镰旁15例,桥小脑角区3例,小脑幕旁5例,鞍结节2例,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软组织肿块;大部分病变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瘤内可见流空血管,占位效应明显而水肿轻;肿瘤内部信号均匀;增强扫描实性肿瘤均非常显著强化。结论血管瘤型脑膜瘤发病率较低,但其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检查有利于肿瘤术前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脑膜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分析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脑膜瘤的MRI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脑膜瘤52例,男20例,女32例.52例均行MRI检查,其中31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脑膜瘤的MRI信号特点:T1WI为灰质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大多为均匀强化.结论 MRI检查对脑膜瘤定位、定性准确,平扫基本可以确诊.特殊病例增强扫描能提供更多信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及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翼点锁孔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本组98例鞍结节脑膜瘤增强MRI呈显著均一强化,84例伴有脑膜尾征。本组肿瘤全切除80例,次全切除18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2月~10年,10例复发。结论 掌握鞍结节脑膜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对于术前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效果良好,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恶性脑膜瘤CT与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CT与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18例肿瘤中,大脑镰旁5例,大脑凸面4例,海绵窦旁3例,鞍上2例,鞍旁2例,小脑半球2例;边缘规整者4例,边缘分叶状者14例,肿瘤边缘清晰者2例,边缘模糊者16例;CT密度、T2WI信号不均匀者15例,内部可见囊变、坏死、出血。肿瘤强化显著,15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3例均匀强化,13例表现为短、粗不规则硬膜尾征;轻度水肿8例,中度水肿5例,重度水肿5例;临近颅骨破坏5例,2例形成软组织肿块并突向颅外,6例颅骨增生、硬化。结论恶性脑膜瘤具有特殊的影像学特征,正确分析其表现,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和恶性脑膜瘤的CT、MRI表现,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收集经病理诊断证实为非典型或恶性脑膜瘤患者36例,术前均进行CT、MRI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 CT表现为肿瘤呈混杂、等、低密度影,缺少钙化,可伴有出血,骨质呈破坏性改变;MRI T1WI均呈不规则混杂信号,以等、低信号为多见,T2WI以高等混杂信号为多见。增强扫描,肿瘤多显著强化,且以不均匀强化常见,肿瘤形态多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界模糊。结论 CT、MRI检查能充分显示肿瘤信号、边界、囊变、坏死、钙化、瘤周水肿、瘤内出血及肿瘤血供等情况,对非典型性或恶性脑膜瘤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瘤型脑膜瘤的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血管瘤型脑膜瘤的病例资料,均采取手术治疗。总结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手术技巧及预后。结果血管瘤型脑膜瘤MRI扫描T1WI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多伴明显瘤周水肿,肿瘤内常可见粗细不等的血管流空影,增强后可见脑膜尾征,并呈显著明亮均匀强化。术中见肿瘤富含血管,血供极其丰富,除硬膜动脉供血外,常有脑表面分支动脉参与供血。本组SimpsonⅠ级切除16例,Ⅱ级切除6例。术后6个月~2年随访复查,无肿瘤复发。结论血管瘤型脑膜瘤以血管化生为主,富含血管,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肿瘤血供极其丰富,术中易出血,手术全切除肿瘤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髓转移瘤(ISCM)的MRI特征及其病理机制,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及临床确诊的ISCM,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15例转移瘤均为单发,位于颈髓3例,胸髓5例,胸腰段脊髓圆锥部7例.MRI表现:T1WI呈等信号12例,低信号3例;T2WI呈高信号14例.等信号1例;增强扫描肿瘤均呈明显强化,7例呈环形强化,4例结节状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结论 ISCM的特征性MRI表现为脊髓内明显强化的环形或结节状病灶,结合临床病史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原发性颅内绒毛膜癌(PICCC)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影像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PICCC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包括分布和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和强化特征。结果1例PICCC位于松果体区,1例位于鞍上,1例位于基底节区,1例沿侧脑室旁分布。CT平扫以高密度为主,CT值为45~65 HU,病灶内可见钙化和出血,增强扫描呈中等程度或明显强化。MRI平扫呈混杂信号,3例T1WI呈等低信号,1例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呈花环状强化,1例伴室管膜明显强化。结论PICCC好发于青少年,易合并瘤内出血和钙化,结合血清β-HCG水平升高和临床症状,术前应考虑到PICCC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脑室脊索瘤样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三脑室脊索瘤样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和病理检查结果,并结合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入院时精神状态较差,白天睡眠次数增多。术前头颅MRI示鞍上三脑室区域团块状异常信号灶,约2.5 cm×2.5 cm×2.12 cm大小,T1W呈等低信号,T2W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后见病灶均匀强化明显。考虑:①三脑室脑膜瘤;②淋巴瘤;③生殖细胞瘤。手术经纵裂胼胝体入路作肿瘤部分切除。病理检查为三脑室脊索瘤样脑膜瘤(WHOⅠ~Ⅱ级)。结论:成年人三脑室脊索瘤样脑膜瘤少见,确诊需病理证实,其生物学特征有待更细致和深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脑海绵状血管瘤21例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1例均行MRI常规扫描,7例增强扫描,20例共有29个结节状或圆形病灶,分别呈T1加权像(WI)、T2WI高或低混合信号,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T1WI、T2WI均高信号,T1WI、T2WI均低信号;1例6个病灶呈散在分布圆点形,T1WI、T2WI均低信号。14例行CT检查,显示17个病灶,均为较高密度病灶或不均匀稍高密度。结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显示信号具有特征性,多数脑海绵状血管廇结合MRI及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的CT和MRI影像表现,并就二者的优劣进行比较,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14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CT和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NF-2型患者表现为双侧听神经瘤,伴或不伴胶质瘤、脑膜瘤及脊膜瘤。NF-1型患者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胶质瘤。CT图像中,双侧听神经瘤表现为等低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性强化。多发脑膜瘤表现为等或略高密度,增强扫描呈均匀性明显强化。胶质瘤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度不均匀性强化。MRI图像中,双侧听神经瘤,呈等长T1、等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脑膜瘤呈略长T1、略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性明显强化,胶质瘤呈略长T1、略长T2信号,不均匀强化。结论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颅脑和脊柱有特征性的CT、MRI表现,其中MRI技术能够全面准确显示病灶的分布、大小、形态和信号特征以及其与相邻组织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或放射治疗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18例肿瘤中,9例肿瘤位于松果体区,6例位于鞍区,3例位于基底节区及丘脑。松果体区肿瘤在MRI呈长T1、等或长T2信号,边缘光滑,出血少见;CT呈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松果体钙化常被肿瘤包埋,增强扫描时肿瘤均匀显著强化。鞍区肿瘤MRI表现为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正常短T1信号消失,肿瘤在T1WI像呈等信号,T2WI像上信号可呈等或高信号;CT图像见肿瘤实体部分呈高密度,增强扫描时明显强化。基底节区及丘脑肿瘤瘤体较大,信号及密度不均匀,边缘欠清晰,出血多见,增强扫捕呈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科1998年5月至2003年5月间,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病例.结果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多见于中年,影像学表现为: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MRI 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MRI增强后见肿瘤无明显强化.手术全切11例,次全切除1例.随访9例,均无复发.结论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好发于中年.临床上遇到较长的病史,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MRI T1WI像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像呈高信号;CT、MRI增强后见无明显强化,位于侧脑室内肿瘤,应该考虑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诊断.手术全切肿瘤,预后好,术后无需放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非典型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非典型PCNSL影像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包括非典型的生长部位,非特异的MRI表现和强化方式。结果 25例中单发病灶者16例,多发病灶9例,病灶数共38个。不典型发生部位可见于鞍上、脑干、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侧脑室、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等等。病灶形态大小不一,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呈类圆形、不规则形,团块状、结节状、斑片状、灶状或散在分布。1例病灶侵及邻近脑膜,出现"脑膜尾征"。20例在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5例T1WI、T2WI呈混杂信号。7例呈实性均质强化,6例呈结节状强化,3例呈斑片状强化,2例呈条纹状强化,2例呈环形强化,1例呈弥漫肿胀伴轻度强化,3例多发病灶多种强化方式并存。5例DWI呈均质高信号,6例呈不均匀稍高信号,4例呈中等信号。MRS检查4例出现较明显的Lip峰。结论对于发生在非典型生长部位、影像学表现非特异性的,以及颅内多发病灶的和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术前诊断较为困难,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6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CT检查37例,MRI检查53例,CT和MRI检查30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2例,影像资料典型15例,经伽玛刀治疗随访证实;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病理治疗证实。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无明显占位效应,周围无或轻度水肿。CT检查的全部病例呈稍高及混杂密度影32例,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检查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仅少数轻度强化。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MRI呈类似哑铃形或类圆形较均匀的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脑内与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优于CT像,特别是MRI的T2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MRI特点和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大脑镰旁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结果24例MRI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瘤周水肿,T1加权像呈稍低或等密度信号,T2加权像呈稍高或等密度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11例有“硬膜尾征”。3例颅骨侵犯。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SimpsonⅠ级切除19例,Ⅱ级切除5例。随访10个月至8年,无肿瘤复发。结论MRI是目前诊断大脑镰旁脑膜瘤首选的方法,对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中并发症的预防有指导意义。显微手术明显提高大脑镰旁脑膜瘤的全切除率,减少残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伴发Rathke裂囊肿(RCC)的临床表现和MRI特点,提高对病变的认识。方法对连续收治的8例垂体腺瘤伴发RCC患者的临床表现、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视力下降及垂体激素分泌紊乱的症状;1例患者在体检中偶然发现。MRI表现有:1鞍区内存在两种病变,往往以肿瘤成分为主,伴发1个甚至多个的RCC;2边界清晰,主体位于鞍内,可向鞍上生长;3垂体腺瘤T_1WI呈等或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囊腔T_1WI主要呈低信号,T_2WI信号多样化;4部分囊腔内可见T_1WI等信号,T_2WI低信号的囊内结节;5增强扫描,垂体腺瘤呈不同程度的强化,囊壁多数不强化。结果随访4个月至7年,术后头痛、视力下降及内分泌紊乱症状均得到改善。1例垂体腺瘤有残留需二期手术,1例于术后7年复发。结论垂体腺瘤伴发RCC的患者,常缺乏RCC的特异性表现;如MRI示鞍区病变为囊实性,且其主体位于鞍内、囊腔信号均匀、囊壁不强化,应考虑到垂体腺瘤伴发RCC的可能性,若囊内存在结节,则具有诊断意义。经蝶手术为治疗首选,术后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颅窝区脑外肿瘤的MRI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中颅窝区脑外肿瘤(包括三叉神经鞘瘤13例,脑膜瘤6例,蛛网膜囊肿3例,皮样囊肿3例,骨母细胞瘤2例,脊索瘤2例,表皮样囊肿2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并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不同的中颅窝区脑外肿瘤各具不同MR特征;(1)三叉神经鞘瘤MR/T1WI像多呈等或低混杂信号,T2WI像呈高或低混杂信号,本组13例三叉神经鞘瘤增强后有9例可见"包壳征";(2)脑膜瘤多表现为等或稍低T1、等或低或高T2信号,增强后呈中度较均匀强化;(3)骨母细胞瘤可见"骨包壳",脊索瘤骑跨中、后颅窝生长,其一侧与斜坡紧密相连;(4)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均呈长T1、长T2囊状信号,增强后无强化或囊壁轻微强化;蛛网膜囊肿多呈膨胀生长,而表皮样囊肿多有"见缝就钻"的特点;(5)皮样囊肿均呈短T1、长T2囊状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呈低信号,可出现"爆米花"样改变. 结论 中颅窝区脑外肿瘤均有比较特征性的MRI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可进一步提高其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囊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其成因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颅内囊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经验.结果 囊性脑膜瘤多位于大脑凸面,多数表现为实性肿块伴大小不等的囊样区,其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少数表现为囊性,囊内见实质结节,结节明显强化,而囊壁有或无强化.19例患者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囊性脑膜瘤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 CT和MRI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手术应在不损伤神经功能区的前提下全切除肿瘤及囊壁以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