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牟1-12月在该科住院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8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特定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与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千预组SAS、SDS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视网膜脱离患者可伴有多种心理障碍,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理应对能力,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DS以及SAS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SAS评分均较干预前低,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评分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SDS评分均较干预前低,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干预后SDS评分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老年 COPD 患者心理问题的阐述,使临床护理人员认识到重视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持续干预2个月,对比两组负性情绪及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就诊时,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83.0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常规护理中联合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为理想,能缓解负性情绪,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护理心理干预改善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焦抑郁情绪。多方位调整心理护理较多,减轻患者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比较焦虑抑郁评分、治疗有效率和依从性。结果试验组焦虑评分(39.12±5.41)和抑郁评分(37.80±6.83)显著低于对照组焦虑评分(53.51±5.83)、抑郁评分(52.44±6.61),P <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P <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护理有效性和依从性,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并为该病的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将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2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4周末均接受SDS、SAS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检查,记录数据并做好对比.结果:干预后,研究组FEV1、FEV1%预测值、FEV1/FVC值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AS评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DS评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还能减轻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需要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时增加为期8周的心理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则不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对两个组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调查,主要是通过患者的自评量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相比于未进行心理护理的对比组患者,实验组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换患者。结论心理护理的干预可以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的产生,使乙型肝炎患者有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唐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161-3162
目的分析并评价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抑郁及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将该院呼吸内科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3例COPD伴抑郁及焦虑患者分为观察组(心理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5例)。治疗3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RS)评分情况,并评定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抑郁及焦虑情绪均获得改善,与心理护理干预前比较,HAMD及HARS分值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12、24.45,P〈0.0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后HAMD、HARS分值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8、0.12,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8、24.11,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89.58%(43/48)]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6,P〈0.05)。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COPD伴抑郁及焦虑患者的情绪,增强临床治疗依从性,并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注射患者的心理以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门诊注射室自2011年8月~2012年2月184例对疾病及注射穿刺存在焦虑、抑郁及害怕状态的患者,分别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心理干预组)和常规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每组92例。同时对心理护理干预组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及害怕状态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干预组离院时情绪稳定型88例(95.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例(83.69%);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护理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AS、SDS明显降低(P〈0.01),患者的焦虑、抑郁缓解率明显改善(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门诊注射患者的焦虑、抑郁及害怕等情绪的变化,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稳定了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抑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12个月后评价患者的肺功能及抑郁状态。结果干预组与常规组比较,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HAMD评分亦显著低于常规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抑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张琦婉  吴林柯 《安徽医药》2018,22(3):573-576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诊断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7例,按照入院时采用的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均予以解痉平喘、化痰、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以及使用BiPAP呼吸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呼吸机治疗的耐受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酸碱度(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饱和度(SaO2)等各项动脉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p(O2)及SaO2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P<0.05),而p(CO2)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呼吸机治疗总耐受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84.38%的总耐受率(P<0.05).观察组在呼吸机治疗期间,误吸、吸入性肺炎以及口咽不适的发生例数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通气功能,提高呼吸机耐受率,降低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药学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药物服用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12月收治的306例COPD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入院及出院时均给予同样的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患者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自行选择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后再由临床药师根据患者既往史、目前用药情况进行一对一的药学干预.内容包括用药指导、药物相互作用的指导、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9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联合干预后对老年COPD患者有较好的药物依从性和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丁年东  袁桂琴 《安徽医药》2011,15(12):1613-16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6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的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心理干预组患者各项评分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抑郁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合并抑郁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等。4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肺功能、抑郁程度、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发生明显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对照组比较FEV1、FEV1/FVC、HAMD量表评分以及SGRQ问卷中的疾病影响部分和总分两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照组护理前后,除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其余各项指标均与护理前没有显著性差异(P&gt;0.05)。随访1年,两组COPD急性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COPD合并抑郁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抑郁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肺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80例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心理指导、营养指导、呼吸康复指导、氧疗指导、咳嗽和排痰指导),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的肺市功能、气短症状、血气分析、呼吸和脉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COPD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对比,肺功能、气短症状、血气分析、呼吸和脉搏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巩固治疗成果.  相似文献   

17.
宋艳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2,(26):130-131,13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高龄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1年11月收治的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高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检测并比较所有患者护理干预治疗后的临床指标。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体力限制评分、社会限制评分、情绪评分、症状评分等几个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左室舒张末径、脑利钠肽(BN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E/A比值、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出量占肺活量比值(FEV1.0/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心衰高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骨折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整体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利用Zung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对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心理状态分别给予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SAS、SDS评分分别为( 41.17±6.21)对(41.23±7.64),(42.54±6.98)对(41.68±6.54),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院后第7天、第14天比较分别为(33.98±6.31)对(39.87±7.62),(30.02±6.12)对(36.28±8.54),(34.12±7.13)对(39.87±7.42),(29.78±6.12)对(37.66±8.64),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骨折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的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9.
癫痫儿童的心理障碍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癫痫儿童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应用美国“癫痫儿童生活质量量表”测试96例癫痫儿童和50例正常对照儿,评估其心理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大多数的癫痫患儿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发作的恐惧、长期用药的担忧及社交困难,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两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显著,护理干预后患儿心理状况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未干预组改善不明显。结论:癫痫患儿因心理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护理干预是消除或减轻患儿心理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应成为癫痫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